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45641381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实的幻想——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Monstian摘要:拉丁美洲著名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突出地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从整体内容,表现手法,还是从描写的环境,塑造的人物,讲述的情节上来看,作品都把魔幻化的事物和真实的世界巧妙地结合了在一起,使百年孤独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富有魔幻色彩,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关键词:百年孤独;魔幻化;现实;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通过对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生活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马孔多从产生、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

2、迁.作品深深根植于拉丁美洲、哥伦比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并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法,把很多具有魔幻意味的情节和真实的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不失其真的独特的天地。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也就是说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并不是因为它讲述的故事全都是虚构的所以充满了魔幻色彩,而是在于作者在对现实的叙述时采用了夸张、荒诞等手法或是加入了神话、传说而使现实变得神奇和魔幻其魔幻。作者自己也说:“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任何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所以,小说中的一切看似荒诞不经的魔幻细节和情境都是有现实根据的。一、从整体上看百年孤独所反映的是拉美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3、虚构的马孔多就是哥伦比亚麦至整个拉美社会的缩影。小说开始时是9世纪中叶,马孔多仍是史前社会,这正是西班牙人入侵前拉丁美洲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的写照;吉卜赛人给马孔多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文化,打破了马孔多世外桃源的状态,他们用很平常的事物换得马孔多人的财产,这象征着殖民者把文明带入拉丁美洲,同时开始大肆掠夺财富;当法官带着军人在马孔多住下后,马孔多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开始出现,这显然是在暗示殖民者的闯入使拉丁美洲陷入了黑暗的现实生活中;而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马孔多开办香蕉园,在罢工运动中,三千多工人的尸体被火车拉走,事后,政府矢口否认,美国人一走了之,这是哥伦比亚独立之后,美国对其经济侵略日甚一

4、日的表现。小说的百年,就是拉美的百年,作品整体取材于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魔幻化的加工,使魔幻神奇与社会现实在作品中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二、从表现手法来看百年孤独以现实为基础,融合幻想文学、现代主义等多种表现技巧,写法新颖独特,将现实与神话、传说熔于一炉。“魔幻和神奇是拉美现实的基本特征,“在那些宗教迷信盛行的地方,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幻觉音响能逐渐转变成现实”。马尔克斯立足于哥伦比亚、拉丁美洲的现实,在写实的基础上,巧妙地溶合进了神话传说故事来加强马贡多的神秘气氛。如小说中描述布恩地亚和乌苏拉是表兄妹,结婚后怕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便不同床,结果受到邻居普罗登肖的讥笑.布恩地亚恼羞成怒杀

5、死了他.以后死者的鬼魂便天天来纠缠,使他日夜不得安宁,此事就是取材于印第安人的传说,布恩地亚携家眷离乡背井另寻安居之地,则让人想起出埃及记.这种神话、传说与哥伦比亚、拉丁美洲的现实结合,使小说的故事显得更加神奇,魔幻色彩更为浓重小说。另外,作品中大量运用的陌生化写作方式也使作品充满了魔幻的色彩。比如对冰块的描写:“一块巨大的透明物体,中间有无数枚小针,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小针上,撞成许多五彩缤纷的星星。”“他把手放在冰上,可马上又缩了回来。在煮开着呢!他下的喊叫起来。“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冰块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作者以他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观察角度来描述它们的时候,

6、它们就变得如同初次看见时那般奇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明明认识却又不能确定的似是而非感,作品由此也就体现出浓厚的魔幻色彩。三、从环境上来看百年孤独中有很多神奇的对环境的描写,但是这些环境仍然是现实世界的环境,并非天堂、地狱等虚构世界的。作者只是“在真实环境的基础上,借助现象、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或渲染,以获得奇妙的艺术效果”。如马孔多那场暴雨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到处涨水,“甚至连鱼儿也完全可以从门里进来,从窗子里出去,在房间的空气中游荡。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噬东西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还有可怕的飓风可以把房屋和人一起卷

7、向天空,把马孔多从地面上一扫而光连续多天的暴雨、破坏力极强的飓风以及大自然的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存在的,然而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极尽夸张的描述,使雨下了好几年,飓风的破坏力达到卷走一座城市,草木生长有刺耳的声音,昆虫会发出巨大的响声那些本来不存在的环境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故事中,既渲染出了故事的神秘氛围,同时又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四、从情节上来看百年孤独所叙述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同时作品中的许多人名和事情不停的重复出现。如布恩地亚的儿子霍阿卡地奥被杀害后,“门后溢出一股血,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凹凸不平的人行道前进,留下石阶,爬上街沿,顺着土耳其人街奔腾,往右一弯,径直布恩地亚的房子

8、”,最后进了厨房,乌苏拉正在那儿准备打碎三十六只鸡蛋来做面包。儿子的鲜血流过街道,拐弯抹角一直流到母亲身边,不得不说很是荒诞。但是当作者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一本正经的渲染,就让读者仿佛感受到这个场面很可能是真实的。在这里,小说的现实凭借的是读者想象的逻辑,但这种想象绝非海阔天空,天马行空的乱想,“它不一定照搬生活的真实,但是满足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要求的心理真实。”霍阿卡地奥是乌苏拉的儿子,他来自于母亲,对母亲有着天生的依恋,就连死后鲜血也要回到母亲身边去,对于读者来说,这种母子感情是真实的,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流血回家这样一个魔幻化了的情节是虚假的.另外,作品中还存在着不少重复出现的名

9、字和情节:在这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大家族中,男子不是叫阿卡迪奥就是叫奥雷良诺。由于害怕近亲结婚生下长猪尾巴的孩子,乌苏拉在结婚一年后都拒绝与布恩地亚同房,在第四代时,菲南达以同样的原因拒绝奥雷良诺.布恩地亚有反复制作小金鱼的习惯,后来他儿子也有同样的习惯。“活了150岁的乌苏拉历尽沧桑后,深信一切都在重复,毫无进展,她不止一次地觉得过去发生的事永远在重复着,当看到重孙和她的丈夫一样又想凿一条通往想象中大海的小河时,她不禁惊叫起来:这些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时间是在打圈圈,我们又回到了刚开始的那个时候.” 作品里不断循环着的人物事件,其实是作者对拉美现实社会停滞不前的一种讽刺,是对现实的变形反映。五、

10、从人物上来看百年孤独塑造了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他们无一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被作者以魔幻手法幻化而成的。比如奥雷良诺是布恩地亚家族中经历最复杂、最有传奇色彩的男人。他在母亲的腹中就会啼哭,生下来时睁着眼睛。给他剪脐带时,他就摆动着脑袋辨认房间里的东西,还以好奇而并不惊慌的神态察看着人们的脸庞。成年后,作为上校,他曾“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32 次都遭到了失败。遭到过4次暗杀,7 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他曾升为革命军总司令,在全国广大地区拥有生杀予夺之权,成了政府最为局的人物,但他从来没有让人给他拍个照.战争结束以后,他拒绝了政府给他的终生养老金,直到老年都在马孔多的作坊里以

11、制作小金鱼为生”又如俏姑娘雷梅苔丝,她总是长时间的做某件事情,用反复洗澡打发时间。因为嫌穿衣服麻烦于是以一件粗麻布的肥大衣服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穿衣服的问题,2 岁时还总是赤身裸体在家里走来走去。家里的人劝她把直披到大腿的长发剪短些,以便用压发梳做个发髻或梳成辫子,扎上丝带,她觉得这些都烦死,于是索性自己动手,剃了个光头即使是这样,她依然美得让所有马孔多的男人为之疯狂,但任何贪图她美色的人都会死。最后这个不容玷污的女孩抓住园中晒着的床单升天了。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虽然有着迥异的性格和不同的经历,但是却具有共同的特征孤独。这其实是作者对拉丁美洲人民形象的一个升华。作者认为,“拉美人民的孤独及其历史上遭

12、受的难以名状的暴力和痛苦是延续了数百年直接的不公正以及难以数计的苦楚的结果”,由此不难想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魔幻化结果。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孤独形象的刻画,表现出了他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拉美人民的深切同情。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并不是靠凭空想象而臆造我们用以回避现实生活的幻想世界,而是把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荒诞不经的神话同具体的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面,突出地体现出了魔幻现实主义“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基本艺术特征.注释:曾繁仁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年7月版 , 第0页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200年8月版 ,第276页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月版, 第2页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版 , 第421页参考文献:1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2年7月版2曾繁仁.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002年月版3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2年8月版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