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4588955 上传时间:2020-07-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28.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专题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1. 明确本专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2. 明确本专题编排的目的意义 3. 明确本专题教材编写的特点,一、教材编写思路,主要内容,编排意义,1.对教材的整体设计的理解 2.教材主要栏目与功能分析 3.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各栏目,二、教材各单元专栏分析,继承传统与体系创新; 打好基础与提高延伸; 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 知识呈现与活动设计; 归纳整理与探究开放; 课时限制与知识容量。,教材整体设计,立足学科与展现价值观整合协调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三维学习目标融合:,课程结构在统一教材理念的下凸现各个选

2、修模块的特征,为适应不同兴趣、需要的同学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学习水平。 内容组织把握化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将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相融合,实现知识与方法的双重教学任务。 价值体现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知识的应用,力求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需求价值。 呈现方式利用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在内容深广度上注意与初中、高中其他模块的衔接,给予核心化学知识以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生长点。 学习形式追求生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教材编写中设计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为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形式。,栏目功能分析,创造性的利用栏目,信息提示、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料 、回顾与总结等

3、栏目的功能适时提供学习资料,辅助学习; 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科学探究)、交流与讨论(思考与交流)栏目的实施组织学生回顾、思考、讨论、实验(观察、操作、分析、设计); 调查研究(实践活动)、问题解决(学与问)、练习与实践等栏目的运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应用所学知识。,三、各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1)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2)物质的量; (3)物质聚集状态; (4)物质的分散系。,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2.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本单元内容揭示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物质的基本属性

4、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3.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编排意图,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 认识宏微观的相互转化 对初中知识总结和深化 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4.本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3)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5)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

5、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5.本单元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6.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思考,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转化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分散系 课时安排建议,:,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课时) 物质的量(1.5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1.5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变化 1课时 物质的量 2课时 物质

6、的聚集状态 2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 个人建议课时,7.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合理控制教学难度 (2)做好各类知识衔接 (3)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物质的检验 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3.本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重 结晶、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 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学会Cl、SO42、CO32、NH4+

7、等离子检验 的实验技能;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 能。,过程与方法: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3)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定量测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本单元课

8、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5.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常见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量浓度 关注实验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1课时)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1课时 溶液的配置与分析 2课时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1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 个人建议课时,6.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做好复习指导工作 (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3)帮助做好归纳总结 (4)指导设计简单方案,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本单元教材涉及的主要内容,(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原子的构成。,(1)教

9、材编写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化学学习和研究必须进入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 另一方面为后续专题中有关钠、镁、氯、溴等元素及化合物内容的学习作准备。,2.本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2)明确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及主要观点,(3) 了解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述) 微观世界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的运动既有波动性又有微粒性,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守经典理学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对于多电子原子,可以近似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会发生变化; 人们通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今后我们还

10、要学习用四个量子数来描写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3.本单元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 层排布的情况; (3)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 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4)通过氧化镁的形成反应初步了解镁跟氧气发生 化学反应的本质; (5)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6)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7)知道同位素等概念。,过程与方法: 认识模型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2)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结

11、构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 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3)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 型等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 性工作的重要作用。,4.本单元课程标准与浙江省要求,5.本人对该单元的教学思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历程。 原子结构示意图 (1)本知识点已在初中已学过,因此有必要在此可以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回忆并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让学生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了解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了解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了解。 原子结构 可补充原子(离子)的电性关

12、系式、质量关系式。 (2)建议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增加元素原子量、近似原子量、原子量的近似值等概念的辨析。 课时安排建议,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的构成(共1课时)。,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的构成 共1课时 本专题复习与测试 2课时,教育行政部门建议课时,根据学校实际 个人建议课时,6. 教学中的几个注意问题:,(1)合理控制难度 (2)加强阅读指导 (3)引导学生探究 (4)搞好专题整合,四、对第一专题教学的最后几点说明,关注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出乎其外才有高致 注意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教与学的互动 注意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严格控制深度难度 认真解读教材编排的体系明确思维发展程序,例1:

13、不同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目标,例2:不同阶段“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目标的螺旋式上升,初中阶段具备的知识: 第三册1-6: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高锰酸钾溶液、碘酒,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第三册1-7: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第三册1-8: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结晶水合物 第三册1-8: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等作为凝聚剂),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 第三册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专题一的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初步学会相关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

14、验操作,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发展要求: 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一般原则。,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 化学与生活-专题一第二单元: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生活中的饮用水(明矾的净水作用、平衡移动原理、 硬水的危害、臭氧消毒); 水质评价与污水处理 化学与技术-专题一第一单元: 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硬水软 化、海水淡化) 实验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课题1: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课题2: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课题3:硝酸钾晶体的制备,谢谢各位, 请提出批评、意见。,第五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价格 jqu235iop 017,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