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567694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代表的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B根据题图所示,由构成,属于细胞外液。与可以相互渗透,只能向渗透,只能形成,则可推知为血浆,为淋巴,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为细胞内液。2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吐呈喷射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不高。除对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外,还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A水和KB水C水和Na D水和Na、KC对于严重腹泻和呕吐的病

2、人丢失的无机盐主要为钠离子,并大量失水,由此可知C项正确。3图中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人体的内环境B相对来说,中蛋白质含量较多C中的液体可透过管壁直接进入D在生物体中,体液大部分存在于中D由题图可知,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因此组成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B错误;淋巴不能通过淋巴管壁进入组织液,C错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正确。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

3、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5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

4、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解析:(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CO2排出体外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细胞外液中CO2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pH下降。(2)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使得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

5、水或失水,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答案:(1)呼吸下降(2)降低(3)会(备选习题)1人体神经元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血液D组织液D人体神经元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因此神经元的营养物质来自组织液。2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D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而与其分子大小无关。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的渗透压越大,A正确;细胞外液

6、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错误。3.如图为参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表示的是()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A呼吸系统可吸入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4代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3代表泌尿系统;循环系统与另三大系统相联系,2代表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1代表消化系统

7、。4可以维持酸碱平衡的无机离子是()AK BNaCCa2 DHCOD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CO、HPO等,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下列因素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长期营养过剩B肾小球肾炎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D毛细淋巴管受阻A长期营养过剩,蛋白质摄入量较多,血浆渗透压不会降低,组织液也不会增多,即不会引起组织水肿。6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被称为_。(2)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名称:解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血浆存在于

8、血管内,组织液分布在组织细胞间隙,淋巴则存在于淋巴管内。(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淋巴和血浆之间是单向的。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如图所示:7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其中A代表_,B代表_,C代表_。(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E_。(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系统。解析

9、:因为BCA是单向的,可确定C为淋巴,A为血浆,B为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D系统吸收营养物质是消化系统,E系统排出尿素、尿酸等是泌尿系统。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循环(4)循环泌尿循环呼吸能力提升练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B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增多C甲液成分与乙液、丙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D甲液中的O2浓度比丙液中高A题图中2结构的细胞是指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A项错误;甲液为血浆,乙液为淋巴,丙液为组织液,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

10、下降,此时血浆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B项正确;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不同,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项正确;氧气由血浆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又因为氧气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故血浆中的O2浓度比组织液中高,D项正确。7请以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为患者输液治疗时盐水(NaCl溶液)的浓度。请完善下列相关实验。(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取7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7,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3%、0.5%、0.7%、0.9%、1.1%、1.3%、1.5%的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

11、酸钠)。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已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向17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分别取7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滴于7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3)预期结果及分析:以0.9%的NaCl溶液实验组为例:如果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_,则盐水的浓度应该大于0.9%。如果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_,则盐水的浓度应该等于0.9%。如果红细胞在0.9%的NaCl溶液中_,则盐水的浓度应该小于0.9%。解析:(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输液时盐水的浓度,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所以应加入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变

12、量应为红细胞的形态变化。(3)根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分组讨论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答案:(2)NaCl溶液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吸水涨破保持原状失水皱缩(备选习题)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的,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浓度升高会引起其渗透压升高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B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A正确;机体中细胞质基质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血浆浓度升高会促使其渗透压升高,C正确;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的差异主要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