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67474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课时达标训练:十九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达标训练(十九)人类影响环境(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BC D3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

2、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4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5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我国矿藏资源过于贫乏B很多地区缺水,限制工农业的发展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3、严重D人口基数大,总产值低6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 BC D7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尘暴使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往较低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

4、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A、 B、C、 D、9到2050年,按16亿人口人年均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要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要达到这些指标是不可能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D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10多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

5、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10分)如图是以1900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曲线,请回答:(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_。(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是_。(3)导致一定时间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_。(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是由于_。(5)以模型曲线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_。12(10分)如

6、图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的“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数值变化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曲线各表示哪项数值变化:_;_;_。(2)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是_。(3)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当控制_,保护_,防治_。答案1.解析:选BPPE怪圈表明了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三者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能通过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知道,横坐标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纵坐标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那么自然增长率应该是两者之差。3解析:选C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

7、,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人的多种需求,都会随人口的增多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多种需求水平还将不断提高,这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4解析:选C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5解析:选C注意题目中“最主要原因”,资源贫乏、缺水、人口基数大都是重大问题,

8、但都不全面。6解析:选D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化,就会使该地区的植被活动受到抑制。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以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7解析:选CA项正确反映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气候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B正确;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要是人类破坏植被、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结果,D正确。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C错误。8解析:选A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

9、利用,如图;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如图。 9解析:选B由题可知,要养活16亿人口,我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要提高2.7倍才行,这是比较困难的。故我们要从多方面来采取措施,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便成为燃眉之急。10解析:选CD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11解析:从图中曲线看,随着

10、人口的增长,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盲目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造成了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口增长又大量占用耕地,制约了粮食的生产,使人均占有粮食数量降低,反过来又引起人口的下降。因此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率,要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一致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12解析:(1)3条曲线中最易判断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增长而过度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即自然资源对应曲线。随人口工业产量增加,环境污染逐渐加剧,所以环境污染对应曲线。人口的增长,依赖于粮食的增加,所以粮食先增加,人口随粮食的增加而增加,粮食对应曲线。(2)人类是有自身发展和创造力的,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3)要使人类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应当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答案:(1)自然资源粮食环境污染(2)未考虑人的创造力和自身发展的能力(3)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环境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