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145829115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一、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2、技术标准(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2)纵断面设计指标最大坡度:5%最小坡长:200m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纵坡坡度(%)345最大坡长(m)1100900700注

2、: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4500极限值3000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值3000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行车道宽度: 43.75=15m硬路肩宽度:22.50=5m土路肩宽度:20.75=1.5m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路基总宽度:24.5m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 双车道加宽值圆曲线半径(m)超高值(%)60039013902702270200320015041501205120906906

3、07圆曲线半径(m)加宽值(m)2502000.42001500.61501000.8100701.070501.250301.430251.825202.220152.5注: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本路段超高和加宽值为:R=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不采用加宽。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二、选线与定线1、选线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

4、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2、选线过程: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3、纸上定线:(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

5、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三、路线平面设计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交点半径(m)缓和曲线长(m)5001304501203、平曲线计算:(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设起点坐标为 ,第 个交点 则: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

6、: 0 , 0 0 , 0 0 , 0 0, 0 转角: ,当 0时,路线右转; 0时,路线左转。下面仅以交点1为例利用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说明其计算过程,其余交点的计算过程类同,其结果见直线路线转角表(见附表)。QD(50,190)、 (270,545)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1=(270,545)、 (287,1268)坐标增量:交点间距:象限角:计算方位角:A2=交点1转角: =302625 所以路线右转(2)曲线要素计算:(3)平面线形要素组合及计算本设计采取基本型曲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接近1:1:1,且满足条件 。(4)直线上中桩计算的坐标为(270,545)

7、,QD的坐标为(50,190), 的坐标为(287,1268)则ZH点的桩号为K0+000.000+(417.642-T)= K0+000.000+(417.642-201.382)=K0+216.260HY点的桩号为K0+216.260+ = K0+216.260+130=K0+346.260的桩号为K0+346.260+ = K0+346.260+135.649/2=K0+414.085YH点的桩号K0+414.085+ = K0+414.085+135.649/2=K0+481.909HZ的桩号K0+481.909+ = K0+481.909+130= K0+611.909设交点坐标为

8、,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 和 。则ZH点坐标:(或 )点坐标:设直线加桩里程为L,ZH,HZ表示曲线起,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5)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设缓和曲线的单曲线上任意点坐标曲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横距:式中: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第一缓和曲线(ZHHY)任意点坐标: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式中: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Y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点坐标第二缓和曲线(HZYH)内任意点坐标: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HZ点的曲线长方向角计算缓和曲线上坐标方向角, =1,2转角符号,第一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

9、第二缓和曲线右偏为“-”左偏为“+”缓和曲线上任意点至ZH(HZ)点的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上坐标方向角, =1,2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现在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ZH点坐标:点坐标: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桩号K0+100.000坐标: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桩号K0+700.000坐标:第一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ZH-HY):桩号K0+300.000坐标:=300216.260=83.740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HY-YH):桩号K0+400.000坐标:=400346.260=53.740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YH-HZ):桩号K1+200.

10、000坐标:=1200.000-1190.413=9.587四、平面设计成果(1)编制相关表格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根据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2)绘制平面图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具体见附图一。纵断面设计1、准备工作: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

11、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CAD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

12、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2、确定竖曲线计算所需数据变坡点桩号竖曲线半径(m)设计高程(m)坡度(%)坡长(m)起点K0+000.0009100.833400变坡点K0+600.0008000915终点K1+339.2158903.382739.2153、竖曲线要素计算本设计只有一个变坡点,变坡点桩号为K0+600.000 ,设计高程915m现对其各要素进行计算: 故为凸形。曲线长: 切线长: 外 距: 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0+600.000)168.6=K0+431.400竖曲线起点高程=9150.833%168.6=913.60m竖曲线终点桩号=(K0+600.000)+168.

13、6=K0+668.600竖曲线终点高程=915-3.382%168.6=909.30m5、纵断面设计成果(1)编制相关表格:竖曲线要素表序号桩号高程(m)凹凸R(m)T(m)E(m)变坡点间距(m)直坡段长(m)坡度(%)1K+000.000910.000600.000431.3880.8332K0+600.000915.000凸8000168.6121.777739.215570.603-3.3822K1+339.215890.000(2)绘制纵断面图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图采用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纵断面图见附图二纵断面设计图。五、横断面设计1、路基横

14、断面尺寸的确定设计公路为一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双幅四车道的断面形式。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一级)及设计行车速度(80km/小时),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四车道,行车道宽为3.75m,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2.5m的硬路肩和0.75m的土路肩,中央分隔带为2m,分隔带路缘石为0.5m,路基总宽度为24.5m。公路横断面示意图2、路拱和超高的设计(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一

15、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根据曲线段圆曲线的半径值,本设计中交点1处超高取4%,交点2处取超高为8%,因有中央分隔带,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平曲线上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为缓和曲线的长度100m(4)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过渡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式,计算公式如下表: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注圆曲线上外缘1. 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 临界断面距缓和段点:3. x距离处的加宽值中线内缘过渡段上外缘中线内缘式中: 路面宽度(m);路肩宽度(m);路拱横坡度;路肩横坡度;超高横坡度;超高缓和段长度; 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

16、和段起点的距离(m); 超高缓和段中任意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路基加宽值; 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m);(5)各平曲线处的超高值计算:交点1: ,查表取,取由于设计车道数为4车道,故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为2车道,故应乘以距离系数1.5,851.5=127.5m, 取验证超高渐变率:,符合要求;圆曲线上的超高为外缘:中线: =内缘:超高缓和段起点为:K0216.260,外缘:中线:内缘: =超高缓和段内的超高为:K0+300.000处,外缘:中线: =内缘: =K0+346.260处,外缘:中线: =内缘: =交点1超高计算表交点桩号加宽(m)x(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

17、侧超高(m)JD1K0+216.2600.0000.0000.0000.24750.000K0+300.0000.00083.7400.6720.2475-0.1772K0+346.2600.000130.0001.01250.2475-0.5175K0+400.0000.000183.7401.01250.2475-0.5175K0+481.9020.000265.6421.01250.2475-0.5175K0+500.0000.000283.7402.14340.2475-0.1434K0+600.0000.000383.7402.87900.2475-2.3840K0+611.9020

18、.000395.6422.96650.2475-2.4715其他交点计算方法类似,如下:交点2: ,查表取 取验证超高渐变率:,符合要求;交点2超高计算表交点桩号加宽(m)x(m)外侧超高(m)中线超高(m)内侧超高(m)JD2K0+950.5220.0000.0000.07500.33000.5850K1+000.0000.00049.4780.60070.33000.0593K1+070.5220.000120.0001.35000.3300-0.6900K1+100.0000.000149.4781.35000.3300-0.6900K1+190.4130.000239.8911.350

19、00.3300-0.6900K1+200.0000.000249.4782.72570.3300-2.0657K1+300.0000.000349.4783.78820.3300-3.1282K1+310.4130.000359.8913.89880.3300-3.2388一 、 课程设计 项目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 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 完成胡熊公路 AB 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 具体内 容为: 1) 选择路线方案 2) 公路平面设计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公路横断面设计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设计车速:40km/小时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 本

20、路段按三级公路三 、 公路设计 概况四 、 设计标准 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 40 公里/小时, 的确定宽路基双幅两车道, 7.0 米, 宽 非机动车道 2.5 米, 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 路肩 1.5 米。路拱坡度 2%,路肩坡度 3%。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六、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计算说明部分 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附表 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和转角表共 1 张) ; 附表 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共 1

21、张) ; 附表 3、路基设计表(共 3 张) ; 附表 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路基土石方数量表共 3 张) ; 附表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共 3 张) ; 2、图纸部分(附图) 图纸部分(附图 附图 1、道路路线方案图(共 1 张) ; 附图 2、道路平面设计图 (共 2 张);1:2000 附图 3、道路纵断面图(共 2 张) .横向 1:2000, 竖向 1:200 附图 4、道路横断面(共 15 张) 1:2 0 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 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 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年 3.路线(公路设计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年 4.公路勘测设计 张雨化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年 5.道路勘测设计 杨少伟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年 6. 纬地道路设计系统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