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针灸疗法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4564199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癌症的针灸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癌症的针灸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癌症的针灸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癌症的针灸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症的针灸疗法(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癌症的针灸疗法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20【字体:小 大】(一)针灸疗法抗癌的特点和优势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特有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世界医学中的灿烂瑰宝,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作为一种外治方法,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的腑穴、经络来激发人体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以调节脏腑功能活动,调节气血盛衰,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作为人体生命机能的综合调控系统,在针灸治疗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针灸是目前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在肿瘤的防治研究中运用针灸疗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引起了人们特别是科学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运用针灸治疗肿瘤及其类似病证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年代,就有针灸治疗肿

2、瘤病的记载如灵枢九针论中即有“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甬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癌病竭。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中,也记述用针灸方法治疗某些与肿瘤或癌症相类似的病证。如:“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即刺上脘穴),在下脘则散而去之(即刺下脘穴)。”所论病证,具有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退的特点,与食管和贲门部的癌肿极相类似。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还列有好几个用针灸治愈类似肿瘤病证的医案。我国古代医家认为,针灸与药物治疗肿瘤各有特点,药物可“消坚磨石,但“坚顽之积聚”,在“肠胃之处募原之间,非药物所能淬及”。因此,“宜薄贴以攻其外,针法以攻其内,艾灸以

3、消散固结”。可以“佐药物之所不适”.由此可见,针灸治疗肿瘤的优势,一目了然,清晰可知。现代抗肿瘤治疗中,针灸作为一种新兴的疗法,其作用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近20多年来,针灸疗法,无论是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瘤、消瘤方面,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疗、化疗副反应方面,抑或是在根治肿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针灸疗法立足于整体功能的调节,不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且元损伤治疗优势,也使其在多学科疗法攻克肿瘤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针灸疗法更能体现出其独到的优势。针灸疗法在防治癌瘤领域内正在迅速掘起,它将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肿瘤病证的防治中发

4、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针灸抗癌的作用与机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治疗疾病具有三大作用,即镇痛作用、增强机体防御免疫作用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这三大作用对于癌症的治疗,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针灸疗法防治癌症已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针灸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瘤生长,缩小瘤体及至消散肿瘤,可抗放、化疗副反应,缓解癌性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癌症思者的生存期,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并从根本上治愈癌症的目的。针灸治疗癌瘤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癌瘤的间接治疗,即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瘤、抗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作用于瘤

5、体,以杀灭癌瘤细胞,并消散瘤体.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是针灸抗癌瘤治疗的主要机理。临床观察资料表明,针灸对肿瘤患者低下的免疫水平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部分患者几乎达到正常水平,且免疫指标上升与临床症状的缓解具有一致性。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吀,能提高细胞免疫水平。针灸治疗后,EAFR(即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总数上升,巨噬细胞活力增强,这些对于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癌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灸治疗还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监视功能,使具有抗癌能力的免疫活性细胞N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AK细胞(即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活性增

6、强:此外,针灸治疗后血清成分起变化又可对抗肿瘤病毒等.(2)日本有学者用灸法对肋Ehrlic固体癌进行治疗,于施灸后癌肿缩小到1/2与1/4时,分别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认为癌肿缩小不完全是单纯灸法烧灼效果,灸法对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为观察灸法对肿瘤的免疫作用,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灸疗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具有抗癌作用;施灸部位的皮肤组织提取物含有抗癌物质;其抗癌因子是施灸的物理性刺激对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的抗癌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可能与机体内的某种因子起协同作用有关。(3)有学者进行实验观察微波针灸治疗肿瘤的机理研究,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对49例肿瘤患者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

7、试,发现微波针灸后患者血清溶菌酶与白细胞上升呈正相关关系,T细胞亦有增示微波针灸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抑制癌瘤生长(1)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采用浅刺、留针、艾灸等方法,治疗晚期肝癌、胃癌、直肠癌、肾癌、乳腺癌患者,通过外观和x线肿瘤影像发现,肿瘤停止生长,且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延长了生存期。(2)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针灸的抑瘤作用。在艾灸大椎、关元等穴后发现,瘤体重量明显轻于对照组。并且发现,灸后瘤体内癌细胞生长不活跃,部分细胞破坏严重,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还形成一层包膜包裹。目前认为,针灸抑制癌瘤生长的作用与针灸激活了带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带瘤机体抗肿

8、瘤免疫反应能力有密切关系。(3)针灸抑瘤作用提高了带瘤机体的存活率,使带瘤生存的设想成为可能,故可作为带瘤生存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针灸对早期肿瘤的生长抑制更为明显,故提示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癌前期病,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缩小肿瘤,消散肿瘤()在肝癌患者的针灸治疗中发现,肿瘤的消失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大肿瘤逐渐缩小而消失,一种是大肿瘤分散为若干个小肿瘤逐渐消失.(2)实验研究也证实:灸疗(指艾灸)能减轻;并且观察到,灸后瘤体内除大量癌细胞破坏外,还具有淋巴细胞浸润。说明施灸使正常组织对癌细胞产生了抵抗作用。(3)有资料报道,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针灸局部治疗不会增加肿瘤的转移串。而且随着局部肿

9、瘤的消退、萎缩,已出现的远端转移灶,有被抑制或出现转阴的现象。目前认为,局部治疗也能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从而能够导致转移的消失。抗放疗、化疗副反应(1)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表明,针灸具有对抗放疗、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针灸能够解除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可使白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回升,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的特点。(2)针灸疗法也常用于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神经、消化道反应,能够明显缓解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失眠等症状。临床对症取穴治疗显示,放、化疗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其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为顺利完成效、化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5,缓解

10、癌性疼痛(1)针灸的镇痛作用在缓解癌性疼痛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国外针灸动态报道,有学者对0例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针刺疗法止痛。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疗法对这种疼痛有短期的缓解作用,有些患者可产生较长期的疗效。一船情况下,针法能减轻病人疼痛,并无副作用。(2)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因此,癌症疼痛治疗也是癌症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为主,因而能够取得气血通利,“通则不痛的良好效果。(3)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灸缓解癌痛,与针刺等刺激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EAS)有关.内啡肪、脑啡肪等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与痛觉敏感神经元的阿片受体相结合,使细胞膜对N的通透性

11、增加,导致cAM水平下降,从而降低了该神经原对损伤刺激的兴奋性,能够调节脊髓上行传导疼痛途径的活动,达到镇痛的目的。6改善临床症状(1)针灸疗法既能够缓解肿瘤膈塞闭结,上下不通的局部症状,又能改善正气虚损的全身症状,特别是对于现代医学尚无肯定疗效的症状如灼痛、酸痛、伴有麻木的疼痛、腹胀、浮肿、倦怠、肢冷等,针灸疗法也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些已成为目前临床公认的现象。(2)有资料报道,湖北医学院对3例食管癌滴水不入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分两组治法交替应用.第一组耳针刺咽喉透食道,均双穴,留针反复捻转,体针取天突,手法:天突穴向下直刺2-3寸,进针得气,大弧度捻转后迟针。第二组耳针同第一组,体针取天

12、鼎穴斜透天突穴,得气后留针4分钟.治疗结果:24例针后能进半流质或普食,4例能进流质,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鲍以上.(3)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够解除食管癌、贲门癌等梗阻症状,明显缓解患者进食、吞咽困难等症状;对于肺癌患者,针灸能够改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即通过针灸对全身机能活动的调节,都能够使病理的不正常状态向正常的生理状态转化,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三)抗癌常用穴位与辨证施治1.抗癌常用穴位及其功效()温补阳气常用穴:如关元、气海、神阙(灸)、命门、足三里等。此组穴位可温补人体阳气,增强防卫机能,抗御癌瘤。近代研究表明,此匀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巨噬细胞的活力,提

13、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补脾益肾常用穴:如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内关、公孙、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等.此组穴位滋养先天,补养后天,培元固本,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达到阻抑癌瘤发生、发展的治疗目的.近代研究资料表明,以上补脾益肾穴位,可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激活肝、脾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造血功能活跃、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吞噬功能加强,对抗放、化疗的毒副反应。(3)养血升白常用穴:如大关元、命门、胃俞、脾俞、肝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气海、内关、太溪等.此组穴位可控脾养血,补肾生髓,对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近代研究表明,此组穴位能够兴奋

14、骨髓造血系统,促进造血机能的恢复,提升白细胞。(4)气阴双补常用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溪、太冲、气海、肾俞、肝俞等。此组穴位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适用于放、化疗所致的火毒内攻,阴虚内热和晚期患者阳损及阴.气血虚损等证。()软坚化痰常用穴:如丰隆、公孙、行间、阴陵泉、鱼际、间使、合谷、外关、脾俞、肺俞等。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疏通淋巴管道,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6)活血化瘀常用穴:如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太冲、阳陵泉、血海、百会、大椎、脾俞、膈俞等.此组穴位的现代研究表明,可扩张微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免疫活性细胞保人瘤体,抑制癌瘤细胞的生长,还能够抑制血

15、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破坏肿瘤周围及癌灶内纤维蛋白凝集,从而阻止癌细胞着床,防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针灸抗癌的辨证施治(1)气滞血瘀证宜理气活血,化瘀消积,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脾俞、太溪、三阴交、内关等。()痰湿凝聚证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三阴交、合谷、间使等。()热毒内炽证宜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百会、神阙(灸)等。运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0分钟;神阙用艾条灸,每日次,每次分钟。(4)气血不足证宜补养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等运

16、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分钟。(5)脏腑亏虚证宜温补脾肾,养益气血,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溪、内关等.运用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次为1个疗程。()气虚血癌证宜补气化被,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肝区疼痛者加肝俞。()阴虚火旺证宜滋阴清热,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太冲、合谷、三阴交、肺俞、足三里等。运用针刺治疗中用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01分钟,间断捻针,每57天为1个疗程.(8)阳虚水泛证宜健脾益气,温肾行水,本证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水分、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等。运用针刺治疗中多用补法,

17、每日12次。艾灸以灸脾俞、肾俞为主,配合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日-3次,每次以艾条灸1015分钟。临床上阴阳失调证的肿瘤患者,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亡失等几方面,需有经验的医生诊疗判断,这里就不介绍了。(四)病症的针灸止痛法疼痛是癌症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有资料报道,在癌肿发展过程中,约0%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估计,全球每天约有50万人忍受着癌病的折磨,其中患有剧烈的疼痛:因此,有效地控制癌性疼痛,使之较少痛苦或无痛苦的生活,对癌症患者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癌症直接浸润引起的疼痛,癌症发展压迫神经而发生的疼痛、剧病,以

18、及癌瘤迅速增大而引起的牵引痛和长期卧床与衰弱引起的疼痛,针灸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本篇着重介绍针刺(以体针法为主)对常见癌痛的止痛方法。1。脑瘤痛的针灸止痛法(1)点刺法:点刺太阳穴出血,对颅压增高的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具体方法如下:取两侧太阳穴,先用75%酒精消毒,继之取消毒过的三棱针对准太阳穴迅速刺入半分或一分,然后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出血后不要按闭针孔,待停片刻后用干棉球擦净并轻按针孔即可。(2)体针法:取太阳、风池、百会、上星、合谷.每次选23穴,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可收到迅速止痛的效果。2.上颌窦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主穴取迎香、百会、上星、合谷。配穴取攒竹、印堂、通天、风池

19、。每次选用1-2对穴位,中等刺激,每次留针510分钟。7天为个疗程.3鼻咽癌痛的针灸止癌法体针法:取巨髎透四白、合谷、支沟穴。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产生酸、麻、胀感。中等度刺激,留针10分钟每日次,天为个疗程。4喉癌痛的针体针法:取合谷,支沟(均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得气(有酸、麻、胀感)后,中度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5分钟.7天为1个疗程。5。甲状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扶突、合谷、风齿疮(内关穴直上5寸处),皮肤消毒后,快速进针,持有酸、麻、胀感后,留针10分钟.6.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阳络、部门、下翳风、外关、内关、合谷。每次选用3穴为1组,即三阳

20、络透路门配下翳风或外关透内关配合谷,交替应用.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待有酸、麻、胀感后留针10分钟,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若效果不佳时,可加针太渊穴。每日针刺1次,天为1个疗程.7食管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曲池(双)、商阳(双)、足三里(双)、启膈、廉泉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中度刺激,待病人有明显的酸、麻、胀感觉后,留针1分钟。每日针刺次,5天为1个疗程.胃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中肮、内关(双)、足三里(双),中等刺激。每次留针0分钟。可使疼痛缓解或暂时消失。若止痛效果不明显,可加针公孙穴(双)。如天针灸用具,可用食指垂直点压上述穴位,每次15秒,然后放松,间隔秒再按压.反复5次

21、。9。肝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主穴:肝炎点(右锁骨中线直下,肋弓下缘2寸处)、足三里。配穴:阳陵泉、期门、章门、三阴交。一般只用一个主穴,除肝炎点外,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均取双侧;章门、期门局部取穴即可,每次只用23个穴位。宜缓慢进针,肝区穴位进针不宜深,切忌提插。可留针3分钟,每隔510分钟震刮针柄1次,亦可长时间留针,但要注意监护,保持体位,以免折针.每日针刺1次,当日第次针刺时,不复用前穴.一般进针后,疼痛渐止,止痛维持时间可达1余小时,再发疼痛时,针刺佳,留针时间长者,止痛效果更好。国内学者熊浴家用此方法治疗肝癌痛11例,均获较好的止痛效果。.胆囊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足三里、

22、三阴交(均双侧)、胆囊穴.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待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后,留针5分钟。每日次,或痛时针刺。57天为1个疗程.胰腺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阴交、太冲、公孙穴均双侧),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后。留针0分钟。7天为个疗程12。大肠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足三里、上巨虚、蠡沟(均双侧或左侧)、五枢、维道。快速进针,待得气(即有酸、麻、胀感)后,给予中等度刺激留针10分钟,5天为1个疗程。1。乳腺癌痛的针灸止震法体针法:取肩井、下翳风、外关、曲池穴(均患侧或双侧)。常规皮肤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时,出现酸、麻、胀感,留针1分钟,可使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

23、,若效果不明显时,加针患侧足临泣穴每日次,5-7天为1个疗程。14。宫颈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阴交、蠡沟、太冲(均双侧).常规皮肤消毒,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中等刺激,产生酸、麻、胀感,此时疼痛可明显减轻或暂时消失。若止痛效果不明显时,加针双侧白环俞,可收迅速止痛之效1.子宫体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选用腰俞、命门、带脉、次髎、三阴交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产生酸、中度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10分钟,每日次,5天为个疗程。1肾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昆仑、太溪、陷谷、太冲、太白、合谷、外关、郄门、后溪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即有明显的酸、麻、胀

24、感,中等刺激运针2分钟。留针1分钟,57天为1个疗程。1膀胱癌痛的针灸止痛法体针法:取三阴交(双)、中极、关元.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到达穴位深度后产生酸、麻、胀感,中等度刺激,留针5-分钟,5天为1个疗程.(五)抗癌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1)毫针刺法适用于肿瘤各期的治疗,其中尤以体针法效果为好,多用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副反应,癌性疼痛,以及癌瘤晚明显者.(2)毫针刺法的常规操作方法中,针刺穴位皮肤必须严格消毒,针刺穴位快速进针后,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至患者出现酸、麻、胀(或重)等“得气”感觉为度。将针留置腑穴内约100分钟,即可出针.(3)针刺法国针期间,可间歇运针,以加强针感由

25、于癌瘤患者多正虚邪盛,毫针刺激量不宜过大,要以息者能够耐受为度.(4)艾条温和灸法适用于肿瘤各期的治疗,即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穴位或肿瘤部位,距皮肤2厘米处进行熏烤,至局部皮肤红晕、灼热为度。要特别注意,施灸时勿要烫伤息者皮肤,一般可灸1.15分钟。施灸神团穴时,艾条温和灸时间以5分钟为宜.(5)体针针刺法运针中,要强调的是,必须注意监护,保持体位,以免折针,造成严重后果(6)如无针灸用具,也可用食指(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垂直点压施针穴位,每次15秒钟,然后放松,间隔15秒钟后再按压,反复1015次,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六)常用穴位的部位与手法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直刺0。50

26、.8寸.商阳:食指挠侧指甲角旁约0。1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直刺0。1寸。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肋骨外上韶连线的中点直刺1.5寸.扶突:喉结夯旁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直刺0。5-0.8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斜刺或平刺0。0.5寸。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直刺或斜刺0。3.5寸不可深刺。足三里:骸骨下缘、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一横指处。直刺2寸。上巨虚:足三里穴下3才。直刺12寸。丰隆:外踝高点上寸,在胫腓两骨之间。直刺1.5寸.陷谷:足背第二、二跖趾关节后凹陷中。直

27、刺或斜刺0。5-1寸。大白: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直刺0。0.8寸.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直刺0。6。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直刺-1。5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直刺12寸.血海:髌骨内上缘2寸.可以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操针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思者有膝骸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里5斜置,拇指尖下是右侧血海穴。对侧取法仿此。直刺1-1.5寸.后溪: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直刺0.51寸。攒竹:眉头凹陷中.平刺.5-.8寸.此穴禁灸。通天:承光穴后1。5寸.平刺0.寸。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斜刺0-。8寸.膈俞:第七胸

28、椎棘突下,旁开。寸.斜刺0。-08寸。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寸。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08寸。胃俞:第十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5-寸。白环俞: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1-.寸.次髎:第二能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督脉的中点。直刺-1。寸。昆仑: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58寸.涌泉: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直刺1寸.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0.l寸.郄门:腕横纹上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8-1。2寸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屈肌腱之间直刺

29、。5-1寸。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51寸。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51寸.支沟:腕背横纹上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0.81。寸三阳络:支沟穴上1寸,桡骨与尺骨之间。直刺.2寸。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直刺0。81.寸。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带脉: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直刺11.5寸。五枢:在侧腹,髂前上棘之前0.寸,约平脐下寸处。直刺1-5寸.维道:五枢穴前下0。5寸。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阳陵泉:肋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直刺l15寸。太冲:足背,

30、第一、二历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直刺0。0.寸。蠡沟: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平刺0。-。8寸.章门:第十一肋端.直刺0。8-1寸。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斜刺或平刺.50.8寸。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向上斜刺0.51寸。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可简便定位: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平刺0。50。寸.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寸。平刺0.5-1寸:中极:脐下寸。直刺5寸。关元:脐下3寸。直刺2寸。气海:脐下15寸。直刺12寸。神阙:脐的中间。因消毒不便,所以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水分:脐上1寸。直刺-寸.中脘:脐上4寸。直刺11。5寸。廉泉: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向舌根斜刺0。5-8寸。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平刺03。5寸太阳: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直刺或斜刺.305寸,或点刺出血。胆囊穴:阳陵泉穴下l.2寸处。直刺1寸希望此文档对您有帮助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