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题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4592010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然辩证法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题(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可逆:指的是一个物质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 一过程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以过程,简称可逆。2、系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 体。3、科学:是指人们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所获得的、 并由科学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原理、学说等所构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 体系。4、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发展。他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5、自组织:混沌系统在随机

2、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自组织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系统通过自我组织而自发形成一种“有序结构”的现象。6、科学事实:指的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经验的陈述或判断,是人们用一定的语言对被认 识的客观事实进行的描述。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8、技术伦理:是指人类在长期技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伦理道德关系、道德规范、道 德意识和道德实践,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和系统研究。9、科学发展模式:从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10、技术广义: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知识、技能的总和。狭义:生产手段、生产工艺、生产实际经验、技能。11、技术

3、创新: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搞活经济,促使经济增长的过程。 也定义为: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由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 的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12、新系统: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 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 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14技术预测: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态势、动向、成果及其 对科学、生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影响进行推测。15. 范式: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

4、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 它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 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 方式。二:简答题:1进化与退化的辩证关系?进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它的根据生物进化论与 自组织理论;退化,是指物质系统由有序向无序、由高序向低序的演化过程和趋势。自然界的任何物质系统都要经历产生、成长、衰落、毁灭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进化对物 质世界更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人类最早精确认识并深入研究的演化现象却

5、是退化。进化 和退化是自然界中广为存在的两种趋势和过程。当代科学对进化的深入研究表明,进化与退 化是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2、进化与退化互为条件。3、进 化与退化依据一定条件以互相转化。2、进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答:(1)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在热平衡状态或近平衡状态, 都不会出现有序结构。只有远离热平衡的系统,才可能从杂乱无序的初态,跃迁到新的有序 状态。(2)产生有序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换与流通。且必须使系统从外部输入的负绝对值大于内部产生的,从而是系统 的逐步减小。(3)形成有序结构的各

6、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各要素向 产生相干效应与协调动作,从而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4)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负反馈往往会使系统的变化衰减,而正反馈则会使系 统的变化被放大和加剧,从而推动系统的质变,加速系统自我复制自组织的过程,是要素微 观协同产生出宏观秩序。(5)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系统内部的具体要素并不严格精确的处于平 均状态,而是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偏差,这就是涨落。涨落是偶然的、随机的、杂乱的, 它会推动系统发生质变,形成有序结构。3、什么是结合度?结合度递减的意义?结合度:泛指相互作用的强度,可以用势能、结合能、键合力、信息量加以计量

7、。一般随着 层次由低向高推进,结合的紧密程度由大到小而递减。结合度递减的存在论意义 层级结构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结合度递减,下层子系统才会以单体稳定的方式发生相干效应,从而造成上层系统的出 现。 上层系统稳定存在的范围较下层系统狭小 低层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远远超过高层系统。结合度递减的进化论意义 复杂物质形态大多是在稳定低层系统的基础上经过聚合方式产生的。选择聚合方向,提供聚合“原料”,加快聚合速度高层系统解体,低层子系统的稳定性依然存在进化速度快,成功几率高(组合式家具,拆分拼装)层级结构普遍存在;多层级的层级结构罕见4、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层次结构中存在着双向因果链,过双向因果链进行上下因果关

8、系的传递。上因果链:低层系统及其相干性关系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的结果,决定高 层系统的特点和规律。上向因果链的存在,提供了从低层次规律入手认识高层次现象的可能 性。下因果链:高层系统对低层系统的支配、影响和限制,这是其下向因果链。下向因果链的存 在,则保证了从高层次规律出发对加入高层系统的低层现象进行解释和预言的可能性。5、如何理解双向因果链在层次结构间的作用?答:双向因果链既造成了层次之间的差异,也沟通了层次之间的联系。层次之间质的差异 归根结底来自上向因果链的存在,即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导致了高层系统特点的出现。只要从 低层系统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并考虑到相应的对应规则,高层系统的

9、特点便可以得到递进性 阐明。高层系统出现以后,低层系统及其规律并没有消失。但是由于它们是在高层系统的整 体中活动的,所以有了新的约束,其功能、属性、规律会以扬弃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构成 了下向因果链,即高层规律对低层规律的限制和影响。双向因果链即表明了低层系统对高层 结构的基础性作用,又表明了高层结构对低层系统的支配调节作用。6、科学和伪科学的区别,如何鉴定?科学依赖并且坚持自我审问、试验和分析思维,很难自欺欺人或回避面对事实。它具有真理 性(可检验性),合理性(可重复可预言,严密逻辑体系),进步性(向下兼容),共享性(公 开共享)。伪科学则保留古代的、天然的、非理性的、非客观的思维模式。它具

10、有不可检验性(主观体 验、信念),特设性(解释力的贫乏性),孤立性(同科学背景不相容),神秘性(超自然属 性),反规范性(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按照科学的特征,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主要是在于其“实证性”就是能够被事实、实验或理 性推导证实或证伪的学说才是科学。例如有人说人死了有灵魂,这一命题就无法证实,也无 法证伪,因此它不是科学,类似的关于鬼神、上帝、缘分、风水、命理、星座等这些学说都 不是科学。7、科学和技术的区别和联系答:区别1)从对象上看,自然科学以自在的自然物为研究对象,而技术面对的则是自为的或拟想的 人造物。2)从目的上看,科学以求真为目的,其意趣在于探索和认识自然;技术以应用厚

11、生为归宿, 其意图在于利用和改造自然。3)从取向上看,科学是好奇取向的,与社会现实关系疏远;技术是任务取向的,与社会现 实关系密切。4)从过程上看,科学发现的目标常常不甚明了,摸索性很强,偶然性较多;技术发明的目 标往往事先就十分明确,有的放矢,偶然性较少。5)从问题上看,科学需要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面对的问题则是“做什 么”和“如何做”。6)从方法上看,科学主要运用实验推理、归纳演绎诸方法,而技术多用调查设计、试验修 正等方法。7)从结果上看,科学研究所得的最终结果是某种理论或知识体系,技术活动所得的重要结 果是某种程序或人工器物8)从评价上看,对科学的评价是是非正误,以真理为

12、准绳;对技术的评价是利弊得失,以 功利为尺度。9)从价值上看,科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价值中立的,或者说本身仅蕴涵少量的价值成 分;而技术处处渗透价值,时时体现价值,与价值有不解之缘。10)从规范上看,科学的规范是所谓的普遍性、公有性、无功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 术的规范与此大相径庭,它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为旨归,其特质是事前多保密, 事后有专利。联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异。古代,人们通过生产需求创造了技术进而出现 科学;现代则是先有科学再应用技术来进行生产活动。8、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答:科学发展加速化;科学综合化;科学事业社会化;系统科学研究方法诞生

13、;人们新 的哲学思考和观念变革。知识高度密集、科学化;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技术、经 济、社会发展具有高战略价值;国际化。发展趋势:科学活动的技术化和技术活动的科学 化。9、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特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业的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 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 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成为创新型国家。特征: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高;r&d (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得比例较高;对外 技术依存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强。10、技术预测的方法技术预测指对未来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

14、会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利用已有的理论、 方法、技术和手段,根据要预测的技术的过去、现在状况,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 择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较大贡献的技术群。预测的类型的基本类型:有类比性预测、归纳性预测和演绎性预测。预测的基本原则1)惯性原则:许多事物发展过程都有一定延续性.2)类推原则:据两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相似性.3)相关原则:若具较强相关性,据一事物预测另一事物.4)概率推断原则:不确定性,通过统计建模做出概率性预测.11什么叫科学发展模式,它的特点和意义,有哪几种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模式:就是从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内在机理特点:模型和型式化;不可能详细表征科学发展

15、的一切方面意义:加深科学及其规律的认识;推动科学进步和发展三种模式:证实原则与科学积累发展模式;证伪原则与不断革命模式;库恩的范式变化模式。12科学家群体的行为规范1)普遍主义:坚信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2)公有主义:承认科学发现本质上是社会合作的产物,它属于整个共同体以至整个社会.3)不谋私利精神:科学主要是对真理的追求,仅仅在次要的意义上才是谋生的手段.4)有条件的怀疑精神:决不未加分析批判而盲目接受一切,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成果, 也要容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的怀疑。13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特性是什么?思维的发散与收敛的关系?收敛思维特性: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

16、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 收敛思维志在取得结果。发散思维特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 性,与收敛思维特行相对。两者的关系:只发散,不收敛,劳而无功;只收敛,不发散,没有创造。只注重其中一个, 便可能走向形而上学思维。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具有辩证思维特点。两者是对立的统 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 中注意收敛。14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认为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观察,而观察不受理论制约。新近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哲学提出,实验有自己的独立的生命,以反对实验完全负载理论的

17、极端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 了观察、特别是试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试验相比理论,实验的 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 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这实验,为实 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15.么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模式?科技创新的定义:一个把新设想转变成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工艺的过程。 或者更通俗地说,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搞活经济,促使经济增长的过程。 也定义为

18、: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由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 的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五个科技创新的模式(了解,会说)产品创新。包括全新(如微处理器激光器)或改进性(双杠洗衣机无氟冰箱)的品种与产品 结构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2)工艺创新。(过程创新)指设计并采用某种新加工方法,创造新工艺过程、配方、参数, 也包括改进或变革原有工艺条件(如以柔性FMSCIMS制造系统取代机械加工工艺,以“浮压 法”取代碾压法制造平板玻璃等)。(3)新资源开发。即开辟新供应源、开发利用廉价材料、改造材质,以及新材料或半成品取 而代之。(4)新市场开拓(通过企业活动创造需求和引导消费)。(5)生产

19、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的时空组合)创新。16. 什么是科技一体化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对技术创新的基础作用,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化:服务于科研活动的辅助部分,技术科学、技术发展、技术应用技术科学化:已有技术上升到技术科学,形成技术知识体系,技术进步以科学进步为先导。 科学技术连续体:科技高度一体化,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一实用技术。17. 科技一体化的对科学家及科学的影响科技一体化,专家行为变向,科学技术化,技术功利,但科学家要生存,科学技术化不可过 度有科学家精神,不能总考虑金钱,但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坐冷板凳,急功近利,剽窃他人学 术,过于技术化就淡化了科学家的好奇心,

20、探索精神,扼杀心灵自由。人们把科学混同于技 术,时时处处用技术的规范要求科学时,那么受害的不仅仅是科学,更是我们生来就有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是上帝给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一一内心的自由。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要冒 昧地坦言:科学的过度技术化或盲目地追求大科学,是科学异化的一种表现,是扼杀科学自 身和人的心灵自由的杀手。18身工作体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作用。加强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培育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为政府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和方针,以及为科学技术的管理提供科学基础。1更新了对事实

21、的认识首先是永远都要保持对研究对象的敬畏之心.永远都要谦虚,人类是有很多局限的,我 们观察了解到的事实永远都是对象的一部分。对待研究对象,我们在积极探索的同时,也要 有一种谦虚的态度,承认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不夜郎自大,不强以为知.其次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既然对同一个对象观察由于主体的观测的角度或背景不同 从而得出的事实不同,并且建立在不同观测事实基础之上的判断也肯定会不同,那么永远不 要以为自己掌握了一点事实,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在我看来都有道理,都说出了 部分事实,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对对象的认识也不同三是永远都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对事实相

22、对正确的判 断,因此对一个理论和一种判断一定要知道他的约束条件,知道观察者是从那个角度观察所 得出的结论,在运用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要注意人的观察活动对事实的干扰,人观察对象的时候必定会对对象有干扰,我们可能降低干扰,但不可能消除,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观察了解事实的干扰作用是最大的,因此 管理活动或者考察人员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干扰,尽量减少这种干扰的影响。2了解了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局限性通过学习知道不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认为理所当然的认识经不起推敲,而且一些我 们一直在用的方法也都是有局限的。比如归纳法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逻 辑分析来说也是不严密的,因为他没有穷尽所有的研

23、究对象,因此通过归纳法得来的知识并 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可靠。另外辩证法则是要针对具体问题且在对具体问题知性认识的前提 下进行理性的认识,没有知性认识打基础则有可能变得庸俗化。知道了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首先明白一个命题如果不可能被证伪这 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 明白要证实一个科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即使我们穷尽了 迄今为止的所有可能,但也不能保证在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与理论相反的例子。我们现在所 接受的理论只不过是有可能被证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明白了假设证伪是有效 的研究的方法,也是最

24、节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但同时明白证伪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9.人类自然观基本形态变更的进程和必然性。时间远古时代:(前7世纪一5世纪) 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国古代中世纪:(515世纪)近代:前期(1618世纪)后期(18后一19末)现代:20世纪以来各种自然观的思想渊源,观点和特征,自然观神话形态或原始宗教形态的自然观 巫术形态的自然光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神学和宗教意义的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对其进行比较。九、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答:科学研究的粮本任务是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但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轄程,

25、人民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当客观事物的本质尚未 苑分暴霽,人们掌握的科学资料不够完畚时,只有借助于假说的形式,提出猜测性的假定,才能进一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肉在规律,自然科学就是沼着假说理论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的“h结合实际,说明学习自然辯证法的意义”2、结合科研实际,说明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結合实际阐述我们如何来遵据科学砖社会规范,根治学术腐败结合实际谈谈蹇设生态文明敝憶5G20,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区别逻辑思维与非逻辑超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它们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主寮表现如下1、两者的特点不同。非逻辑思维是一种较少超想束博

26、、超越思想常规、摆脱 成见*构筑新意以达到科学认识上产生突破的思维,帶有较大的启发性、灵活 性、弾性;逻辑思维蚩在抽象过程,以理论形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 维形式来揭示对象本质.具有严密性、自洽性和明确性妁特点.两者的作用不同非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鮒明的灵魂,能赋予逻辑思维巨 大的生命力;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基础+特别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 更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作用。3、两者所属的层次不同。逻辑思维还厲于一般的智能结构,非逻辑忍维则集 中反映创造力虽然逻辑忍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无关爲,但是有很强逻 辑思维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亦然。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

27、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是江泽民同 志1998年在一次讲话中的精辟论述。国力竞争之所以激烈,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之所以初见端倪,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归根结底,当 今时代发展的关键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两三百年来,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 物质文明,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以及 科技本身发展问题。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正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 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研究、认识 与掌握客

28、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是求真,简而言之,就是“是什么”。科学文化是“立 世之基”,一切违背客观实际及其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活动,必然走向失败与覆灭。然而, 科学文化本身不能保证科技发展的方向正确,能造福于人,有利于社会,而引导这一发展方 向的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它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 需要,满足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简而言之,就是“应该是什么”人 文文化是“为人之本”,一切危害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活动,必须制止与消除。然而,人文文 化本身也不能保证其发展的基础正确,能造福于人,有利于社会,保证这一基础正确的是科 学文化。此即,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

29、人文奠基;善为真导向,真为善奠基;科学文化与 人文文化的主要关系即如此。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一开始的三句话是: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一句讲的是人文,核 心是关怀人,第二句讲的是科学,核心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三句话讲的两者交融可达到的 结果。是的,只有交融,才能创新,才能发展,才能持续进步。当前国力的激烈竞争,关 键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高科技的竞争;而这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级人才 的竞争,而其实质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竞争又归于教育的竞争,特别是作为 教育战线龙头的高等教育的竞争。不言而喻,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竞争的根本是人才, 竞争的基础是教育。丢失科学文化,丢失科学教育,就丢失“立世之基”丢失人文文化, 丢失人文教育,就丢失“为人之本”,异化人性,扼杀灵性;丢失民族文化,就丢失民族精 神,丢失民族脊梁骨;丢失民族文化经典,就丢失民族精神之源!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 在展现其高效和实用功能的同时,它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从更 远和更深层去关注和考虑它们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影响。科技和人文在世界观上的互补,方 法上的互用,学科上的互构,精神上融通,才是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