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146034750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下第四单元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生字。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

2、,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二、揭题、审题板书课题,齐读。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夜莺的歌声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三、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四、理解课文(一)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觉

3、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教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教师: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学生:课件出示:对话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自己会学杜鹃叫,这样是给游击队报信做准备,为下文消除敌

4、人的疑虑作铺垫。)“人呢?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课件出示:对话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小夜莺”利用大家的话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从中可以看出“小夜莺”在面对所痛恨的敌人时表现出的冷静、机智和勇敢的性格特点。(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指名读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

5、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作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小夜莺”并不是真的把德国鬼子忘了,而是在暗地里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体会“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齐读第二部分。(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读

6、“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越来越响”说明“小夜莺”离游击队员越来越近,一场战斗即将打响。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用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课件出示: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毫无惧色敌人(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最后两部分。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

7、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五、总结全文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影片。结合中外战争史,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小英雄夜莺的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结合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小英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14 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个生字,理解“劫难”“趔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2、品味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3、给各个部分拟出小标题,理解

8、课文内容,感受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理解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抓住重点部分及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导语:曾经,我们的祖国母亲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曾经,为了保卫祖国母亲,英雄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也在曾经,在课本里、在荧屏上,我们认识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海娃、嘎子。今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抗日小英雄雨来的英雄气概。板书题目:小英雄雨来。学生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本文主要

9、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检查字词,交流问题。()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hun zhng nng 还乡河睁眼瞎软鼓囊囊 g ji li qi 一骨碌劫难 趔 趄指明学生读词。全班齐读。解词。睁眼瞎:不认识字,没知识,没文化。造句:正是因为雨来的爸爸妈妈不想雨来成为睁眼瞎,才决定送雨来上夜校,让他受教育。劫难的近义词:灾难趔趄:歪歪斜斜,站立不稳。“抹”的读音,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部分与第六部分相同句式中出现的:“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中读,在第五部分中“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中读。并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两个读音的用法。()交流: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0、?(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三、默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出小标题本文一共有六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出小标题。小标题最好以词组或短语的形式出现。拟好后,先和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拟出小标题。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教师板书:()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受教育()听说鬼子要扫荡()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雨来脱险四、画出情节曲线,找出重点部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整个事件的情节曲线,并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学生浏览课文,画情节曲线,并指名学生上讲台表演。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五部分)反馈。朗读重点部分,感受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

11、理解了字词,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给课文各部分拟了小标题,并找出了文中最能体现雨来英雄形象的重点部分。二、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落入敌手,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又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词句,并和同桌交流。学生默读课文。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软、硬两方面。()雨来被抓住后,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鬼子先威逼利诱,哄骗雨来,雨来始终一句话:“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软的不行来硬的。敌人是怎样做的?学生画出重点段。()读一读,画出描写鬼子毒打雨来时的动词。()朗读重点段,感受鬼子的凶残。()教师范读,学生感受。(

1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段。()大屏幕出示重点段,全班有感情齐读。鬼子越凶残,雨来越顽强,作者正是用这种反衬的手法表现了雨来顽强的英雄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读出鬼子的凶残,读出雨来的顽强。理解第二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第一次在课文的哪里出现?(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正是上夜校时受到的思想教育,才让雨来有了斗争的动力,此时的雨来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化为了和鬼子斗争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实际上就是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三、理解第一、二部分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敌人如此凶残,雨来最后会怎样?教师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此一个十二岁之少年,一身义举,满腔壮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凶残毒打,他始终咬紧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雨来被拉到了还乡河边雨来死了吗?教师范读: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

14、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教师:雨来为什么没有死?(开枪前,雨来就扎到河里逃走了。)梳理第一部分与整个事件的关系。雨来跳到河里能脱险,源于他的游泳本领高,而这救了他命的游泳本领正是在这还乡河里练就的。现在,同学们明白既然课文是写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机智勇敢的做斗争,而开篇为什么要写还乡河吗?(首尾呼应,并为雨来成功脱险埋下伏笔。)景物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四、总结全文本文运用首尾呼应,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描写了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勇斗

15、日寇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并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珍爱生命,消除战争,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五、读写结合练习:“雨来,我想对你说”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英雄,当他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在敌人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他和我们一般大,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险境,又会如何?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雨来说,请你以“雨来,我想对你说”为题,把你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话。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六、课堂总结教师:不能忘!不能忘!不能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曾践踏过祖国母亲大半个躯体!不能忘!那些留下姓名的,以及千千

16、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不能忘!我们是中国人,(学生)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教师:不能忘!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七、作业布置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段。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仿照文中人物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表现一种人物形象。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难点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与感悟,与小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呼吁和平。

17、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堂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副最古老的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联合国想告诉大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和平相处,让战争远离我们。听完老师的叙述,你想说什么?. 读课题,板书课题。(出示课题)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二、质疑激趣. 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18、,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提示:第自然:书信开头。称呼并问候加利先生。第自然段:写“我”失去亲人后的巨大悲痛。第自然段:写了爸爸的征衣,爸爸仿佛在呼唤和平。第自然段:写爸爸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第、自然段:指出现在世界不太平的原因,呼吁救救孩子们)()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提示:讲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书信开头。第二部分:正文部分。第三部分:书信结尾). 汇报交流自读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

19、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四、品读感悟. 感悟“痛失父亲”。过渡:沐浴着和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课件出示:武警战士把联合国维和战士的灵柩徐徐地从飞机的悬梯上抬下来,周围站满了泪流满面的男女老少。(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 认识“爸爸”。()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

20、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 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感悟“世界并不太平”。()过渡:可恶的战争夺

21、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课件出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惨烈深重的画面及统计伤亡数据。()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激情朗读,呼吁和平。()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主综合实践讨论: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孩子们,我们的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要和平,不要战争!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

22、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最后,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吧!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目标学习“蔚、弋、频、茵”等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能仿照课文节,补写一节诗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

23、争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24、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如大海、天空、海面等;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5、。()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26、。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

27、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自由朗读。()指名朗读。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六、作业选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