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4604408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大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类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答题模式类析2007年的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九点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文章结构的分析,文章思路的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和想象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一、结构类:(一)开头、中间、结尾1、提问方式: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提问变体:文章以“”开头(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解

2、答步骤:注意看赋分:4分-内容+结构/6分-修辞+结构+内容+情感(二)专用术语开头: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张本)、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例子:“请结合文章题目和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从友人带的几株兰草写起?”中间: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揭示主题(主体)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上文)、升华(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引人深思、画龙点睛,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例子:最后一节写道;“他送给我的,决不仅仅是几棵兰草,也决不仅仅是一种春的感觉,而是一个人足以永生珍惜的对春天的感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它在文中的作用。二、人称

3、类:1、提问方式:在文章整体构思上,文章采用第(一、二、三)人称,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2、提问变体:文章7段中,对的称呼由“它”转变为“你”,这种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此后用“你”称呼有何效果?3、答题专用术语及套路:(1)第一人称:便于抒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便于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显得真实而自然,并且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另外,在小说中如果“我”是配角的话,“我”在事件中起充当见证人的作用。(2)第二人称: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情感,把描绘得生动形象,便于与对话,显得十分自然亲切,拉近距离,便于抒发对的之情。这样的构思不受“我”个人视觉和听觉的限制,行文灵活,

4、好像与“你”交流一般显得亲切而自然。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3)第三人称:这样的构思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行文灵活,便于客观而冷静叙事、议论。三、句子含义类:这类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1、提问方式:请指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2、提问变体:在“”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注意“贬词褒用”的特殊情况) 3、答题步骤:(注意:这些句子或其中的词语往往用了比

5、喻、双关、拟人、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紧扣文本,疏通句子,解释合理) (1)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效果如何 (3)体现了作者之情 (4)如果使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在答题时要首先回答使用了什么手法。四、题目含义类1、提问方式:说说本文题目 的含义/说说题目 好在哪里?2、答题步骤:(注意:文章标题多体现了文章主要内容,甚至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先答题目表面上的意思(紧扣文本) (2)后答深层含义(包含一定人生哲理) (3)另外,注意比喻象征一类题目。3、例子:说说本文题目“水中的蓝天”的含义。答:表面上是说农民在秧田里插秧时看到水里映出的蓝天,实际上指在

6、心里插秧的人,从心里看见广阔的蓝天;说明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像农夫插秧一样,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才能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五、比喻象征类:1、提问方式:请说说“ ”在文中的比喻象征什么(意义)/本文描写的“ ”有哪些特点?2、答题步骤: 特点+象征(比喻)义。 ( 特点必须紧扣文本并和人类社会特点相一致的优先选)3、例子:说说银杏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答:银杏是中国独有的,它古老而有蓬勃、顽强的生命力,端直坚牢,不依取阿容。象征中华民族刚直不阿、英勇顽强、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的精神。六、概括主旨类1、提问方式: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2、提问变体:寄托(寄寓、蕴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情感态度)?3、答题格式:(1)文学作品:文章通过(运用手法)对的描写(记叙、刻画),反映(刻画、揭露)了生活(形象),抒发(寄托、歌颂、批评、批判)(2)议论文:文章论述(驳斥)了阐明了(提出了)主张(道理)。(3)科技文: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4、答题步骤:内容概括+表层义的把握+深层意蕴的理解。5、例子(1): 阳光的香味: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了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例子(2):“并将永是生动、永是展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在山阴道上06湖南卷)答:是为了说明鲁迅所向往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赞美了祖国的今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七、文章线索类:1、提问方式: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综观全文,说说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处怎样的变化过程,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2、提问变体:文章以为线索安排结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答题步骤:主要内容+情感表达4、例子:文章以蒲公英为线索安排结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写了蒲公英的“盛开飘泊回家”的生命历程,寄寓了自己思念家乡、渴望归家而又因生计漂泊的无奈感伤的情感,也洋溢着对蒲公英的赞美之情。八、词序类:1、提问方式:它们在句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9、?2、答题术语: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4)这些词按时间顺序排列。3、例子:“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句中三个画线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4) )九、环境描写类:1、提问方式:第一段表现了大海的威仪和气势,简述这样描写的作用2、答题术语:(1)衬托了人物心情(理) (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3)提供人物活动场所 (4)推动情节发展3、例子:同上。答:反衬出垂钓者的沉稳、冷静和对大海的狰狞的无所畏惧。十、换词语类:

10、1、把这句话中的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2、答题步骤:(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换后与不。(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似乎”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语法上不搭配)十一、引用类:1、提问方式:作者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2、答题术语:(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思想魅力(散文、记叙文)/(2)增加文章趣味性、生动性 (3)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有理有据(议论文)十二、语言运用类:1、提问方式: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本文比较

11、,概括说说两文的语言特点有什么异同?2、答题步骤:(1)指出文章用了表现手法(先考虑修辞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效果如何(3)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凝炼等。 另附常见文体写作与语言上的特色:1记叙文(1)写作特色: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中心明确、立意深刻、构思奇特、线索清楚、首尾呼应、正侧结合、明暗相随、虚实相生、抑扬结合、托物寓意、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设置悬念、以小见大(2)记叙文语言特点:精炼、含蓄、深刻有哲理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幽默风趣、具讽刺意味2说明文(1)写作特色:材料充分;数据准确;举例恰当(2)说明文语言特色:平实准确;概括具体;生动活泼;幽默风趣3

12、议论文(1)写作特色: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据典型;论证严密;逻辑性强(2)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概括性强、严谨十三、人物形象类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1.提问方式:(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2.答题思路:(1)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2)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

13、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3)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3解题步骤:文章通过描述他做了事情(在事情中的表现),刻画了的形象,歌颂(讽刺)了思想。4.例子: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宁春强雁阵,年高考北京春季卷)答: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面对威胁不退缩(如“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对像狗娃这样犯

14、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十四.表达技巧类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也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常规作用。1. 提问方式:()作用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请分析的表达效果。().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2. 答题策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1)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3)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3.例子: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周涛秋光里的黄金树,年高考江西卷第题)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