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45686582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区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一、 概述1 设计依据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3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4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1.5 其它相关专业及卫生、环保等专业设计规范。1.6 万州区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区内展开的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除执行本规划外,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法规、条例、标准和规范,符合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1.92 基本概况该工程是重庆市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开发的以高层住宅为主体的住宅小区,位于万州区黄金水道长江北岸,原万县市南门口处,现地块位于北滨路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

2、以北,北靠北山大道,西与万安大桥相接。地块南与南岸行政中心相对,西与高笋塘商贸中心相对望。地块东西全长2000米,南北向约300米,廖地段系2000多年来历史古城万县府衙重地,解放后直到三峡大坝建设之前是万州的经济中心,东接万州长江二桥,外环高速;北接石宝大桥,宜万高速公路,万开高速;西接主城区高笋塘,万梁高速,仅万安大桥一桥相隔,交通十分便捷,城市配套完善,景观、人文环境较佳,将打造为万州的政治、文化、体育、商业、休闲、如乐中心。3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考虑到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性质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本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如下:1 根据甲方的开发意见及要求,并协调规划

3、范围内外相关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与开发规模。2 作为新世纪的居住区建设工程,设计应展望新世纪居住理念,具有超前性,达到高起点与高水准。3 贯彻“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满足适时室内居住水平的同时加强户外环境设计,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小区。4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继承和发扬当地文化,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环境优化成一个可持续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生活社区。5 将商住区的规划设计放在城市的大视野下进行思考,建立完善的城市系统,以控制城市发展的空间序列和形态;创新独特的城市景观设计,将对原有城市的景观从形态和精神上进行全面更新,按照有机整体的功能要

4、求,进行全面布局;遵从合理开发原则,以区域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使其处于一个动态的升级系统中。6 商业作为一个公共性的开放空间,承载着整个项目的人气聚合以及社会知名度聚合作用,在整个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地块所处的特定地理位置,用地北面沿线近临长江,背倚北山;设计首先从环境入手,其指导思想是在山、水、城、人上做文章,首先处理好居住功能、商业功能、环境景观、交通组织以及整体建筑风格等几大要素,并满足规划、消防、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努力打造一个人居环境完美、富有山水园林韵味的理想聚居境地,力争使该区成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态园林式高层住宅小区,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

5、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为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万州区增添精品楼盘。8 规划设计中以人的认知及感受为设计出发点,处理好居住与商业两大功能区的相互关系,建筑与环境(山、水、城)相融共生,与旅游码头相互依托,打造健康、高尚、音乐般的生活社区,建筑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天际轮廓线,都象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成一部甜美的乐章;9 以层次化和对比协调的美学理论作指导,塑造滨江区域优美的城市轮廓线和景观带;10 住宅布置以点式高层住宅为主体,以利于社区内小气候,满足消防、日照,以及对区内、外景观视觉视线的要求,特别考虑住宅观江朝江的景观要求。同时以此原则衍生出以下意向性概念:概念一人车分流,动静分区车行系统和步

6、行系统分开设置,车行系统同室外道路停车结合,形成“闹”的外环,步行系统同中内绿地结合,形成相对较静的核心,使小区内居民有一个安静、安全、不受干扰的生活休憩环境。概念二城市中心的绿色生态居住文化精心设计小区景观,绿地能尽可能的实现全小区居民的“共享”,每户住宅均朝向主要景观区,做到推窗见景。概念三城市设计思想的运用 把运营城市的意识和对城市功能进行有机的整合作为本项目规划的思想和原则基础。概念四现代的建筑设计风格 本设计采用的空间及立面构成手法均充满现代的造型风格,使整个建筑造型典雅,清新,鲜明,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及气质。概念五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原点 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

7、”的设计思想。家庭具有比纯粹的居住更为广泛的社会功能,因而也将赋予居住区更为生动的时代气息。因此,小区设计定位于为每位业主及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概念六密切关注21世纪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随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人口社会,我们在设计中努力尝试为居住者特别是老弱幼小者提供方便的步行系统和专门的健身、娱乐设施,为其活动提供开敞空间,并引入阳光、运动的全民健身理念,规划布置了健身设施及场地,使居住者的活动范围不仅局限于居室之内。二、总平面设计1 基本构思方案设计充分利用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特点,基本构思以山、水、城、人作为小区规划的创作源泉,开放通透的空间特质:体现建

8、筑多元性、开放性特点,高层住宅建筑基本为点式,通透感好,建筑空间围合,前后错开,视线通透,空间渗透感强。融入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江景:对城市地域和景观环境巧于因借,拓展景观视线范围。从住宅角度,充分利用背山面水的风水优势,做到看江户型最大化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社区;从商业角度,呼应旅游码头的商业中心,以及连系主城的动脉万安大桥,扩大建筑群体的主体展示空间。动感的外部造型:巧妙地利用音乐五线谱的旋律,用跳动的音符演绎建筑动感的优美轮廓线和简洁、明快的屋顶造型,并成为灯饰照明的良好载体,表达人们尊重过去和面向未来的信心。广泛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流的聚合、引导,以滨江路、万安大桥为两条主线,与外部的文化

9、景观长廊、北山大道等相呼应,在小区的商业屋顶营造内部的景观平台。共享资源:通过合理的布局,提供与周围建筑群、建筑空间、长江江域良好的人流和空间关系,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景观。远眺:浩瀚长江水,滚滚东流;近瞰:静依码头,依卧皓首;内视:精凿内庭院,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空中俯视:犹如万州区城中镶嵌着颗颗璀璨的明珠。2 竖向设计建设基地处于一个东西向狭长的区域,基地四周比较平坦,滨江路平均标高177.00m ,北山大道平均标高190.00m ,要想合理的布置建筑物,只能根据周边地形的不同高差来确定。本方案设计,小区内部庭院地坪标高介于北山大道路与滨江路之间,确定为178.80至180.90m之间

10、 ;沿街门面底层标高根据所处室外道路标高确定,平均比相邻室外道路标高高0.30m左右;地块内最高海拨高度为189.00米,最低点高度为155.00米,相对高差约34米。如何结合道路标高与小区中庭高计标高,是本案设计的重点,也是特色所在。3 规划布局依据用地所处的自然特征和区位特征,结合地块地形地貌,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既围合、又线性的布置。由于用地内场地高差较大,且呈北向南逐级下降趋势,所以建筑群体也基本顺应这一关系,且靠近万安大桥一侧亦顺应城市关系,形成外向开放型的城市外空间与公园互相呼应,相互渗透。且呈以下三大特点: 1)本项目结合来自滨江路与桥头公园的大量休闲人流,沿路布置商业,形成一个配

11、备齐全的商业综合体,商业形态丰富,可选择性强,进一步形成配备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康居示范小区。2) 两条特色主题街区一条是位于滨江路内侧的休闲文化步行街,结合大型滨江广场和五星级酒店,拓宽了城市步行空间,并将新建的人行道用暗红色的彩色水泥辅装成跑道的形式,得用视觉的符号引发人们的联想,同时营造动感,活力的步行氛围。在空间设计中利用抽象的双螺旋图形组织铺地、花池、人流动线,形成时尚、动感的城市步行空间,并提供大量场地供艺术家创作雕塑、壁画、地画、街道小品,将万州的历史、发展、未来凝聚与人性化的空间中。让原居民记忆、冥想,让外来者感叹、认同。这条主题街区是开放、宽阔、城市街区型,体现城市的历

12、史和发展。另一条是小区内部的商业步行街,这是紧凑、纯商业的建筑内步行街。这条步行街将为城市提供全新的、与滨江路相连的步行流线。主力店、精品店、专卖店、社区服务店等功能贯穿在这条长400米的步行街里,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生活体验。3) 三个各具特征的功能分区首先是由9栋点式高层住宅和商业群楼围合而成的中间约10000平米的园林绿化。休闲文化步行街,由大型餐饮,旅游精品店,文化用品店等组成,是对该区域现有文化气氛的沉淀和升华,打造成万州区新兴的现代社区中心。小区内部的商业步行街将打造为城市型的shoppingmall。设计为由主力百货店,精品店,生活超市,专卖店为中心的大型商业设施;并由此形成一个现

13、代、时尚的商业、居住集中区域。充分体现旧城品质的提升以及新区的门户标志性工程。4) 形成三个新的城市亮点建筑单体采用简洁的形体处理,高耸比例和强烈的竖向线条塑造时代感强烈的标志建筑, 滨江路的住宅楼采用点式布置,形成通透的观江视线,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也丰富了城市天际轮廓线,为万州的城市建设将抹上重重的一笔。两条特色主题步行街,将为万州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购物的大型现代住宅区,是城市功能的一大补充,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大展示。4 交通组织设计整个小区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住宅组团及一条外向型的住宅组群,一条内向型的商业步行街;靠滨江路的大型组团在滨江路上设置主要人行出入口,长江遥遥呼应,在靠内部商

14、业街一侧设次人行出入口;为解决该组团内住宅消防问题单独设置消防车出入口,平时不作敞开,保证组团内的静谧,清幽。另一组团靠内商业街设车行出入口,车两组团出入口保持相对独立,减少干扰。组团内部车行道按4m设计,兼做消防车道,并在尽端设置回车场。商业步行街的主要出入口设于滨江路一恻,沿北山大道及城市步行道均设次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外进入,不开设于滨江路,远离小区中心组团,尽量减少对小区内的干扰,地下车库整体拉通,便于交通组织。5 景观和绿化设计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结合流线形的建筑布局,充分运用了视觉通廊、对景与借景的手法,使围合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互相交融连通,形成放射性的景观网络,是本方案

15、的一大特点。小区内的绿化景观设计,除借长江江景以外,基本构想是点、线、面相结合,沿区内道路两侧是行道树、矮树墙,局部点栽高大的乔木群,属于线性;房前屋后较大面积的空地,主要种植高大乔木,兼种灌木丛,并辅以草坪,属于面;各围合空间及硬质铺地的广场的适当部位点栽乔木,属于点。在绿化方式上采用平面、立体绿化浑然一体的思路,给小区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氛围,整个小区犹如山水园林画卷,生机昂然。同时为体现地块内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在景观上力争做到地块内黄桷树尽量保持完整,对新修建筑占地内现有黄桷树尽可能移植,充分保证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另在小区内点缀水体,提供多种嬉戏趣味,在提升环境亲和力的同时亦进一层次体

16、现显山露水的山水园林城市风格。6 建筑形式和风格该小区是一个以“山、水、城、人”为母题的大雅空间,富有强烈的生态气息,大量的点式高层住宅是该小区的主体,因此高层塔式住宅的特征和性质就决定了该小区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点式高层住宅挺拔俊秀,易与周边环境协调,特别是滨江路沿线3-8号住宅楼,根据所处位置进行不同的高度设计,形成流畅成组的高层住宅群,使整个小区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廊线,既丰富了整个城市空间轮廊,又与旅游码头遥相呼应,在整体构图中,已经显示了小区的特色和个性。建筑物本身均为3.0m层高,统一的竖向线条或色带划分,有序的门窗排列,增强了小区的整体风格;而变化多端的线条及直线阳台的通透感,以及

17、各栋塔楼开口处的光影效果,足以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使建筑物栩栩如生;屋顶楼电梯间机房和水箱间的造型更加强了高层建筑的特征。建筑物的色彩主要以淡雅、明快的颜色为基调,局部墙面划分采用色差较小的调和色,它使建筑物在绿色的环境中更加突出和稳重。小区中的幼儿园,商业及门面建筑为低层建筑,主要是辅以总体环境,以轻松活泼的造型成为景观建筑,它的体部、屋顶形式和色彩可多变,更加烘托总体环境,并体现整个小区的现代型和文化型的力度。 三 道路系统规划31 路网结构由于现状道路的可实施性不大,在本次规划地块内部的交通路网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形成内循环外包围四边发散的庞大交通网络,使得整个内部交通便捷,同时很好的衔

18、接城市干道。 道路网的布局根据地形的变化,依山就势,呈异型的椭圆的循环结构系统,有利于交通的组织。32 道路断面本次规划中小区内部道路系统为红线宽度4米,两边为铺地或者绿地,作为消防通道使用。在外围的步行街系统步道宽度8米,在紧急时亦可作为消防通道使用。四、 电气工程设计根据国家电气设计有关规范、小区平面布置、建筑物性质,以及相关专业技术配合,设计方案如下:1、供电电源:由两路10KV市电供电,电源来向由甲方和当地供电部门协商解决。另设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供消防负荷及其他一、二级重要负荷供电。2、在小区内部设有一个开闭所,开闭所由两路10KV市电供电。变压器安装总容量11900KVA:其中

19、公用部分7800KVA;专用部分4100KVA。3、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配电方式,低压配电半径不大于250米。4、计量:小区高压总计量:住户一户一表计量,环境用电,公建,动力单独计量。5、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小区建筑为二级防雷建筑,采用避雷带作接闪器,柱主筋作引下线,建筑基础作自然接地体。小区内所有接地体分组团电气连通。住宅每单元总进线开关设防火漏电保护,插座回路设防电击漏电保护,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6、道路照明:根据小区功能区划分,入口处、主干道等公共区域由各分变电站设单独照明回路馈线。7.电缆敷设:线路全部采用电缆沟或穿管敷设。五、 电信工程设计1、设计内容:a. 有线电

20、视系统;b. 自动电话系统;c. 综合布线系统;d.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e. 电信综合管网;2、设计依据本设计主要依据以下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设计的:a.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b.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信设施设计标准YD/T2008-93c.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d.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e.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 72:97 3、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接入城市有线电视网络。 从区域外引入一根有线电视光纤。该系统为750MHZ带宽的邻频系统,采用分支分配分支的结构方式。干线采用单模光纤和SY

21、V-75-12视频电缆用户电平要求:64+4dB。干线电平:不大于100 dB。4、自动电话系统根据本工程的功能布置,本设计中的电话系统分为三个交接区。各交接区相互独立,交接箱设计在区域中心。小区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99870.6平方米(公寓住宅:约21.81万平方米,公建:约8.17万平方米),住户统计数量为2070户。本设计按每户二台电话,另留10%的余量进行规划设计。考虑到公用建筑内电话及传真通讯等非语音业务,本设计中将由电信局引来的电话容量暂定为6000对。5、综合布线系统为了提高区域的硬件设施标准,本设计考虑了综合布线系统。该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为区域内住宅、办公用房等提供高性能的数据通讯

22、业务。综合布线系统按国际高层建筑布线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性等优点。本设计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由设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系统主要采用五类UTP双绞线、五类大对数(50对、25对)电缆和多模光纤为主要传输线路,以适应不同信号传输的要求。在区域内形成一个以光纤为骨干的局域网,真正实现光纤到楼层。6、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按照地域以组团的形式设计,在各组团设计区域管理中心。小区智能化系统由保安监控子系统、可视对讲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等部分组成。各子系统相互独立,并在同一网络平台进行集中,形成小区高度集中的管理中心

23、,采用分散-集中管理模式,构成小区高度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为小区提供方便快捷物管信息,真正实现小区智能化。6.1 保安监控子系统保安监控系统主要包括闭路监控、周边防范和电子巡更等部分。该系统在以组团的形式相对独立,通过电信综合管网在小区管理中心形成一个集中控制系统。闭路监控系统主要对小区出入口、主要道路、重要水系的水面等部分进行有效监视。周边防范系统主要在小区周界设计红外对射式探测器,当外界有人非法侵入或破坏时,系统报警,使值班人员及早发现,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小区安全系统主机设计在小区管理中心电子巡更系统主要在小区巡更线路上设计一定数量的巡更信号箱,管理中心通过指示灯了解巡更线路上的情况,保

24、证巡更人员的人身安全6.2可视对讲子系统小区内每栋住宅楼设计一套相对独立的黑白可视对讲系统,该系统具有为来访客人和主人提供可视通话、住户遥控入口大门的开启及向管理中心报警等功能。6.3 防盗报警子系统 小区住宅内设计有室内防盗报警系统,用户机采用四防区主机探测器包括:人体移动红外探测器、门磁探测器、煤气探测器、紧急按钮等。当住户外出或休息时,通过布防保障住户安全。发生意外时,可直接向管理中心报警。防盗报警子系统信息流与可视对讲子系统信号采用同一传输媒介。6.4 家庭智能布线在住宅内每户设计一个家庭信息接入箱,真正实现光纤到户的宽带接入。将数据、语音、视频、智能控制等弱电信号线集中管理,同时具有

25、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升级性,可满足不同用户现在的要求和未来的需求。7、通信管网由区域外引来的电话、数据电缆经电缆交接间内的分线设备分配后,通过电信管网引至各建筑物。有线电视主干电缆也利用电缆交接间和主干管网,经其相关设备转换后引入各建筑物。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的布线亦通过小区内的通信管网将各栋住宅楼和小区管理中心紧密连接。 小区电信主干管网全部采用地下管道和地下管沟的敷设方式。整个电信主干管网由电信手孔、地下管道、地下管沟等组成。在人行道和绿化带采用地下管沟,穿越公路时采用地下管道。地下管道管材主要是钢管。地下管道穿越公路时电信管道埋深为管顶距路面900mm.,根据区域用户分布情况分为12孔

26、、8孔、6孔等。电信管网平面布置主要沿道路敷设。六、 给排水设计1、设计依据1.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2各专业提出的设计要求1.3建设单位提供的该小区周围综合管网现状情况1.4重环发(1996)448号关于排放生活污水执行国家有关问题的

27、通知 渝环发(1999)63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房屋开发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设计范围 本工程红线范围内室内外生活给水、排水;室内、外消防给水;气体灭火系统;小区室外管网。3、室内、外生活给水3.1 水源 本工程生活消防给水由自来水厂供水,管径DN600,为一路水源,接点位置供水高程220m。在市政给水管上接2根DN200的引入管供给该工程生活消防用水。由于市政水压不能满足该小区各建筑物高区生活、消防用水要求,故小区内需设置生活、消防泵站及生活、消防水池。3.2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在小区地下一层设置200m3生活储水池及自动供水设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建筑功能,分为三区,

28、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供给,低区由市政直接供给,高、中区由自动供水设备加压供给高区供水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中区经减压后供给。各楼给水分区如下: 竖向分为高、中、低3区,其中负一层十层为低区,十一二十二层为中区,二十二层以上为高区,以上分区,最大静水压力能保证在0.45 MPa以内。各分区并联给水。小区计量采用智能化水表,管材采用塑料给水管。总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203m3/h,最高日2332m3/d;总生活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174m3/h,最高日1681m3/d。 小区用水量表 表7-1 用水类别用水标准使用数量用水时间(h)最高日用水量m3/d时变化系数最大时用水量m3/h备注住宅250l

29、/人.d6620人2416552.4166商业门面5l/m2.d45000m21222.51.22.3幼儿园40l/人.d90人103.62.00.7车库地面冲洗2l/m230000m28601.06每日1次消防补水 消防水量612m3483061.012.8水景充水450m3482251.09.4绿化及道路洒水4l/m2.次15000m28601.06每日1次合计2395203 小区内供水主干管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DN200环状供水管道,在市政给水管上接2根DN200的引入管与环管连接。在地下车库内设置生活水泵房,并设置恒压变频的生活自动给水设备及200m3生活储水池,在小区内形成DN200高

30、区、中区生活供水环管。 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612m3,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生活水池有效容积为200m3,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为了便于管理,住宅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学校用水与商业用水分别计量,每户水表集中设于楼梯间水表间内。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新型塑料给水管。3.3 室外给水系统小区内室外供水主干管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的DN200环状供水管道,从市政DN600给水管上接2根DN200的引入管与环管连接,环状管道沿建筑物周围敷设形成DN200供水环状管网。 管材: 室外给水管道采用钢丝网骨架增强复合塑料给水管。水表井及阀门井采用砖砌,铸铁井盖。4、室内、外排水根据重庆市环保局重环发(1996)448号

31、文,关于排放生活污水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本工程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本工程所有生活污水经设在室外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自流排至市政污水排水系统。4.1 室内排水 生活排水量:最高日1681m3/d,最高日最高时174m3/h。 室内排水系统分生活污水排水、废水排水及雨水排水系统。高层住宅生活污水设专用透气立管,多层幼儿园及接待中心生活污水设升顶通气立管,各层卫生间的污水均排入生活污水管,再集中排入该小区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水箱溢流水、设备层地面排水、车库地面排水及消防排水坑等废水排水均集中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地下车库地面冲洗水经隔油池、沉砂池处理后

32、经潜水泵提升至室外雨水检查井。生活污水处理规模1681m3/d。生化池不在本本次设计范围内,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 室内排水管采用高层柔性排水铸铁管。 4.2 室外排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生活污水经设在室外地下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自流排至市政污水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再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场地雨水经雨水蓖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雨水排水量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q=2822(1+0.775lgP)/(t+12.9P0.076)0.77 l/S.Ha式中: P=2年 t=15minQ=J q FJ=0.6 F=6.3haQ=3350L/s。4.3排水管材

33、室外排水管道采用PVC-U 双壁波纹排水管,橡胶密封圈承插式连接。排水检查井采用砖砌,铸铁井盖。5、消防给水 小区人口规模小于2.5万人,其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设计,按最不利的建筑物考虑。5.1 消防用水量: 小区内最大消防水量按I类地下车库、商住楼考虑,一次消防水量为612 m3。小区内最大消防水压按小区内绝对标高最高住宅楼考虑,其建筑高度超过50米。根据上述要求选择水泵流量及扬程。本工程消防用水量及火灾延续时间详见表7-2 消防用水量表 表7-2用水类别用水标准( L/S )灭火时间 (h)总用水量m3备注室外消火栓302216水池贮存室内消火栓402288水池贮存自动喷

34、水301108水池贮存总计612水池贮存612m35.2 室外消防系统由于市政水压不能满足该小区内各建筑物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在小区内设置增压设施形成高压供水系统。室外消防给水为DN200环状生活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低压制。为满足室外消防用水要求,在生活消防环状管道上设置DN10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既可由市政生活消防管网直接供给,也可由设于地下水泵房内的室外消火栓泵从消防水池吸水供给,形成两路水源。在室外设置室外消防车取水口,其间距不超过150m。5.3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在地下车库、商业门面、各高层住宅楼、学校综合楼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在消

35、防电梯前室设有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消火栓。室内消火栓间距小于30m,室内任何一处发生火灾均有两支消防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消防设置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在4号住宅楼屋顶设置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 m3,供给整个工程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火灾初期时,消防用水由屋顶消防水箱直接供给。火灾初期后,室内消防用水由地下水泵房内室内消火栓泵从地下消防水池吸水供给。根据规范建筑高度超过50m或消火栓栓口静压超过80m,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采用减压阀分高区、低区,十六层以上为高区,地下一层至十五层为低区。学校、车库消火栓纳入低区考虑。高区室内消火栓用水由室内消火栓泵直接供给,低区用水由高区室内消火栓泵给水管减压后

36、供给。根据规范规定,会所和幼儿园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其他建筑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屋顶设试验消火栓,室外设地上式水泵接合器。栓口口径DN65,水枪口径19mm,水龙带采用直径DN65,长25m的尼龙衬胶水带。消火栓箱带有手动按钮及信号装置。5.4 自动喷水系统本工程设置临时高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车库除设备用房及卫生间外、商住楼各层走道、商铺均设置闭式喷头。本系统湿式报警阀按一个报警阀组控制喷头数不超过800只分区。在最高住宅楼设置屋顶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 m3,供给整个工程火灾初期消防用水。火灾初期时,消防用水由屋顶水箱直接供给。火灾初期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由

37、地下水泵房内室内自动喷水泵从地下消防水池吸水供给。喷头型式:车库及设备层采用普通型,有吊顶的房间、走廊等均采用吊顶型,公称动作温度68度级;车库喷头公称动作温度79度级;厨房喷头公称动作温度93度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每个楼层的每个防火分区干管上设水流指示器及检修信号蝶阀,末端设试水装置。在室外设地上式水泵接合器。5.5消防排水 地下室消防废水及电梯井底积水均设置专用消防排水坑,其内设置移动潜污排水泵,将消防废水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5.6消防系统管材消火栓系统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自动喷水系统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或卡箍连接。5.7消防水泵房 在地下车库内设置消防水泵房及消防水池。水泵房内设

38、3组共6台消防水泵,设置2台(1用1备)室内消火栓泵,2台(1用1备)自动喷水泵,2台(1用1备)室外消火栓泵。消防水池有效容积612m3。消防水泵采用自灌式,各台水泵设置共用的吸水干管。室内消火栓泵设有两条出水管直接与室内消火栓环网连接;自动喷水系统在报警阀前设置环状管道,自动喷水泵设有两条出水管与此环管连接;室外消火栓泵设有两条出水管直接与室外消防车取水口给水管道连接。消防水泵采用两路电源。水泵房耐火等级为一级,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6、气体灭火系统 本工程共设两个柴油发电机房,在每个柴油发电机房内设二台SDEW38/15型自动无管网灭火装置,在贮油间内设一台SDEW20/8型自动无管网灭火

39、装置,采用SDE环保型惰性气体无管网自动灭火装置进行消防保护。柴油发电机房和贮油间各配置2具MFZL2手提式灭火器。 七、 通风设计1、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 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2、设计范围(1) 该建筑群的地下车库、设备用房、柴油发电机房通风设计.(2) 该建筑群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内走道、地下车库及地下设备用房的防排烟设计。3、通风系统设计该建筑群的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及柴油发电机房设置

40、机械通风系统。4、防排烟设计 (1) 该建筑群属一类高层建筑。在该建筑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 在该建筑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道、地下车库及地下设备用房设机械排烟系统。 八、 燃气设计1、设计依据 (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99年版)。2、日用气量本小区居民总户数为2070户,日用气量按每户每日1.5 m3/户d计,则居民

41、生活用气量平均为3105 m3/d。配套公用建筑用气量按居民生活用气量的10 %计,为310m3/d。未预见用气量按居民生活日用气量的 5 %考虑,为155m3/d。即总用气量按3570m3/d计。用气高峰小时供气量取不同类型用户同时工作系数为1.0,2070户居民生活用气同时使用系数为0.134,燃气双眼灶及燃气热水器定额用气分别为5.6Nm3/h、1.4Nm3/h。用气高峰小时供气量为1695 m3/h。3 、供气流程天然气设施由阀门井、中压管道、调压设备、庭院管道、户内管道组成。小区内天然气供气来自市政中压天然气管,经调压箱降压后低压天然气分别送至各用气点。小区内天然气管道管径为D110

42、4,调压设备设于阀门井内。小区采用0.3Mpa中压管网输气,起点设DN100阀门井,中压管道埋地敷设至各调压箱,被调压至3Kpa,经庭院埋地管道,然后进入户内管道。其流程如下: DN100中压管道各调压箱庭院管道(低压)引入管立管支管球阀天然气表旋塞阀煤气灶 旋塞阀热水器4、调压设备调压设备采用楼栋调压箱,共计12个,分别设在相应楼栋外,距楼栋20m远外。5、中压管道及庭院管道中压管道及庭院管道采用无缝钢管,均为埋地敷设,埋地敷设的管道采用环氧煤沥青特加强级防腐处理。管道穿越公路干道时设置套管保护。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1998年版)

43、的规定:a)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8m;b)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c)埋设在庭院内时,不得小于0.3m。埋地敷设的钢管须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漆特加强级防腐处理。6、户内管道户内管道采用镀锌钢管。煤气表采用IC卡智能表。每户设一煤气总切断阀,以及煤气灶前、热水器前的分切断阀,阀门采用丝扣连接。每户设有一个J25型天然气表,幼儿园设有一个J40型天然气表,天然气灶和热水器由用户自备。九、绿化,环保设计本工程绿化、环境与整个江景资源,内部中心庭院资源已经城市步行街互为借景;充分利用建筑周边空地和屋顶绿化,创造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和良好的购物环境,绿地率:21.7。利用建设容地和屋顶

44、绿化,尽力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绿化布置点、线、面结合,因地制宜。本项目为普通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场地无污染源;项目本身只产生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城市环卫统一处理,生活污水设生化池处理符合排放要求后排至市政排水系统。本项目不产生其他污染物和污染源。十 城市防灾规划101防洪1.工程现按20年一遇设防,重要建构筑物应适当提高防洪标准。 2.建筑及道路市政工程同时应注意防止山洪,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102防震规划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工程按基本烈度6度设防。103消防1.规划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沿道路间距不大于

45、120米设市政消火拴一个,尽可能满足道路交叉口布置,铺设直径不小于DN200的给水管(消防主干管管径不小于300)。2.规划区消防纳入万州消防规划统一考虑。104人防1.本区人防规划纳入万州人防规划统一考虑,要求建立工程保护、通信保障、警报报知、救援组织、城市应急疏散、防空教育和组织指挥等七种人防保障体系。2.加强内部主干道等重要设施建设,确保交通通畅。3.完善配置地下防护工程,加强城市广场、绿化带、停车场等空间的人防作用。105地质灾害防治1.涉及本规划区的建设均应作防灾部署,对场地进行分级退台处理,避免高切坡、深开挖建筑工程。2.作好合理定点、科学勘探、科学设计、规范施工、认真监理、严格验

46、收、定期检查以及后期跟踪检测工作。3.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需以专业部门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4.对规划区内不良地质地段要加强防治,对于工程建设适应性较差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必须整治后方能使用。十一 规划实施1.本规划经批准后,应公布展示。并由万州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2.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本规划。3.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人民政府根据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4.强化城市建设宏观控制,综合协调城市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分步实施。搞好搬迁安置工作,促进城市合理发展。5.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环境建设应与其他建设同步进行。编制和完

47、善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开发的相关政策,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和引导城市建设。6.加强城市防灾部署,避免高切深挖,加强挖填方地段的管理,对各种不良地段要加强治理并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地质问题。7.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本规划确有不合理处,可按法定程序调整,并完善相应审批手续。十四 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61813m22、总建筑面积:429864m2 其中:住宅:337845m2 商业35040m2 地下车库及库房53045m2 幼儿园1236 m2 老年活动中心484m2 公厕及垃圾站476 m2 物管用房466 m2 居委会及社区服务340 m2 其它3524、容积率: 6.0965、建筑密度: 43.

48、46%6、绿地面积: 13485。57、小区绿地率: 21.82%8、停车位: 1348辆 其中:室内停车位:1229辆 室外停车位:119辆图纸目录00, 区位分析图01、 总平面图02、 综合管网平面图03、 道路竖向分析图04、 交通流线分析图05、 户型平面选型一标准层平面图06、 户型平面选型一立面示意图07、 户型平面选型一剖面示意图08、 户型平面选型二标准层平面图09、 户型平面选型二立面示意图10、 户型平面选型二剖面示意图11、 户型平面选型三标准层平面图12、 户型平面选型三立面示意图13、 户型平面选型三剖面示意图14、 户型平面选型四标准层平面图15、 户型平面选型四立面示意图16、 户型平面选型四剖面示意图17、 户型平面选型五标准层平面图18、 户型平面选型五立面示意图19、 户型平面选型五剖面示意图20、 商业形态示意一21、 商业形态示意二22、 商业形态示意三23、 商业形态示意四24、 沿江城市轮廓示意图25、 城市节点印象26、 建筑群体组合形态示意27、 商业组合形态剖面示意图28、 山地城市形态示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