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68627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语四下(7-22.23)22课宋庆龄23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一 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 范读

2、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 自读课文 大概了解课文内容1 提出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检查自学课文。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读懂的词语。(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四 理清文章结构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

3、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五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二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一 复习导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 精读课文。(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小节导入:

4、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1思考、探究4小节。(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2)默读第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6)指导

5、背诵。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学习小节(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2)出示重点句,品读: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句子: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比较一下“枝

6、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4)教师引读(5)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的体会。(6)指导朗读。(7)指导背诵。(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

7、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每当接见客人后_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每当朝阳初升时_每当夕阳西下时_每当_3轻声朗读(1-3)小节“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4来宋庆龄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三 总结全文

8、。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四 感情朗读全文。五 作业熟练背诵课文。板书:枝干粗壮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四季常青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拒虫的香气内在品质永久保持23 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词,弄清课文的内容。3初步了解课文,感受黄河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

9、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我国有两条大河。是哪两条大河?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黄河”。(板书:黄河)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师:在古代,有许多诗人都曾赞叹过黄河。(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袁鹰,也来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他写了一篇文章黄河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题)二 自读课文 读通课文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并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3指名让学生朗读自

10、己喜欢的段落。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作者赞颂的黄河的主人是谁?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1齐读课文。2检查交流。(1)课文中谁是黄河的主人?(板书:艄公)教学生字:艄公的“艄”是什么偏旁?“艄”是什么意思?(船尾掌舵的人,所以“艄”用舟字旁)(2)课文中的艄公驾驶、掌舵的是什么交通工具?(黄河里的羊皮筏子)(相机介绍羊皮筏子:黄河里的羊皮筏子,进行简要介绍。羊皮筏子:黄河上游的一种交通工具,用羊皮制成,吹了气,便能浮在水面上。)(3)课文说了艄公的什么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作者看到的黄河里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出示第一段:“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作者袁

11、鹰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学习胆战心惊、黄河滚滚、浊浪排空、万马奔腾)想不想看看那气势磅礴的黄河。(课件演示:黄河奔流的情景)此时你心里感到怎样?(我感到害怕、自豪、激动)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作者对黄河那浊浪排空的气势感到害怕。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胆战心惊,放声把课文朗读一遍。(5)课文还有哪些词也能体现黄河的磅礴的气势?教学生字“骇”。“骇”是什么意思?“惊”呢?“涛”和“浪”都是指什么? “惊涛骇浪”是什么意思?(使人害怕的大风浪)。教学生字:“履”。你理解“如履l平地”

12、吗?“履”是什么意思?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6)这样气势磅礴的黄河在艄公眼里是什么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相机出示句子(交流学习)齐读句子四 再读课文 谈感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读了课文,你最想说得是什么?五 总结六 作业。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课后词语。23 黄河的主人二课时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2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今

13、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2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3齐读六个词语。你有没有发现,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的心里、神情的?那么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我、艄公、乘客)二 体验黄河的壮美1那么是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2交流:“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播放课件)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

14、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腾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伫立在黄河边上,听着黄河的咆哮,心潮起伏,感情激荡你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天都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三 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1这样的黄河怎不让我胆战心惊呢?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一下。2读课文。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那么小,那么轻”,“

15、小小的,整个儿”,这么一读,就让我们感觉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越发显得小而轻,还有谁想读?(2)“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人!”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人,真危险哪!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指名读,评价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害怕!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第3段。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3)“也只有十只到二十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让我们用朗读

16、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吧。(读1-5段)四 领略艄公的风采1读描写乘客的句子,想想乘客怎样谈笑风生。假如你是乘客,你会和你的同伴说些什么?2乘客们脚踏滔滔的黄水,面对滔天的巨浪,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还有心情说说笑笑呢?A艄公怎么做的,竟然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读6-8段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次抓住印象深的句子谈感受。B艄公是凭什么克服困难的?3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五 课外延伸在人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的艄公以外,还有很多主人。如:同学们就是课堂的主人。六 课堂总结七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我” 提心吊胆 黄河的主人 艄公 镇静勇敢 乘客 谈笑风生教学反思:课文中好多词汇准确地描绘了黄河,比如第一自然段写:“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其它段落中还有“汹涌的激流”、“波浪滔滔的黄水”、“险恶的风浪”、“惊涛骇浪”。所以,理解课文的主旨这些词肯定要形象地走进学生的,没有这些的形象建立,那主人行走于黄河的态势肯定打动不了学生。所以,在反复阅读这篇课文后,这些词要提出来,要在孩子的大脑中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