高考语文答题方法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4604797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答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答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答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答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答题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语文答题方法 (一)基础知识1字音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考音近字,注意形声字和多音字。想当然的读音往往是错误的。2字形词意去推断字形是否正确。3近义词采取排除法,无法辨析时,可以倾向与选择较为不常见的词。(二)成语把握成语的意思,不要望文生义;注意褒贬;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三)病句先找主干(压缩法);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正确。同主语,关联词在主语后;不同主语关联词在主语前。(一般这三步就能找出语病)(四)排序题 找准起始句和总结句。关联

2、词,体现语段层次的词。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五)文言文阅读阅读时先划出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1.先做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2.文言实词,越是和现代汉语解释相同的字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把解释代入句中去揣测。3.文言虚词题,先翻译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推断。考纲所列18个虚词:(之乎者也 因为所以 若与其且 则 何乃而已焉)而 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 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乎 助

3、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可不译。介词:在句中相当于“于”,“在”、“从”。乃 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其 副词,表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且 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

4、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助词,用于句首。若 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所 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为 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 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 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

5、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 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 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 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表比较,“比”; 被动,“被”。(15)与 介词,“跟”,“同”,“给”、“替”,“和相比”;连词,“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

6、予,结交,参加)。(16)则 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 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 助词:衬助音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4.文言文断句虚词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7、。实词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修辞法:古文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名物法: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结构法: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5.文言文翻译方法:做好“留、删、补、换、调、变“。直译,不要意译。先找出句中的动词,并加以解释。 “留”,就是保留。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倒装句为现代汉语句式。

8、 “变”,就是变通。活泽有关文字。常见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被动。(2)“为”、“为所”、“为所”(3)“被”(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如:兵挫地削3.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3)省略介词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4.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

9、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5.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六)诗歌鉴赏(1)看诗歌题目,看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

10、看注解(3)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词(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诗歌的题材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或渴望建功立业。(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边塞征战诗: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或对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羁旅思乡诗: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思念故乡(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别时留恋;别后思念;表白理想信念。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归隐思想,表达自己保持节操情怀。(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

11、维、孟浩然。)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都有就是了)闺怨闺愁诗: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春光(青春)易逝感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主旨,耐人寻味。形式上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答题模式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本诗(哪里)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诗人情感。2.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气氛;表达诗人感情。3.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运用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

12、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表现手法抒情:(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写:(1)衬托:正衬 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2)联想(虚实结合) (3)白描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比兴,双关,叠词,用典,对偶,互文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5.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两首诗都写了,都表达了诗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

13、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7.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鹧鸪鸟,芭蕉,(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燕(思念),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红豆(爱情),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思家思归),猿(悲伤)。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

14、,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8.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一幅的画面;营造了氛围(意境);表现诗人感情。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9.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找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一般而言,倒数第三个字。答:解释字义;描述(在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10.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诗眼;在诗

15、中的意思;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景象;表达诗人感情。1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本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特点类术语:直白与含蓄、朴素与绮丽、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七)默写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八)现代文阅读语句的作用1文首句:照应标题(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中心)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句: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开启下文;为下文作辅垫(5)埋下伏笔3文末句:

16、照应开头或标题;揭示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2.拟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增强感染力。5.对偶:音乐感。 6.排比:增强气势;条分缕析。7.反复:突出思想。小说的阅读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份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时代

17、背景,2.暗示社会环境,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心境,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手法: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传记的阅读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2.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

18、想情感和精神品质;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九)写作议论文的写法: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快,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靓,要精彩。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做到论述严密。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19、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流畅;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议论文结构1、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2、分类可分两大类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承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事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