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课件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4583954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呼吸道感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上呼吸道感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上呼吸道感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上呼吸道感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呼吸道感染课件(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病毒性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单纯型肺炎性胃肠型中毒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定义: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定义: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少数由细菌引起。本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数由细菌引起。本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时、职业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7080%由病毒感染发病2030%由细菌

2、感染发病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溶血性链球菌最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偶见革兰阴性杆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w诱因w受凉w淋雨w过度紧张w疲劳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年老体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易患本病。弱者和儿童易患本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本病全年均可

3、发病,但冬春季好发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好发。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性,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性,在气候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在气候变化时可引起局部或大范围的流行。由于病毒表面抗原易于发生变异,产生。由于病毒表面抗原易于发生变异,产生新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新的亚型,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因此不仅同一个人可在一年内多次罹患本病此不仅同一个人可在一年内多次罹患本病,而且间隔数年后易于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而且间隔数年后易于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行。病例病例n患者,张某,患者,张某,242

4、4岁,女,既往体检岁,女,既往体检n圣旦节狂欢一夜后出现畏寒、体温升高可圣旦节狂欢一夜后出现畏寒、体温升高可达达3939,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伴乏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伴乏力头痛、食欲不振。力头痛、食欲不振。n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比例升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比例升高n胸部胸部X X线检查未见异常。线检查未见异常。n诊断?诊断?普通感冒普通感冒n定义:俗称定义:俗称“伤风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由鼻病毒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现。成人多由鼻病毒引起,也可由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

5、可病毒、柯萨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奇病毒引起。普通感冒普通感冒n症状及特点症状及特点n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部干痒或烧起病较急,初期有咽部干痒或烧灼感,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灼感,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症状;23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有咽痛,天后,鼻涕变稠,常伴有咽痛,也可出现流泪、听力减退、味觉迟钝、咳也可出现流泪、听力减退、味觉迟钝、咳嗽、声音嘶哑和呼吸不畅等。通常无全身嗽、声音嘶哑和呼吸不畅等。通常无全身症状和发热,有时可出现低热、轻度畏寒症状和发热,有时可出现低热、轻度畏寒和头痛。体检时可见鼻粘膜充血、水肿,和头痛。体检时可见鼻粘膜充血、

6、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InfluenzaInfluenzan定义: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定义: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急性传染病病。n潜伏期:潜伏期:1212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3 3天。天。n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以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个体差异明显主,呼吸道症状轻微,个体差异明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分类分类n单纯性单纯性 最常见最常见n肺炎性肺炎性 常发生于老年人、常发生于老年人、2 2岁以下的儿童或原先有岁以下的儿童或原先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慢性基础疾病者。n胃肠型胃肠

7、型 n中毒型中毒型 少见少见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单纯型单纯型 n 症状通常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症状通常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无力,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无力,头昏,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头昏,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可高达、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3940,一般持续,一般持续2323天后渐降。部分患天后渐降。部分患者有喷嚏、鼻塞、咽痛和咳嗽等症状。轻者有喷嚏、鼻塞、咽痛和咳嗽等症状。轻症患者类似于普通感冒,病程仅症患者类似于普通感冒,病程仅1212天。天。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肺炎型肺炎型n 临

8、床表现为高热、烦躁、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咯血痰和明显发绀,肺部呼吸音减低,可咯血痰和明显发绀,肺部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罗音哮鸣音。闻及湿罗音哮鸣音。X-X-线胸片可见两肺广线胸片可见两肺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部较多。上述症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部较多。上述症状常进行性加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状常进行性加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病程常在病程常在1010天至天至1 1个月以上。多数患者可逐个月以上。多数患者可逐渐恢复,少数病例因呼吸和渐恢复,少数病例因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死或循环衰竭死亡。亡。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胃肠型胃肠型n 以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恶心、呕吐和

9、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为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n中毒型中毒型n 肺部体征不明显,往往高热不退肺部体征不明显,往往高热不退,神志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神志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部分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抽搐。部分患者可出现循环衰竭。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染n1.1.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病毒性咽炎 n 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热感。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咽部明显充血、水肿时可有发热和乏力、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腺病毒感染时常常合,颌下淋巴

10、结肿痛;腺病毒感染时常常合并眼结合膜炎;当有吞咽疼痛时,提示链并眼结合膜炎;当有吞咽疼痛时,提示链球菌感染。球菌感染。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染n2.2.急性病毒性喉炎急性病毒性喉炎n 常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常由鼻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副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伴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伴咽喉疼痛及发热等。体检时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发热等。体检时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有时可闻及喘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有时可闻及喘鸣音。鸣音。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

11、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染n3.3.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n 主要由柯萨奇主要由柯萨奇A A引起。临床主要表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时可见喉部充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时可见喉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血,软腭、腭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病程为色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病程为一周左右。夏季好发,儿童多见,偶见于一周左右。夏季好发,儿童多见,偶见于成人。成人。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染n4.4.咽结膜热咽结膜热n 主要由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主要由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咽

12、痛、畏光、流泪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等;体检时可见咽部和结合膜充血明显。等;体检时可见咽部和结合膜充血明显。病程为病程为4646天。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天。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者中易于传播。者中易于传播。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染n5.5.细菌性咽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扁桃体炎n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可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可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咽痛明致病菌引起。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咽痛明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显、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39以上)等以

13、上)等。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肿大、压痛,肺部检查无异常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n1.1.外周血象外周血象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时出现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和核左移现象。和核左移现象。n2.2.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不做。一般情况下不做。急性上呼

14、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诊断诊断n1 1、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流行情况根据患者的病史、流行情况、鼻部的卡他和炎症症状和体征,结合外、鼻部的卡他和炎症症状和体征,结合外周血象和胸部周血象和胸部X X线检查结果等,可作临床诊线检查结果等,可作临床诊断。断。n2 2、病因学诊断、病因学诊断 借助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借助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可作免疫吸附检测法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可作病因学诊断。病因学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1.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

15、炎: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可在内突然发生,可在1212小时内恢复正常小时内恢复正常;鼻腔发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出多量清水样鼻涕;痒、频繁喷嚏、流出多量清水样鼻涕;发作与发作与气温突变或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气温突变或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鼻腔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多量嗜鼻腔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n 2.2.急性传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急性传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急性传染病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易于本急性传染病早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易于本病混淆。所以在上述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

16、地区病混淆。所以在上述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密切观察,进行必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密切观察,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 治疗治疗n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n 1 1、休息、休息n 2 2、解热镇痛、解热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n 3 3、抗鼻塞、抗鼻塞 盐酸伪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n 4 4、抗过敏、抗过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苯海拉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苯海拉明明n 5 5、镇咳、镇咳 氢溴酸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氢溴酸右美沙芬、喷托维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 病因治疗病因

17、治疗n 1 1、抗病毒感染、抗病毒感染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M M2 2阻滞剂:金刚烷胺阻滞剂:金刚烷胺、甲基金刚乙胺、甲基金刚乙胺 治疗甲型流感病毒治疗甲型流感病毒 神经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治疗和预防治疗和预防甲、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 其他药物:吗啉胍其他药物:吗啉胍 对流感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有一定疗效。广谱抗病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等有一定疗效。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毒药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合胞病毒等RNARNA和和DNADNA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8、。n 2 2、抗细菌感染、抗细菌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 正柴胡饮、小柴胡冲剂和正柴胡饮、小柴胡冲剂和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n预后:预后:n多数良好多数良好n预防:预防:n避免发病诱因避免发病诱因n增强体质增强体质n应用增强机体抵抗力药物应用增强机体抵抗力药物 可酌情应用卡介可酌情应用卡介苗素或黄芪口服液,或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素或黄芪口服液,或注射呼吸道多价菌苗。苗。病例病例n患者,张某,患者,张某,2424岁,女,既往体检岁,女,既往体检n圣旦节狂欢一夜后出现畏寒、体温升高可圣旦节狂欢一夜后出现

19、畏寒、体温升高可达达3939,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伴乏全身不适,腰背和四肢酸痛伴乏力头痛、食欲不振。力头痛、食欲不振。n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比例升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比例升高n胸部胸部X X线检查未见异常。线检查未见异常。n诊断?诊断?n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病例病例n患者,患者,李某,男,李某,男,16 16岁,既往体健,爱好岁,既往体健,爱好游泳游泳n近期游泳后出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近期游泳后出现发热、咽痛、畏光流泪n体检可见咽部和结合膜充血明显。体检可见咽部和结合膜充血明显。n诊断?诊断?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定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定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

20、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性呼吸道传染病。n尽管目前禽流感只在尽管目前禽流感只在局部地区出现局部地区出现,但是,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普遍缺乏免疫力力,人类感染,人类感染H5N1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高病死率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WHOWHO认为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疾病之一。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病原学病原学n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21、甲型流感病毒。n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n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病毒的鸡鸭鹅等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禽 类,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类,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据。n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播。n 易感人群:人类并不易感,但已发现的易感人群:人类并不易感,但已发现的H5N1H5N1感染感染病例中病例中13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

22、高病情较重。n 高危人群:家禽养殖者及家属,在发病前一周内高危人群:家禽养殖者及家属,在发病前一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宰杀场所者,接触病毒的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宰杀场所者,接触病毒的实验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实验员、与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潜伏期:一般为潜伏期:一般为1717天,通常为天,通常为2424天。天。n 症状:轻症者(仅有上呼吸道症状或结膜炎)为症状:轻症者(仅有上呼吸道症状或结膜炎)为H9N2H9N2、H7N7H7N7亚型感染。重症者一般均为亚型感染。重症者一般均为H5N1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

23、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大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大多多39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性肺损伤、ARDS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衰、休克及瑞

24、氏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脏衰、休克及瑞氏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发生败血症。n 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 H5N1H5N1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润。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实

25、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n 1.1.一般检查一般检查n 外周血象:外周血象:WBCWBC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WBCWBC总数及淋巴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细胞减少,并有PltPlt降低。降低。n 尿常规:相当部分病人(约尿常规:相当部分病人(约4040)伴中等至大量蛋白尿()伴中等至大量蛋白尿(1 13g/L3g/L)。)。n 血清酶学:绝大部分血清酶学:绝大部分H5N1H5N1重症感染者(重症感染者(8080100100)出现肝脏和)出现肝脏和心肌酶学异常。心肌酶学异常。n 2.2.病毒分离病毒分离n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

26、出物或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禽流感病毒。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禽流感病毒。n 3.3.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n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病毒核蛋白抗原(NPNP)或基质蛋白()或基质蛋白(M1M1)、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H H亚型抗原。还亚型抗原。还可用可用RT-PCR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 H抗原基因。抗原基因。n 4.4.血清学特异抗体检查血清学特异抗体检查n 发病初期

27、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 4倍倍或以上,有助于回顾性诊断。或以上,有助于回顾性诊断。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病例的分类病例的分类 n 医学观察病例医学观察病例n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n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n 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1.1.医学观察病例医学观察病例n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 1周内出现流感样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临床表现者。n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对其进行,并对

28、其进行7d7d医学观察。医学观察。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2.2.疑似病例疑似病例n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M1或或NP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阳性者。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3.3.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n被诊断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被诊断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取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其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能够排除其他诊断者。够排除其他诊

29、断者。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4.4.确诊病例确诊病例n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 4倍及以上。倍及以上。n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辅助检查和实验

30、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 4倍及以上,可以诊断倍及以上,可以诊断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四、治疗原则四、治疗原则n(一)隔离治疗(一)隔离治疗n (二)对症治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二)对症治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

31、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儿童瑞氏综合征)n (三)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热(三)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热48h48h内使用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离子通道(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离子通道M2M2阻滞剂阻滞剂 )n (四)中医治疗(四)中医治疗n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n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出院标准出院标准n 1.131.13岁(含岁(含1313岁)以上人员,原则上同时具岁)以上人员,原则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d7d以上:以上:n(1 1)体温正常。)体温正常

32、。n(2 2)临床症状消失。)临床症状消失。n(3 3)胸部)胸部X 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n 2.122.12岁(含岁(含12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诉条件,并持续诉条件,并持续7d7d以上。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以上。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d21d的,应住院满的,应住院满21d21d后方可出院。后方可出院。人禽流感人禽流感n 预防预防n 防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防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四早四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n 预防具体措施预防具体措施n 一

33、:别去疫区旅游。一:别去疫区旅游。n 二:别与活禽接触。二:别与活禽接触。n 三:重视疾病预防。三:重视疾病预防。n 四:重视高温杀毒。四:重视高温杀毒。抗生素分类抗生素分类 分类分类n内酰胺类内酰胺类n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n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n喹诺酮类喹诺酮类n其他其他一一.内酰胺类内酰胺类n青霉素类青霉素类n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n其他其他内酰胺类内酰胺类1.1.青霉素类(分五类)青霉素类(分五类)n 作用于球菌、不耐青霉素酶青霉素作用于球菌、不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青霉素青霉素G G、普鲁卡因青霉素、苯氧钾青、普鲁卡因青霉素、苯氧钾青霉素霉素(青霉素青霉素V)V)G+G+有效有效,G-(,G

34、-(部分部分)有效有效,但耐药较普遍但耐药较普遍1.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n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耐青霉素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苯唑西林(新青新青)对产青霉素酶耐药菌恢复了抗菌活性对产青霉素酶耐药菌恢复了抗菌活性 MRSAMRSA1.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n 广谱青霉素广谱青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活性对绿脓杆菌无活性)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G+G+及及G-G-流感噬血杆菌、部分变形杆菌、大肠杆流感噬血杆菌、部分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无效菌无效1.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n 对绿脓杆菌具有活性的青霉素对绿脓杆菌具有活性的青霉素 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美洛西林

35、 耐药率高耐药率高1.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n 主要作用于主要作用于G-G-杆菌的青霉素杆菌的青霉素 替卡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2.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n分三代分三代(代代)n抗抗G+G+能力逐渐降低能力逐渐降低,抗抗G-G-能力逐渐增强能力逐渐增强n对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第第代代n仅对仅对G+G+有效有效,对对G-G-无效无效n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第第代代n兼顾兼顾G+G+和和G-G-菌菌n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第第代代nG-G-有效有效,G+,G+效弱甚至无效效弱甚至无效n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36、对绿脓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有效)n头孢曲松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无效对绿脓杆菌无效)第第代头孢口服抗生素代头孢口服抗生素n头孢泊圬酯头孢泊圬酯2.2.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n随着头孢菌素升代,对随着头孢菌素升代,对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增高。但由于的稳定性增高。但由于代广泛应代广泛应用出现用出现ESBLs,ESBLs,致使致使代头孢耐药性代头孢耐药性增加。增加。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 头霉素类:归于头孢头霉素类:归于头孢代代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后者强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后者强 但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但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MRSAMRSA肠肠球菌耐药球菌耐药3.3.其他

37、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 对大多数对大多数内酰胺酶和内酰胺酶和ESBLsESBLs高度稳高度稳定定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 单环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氨曲南:对氨曲南:对内酰胺酶稳定,与青内酰胺酶稳定,与青霉素和头孢无交叉耐药,仅对霉素和头孢无交叉耐药,仅对G-G-菌菌有效,但对不动杆菌及产碱杆菌作有效,但对不动杆菌及产碱杆菌作用差用差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 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 大多数耐药菌株对大多数耐药菌株对内酰胺类抗生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产

38、生素的耐药机制是产生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酶,水解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的酰内酰胺环的酰胺键,使抗生素失活。胺键,使抗生素失活。内酰胺酶抑制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酶发生反应使其失活,使细菌恢复剂和酶发生反应使其失活,使细菌恢复对对内 酰 胺 类 抗 生 素 的 敏 感 性。内 酰 胺 类 抗 生 素 的 敏 感 性。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常用常用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棒酸)克拉维酸(棒酸)舒巴坦舒巴坦 他唑巴坦他唑巴坦3.3.其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n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舒巴坦 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哌拉

39、西林+他唑巴坦他唑巴坦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几种临床常用的含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二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n对需氧对需氧G-G-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十分菌、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十分敏感敏感n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有效。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有效。二二.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n氨基糖苷类在碱类环境中抗菌作用氨基糖苷类在碱类环境中抗菌作用强,偏酸环境中可抑制其抗菌活性强,偏酸环境中可抑制其抗菌活性。与。与内酰胺类合用可获协同作用内酰胺类合用可获协同作用,一般不宜予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般不宜予独用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线治疗。一线治疗。二二.氨基糖苷

40、类氨基糖苷类n庆大霉素庆大霉素n卡那霉素卡那霉素n妥布霉素妥布霉素n奈替米星奈替米星n依替米星(依替米星(MRSAMRSA有效)有效)三三.大环内酯类(抑菌剂)大环内酯类(抑菌剂)n属较窄谱抗生素:需氧属较窄谱抗生素:需氧G+G+球菌和阴球菌和阴性球菌、某些厌氧菌、军团菌、支性球菌、某些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原体、衣原体n一般不作为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一般不作为严重感染的主要药物三三.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n临床常用药物临床常用药物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素霉素红霉素衍生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衍生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乙酰麦迪霉素

41、、克拉霉素、乙酰麦迪霉素三三.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n新大环内酯特点新大环内酯特点 口服吸收完全口服吸收完全 半衰期长半衰期长 胃肠道反应轻胃肠道反应轻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作用增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作用增强强四四.喹诺酮类(共四代)喹诺酮类(共四代)n第一代第一代 临床基本停用临床基本停用 G-G-有效有效 吡哌酸吡哌酸四四.喹诺酮类喹诺酮类n第二代第二代 对对G-G-菌有效菌有效 氟哌酸氟哌酸、诺氟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环 丙沙星丙沙星四四.喹诺酮类喹诺酮类n第三代第三代 G-G-和和G+G+有效有效 呼吸类抗生素呼吸类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四四.喹诺酮类喹诺酮类n第四

42、代第四代 G+G+社区感染社区感染 莫西沙星(莫西沙星(MRSAMRSA有效)有效)与环丙沙星比:肺炎链球菌高与环丙沙星比:肺炎链球菌高4 4 1616倍倍,金葡菌高金葡菌高1616倍倍 但对绿脓杆菌很弱但对绿脓杆菌很弱五五.其他其他四环素类四环素类n是一广谱抗生素,曾经有一广泛应是一广谱抗生素,曾经有一广泛应用过程,目前耐药菌株增加。用过程,目前耐药菌株增加。n新一代半合成四环素口服吸收完全新一代半合成四环素口服吸收完全,在痰中浓度高,与天然四环素呈,在痰中浓度高,与天然四环素呈不完全交叉耐药,有临床应用价值不完全交叉耐药,有临床应用价值。五五.其他其他四环素类四环素类n四环素、土霉素四环素

43、、土霉素n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n米诺环素米诺环素五五.其他其他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n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n对对G+G+及厌氧菌有效及厌氧菌有效五五.其他其他万古霉素万古霉素n窄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MRSAMRSA阳性阳性n对对G-G-无效无效n耳毒性、肾毒性耳毒性、肾毒性五五.其他其他利福平利福平n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G-G-、G+G+、结核分枝杆、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有效菌、厌氧菌有效n目前主要用于金葡、目前主要用于金葡、MRSAMRSA(+)和)和军团菌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军团菌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n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五五.其他其他磷霉素

44、磷霉素n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G-G-、G+G+作用不强作用不强n优点: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优点: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可与可与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合用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合用,毒性低。,毒性低。n仅用于轻、中度感染,基础状况好仅用于轻、中度感染,基础状况好五五.其他其他磺胺类磺胺类n单用效差,但加用单用效差,但加用TMPTMP(甲氧苄定(甲氧苄定)作用明显增强。)作用明显增强。nG+G+、G-G-及衣原体有效及衣原体有效n副作用副作用五五.其他其他抗厌氧菌药物抗厌氧菌药物n甲硝唑、替硝唑甲硝唑、替硝唑n亚胺培南亚胺培南n克林霉素克林霉素五五.其他其他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n抗真菌药物抗

45、真菌药物n 三唑类三唑类n 多烯类多烯类n 棘白菌素类棘白菌素类细菌的耐药机制细菌的耐药机制n主要有: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主要有: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饰酶n 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位从而逃避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n 膜屏障与主动外排而限膜屏障与主动外排而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 n 形成生物被膜等形成生物被膜等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时间依赖性抗生素n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n 大环内酯类(除外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除外阿奇霉素)n 克林霉素克林霉素n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浓度依赖性抗生素n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n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 n 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