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4570920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8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县署中寄舍弟墨.ppt(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 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第四书,教学目的,学习郑板桥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能够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体会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明白如话的艺术风格。,教学重点,一、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 二、体会本文平易近人,不加雕琢,明白如话的艺术风格。,作者简介,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 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三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少时读书于江苏仪征。二十岁学填词,二十六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他生活十分清苦。开始以卖画为生。他中秀才后,四十岁才中举人,四十四岁考取进士。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

2、知县,十二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目睹当时社会许多黑暗,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豪绅的排斥,终在乾隆十八年去职。 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他自称六分半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擅长水墨,极少设色。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他在一幅画卷中常用印5-6方,最多则11-12方。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他的书画一向为人民所喜爱。,“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

3、、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 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幽兰图,墨 竹,幽篁兰石图,郑燮作品,兰竹石图,墨 梅,兰花,郑燮作品,兰竹双清,竹石图,郑燮作品,菊石图,兰石图,

4、郑燮作品,幽壑兰泉图,郑燮作品,花卉图,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竹兰石,易安像,墨梅图,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竹 石,百龄图,李鱓(1686-1762),清代书画家。,芭蕉萱石图,忠孝图,红绿梅花图,金农(1687-1764),清代著名画家。,墨竹图,玉壶春色图,背景简介,郑板桥出生时,其家道已经衰落,家境十分贫寒。再加上他三岁其母亲汪夫人即逝去,先后被其乳母费氏、继母郝氏以及姑母所抚育,因而,他幼年生活是极其不幸的。早年的生活经历培养了他同情弱小关爱他人的品质,这成为了他后来亲民、爱民思想的深厚基础。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年及50岁的郑板桥始做范县县令。他

5、在范县主政五年,为官清正,秉公办事,除恶邪,革旧弊,暗查明断,同情贫苦,深受范县人民爱戴,至今仍有“郑板桥是清官,不图银子不图钱”的民谣。 本文就是他在范县任上写给堂弟郑墨的一封家书。,内容解析,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甚至于“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的观点。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士”人之无德无行,虚伪、丑陋的品质,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的堂弟要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如对于佃户要尽主客之礼,不要有贵贱之分。并且要关心、善待他们,体现了他的亲民、爱民思想。至今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四段: 第一段嘱咐家人置办农具,作农事,善待穷亲戚朋友。 第二段赞扬农夫“苦其身

6、,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的功劳,抨击“士”人的无德无行,虚伪和丑陋。 第三段表明要关心、善待佃户,并要以主客相称,不要有贵贱之分,提出人人平等的主张。 第四段告诫家人不要贪求田亩,多求便是占人产业,提出平均的思想。,一、感情真挚、坦率,平易近人,有如促 膝对坐聊家常话,娓娓动情,感人至深。 二、语言清新自然,晓畅易懂,无论是议 论还是抒情,随手写来,不事雕饰,毫无滞碍。 大量使用口语,明白如话如 “忍气吞声”、 “捱人笑骂”,读来生动自然,琅琅上口。,艺术欣赏,思考与练习,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这段话的

7、理解,并说说这种观点有何现实意义。,返回,在这段话中,郑板桥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农民对社会的贡献,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士”人之无德无行,充分体现了作者重视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民本思想。这种观点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二、本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郑燮“仁”的思想?,1以民为本 尊重农民。 2亲民爱民,同情贫弱。 3主张人生平等,反对贵贱等级。 4平均土地。 5刻守经济原则,坚持政治立场(板桥家法)。,三、 对“板桥家法”,今天如何看?,面对“世上连阡越陌,致百顷有余者”的土地兼并现实,板桥本人也无可奈何,无法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实。但他本人则坚持自己的经济原则、政治立场:“风俗偷则不同为恶”。并

8、将此规定为“板桥之家法”,要求其弟贯彻执行,决不多占田地,展示了一个“仁者”的坚定意志和与世俗抗争的不妥协精神。,相关链接,相关评论,所为家书忠厚垦挚,有光禄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遗意。(清史列传郑變传) 所刻寄弟书数纸,皆老成忠厚之言,大有光禄庭诰、(颜之推)颜氏家训遗意,异乎放荡以为高者,信贤者之不可测也。(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郑變),郑燮的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至郑板桥1693年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直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

9、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板桥天资聪颖灵悟,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能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作者之补充介绍,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所画之竹气韵生动,

10、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他还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识穿插于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尤其是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画竹是“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他的字初学黄庭坚,后改鹤铭,又融入兰竹笔意,遂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人有“乱石铺街”之喻。,

11、作者之补充介绍,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来历,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没加推辞,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石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

12、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后来这段文字传了出来,人们感慨其中富含的哲理,便写成横联挂起来,“难得糊涂”一词也就越传越广。,作者逸事,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一天,东乡大集,他一身秀才打扮,以卖字画做幌子,私访民情。 一位叫王老实的老汉,拿起一幅牛画,看了半天,看得眼角都湿润了。然后又说起雁拔毛说儿子结婚用钱,硬借他卖牛的五贯钱之后又不认账的事。旁边的人也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雁拔毛沾小便宜的一些传闻。郑板桥对王老实说:“把我这牛画买了吧。

13、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继续长,我只要你一头牛钱。还可以赊给你,待牛变活了,再给我钱。如果牛不变活,我情愿白送你一头牛钱。”王老实将信将疑的把牛画拿走了。 果然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一天,王老实家里真的有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而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非要向王老实买那张牛画。,郑扳桥卖画,作者逸事,王老实答应了他,并且让他直接把钱交给那个叫“傅谋关”的秀才。雁拔毛按照王老实指给他的地址来到县衙,把门的听说找“父母官”,就领他去见郑板桥。郑板桥收了他的牛钱五贯钱,把他打发走了。雁拔

14、毛跟王老实要了那幅牛画,挂在了正堂。可偏偏不见牛儿长。他去找王老实,王老实说:“你还是去找傅谋关吧,因为我没收你的钱。”雁拔毛问:“傅谋关八成是个大官吧”“父母官就是咱的县太爷啊”。 雁拔毛惊出了一身虚汗,他哪敢去找县太爷算账啊。他嘴里喃喃道:“怪我没福,我没福,画中的牛在你家长,在我家不长,怪不得县太爷。” 原来,郑板桥那天从东乡赶集回来,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儿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派衙役送到了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天在三更半夜更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这样做就是为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套。果然不出郑板桥所料,雁拔毛乖乖地送来了五贯

15、钱,王老实被讹去的一头牛钱被讨了回来。,作者逸事,郑板桥画扇,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在扇面上画上青竹、幽兰、秋菊、寒梅,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作者逸事,罢官赠诗,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

16、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作者逸事,郑板桥故居,为纪念郑板桥,宏扬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的精神和诗书画艺术,2002年,范县在位于辛庄乡境内的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内,开发建设了郑板桥纪念馆,2003年9月份正式开馆。郑板桥纪念馆占地28亩,属仿明清式建筑。主体工程有三绝堂、幽逸廊等。三绝堂展示的主要是郑板桥先生的生平及诗书画成就。三绝堂门前广场由青石铺就,广场中心位置有一郑板桥先生雕像,雕像是由一整块高5米的汉白玉石雕塑而成。后半部为江南园林式建筑,有假山、回廊、太湖石、人工湖等。整个建筑总投资5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塑像,郑板桥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