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83461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4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宣贯培训精选文档(1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673(2019版)宣贯培训材料(第六章)版)宣贯培训材料(第六章)2019年年6月月 杭州杭州2未来标准体系框架未来标准体系框架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促进能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促进能源资源利用,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体系,源资源利用,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体系,其中城乡建设部分共其中城乡建设部分共38本。本。项目项目建

2、设类(建设类(14本)本)1室外给水工程项目规范室外给水工程项目规范2室外排水工程建设规范室外排水工程建设规范3室外供热工程项目规范室外供热工程项目规范4燃气工程项目规范燃气工程项目规范5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7园林工程项目规范园林工程项目规范8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9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10住宅项目规范住宅项目规范11公共公共建筑项目规范建筑项目规范12特殊建筑项目规范特殊建筑项目规范13特殊设施项目规范特殊设施项目规范14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地保护利用项目规范自然与历史文

3、化保护地保护利用项目规范通用技术类(通用技术类(24本)本)15城乡规划通用规范城乡规划通用规范16工程勘察通用规范工程勘察通用规范17建筑安全防范通用规范建筑安全防范通用规范18城乡测量通用规范城乡测量通用规范19工程结构设计通用规范工程结构设计通用规范20无障碍通用规范无障碍通用规范21建筑地基基础通用规范建筑地基基础通用规范22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23砌体结构通用规范砌体结构通用规范24钢结构通用规范钢结构通用规范25木结构通用规范木结构通用规范26组合结构通用规范组合结构通用规范27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28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4、29建筑环境通用规范建筑环境通用规范30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3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3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33市政管道通用规范市政管道通用规范34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35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通用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通用规范36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37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38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3“第第6章章 建筑物设计建筑物设计”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

5、对建筑物的使用人数的确定原则作出规定,补充对地下室的相关要求。对设备对建筑物的使用人数的确定原则作出规定,补充对地下室的相关要求。对设备层和避难层避难区外布置设备用房增加了相关要求。增加了对室内公共厕所的服务层和避难层避难区外布置设备用房增加了相关要求。增加了对室内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要求。明确楼梯净宽度的概念,增加踏步防滑系数要求。增加了墙身隔声、防半径要求。明确楼梯净宽度的概念,增加踏步防滑系数要求。增加了墙身隔声、防渗要求;增加了外墙外窗台防排水构造要求。增加了门窗、幕墙、防滑楼地面、吊渗要求;增加了外墙外窗台防排水构造要求。增加了门窗、幕墙、防滑楼地面、吊顶的设计要求。新增室内外装修材料

6、的环保要求。增加了对既有建筑改造的要求。顶的设计要求。新增室内外装修材料的环保要求。增加了对既有建筑改造的要求。“第第6章章 建筑物设计建筑物设计”修订概要修订概要目录调整目录调整GB50352-2005(15节)节)6.1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6.2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6.3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5厕所、盥洗室和浴室厕所、盥洗室和浴室6.6台阶、坡道和栏杆台阶、坡道和栏杆6.7楼梯楼梯6.8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9墙身和变形缝墙身和变形缝6.10门窗门窗6.11建筑幕墙建筑幕墙6.12

7、楼地面楼地面6.13屋面和吊顶屋面和吊顶6.14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6.15室内外装修室内外装修GB50352-2019(17节)节)6.1 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6.2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6.3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厕所、盥洗室和浴室厕所、盥洗室和浴室6.7台阶、坡道和栏杆台阶、坡道和栏杆6.8楼梯楼梯6.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6.10墙身和变形缝墙身和变形缝6.11门窗门窗6.12建筑幕墙建筑幕墙

8、6.13楼地面楼地面6.14屋面屋面6.15吊顶吊顶6.16管道井、烟道、通风道管道井、烟道、通风道6.17室内外装修室内外装修5“第第6章章 建筑物设计建筑物设计”修订概要修订概要强条调整强条调整GB50352-2005(5条)条)6.6.3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1.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4.4.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

9、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垂直杆件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0.11m;6.7.2墙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墙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按每股人流为0.55+(00.55+(00.15)m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的人流股数

10、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 00.15m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限值。6.7.9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大于0.20m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0.11m。6.12.5存放食品、食料、种子

11、或药物等的房间,其存放物与楼地面直接接存放食品、食料、种子或药物等的房间,其存放物与楼地面直接接触时,严禁采用有毒性的材料作为楼地面,材料的毒性应经有关卫生防疫触时,严禁采用有毒性的材料作为楼地面,材料的毒性应经有关卫生防疫部门鉴定。存放吸味较强的食物时,应防止采用散发异味的楼地面材料。部门鉴定。存放吸味较强的食物时,应防止采用散发异味的楼地面材料。6.14.1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和垃圾管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管道系统,并应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GB50352-2019(3条)条)6.7.4 住宅

12、、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其它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它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止攀爬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止攀爬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其杆件净间距不应大于0.11m0.11m。(保留保留)6.8.6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应小于2.0m2.0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2.2m。(原条文为一般性条文,新增原条文为一般性条文,新增)6.8.9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其他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

13、净宽大于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2m0.2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坠落的措施。(保留保留)6.1 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7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 6.1.1 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的建筑,应按照标定人数为基数计算配套设施、疏散通道和楼梯及安全出口的宽度。(基本保留)6.1.2 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应以此为基数计算配套设施、疏散通道和楼梯及安全出口的宽度。(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3.7.1 3.7.1 建筑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

14、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建筑物除有固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应以此为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应以此为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1.2 6.1.2 建筑物应按防火规范有关规定计算安全疏散楼梯、走道和出口的宽度和数量,以便在建筑物应按防火规范有关规定计算安全疏散楼梯、走道和出口的宽度和数量,以便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安全疏散。有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剧场、体育场馆等),可按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安全疏散。有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剧场、体育场馆等),可按标定的使用人

15、数计算;对于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定的使用人数计算;对于无标定人数的建筑物,即未标定使用人数的建筑物,如商场、展厅即未标定使用人数的建筑物,如商场、展厅等,其使用人数应根据有关设计规范,按房间的人员密度值进行折算,根据所处城市、地段等,其使用人数应根据有关设计规范,按房间的人员密度值进行折算,根据所处城市、地段、规模等不同,经过调查分析,确定合理人员密度,以此为基数,计算厕所洁具等配套设施、规模等不同,经过调查分析,确定合理人员密度,以此为基数,计算厕所洁具等配套设施的数量,以及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和数量。的数量,以及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和数量。86.1 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建筑标定人数的确定 6.1.

16、3 多功能用途的公共建筑中,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在垂直方向,地上建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以下楼层安全疏散楼梯的宽度,地下建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以上楼层安全疏散楼梯的宽度。(保留)原条文:原条文:3.7.2 3.7.2 公共建筑中如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公共建筑中如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在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在垂直方向

17、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9 6.2 6.2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106.2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6.2.1 建筑平面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等要求合理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1.1 6.1.1 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工艺要求,合理布局。6.1.46.1.4平面布置宜有一定的灵活性。平面布置宜有一定的灵活性。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2.1 6.2.1 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在设计时无法预见今后的变化,若平面布置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在

18、设计时无法预见今后的变化,若平面布置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可为今后的改扩建提供条件。可为今后的改扩建提供条件。116.2 平面布置平面布置6.2.2根据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空间应充分利用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等自然条件。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基本保留)6.2.3建筑出入口应根据场地条件、建筑使用功能、交通组织以及安全疏散等要求进行设置。(新增)6.2.4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1.2 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 2GBJ 2等等相关

19、规定。(已调整至相关规定。(已调整至3.53.5节)节)6.1.3 6.1.3 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布置在有良好日照、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6.1.56.1.5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不宜错层。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2.36.2.3为新增条文为新增条文,强调了建筑出入口与场地布置及交通组织等协调的关系。强调了建筑出入口与场地布置及交通组织等协调的关系。6.2.46.2.4我国

20、是多震区国家,本条对地震区建筑平面布置的特殊性提出了符合抗震要求的相应规定。我国是多震区国家,本条对地震区建筑平面布置的特殊性提出了符合抗震要求的相应规定。12 6.3 6.3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136.3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6.3.1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2.1 6.2.1 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专用建筑设建筑层高应结合建筑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计规范的要求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21、6.3.1 6.3.1 鉴于不同使用功能建筑对层高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具体到每个建筑也存在差异性,鉴于不同使用功能建筑对层高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具体到每个建筑也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宜作统一的规定,应结合具体的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所以不宜作统一的规定,应结合具体的使用功能、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综合确定,并并符合相关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符合相关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146.3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 6.3.2 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

22、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2.2 6.2.2 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或屋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3.26.3.2本条款对室内净高计算方法作出规定。除一般规定外,对楼板和屋盖的下悬构件(如本条款对室内净高计算方法作出规定。除一般规定外,对楼板和

23、屋盖的下悬构件(如密肋板、薄壳模楼板、桁架、网架以及通风管道等)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规定应按楼地面密肋板、薄壳模楼板、桁架、网架以及通风管道等)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规定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构件下缘(肋底、下弦或者管道底等)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完成面至构件下缘(肋底、下弦或者管道底等)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156.3 层高和室内净高层高和室内净高6.3.3建筑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净高不应小于2.0m。(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2.3 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

24、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2m。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3.36.3.3建筑各类用房的室内净高按使用要求有较大的不同,应分别符合相关专用建筑设计规建筑各类用房的室内净高按使用要求有较大的不同,应分别符合相关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空间带有共同性,规定最低处不应小于范的有关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空间带有共同性,规定最低处不应小于2m2m的净的净高是考虑到人体站立和通行必要的高度和一定的视距。国内外规范一般按此规定。高是考虑到人体站立和通行必要的高度和一定的视距。国

25、内外规范一般按此规定。16 6.4 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7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1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应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其出入口,出入口、进排风竖井等的地面建(构)筑物应与周边环境协调。(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3.1 6.3.1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各类出入口部;、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各类出入口部;地下空间与城市地铁、地下人行道及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与

26、城市地铁、地下人行道及地下空间之间应综合开发,互相连接,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之间应综合开发,互相连接,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 64 416164 42 2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由单一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渐转变为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建筑地下室尤其大型公共建筑的地经由单一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渐转变为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建筑地下室尤其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连接的实例逐渐增多。为突出地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联系的重要性,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连接的实例逐渐增多。为突出地下室

27、与城市地下空间联系的重要性,将原将原通则通则6.3.16.3.1条相关内容单列出为条相关内容单列出为6.4.26.4.2条,并强调联系便利,同时分界明确条,并强调联系便利,同时分界明确。18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2 地下建筑连接体的设计应符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相关规定,并应做到导向清晰、流线简捷,防火分区与管理等界线明确。(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3.1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地下室、半地下室应有综合解决其使用功能的措施,合理布置地下停车库、地下人防、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及各类出入口部、各类设备用房等功能空间

28、及各类出入口部;地下空间与城市地铁、地下人行道及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与城市地铁、地下人行道及地下空间之间应综合开发,互相连接,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之间应综合开发,互相连接,做到导向明确、流线简捷。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 64 416164 42 2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由单一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渐转变为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建筑地下室尤其大型公共建筑的地经由单一的开发利用模式逐渐转变为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建筑地下室尤其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连接的实例逐渐增多。为突出地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

29、联系的重要性,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的连接的实例逐渐增多。为突出地下室与城市地下空间联系的重要性,将原将原通则通则6.3.16.3.1条相关内容单列出为条相关内容单列出为6.4.26.4.2条,并强调联系便利,同时分界明确。条,并强调联系便利,同时分界明确。19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3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建造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等的安全。(新增)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 64 43 3目前设计项目中的室外管线设计往往滞后,且设计人员对护坡挡土墙厚度不甚了解,地下室边目前设计项目中的室外管线设计往往滞后,且设计人员对护坡挡土墙厚度不甚了解,地下室边界退让基地边界

30、的距离不足,带来后期施工,室外管线设计困难等问题界退让基地边界的距离不足,带来后期施工,室外管线设计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影响相邻建筑有的甚至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等的安全。所以特别补充了物、构筑物、市政管线等的安全。所以特别补充了6.4.36.4.3条条。20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4当日常为人员使用时,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应满足安全、卫生及节能的要求,且宜利用窗井或下沉庭院等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其他功能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3.2 6.3.2 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

31、列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2 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3 3 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

32、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10m。21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5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外围护结构应规整,其防水等级及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基本保留)1应设排水设施;2出入口、窗井、下沉庭院、风井等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原条文:原条文:6.3.36.3.3地下室平面外围护结构应规整,其防水等级及技术要求除应符合地下室平面外围护结构应规整,其防水等级及技术要求除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GBJ108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33、定: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1.地下室应在一处或若干处地面较低点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和排水管道;地下室应在一处或若干处地面较低点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和排水管道;2.2.地下管道、地下管沟、地下坑井、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地下管道、地下管沟、地下坑井、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4.5 6.4.5 本条文在原条文的基础上简化内容,主要强调防排两方面的内容。地下室防排水设计应本条文在原条文的基础上简化内容,主要强调防排两方面的内容。地下室防排水设计应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地综考

34、虑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地下室出地面的建筑、管线等应注意防排水、保温措施;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下室出地面的建筑、管线等应注意防排水、保温措施;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排水沟应有防冻措施;严寒地区的汽车坡道宜采用融雪措施。由于山地、坡地建筑受山洪灾害危害较大,所以布置;严寒地区的汽车坡道宜采用融雪措施。由于山地、坡地建筑受山洪灾害危害较大,所以布置在山地、斜坡上的地下室应采用山坡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应通过计算确定。在山地、斜坡上的地下室应采用山坡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应通过计算确定。22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6 地下室

35、和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房间内部装修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3.4 6.3.4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房间内部装修等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防排烟设施、房间内部装修等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23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4.7 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当居室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采取满足采光、通风、日照、防潮、防霉及安全防护等要求的相关措施。(基本保留)原条文:原条文:6.3.2 6.3.2 地下

36、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作为主要用房使用时,应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1 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严禁将幼儿、老年人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2 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对采光、通风、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潮、排水及安全防护采取措施。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4.76.4.7考虑到目前将居住用房设于地下室的情况不仅在住宅建筑中存在,而且在旅馆、宿舍等建筑考

37、虑到目前将居住用房设于地下室的情况不仅在住宅建筑中存在,而且在旅馆、宿舍等建筑中也存在,所以将原中也存在,所以将原通则通则中中“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居住建筑中的居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内”改为改为“地下室不应布地下室不应布置居室置居室”。另从绿色建筑设计出发,提倡地下室采取自然采光通风等措施。另从绿色建筑设计出发,提倡地下室采取自然采光通风等措施。24 6.5 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25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5.1设备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基本保留)1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检修需要确定;2设备层的布置应便于设

38、备的进出和检修操作;3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设备用房不宜相邻布置;4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有振动和噪声的设备对设备层上、下层或毗邻的使用空间产生不利影响;5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原条文:原条文:6.4.16.4.1设备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1.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检修需要确定;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的安装检修需要确定;2.2.当宾馆、住宅等建筑上部有管线较多的房间,下部为大空间房间或转换为其他功能用房而管线需转当宾馆、住宅等建筑上部有管线较多的房间,下部为大空间房间或转换为其他功能用房而管线需转换时,宜在上下部之间设置设备层。换时

39、,宜在上下部之间设置设备层。3.3.设备层布置应便于市政管线接入。在防火、防爆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设备用房不应相邻布置。设备层布置应便于市政管线接入。在防火、防爆和卫生方面互有影响的设备用房不应相邻布置。4.4.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备层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地下室外墙设置当设备层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地下室外墙设置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送、排风量的要求。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送、排风量的要求。5.5.给排水设备的机房应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泵电源和排水管路或接口;配电房应满足线路的敷设。给排水设备的机房应设集水坑并预留排水

40、泵电源和排水管路或接口;配电房应满足线路的敷设。6.6.设备用房布置及其围护结构,管道穿过隔墙、防火墙和楼板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设备用房布置及其围护结构,管道穿过隔墙、防火墙和楼板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26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5.16.5.1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敷设高度及安装检修需要来确定,不宜作统一规定。设备层的净高应根据设备和管线敷设高度及安装检修需要来确定,不宜作统一规定。设备层的设置位置及布局要便于市政管线的接入和设备的进出以及维护、维修。如有些设设备层的设置位置及布局要便于市政管线的接入和设备的进出以及维护、

41、维修。如有些设备的安装一般在土建完工后进行,所以对体量较大或使用一定年限需要更新换件的设备,在备的安装一般在土建完工后进行,所以对体量较大或使用一定年限需要更新换件的设备,在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设备及部件的进入通道或吊装口的设置需求。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设备及部件的进入通道或吊装口的设置需求。对有产生振动和噪声的设备用房,应采取减振降噪的措施。对有特殊安静要求的居住用房对有产生振动和噪声的设备用房,应采取减振降噪的措施。对有特殊安静要求的居住用房,其直接上层、下层和毗邻的房间内,尽量避免设置设备层中振动和噪声较大的给水加压、,其直接上层、下层和毗邻的房间内,尽量避免设置设备层中振动和噪声较大的给水加压

42、、循环冷却等设备用房,因无特别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很难满足循环冷却等设备用房,因无特别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很难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GB50118)对居住用房的居住环境要求,所以在建筑布局时应权衡考虑。)对居住用房的居住环境要求,所以在建筑布局时应权衡考虑。设备层内各种机械设备和管线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或跑、冒、滴、漏等现象会增加室内设备层内各种机械设备和管线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或跑、冒、滴、漏等现象会增加室内的温湿度,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也不利于操作和维修人员正常工作。因此规定设备层的温湿度,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使用,也不利于操作和维修人员正常工作。因

43、此规定设备层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外墙设出风口或通风道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于地下室又无机械通风装置时,应在外墙设出风口或通风道,其面积应满足换气的要求。无设备仅有管道穿行的管道层,其空间按管道所需进行设置。,其面积应满足换气的要求。无设备仅有管道穿行的管道层,其空间按管道所需进行设置。27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5.2避难层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基本保留)1避难层在满足避难面积的情况下,避难区外的其他区域可兼作设备用房等空间,但各功能区应相对独立,并满足防火、

44、隔振、隔声等的要求;2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0m。当避难层兼顾其他功能时,应根据功能空间的需要来确定净高。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5.26.5.2避难层的位置、面积、构造及设备设施的配置要求在避难层的位置、面积、构造及设备设施的配置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GB50016)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本条做原则性提示。中已有明确的规定,本条做原则性提示。避难层除了满足避难面积设置的避难区(间)外,一般可兼顾设备或其它功能区的设置。以避难层除了满足避难面积设置的避难区(间)外,一般可兼顾设备或其它功能区的设置。以办公建筑为例:一般办公的使用面积为办公建筑为例:一般办公的使用面积

45、为8 8平方米平方米/人,而设计避难人数人,而设计避难人数5 5人人/平方米,根据此设置平方米,根据此设置标准可知:每人避难层的避难使用面积相当于每层办公面积的标准可知:每人避难层的避难使用面积相当于每层办公面积的1/401/40,再加上避难层的设置相隔,再加上避难层的设置相隔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50m50m,也就是再考虑最多不超过,也就是再考虑最多不超过1515层的避难人数,避难面积一般不会超过标准层的层的避难人数,避难面积一般不会超过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的一半,如果是酒店或公寓,避难人数还少,避难面积会更小,剩余的一多半面积就使用面积的一半,如果是酒店或公寓,避难人数还少,避难面积会更小,剩余

46、的一多半面积就可设置设备或其它功能等用房,但设计中要注意满足各功能区之间的防火、隔声、防振、防水可设置设备或其它功能等用房,但设计中要注意满足各功能区之间的防火、隔声、防振、防水、维护管理等要求。、维护管理等要求。286.5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5.3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0m。(保留)原条文:6.4.3 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架空层及避难层的净高不应低于2m2m。29 6.6 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30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

47、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6.1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保留)1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应根据功能合理布置,位置选择应方便使用、相对隐蔽,并避免所产生的气味、潮气、噪声等对其他房间的影响和干扰。室内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应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要求,除有相关规范规定外,不宜超过50.0m;2在食品加工及贮存、医药及其原材料生产与贮存、生活供水、电气、档案、文物等有严格卫生、安全要求房间的直接上层,不应布置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等有水房间;在餐厅、医疗用房等有较高卫生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应避免布置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等有水房间,否则应采取同层排水和严格的防水措施;3除

48、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直接上层。31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原条文原条文6.5.16.5.1厕所、盥洗室、浴室等卫生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厕所、盥洗室、浴室等卫生用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1.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建筑物的厕所、盥洗室、浴室不应直接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贮存、医药、医疗、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布置在下配电等有严格卫生或防水、防潮要求用房的上层;除本套住宅外,住宅卫生间不应布

49、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层。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层。2.2.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当加大女厕位比例。3.3.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卫生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卫生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用房宜设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4.4.楼地面

50、、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楼地面、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5.5.楼地面、墙面(或墙裙)面层应采取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楼地面、墙面(或墙裙)面层应采取不吸水、不吸污、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6.6.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标高宜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防止积水。楼地面应防滑,楼地面标高宜略低于走道标高,并应有坡度坡向地漏或水沟,防止积水。7.7.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室内上下水管和浴室顶棚应防冷凝水下滴,浴室热水管应防止烫人。32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

51、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6.16.6.1第第1 1款人员较少或使用频率较低时,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款人员较少或使用频率较低时,服务半径可适当加大。第第2 2款本条对于有水房间下面的用房根据其对卫生、安全要求的严格程度进行了区分,在公共建款本条对于有水房间下面的用房根据其对卫生、安全要求的严格程度进行了区分,在公共建筑中,对于有严格卫生、安全要求的房间上方,必须杜绝渗漏的隐患,不允许布置有水房间;对筑中,对于有严格卫生、安全要求的房间上方,必须杜绝渗漏的隐患,不允许布置有水房间;对于餐厅、医疗等有较高卫生要求用房,原来上部也是不允许布置有水房间的,这类房

52、间一旦发生于餐厅、医疗等有较高卫生要求用房,原来上部也是不允许布置有水房间的,这类房间一旦发生渗漏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应尽量避免渗漏的隐患。随着技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避免渗漏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应尽量避免渗漏的隐患。随着技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避免渗漏的,因此进行了适当的放宽。如果采用双层楼板的做法,下层楼板必须做防水,并且当上层渗漏的,因此进行了适当的放宽。如果采用双层楼板的做法,下层楼板必须做防水,并且当上层楼板发生渗漏时,应能及时发现和检修。楼板发生渗漏时,应能及时发现和检修。33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6.2卫生器具

53、配置的数量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男女厕位的比例应根据使用特点、使用人数确定,在男女使用人数基本均衡时,男厕厕位(含大、小便器)与女厕厕位数量的比例宜为1:11:1.5,在商场、体育场馆、学校、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公园等场所不宜小于1:1.51:2。(修改)原条文:原条文:6.5.16.5.12.2.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卫生设备配置的数量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公用厕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中,应适当加大女厕位比例。当加大女厕位比例。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6.2 6.6.2 由于女性排队如厕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调研,男女平均如厕的

54、时间比例接近由于女性排队如厕的现象比较普遍,经调研,男女平均如厕的时间比例接近1:1.51:1.5,因此,因此,在男女人数相当时,男女厕位的比例宜为,在男女人数相当时,男女厕位的比例宜为1 1:1.51.5,在有女性人数大于男性人数,或大量人,在有女性人数大于男性人数,或大量人员集中使用的场所要进一步增加女厕厕位配置的数量。员集中使用的场所要进一步增加女厕厕位配置的数量。男厕厕位(含大、小便器)与女厕厕位数量的比例宜为男厕厕位(含大、小便器)与女厕厕位数量的比例宜为1 1:1 11 1:1.51.5。34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6.3 厕

55、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修改)1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的平面设计应合理布置卫生洁具及其使用空间,管道布置应相对集中、隐蔽。有无障碍要求的卫生间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2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应防止视线干扰,宜分设前室;3公共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4公共活动场所宜设置独立的无性别厕所,且同时设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卫生洁具。无性别厕所可兼做无障碍厕所。原条文:原条文:6.5.16.5.18.8.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公用男女厕所宜分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或有遮挡措施。9.9.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公用厕所宜设置独立的清洁间。35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

56、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6.36.6.3第第1 1款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宜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款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宜以蹲便器为主,并应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在有儿童使用的卫生间,宜设置儿童尺度的洗手盆、厕位。在有儿童使用的卫生间,宜设置儿童尺度的洗手盆、厕位。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大、小便的冲洗宜采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厕所的洗手龙头、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的器具,并宜配置烘干机或一次性纸巾。洗手盆宜与洗手液、烘手器、纸巾盒位置靠近触式的器具,

57、并宜配置烘干机或一次性纸巾。洗手盆宜与洗手液、烘手器、纸巾盒位置靠近,或一体化组合设计。,或一体化组合设计。第第2 2款在有大量人员集中使用的公共厕所,宜设开敞式迷宫入口前区款在有大量人员集中使用的公共厕所,宜设开敞式迷宫入口前区第第4 4款无性别卫生间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款无性别卫生间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无性别厕所内的设备应考

58、虑儿童及老人使用方便,并应有特殊标志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无性别厕所内的设备应考虑儿童及老人使用方便,并应有特殊标志和说明。和说明。36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6.4 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应根据使用特点合理确定,并不应小于表6.6.4的规定。交通客运站和大中型商店等建筑物的公共厕所,宜加设婴儿尿布台和儿童固定座椅。交通客运站厕位隔间应考虑行李放置空间,其进深尺寸宜加大0.2m,便于放置行李。儿童使用的卫生器具应符合幼儿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无障碍专用浴室隔间的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修改)376.6 厕

59、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表表6.6.4 6.6.4 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类别类别平面尺寸(宽度平面尺寸(宽度m m 深度深度mm)外开门的厕所隔间0.91.2(蹲便器)0.91.3(坐便器)内开门的厕所隔间0.91.4(蹲便器)0.91.5(坐便器)医院患者专用厕所隔间(外开门)1.11.5(门闩应能里外开启)(原1.1X1.4)无障碍厕所隔间(外开门)1.52.0(不应小于1.01.8)(原1.4X1.8)外开门淋浴隔间1.01.2(或1.11.1)内设更衣凳的淋浴隔间1.0(1.0+0.6)386.6 厕所、卫生间、盥

60、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6.4 6.6.4 表表6.6.46.6.4规定了隔间平面尺寸,均为最小尺寸,在标准较高的场所应适当增加。表中隔间规定了隔间平面尺寸,均为最小尺寸,在标准较高的场所应适当增加。表中隔间尺寸以中尺寸以中-中尺寸计中尺寸计(10mm(10mm20mm20mm厚的轻质薄板厚的轻质薄板),如采用较厚的材料,尺寸应相应加大。,如采用较厚的材料,尺寸应相应加大。39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6.5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基本保留)1洗手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

61、0.55m;居住建筑洗手盆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35m;2并列洗手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m;3单侧并列洗手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居住建筑洗手盆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6m;4双侧并列洗手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m;5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洗手盆或盥洗槽的距离,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3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5m;6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7m,小便器之间宜加隔板,小便器中心距侧墙或隔板的距离不应小于0.35m,小便器上方宜设置搁物台;40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

62、婴室6.6.5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保留)7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m;8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的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m;小便器或小便槽双侧布置时,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m(小便器的进深最小尺寸为0.35m);9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0m,并应在浴盆一端设置方便进入和使用的坐台,其深度不应小于0.4m416.6

63、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原条文:原条文:6.5.36.5.3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1.洗脸间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洗脸间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0.55m;2.2.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0.70m;3.3.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1.25m;4.4.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

64、净距不应小于1.80m1.80m;5.5.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2m;6.6.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0.65m;7.7.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应小于1.30m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

65、0m1.10m;当采用外开门;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时,不应小于1.30m1.30m。8.8.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1.10m;当采;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1.30m。426.6 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 条文说明条文说明 6.6.5 6.6.5 卫生设备间距规定依据以下几个尺度:供一个人通过的宽度为卫生设备间距规定依据以下几个尺度:供一个人通过的宽度为0.55m0.55m;供一个人洗脸左;供一

66、个人洗脸左右所需尺寸为右所需尺寸为0.70m0.70m,前后所需尺寸,前后所需尺寸(离盆边离盆边)为为0.55m0.55m;供一个人捧一只洗脸盆将两肘收紧所;供一个人捧一只洗脸盆将两肘收紧所需尺寸为需尺寸为0.70m0.70m;隔间小门为;隔间小门为0.60m0.60m宽;各款规定依据如下:宽;各款规定依据如下:第第1 1款考虑靠侧墙的洗脸盆旁留有下水管位置或靠墙活动无障碍距离;居住建筑在空间紧张时款考虑靠侧墙的洗脸盆旁留有下水管位置或靠墙活动无障碍距离;居住建筑在空间紧张时可以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可以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0.35m0.35m。第第2 2款弯腰洗脸左右尺寸所需;款弯腰洗脸左右尺寸所需;第第3 3款一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居住建筑因可以避让,可以适当减小。款一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居住建筑因可以避让,可以适当减小。第第4 4款二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款二人弯腰洗脸,一人捧洗脸盆通过所需;第第7 7款门内开时两人可同时通过;门外开时,一边开门另一人通过,或两边门同时外开,均留款门内开时两人可同时通过;门外开时,一边开门另一人通过,或两边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