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600864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 所谓“阅读课练笔”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形式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其训练时间大多为三五分钟,篇幅以三言两语或一段话居多。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老师对阅读课练笔非常重视,但质量参差不齐。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实践,一些阅读课练笔之所以达到高质,是因为其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 、准确的定位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鲜活的语言,感受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为阅读服务,通过练笔(也包括其他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好,即“以写促读”。它和作文教学中的写作不

2、管是目的还是要求都是不同的。虽然学生习作也常常涉及到阅读,但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以写促写”。不可否认,阅读课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它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和精神的积累、熏陶,使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但许多老师对此定位不够清晰,错误地认为阅读课练笔就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就是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写学生自己要说的话。如学了再见了,亲人的第一节,就叫学生模仿课文“一件事情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换内容进行练笔。这样的练笔,仅仅是表达形式上的同类迁移,与文本的语言内容和

3、语言材料完全不相干,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它破坏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脱离了教学的情境场,与阅读课练笔的目标定位完全相悖,充其量是一种泛化的练笔。如果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会提高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反而会两败俱伤。二、 合宜的内容高质阅读课练笔的内容,都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段的目标要求与文本的特点来设计,既有训练价值,又让学生想写,会写。合宜的练笔内容,如果仅从文本这一层面考虑,一般可从下面几“点”中去寻找:(1)空白点。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往往会留下不少空白。这些空白就给练笔留下了空间。“补白”的过程,不仅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原有的文本内容也被激活。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没有

4、写出医生的安慰和阮恒的回答。抓住这个“空白点”练笔,可让学生明白阮恒举止反常的原因,同时感受他朴素的情感世界。(2)迁移点。教学中抓住文中表达有特点的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迁移式的练笔,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时,让学生仿写一段形状变化的话,会进一步领略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之快、之奇。(3)情感点。教学进入高潮时,学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深深打动或感染。这时学生无不有情感喷发的强烈欲望,此时练笔可让学生“一吐为快”。如学完生命 生命一文,就可让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理解。(4)转换点。教材的表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转换的。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转换

5、相同的文本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习内容焕然一新。如同样写西沙群岛的海水,可让学生改用“前因后果”的结构写一写。(5)评论点。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抓住文中的探究评论点进行练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个性的张扬。如检阅一文写道:队员们决定在游行时把靠拄拐杖走路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教学时,可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此做法的观点。(6)延伸点。许多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抓住文意进行延伸,对课文情景进行合理性创造,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达到更高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更高境界。如教学妈妈的帐单时,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妈妈与小彼得的帐单

6、后,让学生想一想小彼得会如何修改自己的帐单,并写下来。上述阅读课练笔“点”的区分,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要注意的是,一篇课文可能有多个练笔内容,这时我们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合理取舍,让练笔内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动笔,易于表达。 三 、合适的时机任何事情要取得最佳效果,都要把握好时机。不然,就会使效益降低或走向初衷的反面。有了合宜的练笔内容,还必须安排合适的时机。阅读课练笔时机的大多安排在课中或课尾,也有安排在课始的,让学生写一写阅读初感。落实到具体的一篇课文,则要因课而宜。练笔时机的安排一般具有以下规律:(1)在引导学

7、生走进文本人物或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的同时,安排一个练笔,或借鉴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或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时的练笔,或传达出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填补文本的空白;或将简约、概括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2)在学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体验之后,可安排练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的练笔,学生心手双畅,意文兼得。(3)练笔时机还可安排在顺着文本的主题进行适度拓展延伸之时。学了意想不到的灾害,灾害的可怕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此时让学生对偷猎者写几句话,愤慨之情自然会从学生的笔端汩汩流出。总之,每一次阅读课练笔都要让学生有言可表,有情可抒,并且较练笔之前的语言和情感有明显的提升。有些练笔效果不

8、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合时机。如一教师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第一课时便让学生进行换主题练笔,写一次失败的实验。这里,我们暂且不说这样的练笔对三上学生是否合适,单就时机安排来说,就欠妥当。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读文过程,必然包括两个环节:“披文以入情”和“缘情而悟文”。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必然要走两个回合: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如果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特点还未感悟充分便匆匆练笔,效果可想而知。四、到位的评价高质阅读课练笔不仅包括学生的写,还包括师生及时到位的评价。有些阅读课练笔设计非常精妙,时机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但由于对练笔结果缺乏及时到位的评价,致使效果大打折扣。要使评价及时到

9、位,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关注学生写的内容,又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当然,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去引导、去点拨。于永正老师在这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楷模。请看于老师执教的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陈赓打自己一个嘴巴之后,还会说什么?还会做什么?请你们展开想象,写下来好吗?能写多少写多少。(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读一读?生:(读)“陈赓把小红军抱下来,一边流泪一边说:小兄弟,我对不起你呀!我怎么没有注意你的动作呀! (师插话:“这句话应加上拍干粮袋几个字,改成我怎么没有注意你拍干粮袋的动作呀!”)说完,他把小红军用草盖起来,向他行了一个军礼。”(师插话:“在军礼前加

10、上庄严就更好了。”)师:“写得真好!陈赓一定这样想,也会这样做。”于老师的评价不仅给予了学生极大的鼓励,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更严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果。五、多元的作用高质阅读课练笔,其作用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以练代讲,减少课堂中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练笔后的交流中激活思维,促进教学向深一层次推进,等等。如上文意想不到的灾害的练笔,有学生这样写道:“偷猎者,请放下你们那把沾满鲜血的屠刀吧!动物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当你们举着猎枪,向那些可爱的生命射击时,难道心里没有一丝的愧疚吗?假

11、如没了青蛙,害虫将泛滥成灾,毁坏大片庄稼。人类没了粮食,如何生存?你们这是给自己在挖坟墓啊!请你们珍惜每一个生命!”这一练笔,学生在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对偷猎者的不满与愤恨,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人类再肆意破坏环境,美好的家园在不久的明天将不复存在。同时,此举还无声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关注社会。最后需明确的是,阅读课练笔是否高质,必须置于一堂课中作整体观照。因为练笔仅是阅读课的一个环节,必须服务于整体。不然,即使学生写得再多再好,也仅是“局部繁荣”,这不是我们阅读课所追求的。参考文献:谈永康 从丰碑的一个练笔说开去黄桂林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施茂枝 “工具”共“人文”一色邮箱:fxxnh0302 电话:13738841559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