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童 趣

上传人:c****d 文档编号:14564187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课 童 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课 童 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课 童 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第三课 童 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 童 趣(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课 童趣教学目标:1“猜猜谜语”、“玩玩木偶”、“吹吹短笛”、“哼哼小曲”四首音乐作品,让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为一支短笛轻轻吹、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3。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4.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内容:聆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摇船调猜谜语活动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编创活动:节奏问答教学重点、难点:、在一支短笛轻轻吹时,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3、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材分析:歌曲猜调这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

2、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对歌曲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什么长,长上天”,连珠炮似地向对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全曲从最高的“”音开始,一直到最低音“”结束,速度加快,9个小节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答句同样显示出思路的敏捷、语言的准确和丰富的生活知识。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全曲节奏紧凑,自第3小节起不断将第2小节的旋律变化重复或加花。9小节的旋律流利酣畅.尾部旋律加装饰音后,更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1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

3、)的钢琴曲集,包含六首小曲。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经改偏成管弦乐曲后,木偶的步态舞显得更为多姿多采。 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音的唱

4、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第二乐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情。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悠扬的笛声结束在“6的主音上,抒发了对家乡甜美生活的赞美之情. .歌曲摇船调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每句为两小节,歌曲一开始的四个问句采用了第一、二两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仅在末尾加以变化,十分生动地表现了

5、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紧接着歌曲又加入了小节的衬词和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为一支短笛轻轻吹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3、学习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 新歌教学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听后学生自由回答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唱一

6、唱这首一支短笛轻轻吹4。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唱,再次感受旋律分句学唱:(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2)学唱第一乐段前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唱时,也可采用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的方法练习。)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

7、反复跳跃记号。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完整地跟琴唱5.歌曲处理:再听范唱,体会歌曲情绪师:什么地方表现了牧童欢快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唱?生:小组讨论,再回答。(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师:两个乐段的情绪是一样的吗?第一乐段主要描绘了什么?第二乐段呢?(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完整地跟琴唱,注意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师:要是我们能边唱边

8、表演,那就更好了。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分小组展示,集体评价,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三、小结,师生再见.第二 课时教学要求:1、 聆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2、 编创活动:节奏问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形象导入。(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9、。(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乐曲由引子开始:强劲有力的双手八度齐奏给人带来活泼、奔放的感觉,由主题动机发展而来的音调也显示了全曲的

10、特点.在小节节奏型之后呈示了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富有弹性的切分节奏和顿音弹奏,生动也表现出木偶那种轻盈活泼,然而又带有几分滑稽可笑的步态。随着越来越弱的后半拍的顿音八分音符,出现了一系列带倚音的八分音符,模拟“班布拉”(一种黑人音乐常用的、类似铃鼓的乐器)的音响,用以表现机械的木偶动作。在乐曲的这一部分中出现了这样的音调:速度放慢,节奏拉开,旋律作半音下行,带有哀伤和乞求的意味。这个音调取材于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主题,当它与表现木偶机械动作的带倚音的八分音符搅在一起时,就显得格格不入,十分可笑。这是作曲家、印象派创始人德彪西对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瓦

11、格纳的戏谑和嘲讽。 在这之后,木偶主题的动机隐约可闻,将乐曲引入再现部分,木偶又不停地跳起了那种别具特色的舞来。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三、聆听猜调。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2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3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4。复听猜调.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

12、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四、小结,师生再见。第 三 课时教学要求:1、 通过表演摇船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2、 猜谜语活动3、 编创活动:节奏问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表演摇船调1。猜谜语活动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修改收集到的谜语.师: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听完后猜谜.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4.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4小节的一字

13、多音,附点节奏等。重点练唱: 35 6 1 1 6 在 眼 前 哪2 3 5 6 1 1 在 眼 前 哪完整地跟琴唱分角色唱,女生唱问句,男生唱答句5.分小组设计表演。6. 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边唱边表演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评价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7、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8.复习反复跳跃记号 用色块来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并唱一唱 三、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1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2.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3.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四、小结,师生再见。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