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4592233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2.4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陈情表》课件人教版.ppt(9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诵读课文,思考: 李密的“情”即他的苦衷是什么?,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224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 字令伯。少

2、时师事著 名学者谯(Qio)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 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司马炎 靠野蛮杀戮废魏 称帝,为人阴险 多疑。建国初年, 为笼络人心,对 蜀汉士族采取怀 柔政策,征召蜀 汉旧臣到洛阳任 职。,向君王上书陈述 祖母刘氏年老多 病,无人侍奉, 暂不能应征,请 求辞官终养祖母 的衷情。,解 题,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

3、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所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所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词,比如不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背景简介,“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又如“猥以微贱”“犬马怖惧”“伏惟”等,以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特别到结尾处,简直是含泪哀求的语气,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忠爱之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终于化解了

4、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猥以微贱 犹蒙矜育 期功强近 非臣陨首 责臣逋慢 宠命优渥 过蒙拔擢 床蓐,xn,mn,zu b,qing ji,wi,jn,J qing,yn,b,w,zhu,r,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结 构 梳 理:,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

5、段:提出孝之大理。 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情”,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父、母、 祖母、本人,说明祖母“抚养”之不易,家庭人丁衰微,既无、终鲜、晚有、外无、内无,说明极其孤单凄苦,祖母疾病缠身,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目的,孝情祖母情深似海,“情”,称颂朝廷,州郡推举,心存感恩,朝廷征召之殷,朝廷、地方催逼,自己苦衷:刘病日笃,进退两难的境地,供养无主, 辞不就职。,矛盾激化,忠情圣上恩重如山,忠孝难以两全,怎么解决?,找依据,“圣朝以孝治天下”,说明自己应当得到同情,释误会,“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述苦衷,“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

6、,“孝”辞职的唯一理由,解决忠孝难以两全的办法,忠情,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揭示矛盾,病笃(情),孝治(理),分析矛盾,报养短,尽节长,解决矛盾,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第一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因为,不能走路,直到长大成人,少,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名词作状语。在家里。,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草褥子,医药,

7、自由诵读第1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逮:到了;奉:敬辞。,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教化。,荐举,推荐,荐举,推荐,优秀人才。,因为,任命,不久,任命,授职。,谦词,鄙贱的意思

8、。,卑微鄙贱,指杀头,报答,全部,使闻。使动用法。,急切而严厉,逃避命令,态度傲慢,奔走效劳,一天比一天严重。,报告申诉,取消句子独立性。,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重点是什么?,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由诵读第2段,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 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按时间顺序),(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

9、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 (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

10、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故旧老人。,怜悯抚育,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任职,自尊,自夸。,提拔,恩命十分优厚,徘徊不进的样子,因为,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气息微弱,奄奄一息,生命危弱,朝不夕保,使动用法,使终了,互相依靠,谦词,私爱,远离,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

11、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具体研习第3段,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

12、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陛下能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古义:心酸苦楚的处境。 今义:劳累。,指天神、地神,审察,识别,怜悯体恤,准许,平民,百姓,终,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牺牲生命,死了

13、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恐惧,名词作动词,上奏表,1、本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3、用语有什么特点?,(“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具体研习第4段,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以孝治天下的恩德;,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陈以往之情,陈现今之情,陈日后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愿乞终养,死当结草,进退狼狈,不

14、能废远,陈情表,李密,艺术特点,一、构思艺术:,叙孝情表忠情,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动之以情,找依据释误会,“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先尽孝后尽忠,晓之以理,乞矜(jn怜悯)愍(mn同“悯”),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示之以忠,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二、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15、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

16、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

17、富有感染力。,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重点语言知识,2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

18、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见,慈父见背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亲,躬亲抚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薄,日薄西山 门衰祚薄,当,死当结草 当侍东宫,代“我”“自己”,助词,看见,动词,亲自,亲戚,名词,迫近,动词,微薄,少,形容词,应当,副词,任,充当,动词,一字多义:,行,行年九岁 九岁不行,夙,夙遭闵凶

19、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拜,拜臣郎中 谨拜表以闻,矜,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经,动词,走路,动词,早时,名词,早晨,名词,授予官职,动词,奉,上,动词,怜惜,动词,自夸,夸耀,动词,比,介词,对于,介词,愿陛下矜悯愚诚 未曾废离 形影相吊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舅夺母志 而刘夙婴疾病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则告诉不许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 庶刘侥幸,古义 今义,希望 乐意,愿意,停止 没有用的,慰问 悬挂,成年 组织等开始存在,强行改变 争取得到,缠绕 婴儿,子 呼吸,等到 捉拿,不久 寻找,授予官职 去掉,申述 诉说给别人知道,形

20、容自己的私情 少,辛酸苦楚 身心劳苦,大概,或许 众多,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躬亲抚养 刘病日笃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愿陛下矜悯愚诚 无以终余年 保卒终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躬亲:名词作状语,亲自。,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微贱的身份,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特殊句式 判断句: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实为狼狈 被动句:刘夙婴疾病 省略句: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具以表闻 倒装句:急于星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

21、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

22、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

23、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13、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4、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孝,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哪一个字上

24、做文章?,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思考研究,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思考研究,回答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

25、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 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夫孝,始于

26、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 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所以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应算是父亲。 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得好,这便是忠。对于同事方面,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

27、是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他的忠顺二字不会失掉,用以事奉其长官,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不至失掉,这就是士的孝道吧!,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 第二,对父母,要在奉养的时候尽其和乐之心 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 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尽哀戚之情 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要庄严肃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啮指痛心,单衣顺母,亲尝汤药,刻木事亲,拾葚供亲,涌泉跃鲤,怀桔遗亲,哭竹得笋

28、,扼虎救父,尝粪心忧,行佣供母,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卧冰求鲤,扇枕温衾,闻雷泣墓,卖身葬父,恣蚊饱血,为母埋儿,“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东汉许慎则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清段玉裁注:“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这些解释虽然是从

29、不同的角度出发,但是意思完全一样,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孝”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已矣。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

30、。”,孝悌观念既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美德,也是儒学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儒家的宣传和统治者的提倡,自然有它合理的内核。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必然杂有不正确的成份,也即后人所说的“愚忠”和“愚孝”。正确地看待孝悌观念和推崇孝道孝行,就是我们现代人应该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 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 有可以勉

31、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 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 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 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 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 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 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戏彩娱亲”和“郭巨埋儿

32、”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是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手里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 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 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 了。,另一个是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 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 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 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 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 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 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 事。,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并结合本文,以“忠”和“孝”为话题写篇随感,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