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742333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2(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班级:-学号:-设计者:-指导老师:-目 录一、设计任务书2二、传动方案的拟定2三、电动机的选择2四、传动比的分配4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4六、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5 高速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5 低速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9 高速轴的设计13 中间轴的设计17 低速轴的设计22七、传动零件的润滑26八、减速器密封27九、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27十、设计总结29十一、参考文献30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任务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要求传动系统中含有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2、原始数据输送带有效拉力 F=410

2、0N输送带工作速度 v=0.7m/s (允许误差5%)输送带滚筒直径 d=330mm减速器设计寿命为5年3、工作条件两班制工作,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空载启动,载荷平稳,室内工作,环境有轻度粉尘,每年工作300天,减速器设计寿命10年,电压为三相交流电(220V/380V)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1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1电动机,2、6联轴器,3二级减速器,4、5齿轮,7滚筒。三、电动机的选择1、电动机容量 设:输送机滚筒(4轴)至输送带的传动效率 联轴器效率 =0.99 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率 =0.97 一对滚动轴承效率 =0.99 输送机滚筒效率 =0.

3、96 估算总效率: 则得: 故工作机所需电动机功率: 由得 应取为4kw。2、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输送机滚筒工作转速 型号功率 kw同步转速 r/min满载转速 r/min总传动比Y122M-441500144035.53Y132M-64100096023.67根据上表,选用Y132M-6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 中心高 伸出部分用于装联轴器段直径和长度分别为 D=28mm E=80mm四、传动比的分配总传动比 则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总传动比:高速机和低速级传动比分别为:传动系统各传动比分别为: 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传动系统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计算如下:0轴(电动机轴) 1轴(减

4、速器高速轴) 2轴(减速器中间轴) 3轴(减速器低速轴) 4轴(输送机滚筒轴) 将上述计算结果和传动比及传动效率汇总如下表:六、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高速级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照之前选用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3)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硬度差为40HBS。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取。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文献(1)设计计算公式(109a)进行试算,即

5、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系数。 2)计算小齿轮传递转矩。 3)由文献(1)表107选取齿宽系数。 4)由文献(1)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5)由文献(1)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6)由文献(1)公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7)由文献(1)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文献(1)式(1012)得 (2)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中较小的值。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齿宽b。 4)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模数 齿高 5)计算载荷系

6、数。 由v=2.27m/s,7级精度,由文献(1)图108得; 直齿轮,;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由查图1013得;故载荷系数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得 7)计算模数m。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2)由图1018弯曲疲劳寿命系数;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式(1012)得 4)计算载荷系数K。 5)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

7、得。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 7)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 大齿轮的数值大。 (2)设计计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1.75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m=2mm,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算出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齿数 ,取。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4、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 (3)计算齿轮宽

8、度 取 5、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 由于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小,故采用齿轮轴的结构;齿轮2采用腹板式结构。 低速级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照之前选用的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用7级精度(GB 1009588)。3)材料选择。由表101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硬度差为40HBS。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取。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由文献(1)设计计算公式(109a)进行试算,即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1)试选载荷

9、系数。 2)计算小齿轮传递转矩。 3)由文献(1)表107选取齿宽系数。 4)由文献(1)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5)由文献(1)图1021d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6)由文献(1)公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7)由文献(1)图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文献(1)式(1012)得 (2)计算 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代入中较小的值。 2)计算圆周速度V。 3)计算齿宽b。 4)计算齿宽与齿高之比。 模数 齿高 5)计算载荷系数。 由v=0.693m/s,7级精度,由文

10、献(1)图108得; 直齿轮,; 由表102查得使用系数; 由表104用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布置时, 由查图1013得;故载荷系数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得 7)计算模数m。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由式(105)得弯曲强度的设计公式为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1)由图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2)由图1018弯曲疲劳寿命系数;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式(1012)得 4)计算载荷系数K。 5)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11、 。 7)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 大齿轮的数值大。 (2)设计计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可取由弯曲强度算得的模数2.82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m=3mm,按接触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算出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齿数 ,取。这样设计出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4、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 (2)计算中心距 (3)计算齿轮宽度 取 5、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 齿

12、轮4采用腹板式结构。高速轴的设计1、 图22、初步确定轴最小直径。选轴的材料为45Cr,调质处理,根据表153,取得据此来选择与直径相适应的联轴器。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表141,取,则按照计算转矩应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查手册: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公称转矩为,半联轴器孔径则,半联轴器长度L=62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3、轴的结构。(1)选用图1的装配方案。(2)根据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I-II轴段左端需制出轴肩,故II-III直径,右端用轴端挡圈定位,按轴直径取挡圈直径D=35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保证轴端挡圈压在半联轴

13、器上而不压在端面上,故I-II长度比略短,取。 2)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只受径向力作用,故选用深沟球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根据,由轴承产品目录中初步选取深沟球轴承6207,其尺寸为,故两端轴承都采用轴肩进行定位,由手册上查得6207的安装尺寸则有。 3)齿轮处分度圆直径为48mm,其中。 4)轴承端盖总宽度为20mm,根据轴承端盖的拆装及便于对轴承添加脂润滑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的左端面距离为30mm,故。 5)由高速轴的轴长则。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平键连接,按由表61查得,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36mm,半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

14、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m6。 (4)确定轴上倒角。参考表152取轴端倒角为,各轴肩处的圆角半径为1.6。 4、求轴上载荷 首先作出轴的计算简图。由图2可知 支承跨距根据轴的计算图作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C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C处的,如下:支反力 弯矩 总弯矩 扭矩 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扭和扭矩的截面的强度,即截面C的强度。由式(155)及上表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Cr,调制处理,由表151查得 ,因此 故安全。7、

15、轴承校核。轴承径向力 因,故轴承6207满足要求。8、键的校核。有前面可知,键b=8mm,h=7mm,L=36mm l=L-b=28mm,d=28mm由手册查得键的许用挤压应力由式61 故键满足要求。中间轴的设计 图31、2、初步确定最小直径。取 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表153,取,于是有3、轴的结构设计。(1)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长度。 1)初步选定滚动轴承。由于轴承只受径向力的作用,故选深沟球轴承6407,其尺寸为,故, 2)取安装齿轮处的轴段II-III和IV-V的直径。取。 两齿轮外端面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2和齿轮3的宽度分别为,为了使套筒可靠地压紧齿轮,故 两

16、齿轮内端面采用轴肩定位,h0.07d,取h=5mm 则 3) 其中, 则。 4)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两个齿轮均采用键连接,按由表61查得平键,其中左键长为40mm,右键长为80mm,齿轮轮毂与轴的配合为。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m6。(2)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轴端倒角,轴肩圆角半径R=1.6mm 4、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作出轴的计算简图。由图3可知 支承跨距根据轴的计算图作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D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D处的,如下:支反力 弯矩 总弯矩 扭矩 5、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通常只校核

17、轴上最大弯矩和弯扭的截面的强度,即D截面。根据式155及上表中的数据,由于轴的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之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由表151查得,因此,故安全。 6、轴承校核。 轴承预期寿命,由前计算结果和轴承所受径向力, 轴承工作转速 由手册得深沟球轴承6407的基本额定动负荷 由表136选得负荷系数 由,故满足要求。 7、键的校核。 普通平键:左键 右键 由式61,得 故两个键都满足条件。 低速轴的设计 图4 1、 2、初步确定最小直径。 先按式(15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根据表153,取,于是得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

18、联轴器处的直径。 为了选择直径与联轴器相适应的孔径,故同时选联轴器型号。联轴器的计算转矩,查表141,取,则 。 由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且,为联轴器的许用转速,查手册,选用HL4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半联轴器的孔径d=50mm,故取,半联轴器长度L=112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 3、轴的结构设计。 (1)根据轴向定位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为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I-II轴段右端需制出一轴肩,故取II-III段的直径,左端用轴端挡圈定位。按轴端直径取挡圈直径D=65mm,由于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的端

19、面上,故I-II段的长度应比略短,取。 2)初步选取滚动轴承。因轴承只受径向力的作用,故选深沟球轴承。根据,选深沟球轴承6412,其尺寸为,故而,左端轴承采用轴肩进行定位,取h=6mm,则。 3)取安装齿轮处轴段VI-VII的直径,齿轮的右端与右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的齿宽为90mm,为了使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齿毂宽度,故取。齿轮左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度h0.07d,取h=6mm,则,宽度,取。 4)轴承端盖总宽度为20mm,根据轴承端盖的拆装及便于对轴承添加脂润滑的要求,取端盖的外端面与半联轴器的左端面距离为30mm,故。 5)由滚动轴承距箱体内壁为8mm,为了使

20、齿轮与中间轴上的齿轮有良好的啮合,有中间轴和低速轴结合L。 则 则 (2)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和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由表61查得平键截面,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70mm,同时为了保证齿轮与轴配合有良好的对中性,故选择齿轮齿毂与轴的配合为;同样,半联轴器与轴的连接,选用平键为,半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m6。 (3)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表152,取轴端倒角为。各轴肩的圆角半径为1.6mm。 4、求轴上的载荷。 首先作出轴的计算简图。由图4可知 支承跨距根据轴的计算图作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从

21、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C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截面C处的,如下:支反力 弯矩M 总弯矩 扭矩T 5、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强度。 取危险截面C,根据式155及以上数据,由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则 前选定轴为45钢,调质处理,由表151查得,由,故安全。 6、轴承校核。 预期寿命 由之前的计算结果可知轴承所受径向力。 工作转速。由手册查得6412的。 由表136选负荷系数 ,则。 由,故满足要求。 7、键的校核。 普通平键:半联轴器处:齿轮处:由式61 故满足要求。 ,故满足要求。七、传动零件的润滑。 1、齿轮传动润滑。 因为齿轮周转速度V=2.27m/s12m/s,

22、并且传动装置属于轻型的,所以采用油润滑,箱体内选用SHO357-92中的50号润滑油,装至规定高度。圆柱齿轮浸入油的深度约一个齿高,三分之一齿轮半径,大齿轮的齿顶到油底面的距离。 2、滚动轴承的润滑。 轴承润滑采用润滑脂,润滑脂的加入量为轴承空隙体积的,采用稠度较小润滑脂。八、减速器密封。 为防止外界的灰尘、水分等侵入轴承,并阻止润滑剂的漏失。 1、轴外伸端密封。 毛毡圈油封。 2、轴承靠箱体内侧的密封。 挡油环。 3、箱体结合面的密封。 箱体结合面的密封性要求是指在箱体剖分面、各接触面及密封处均不允许出现漏油和渗油现象,剖面上不允许加入任何垫片或填料。为了保证机盖与机座连接处密封,连接凸缘应

23、有足够的宽度,连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糙度应为6.3,密封的表面要经过刮研。而且,凸缘连接螺柱之间的距离不宜太大,不大于150200mm。九、箱体及附件的结构设计和选择。 箱座壁厚:,而,所以取 箱盖壁厚:。 箱座、箱盖、箱底座凸缘的厚度:。 箱座、箱盖的加强肋厚:。 地脚螺钉的直径:;数目:6 轴承旁连接螺栓的直径:。 箱盖、箱座连接螺栓的直径:轴承盖螺钉直径和数目:轴I: 轴II:轴III:。轴承盖外径:其中D为轴承外径,为轴承盖螺钉的直径。 至箱外壁的距离: 轴承旁凸台高度和半径:,h=8mm。外箱壁到轴承座端面的距离:齿轮顶圆与内箱壁距离:取齿轮端面与内箱壁距离:取轴承端面距箱体内壁的

24、距离,脂润滑时:旋转零件间的轴向距离:齿顶圆至轴表面的距离:大齿轮顶圆至箱底内表面的距离:箱底至箱底内壁的距离:减速器中心高:箱体内壁轴向距离: 4、附件的设计。 1)视孔盖和窥视孔 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传动零件齿合区的位置,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用M6固紧。 2)油标 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尺安置的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尺座孔而溢出。 3)油塞 放油孔位于油池最低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与其他部件靠近的一侧,以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因此油孔

25、处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的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 4)起盖螺钉:起盖螺钉上的螺纹长度要大于机盖连结凸缘的厚度。钉杆端部要做成圆柱形,以免破坏螺纹。 5)通气孔:减速器每工作一段时间后,温度会逐渐升高,这将引起箱内空气膨胀,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盖上安装通气孔,油蒸汽由该孔及时排出,以便达到箱体内的压力平衡,从而保证箱体密封不致被破坏。 6)吊钩:在机盖上直接铸出吊钩和吊环,用以起吊或搬运较重的物体。 7)定位销:为保证箱体轴承座孔的镗制和装配精度,在加工时,要先将箱盖和箱座用两个圆锥销定位,并用连接螺栓紧固,然后再镗轴承孔。以后的安装中,也由销定位。通常采用两个销,在箱盖

26、和箱座联接凸缘上,沿对角线布置,两销间距应尽量远些。十、设计总结 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机械课程设计,觉得挺累的,但收获不少。首先,虽然不曾做过什么创新的设计作业,尽管有相当部分是参考资料的,但在每一步的计算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一些零件和机构(如齿轮、轴、轴承、键等)设计的程序和材料的选取有了较深的了解。懂得设计的大体过程和顺序和一些经验数值的取法。同时对工程力学和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几本书再次温习,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尽管设计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还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首先,我体会到参考资料的重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很多数据在教材上是没有的,我们找到的参

27、考资料也不齐全,这时参考资料的价值就立时体现出来了。其次,从设计过程中,我复习了以前学过的机械制图知识,AUTOCAD的画图水平有所提高,Word输入、排版的技巧也有所掌握,这些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严谨理性的态度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每一个数据都要有根据,设计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做错了,后面几乎全要改,工作量比较大。虽然发现设计中存在很多不完美、缺憾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可能是因为的时间的原因,不能一一纠正过来的了,希望日后能做得更好些。经过这次的学习,也深刻地认识到,设计这门东西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才和经验的总结才能做到比较完美。最后,经过自己多天的努力,终

28、于把课程设计做完了。虽然说不上完美,但它是我汗水的见证,从中我得到了很多。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对知识的运用还是对细节处理的能力,我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希望以后还能参加如此充实的课程。十一、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一卷 成大先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年2.机械原理课程 孙祖 李继庆主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修订版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机械设计课程第七版 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R2.0数字化手册系列(软件版)编写委员会编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6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 朱文坚、黄平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