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562758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验证报告(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环氧乙烷灭菌验证报告文件编号*文件版本A/0生效日期2012 年 12 月 12 日文件分发明细副本:总经理管理代表副总经理生产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供销部总经办正文:文控中心盖受控章制订2012 年 12 月制订日期30 日修改记录审核审核日期2012 年 12 月30 日批准批准日期2012年12月30日版号修改状态修改内容制订 / 日期审核 / 日期批准生效 / 日期目录1. 目的 .2. 范围 .3. 引用文件和标准 .0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2、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4. 确认小组 .设备和材料 .6.操作流程及参数.灭菌产品的装载及监测传感器的分布.8. 安装确认 .9. 运行确认 .10. 物理性能确认 .11. 生物性能确认结果 .12. 产品安全性能确认 .13. 过程的异常和方案修改 .14. 产品二次灭菌 .15. 结论 .16. 附件目录 .1 验证目的1 1 我公司根据ISO11135 进行灭菌验证,我公司成立验证小组,主要成员见验证小组成员表。1。2 通过验证确认来证明确定过程是有效的,可再现的,保证最终产品的无菌概率小于或等于SAL10 -6 。1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 * 公司生产的 * ,及以其有相同组

3、成材料和制造过程的相关产品的EO 灭菌。2 参照标准1.1ISO 11135-1:2007, Sterilizationofhealthcare productsEthylene oxide Part 1: Requirementsfor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2.1ISO 10993-7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medical devices-Part 7: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

4、tion residuals2.2ISO 11737-1:2006, Sterilizationofmedicaldevices-Microbiological methods-Part 1: Determinationof apo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on products.2.3ISO 11138-1:2006 , Sterilizationofhealth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indicators- Part 1: Generalrequirements.2.4ISO 11138-2:2006, Sterilizationof

5、health care products - Biologicalindicators-Part 2: Biologicalindicators for ethylene oxide sterilization processes.2.52005 版中国药典附录 XVI XIH,灭菌法 无菌检查法。3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1. 小组成员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姓名所在部门职务本验证工作中职责行政部经理验证方案的编写、指导以及协助验证设计部经理验证方案的协助设计生产部厂长监督系统正常供水生

6、产部主任系统安装维护及跟踪系统正常运行质量部检验员无菌检验、残留量检测管理层总经理验证方案的审批管理层管代验证实施和检验所有操作人员均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详见操作人员培训记录。1. 设备和材料解析室有效容积:4480 mm 1350 mm 1700 mm温度:室温湿度: 60%-90%3解析室与清新空气循环速度:5300m/h3在空气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各有一个风扇( 送风量 5300m/h, 风扇转速 1450r/min) 。灭菌器EO灭菌器名称:供应商 :材料 :不锈钢容积 :安装时期 :2012 年 11 月温度传感器制造商 :型号 :灵敏度 :湿度传感器制造商 :型号 :灵敏度 :环氧乙烷

7、(EO)混合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成份:供应商:批号 :2012/11/16气体的检测报告详细见供应商出货单生物指示剂(BI)微生物名称:供应商:规格:D值:批号:过期日期 :产品证明见 附件 3: BI 资质报告培养基(营养琼脂 ); (玫瑰红琼脂 ); (硫乙醇流体培养基); (营养肉汤 ); (改良马丁培养基) 。EO 残留测试测试中心:测试设备:参考标准: ISO10993-7 ( GB/T14233 )2. 操作流程及参数图 1. 灭菌流程及灭菌参数要求2.1.加热:将灭菌系统

8、总电源接通,设定温度的上下限值,将加热开关推向“开”的位置,系统启动加热 / 循环,对灭菌柜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停止加热,保持温度衡定。2.2.保温:产品被推入后,关好灭菌柜门,设定保温时间,对灭菌产品进行加热。2.3.抽真空:当保温时间结束后,启动真空泵,设定压力值,将真空阀推向“开”的位置,系统对灭菌柜进行抽真空,当达到设定值后,系统自动停止。2.4.加湿:抽真空后结束后,如果湿度30 %,需对产品进行加湿,当湿度达到40 % 60 %时停止加湿。2.5.保压:在预定的负压值下保持 30 min,使产品包装内的空气排出,同时记录产品中所有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值。3文档来源为

9、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6.加药:向灭菌柜内注入预定量的灭菌剂,如2 kg,同时记录气化器的温度、灭菌剂的温度,加药前压力、加药后压力、加药时间,并用这些数据用气体状态方程式计算灭菌柜内灭菌剂的浓度,同直接称量法比较所得的值应一致(证明灭菌剂全部被加入)。计算公式如下:E.O 浓度 =( K*P) / ( R*T)K: E.O 稀释常数: 44000P:引入 E .O 后压力上升值R:气体常数 ( 纯气: 0.08205)T:引入 E.O 后,箱体内绝对温度(273 t )2.7.灭菌:按预定时间

10、设定好灭菌时间,记录灭菌开始时灭菌柜内压力、灭菌结束时灭菌柜内压力、灭菌开始15 min 时产品中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值、整个灭菌过和产品中温度传感器的值。2.8.气洗:灭菌结束时,排出灭菌剂,设定抽真空到-20 2 Kpa, 保持 3 min ,打开排空阀,空气进入,按这样的循环两次,同时记录灭菌柜内压力的变化值。2.9.产品推出:气洗结束后,将放空阀推向“开”的位置,空气进入灭菌柜,打开灭菌柜门,将灭菌“合格”的产品送入解析室。2.10.解析:记录解析室内温度范围,新鲜空气换流流量,并根据以往经验在不同时间点对产品进行E0 残留量测试,找出产品EO、 ECH残留合格的最短解析时间。3.灭菌产品

11、的装载及监测传感器的分布7.1 产品的装载根据产品的包装设计特点及灭菌箱容积要求确定灭菌产品装载量为:90 个销售包装 / 灭菌箱;共 90灭菌箱 / 灭菌批,总使用空间为: 4480 mm 1350 mm 1700 mmDoor(a) 正面模式图(b) 顶视模式图有效装载(正面图 )图 2.在灭菌器中灭菌箱的装载和产品在灭菌箱中的放置每个手术衣外面套一个透析袋,然后 25 个独立袋装一个纸箱,包装封口参数及包装材料见手术衣包装确认报告(TB/TS/02V-02-01) .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

12、支持 .7.2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分布依据标准ISO 11135 进行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的时候,需要用10 个湿度传感器和2 个湿度传感器来监测灭菌柜 (1.024m3) 中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传感器放置图见图 3。 传感器(1, 2, 3, 4, 6, 7, 8, 9,)被贴于灭菌器室壁相应位置(磁性吸附),传感器 5, 10, 11 和 12 被细线挂于灭菌柜内图 3 中相应的位置。在做性能确认,装载样品的情况下,所有传感器均用同产品一样的包装材料装好,参照运行确认放置的位置,放于灭菌产品之间,这些点包括已确认过的最冷点。图 3. 温度及湿度传感器放置图表 2.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对应表位置编号

13、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123456789101112传感器编号T029T026T028T032T027T031T035T033T030T034M62254M337084. 安装确认设备购买于2012 年 11 月, 2012 年 11 月安装调试完毕,安装确认依照标准ISO 11135-1 的要求按灭菌确认方案,进行确认,确认内容包括:1) 确认设备相关技术资料;2) 计量器具校准;3) 设备安装环境确认;4) 管道的安装确认;5) 电器控制系统安装确认。安装确认结果 确认报告5. 运行确认1)灭菌器灭菌室箱壁及空间温度均匀性试验:根据ISO 11135-1 标准要求,选用10 个贴触式温度传感

14、器直接贴触柜壁和悬挂于柜室空间(具体分布如图 3),启动加热 / 循环系统,在到达灭菌工艺所需温度( 50)时,所有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均在50 3的范围内,其中5 位置处的温度传感品器所记录的温度为最低点,此位置位于灭菌器的柜门。2)真空速率试验:在空载的情况下,将灭菌柜温度升到50 3,保持温度衡定,将灭菌柜门关好,封闭柜门,启动真空泵,将真空阀开关推向“开”的状态,真空度达到-50 kPa时, 记录时间 (t 2) ,同时关闭真空阀,保持60 min ,结果真空至 -50 Kpa所用时间 (t 2) 30 min。3)正压泄漏试验:在空载的情况下、将灭菌柜温度升到50 3,保持温度衡定,将灭

15、菌柜门关好,封闭柜门,打开气泵,向柜内加压至50 Kpa,保持 60 min,结果一小时泄漏小于0.1 Kpa。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4)负压泄漏试验:在空载、温度恒定的条件下(50 3 ),封闭柜门,启动真空泵,将真空阀开关推向“开”的状态,抽真空至-50Kpa ,保压 60 min ,结果一小时泄漏小于0.1 Kpa 。5) 在空载条件下,保持灭菌室温度恒定(50 3 ),将蒸汽发生器的电源开关打开,当蒸汽发生器压力达到50 Kpa 时,打开加湿开关,向柜内加蒸汽,40min 内,温

16、度升到75%,蒸汽发生器有效。总之 ,运行确认结果表明设备能达到灭菌过程所要求的性能参数范围。详细见性能确认。6.物理性能确认确认 3 个半周期和 2 个全周期的物理性能,所有物理性能确认参数数据见EO灭菌记录 ,3 个半周期和2 个全周期的物理性能参数数据总结分别见表 3 和表 4。在 3 个半周期物理性能确认时,灭菌参数采用极端条件 ( 温度 37和灭菌介质 EO=1.9 Kg) , 2 个全周期也利用极端条件(温度43和灭菌介质EO=2.1 Kg)。在所有灭菌周期内,灭菌装载样品量和传感器的放置同本文7 部分中描述一样,温度传感器放置位置包括运行确认中认为最冷的点,所有灭菌周期内的温度和

17、湿度记录见灭菌产品温度均匀性记录 和灭菌产品湿度均匀性记录,结果显示设备性能稳定,满足灭菌需求。表 3.半周期物理性能确认结果半周期参数记录过程确认项目半周期 1灭菌半周期 2灭菌半周期 3灭菌时间时间时间2012-12-52012-12-62012-12-7起始温度 ( )252023加热最终温度 ( )373737所用时间( min )303540产品推入所用时间( min )292930保温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 )35.836.636.8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低值 ( )3535.834.9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 ()35.236.235.1起始压力 (kPa)-0.100.2最终

18、压力 (kPa)-49.9-48.8-49.4抽真空所用时间 (min)343湿度最大值62.860.351.7湿度是小值59.754.747.7湿度平均值615848.6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加湿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注入蒸汽前灭菌室内压力 (kPa)-注入蒸汽时间 (min)-注入蒸汽后灭菌室内压力-(kPa)保压加药时间(min)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小值( )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2个湿度传感器最大值(%RH)2个湿度传感器最小值(%RH)2个湿度传感器平均值(%RH)E

19、O注入前灭菌室内压力(kPa)EO注入重量 (kg)EO注入后灭菌室内压力(kPa)EO注入所用时间 (min)EO 注入时汽化器温度最小值( )EO 注入时 EO 的温度最小值( )气体作用时间 (min)作用开始时灭菌室内压力(kPa)作用结束时灭菌室内压力(kPa)作 用 15min 后 灭 菌 器 的 湿 度(%RH)29303047.246.947.246.848.449.347.048.048.563.162.354.759.655.749.761.558.852.6-49.7-48.7-49.31.91.91.962.161.760.946431.431.631.528.527.

20、628.124024024058.761.66158.661.561.172.349.352.3灭菌作用过和中产品最大温度值373739.8( )作用过程中产品最大温差值35.336.038.7( )气洗作用过程中产品之间的温差( )作用 15min 时 EO浓度 (mg/L)换气前的压力(kPa)换气后的压力 (kPa)换气间隔时间(min)1.70.41.157057057058.561.261.1-19.3-20-19.61117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换气次数 ( times)222

21、表 4.全周期物理性确认结果全周期灭菌参数记录过程确认项目全周期 1灭菌时间全周期 2灭菌时间2012-12-72012-12-7起始温度 ( )2124加热最终温度 ( )4343所用时间( min )5346产品推入保温抽真空加湿保压加药所用时间( min )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低值( )1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起始压力 (kPa)最终压力 (kPa)所用时间(min)湿度最大值湿度是小值湿度平均值注入蒸汽前灭菌室内压力(kPa)注入蒸汽时间(min)注入蒸汽后灭菌室内压力(kPa)时间(min)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大值( )10个温度传感器中最小值( )1

22、0个温度传感器平均值()2个湿度传感器最大值(%RH)2个湿度传感器最小值(%RH)2个湿度传感器平均值(%RH)EO注入前灭菌室内压力(kPa)EO注入重量 (kg)EO注入后灭菌室内压力(kPa)EO注入所用时间 (min)EO注入时汽化器温度最小值( )293048.750.447.950.748.250.60.10.1-48-49.8463939.437.738.93839.1-302949.151.547.850.848.751.241.248.438.741.939.139.6-48.1-46.82.12.16565.86632.131.58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23、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EO 注入时 EO的温度最小值 ( )28.327.4气体作用时间 (min)480480作用开始时灭菌室内压力(kPa)65.768.1作用结束时灭菌室内压力(kPa)64.568作 用 15min 后 灭 菌 器 的 湿 度65.768.1灭菌(%RH)作用过和中产品最大温度值( )作用过程中产品最大温差值( )作用过程中产品之间的温差( )作用 15min 时 EO浓度 (mg/L)换气前的压力(kPa)换气后的压力 (kPa)气洗换气间隔时间(min)换气次数 ( times)产品送入解析室41.3

24、4238.638.92.52.163063064.568-19.1-18.81222解析时间 (h)77解析解析室温度范围 ( )20-3920-39换气流量 ( min/once)连续连续7.生物性能确认生物性能确认包括以下内容:培养基灵敏度:对所用培养基进行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灭菌产品的生物负载:检测确认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小于100 CFU/ 件;初始微生物挑战:在空载情况下灭菌10min 的,测试 BI 的抵抗性;短周期:寻找一个没有微生物存活下来的最短灭菌时间,能达到-6SAL10 ;半周期:确认半周期的重复性;全周期:确认两个全周期后产品的性能和包装的性能。根据半周期法及 ISO

25、 11135-1 中生物性能确认要求,如“图 4. 半周期法”。该方法能保证灭菌过程杀灭具有特定抵抗性的微生物芽孢,其方法在所有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所有关键参数都应设置为下限,以保证这种最差条件均能满足要求),找到没有微生物存活的灭菌效果时需要的最短灭菌时间。在检测生物指示剂(BI )显示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下,还要再重复两次灭菌过程,而且检测均无微生物生长, 确立的这一个灭菌时间,再用 2 倍于这一个灭菌时再进2 次灭菌循环运行 (所有关键参数都设置为上限、以保证最恶劣条件均不损害产品及包装的性能),灭菌循环如图7 所示,并加载性能测试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2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和 EO、 ECH测定的产品样品。图 4半周期法11.1培养基灵敏度测试过程依照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方法(中国药典2012 ),对本批次的培养基进行确认,灵敏度检查前已经对培养基进行无菌性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小于5 代,生命活力旺盛。 所测试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NA )、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RBA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NB )。a)N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被检的营养琼脂培养基(NA ),经 30 35 培养 18 h 24 h后,刮取菌落于0.9 %无菌氯化钠溶液

27、内制成均匀菌液,在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 的菌悬液,取 1 ml 菌悬液于无菌的的平皿中,接种 3 个平皿,分别浇注温度不高于50的灭菌后( NA ),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并用未加菌液的(NA )平皿作空白对照,30 35 培养 24 h 48 h, 观察结果。b)RBA :将白色念珠菌接种于被检的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 RBA ),经 23 28培养 24 h28 h 后,刮取菌落于 0.9 % 无菌氯化钠溶液内制成均匀菌液,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 的菌悬液,取 1 ml 菌悬液于无菌的的平皿中,接种3 个平皿,分别浇注温度不高于40 C 的灭菌后的

28、( RBA ),并用未加菌液的( RBA )平皿作空白对照,23 28 培养 24 h 48 h, 观察结果。c)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d)NB :将已知含菌量为 2 106 CFU/ 片的枯草芽孢杆菌菌片,用无菌的玻璃珠加10 ml 的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其混匀成菌悬液后,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 的菌悬液,取 1ml 菌悬液接种于 20 ml 的营养肉汤( NB )培养管,接种 3 管,并用未接种的 20 ml 的 NB 做空白对照管,30 35 培养 3 7 d,观察结果。e)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将生孢梭菌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经30 35 培养 18

29、24 h 后,无菌操作取出菌液用 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其混匀成菌悬液后,再逐管稀释成浓度100 CFU/ml 的菌悬液, 取 10 只无菌试管, 每只试管加入12 ml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将其中9 只试管分成 3 组,每组 3 只,分别在每组中各加入1 ml 细菌数 100CFU/ml 的生孢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悬液,所有试管均置于30 35 培养培养 37 d,并用未接种细菌的试管做空白对照,观察结果。结果:经过培养后,所有接种细菌数100 CFU/ml 菌液的培养基均长菌,灵敏度达到要求,所有记录见 培养基灵敏度测试报告。10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30、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1.2灭菌前产品生物负载测试灭菌前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过程依照-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 、初始污染菌的确定 和 ISO 11737-1灭菌医疗器械 -生物测试方法 - 第 1 部分 : 产品上微生物数量的确认。从每一批产品中抽取一件产品,按照下列已经确认方法,对灭菌前的手术衣进行生物负载评估。以确定手术衣产品的生物负载水平。步骤 :- 从已包装好的产品中,每一批抽取一件产品,投入100ml , 0.1%蛋白胨水溶液中,蜗旋振荡30s。- 制成 1: 10,1: 100 等稀释级供试液中。- 取供试液2ml 于两

31、个无菌的平皿中,每个 1ml ,分别注入温度不高于40 C 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NA )和孟加拉玫瑰红琼脂培养基(RBA ),凝固后翻转平皿置于所需温度培养。- 根据菌落数估算出该类产品的生物负载水平,详细见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报告注:对手术衣生物负载做厌氧菌检测,结果未能检出厌氧菌,确定手术衣负载中不存在厌氧菌,同时从产品结构分析也证明手术衣不存在厌氧菌生存的环境。11.3初始微生物性能挑战BI 在空的灭菌柜中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循环后,灭菌剂作用10min,取出 BI 投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经30-35 培养3-7 天,结果显示灭菌10min 后,所有 BI 均有菌生长11.4短周期按本文 7的描

32、述装载灭菌产品,依照本文6部分的过程进行短周期循环,EO的作用时间分别为30min,60min, 120min, 240 min 。 所有重要参数均设定为下限(温度=37,灭菌介质EO=1.9 Kg ),灭菌循环结束后,分别将样品和BI 进行无菌测试。短周期灭菌器运行条件:温度:47 (设定值的下限 )灭菌介质EO 注入量:10Kg ( 设定值的下限)EO 作用时间: 30min, 60min, 120min, 240 min。BI分布:在短周期,半周期和全周期灭菌循环中,所有BI 均密封于透析袋中,置于手术衣中间,以最终灭菌包装包装好“产品” , 其中最大的手术衣,内部面积最大,热量最难传导

33、进入手术衣中心,所用材料最多,体积最大,气体最难进入内部,这样的产品代表了所有手术衣中最难灭菌的情况,将BI 放于这样的产品中心,作为过程挑战装置(PCD )。将 PCD 均匀的放置于灭菌柜中,这些位置包括灭菌柜中最难灭菌的位置, 如靠门的地方,此处在整个1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灭菌柜中温度是最低的位置,灭菌柜的上层,此处是灭菌剂浓度最低的位置,保证这些最差情况下达到 SAL10 -6 无菌水平。 20个 BI 在灭菌器中的位置见 图 4., 这些位置包括温度最低, EO最难到达的位置。

34、图 4. 灭菌柜内 BI 分布示意图产品的装载:取三批合格产品,每批520个,包装好后用于灭菌装载产品,这三批装载产品经过一次灭菌后,送入解析室去除 EO,重复用来做下一次灭菌过程的装载产品,装载方式见本文7部分。生物负载测试样品、性能确认测试样品、内毒素测试样品和EO、 ECH 残留测试样品均为合格产品,见表 5. 6个样品用来做生物负载测试,20个样品经短周期1灭菌后做产品无菌测试, 20个样品经第一次全周期灭菌后从中抽出3个样品(黄色)作性能测试,3个样品(绿色)用来做内毒素测试,左边14个样品(蓝色 ) 和其它 6 个新加入的样品经全周期2灭菌后,其中 9个样品(蓝色)已经经受2次全周

35、期灭菌循环, 用来确认经两次灭菌后产品的性能是否受到破坏,证明二次灭菌的可行性, 左边 11个样品经二次全周期灭菌后用,作EO残留测试样品。表 5. 测试样品生物负载测短周期 1后全周期 1样性能测试样内毒素测全周期2样二次灭菌性EO/ECH残留试样品( 6样品的无菌试样品(3能测试样品测试样品品( 20件)品( 3件)品( 20件)测试( 20件)件)件)( 11件)(9件)20120872012093201226720122232012226201222920122482012257201208820120942012204201222420122272012230201224920122

36、582012089201209520122052012225201222820122312012250201225920120902012096201220620122322012251201226020120912012097201220720122332012252201226120120922012098201220820122342012253201226220120992012209201223520122542012263201210020122102012236201225520122642012102201221120122372012256201226520121032012

37、21220122382012266201210420122132012239201210520122142012240201210620122152012241201210720122162012242201210820122172012243201210920122182012244201220020122192012245201220120122202012246201220220122212012247201220320122222012248结论: 经 30min 短周期运行后,BI 部分被杀灭,产品上的生物负载全部被杀灭,证明生物负载的抗性不大于BI ,BI 是可接受的。 短周期循环

38、灭菌后, BI 培养结果显示, 灭菌剂( EO)作用 60min-120min ,均没有达到SAL10 -6 无菌水平,只有当灭菌时间为240min 时,刚好能灭活BI 上所有微生物,所以灭1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活 BI 的最短时间为240min, 240min 既为半周期时间。寻找最短灭菌时间的短周期循环过程中,BI测试结果见 表 6,详细报告见 无菌测试报告(短周期运行后BI 的无菌测试结果、短周期运行产品无菌测试结果)表 6. BI 无菌测试结果周期灭菌时间EO 作用时间灭菌水箱

39、温EO注入重气洗次培养时间培养温度BI 结/min度 /量 /Kg数/ 天/果初始生物2012、12、10371.93730-3520+/20性能挑战5短周期 12012、12、30371.93730-3513+/20*6短周期 22012、12、60371.93730-359+/206短周期 32012、12、120371.93730-355+/206半周期 12012、12、240371.93730-350+/207半周期 22012、12、240371.93730-350+/207半周期 32012、12、240371.93730-350+/207全周期 12012、12、480432.

40、13730-350+/207全周期 22012、12、480432.13730-350+/207* 注 :产品的生物负载在经过第一个短周期灭菌后,经被杀灭,所以后面的灭菌循环周期均不需再对样品进行无菌测试。11.5半周期根据半周期法及ISO 11135-1 中生物性能确认要求,找到没有微生物存活的灭菌效果时需要的最短灭菌时间,在检测BI 显示没有微生物生长的情况下,还要再重复两次灭菌过程,而且检测均无微生物生长,确立的这一个灭菌时间既是半周期时间。结果重复2 次 240min 灭菌循环, BI 测试无菌生物,无菌效果达到SAL10 -6,灭菌过程中测试样品见表 5,BI 测试结果见 表 6 详

41、细报告见 无菌测试报告(短周期运行后 BI 的无菌测试结果、短周期运行产品无菌测试结果)11.6全周期因为半周期灭菌时间为240min ,所以全周期灭菌时间应为480min ,全周期灭菌循环参数取设定值上限 , 以确认灭菌产品性能,灭菌过程样品见表 5,BI 测试结果显示完全被杀灭,无菌效果达到SAL10 -6,BI 测试结果见 表 6。在同样的条件下确认经二次灭菌循环,结果显示产品的包装和产品能经受二次灭菌。二次全周期灭菌循环BI 测试报告见 无菌测试(全周期BI 无菌测试)。8. 产品安全性能确认8.1.EO 残留测试1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42、: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分别抽取解析1 天、 2 天、 3 天的产品,送往韦士泰检测中心按ISO11607-7 标准用比色法测试试产品上 EO 残留量 , 结果显示,解析三天后,产品上的EO 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详细报告见EO 残留测试报告8.2.产品性能确认全部产品经全周期灭菌后,产品的性能均符合要求. 详细见 附件 成品检验报告。8.3.包装完整性产品经全周期灭菌后,包装材料及封口强度没有受到影响,包装上的标签字迹清晰成品检验报告9.过程的异常和方案修改无10. 结论经有计划的对灭菌过程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并对产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所

43、有的结果证明由州电达灭菌设备厂生产和安装的HDX-1CE灭菌器,以设备技术规格一致, 所建立 EO灭菌手术衣的参数和灭菌过程符合ISO 11135-1 标准要求, 产品的无菌水平达到 SAL10 -6 的无菌水平,EO灭菌全周期为480min, 产品的性能和包装符合要求11. 批准经过验证,参数符合工艺要求,准予进行生产!批准人:日期: 2012、 12、 1112. 附件目录 : 具体记录见附件环氧乙烷灭菌验证人员资格确认表KEEO001验证目的:确认参加验证的人员具备正确从事验证活动的资格验证要求: 1.至少有两名经培训合格的验证人员。2.参与验证的人员与培训记录相符合。验证依据: ISO

44、11135-1验证(操作)人员姓名:人员专业:设备管理操作微生物试验计量管理14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验证内容:1.环氧乙烷灭菌基本常识合格不合格2.计量器具校验合格不合格3.灭菌参数设定合格不合格4.设备操作合格不合格5.设备维护合格不合格6.物理性能鉴定合格不合格7.微生物性能鉴定合格不合格8.设备安装合格不合格验证方法:检查培训记录相关文档:1. 培训记录2. 操作上岗证不合格描述:验证结论:合格不合格验证人:日期: 审核结论:合格不合格审核人:日期: 生物指示物使用性验证确认表KE

45、EO002验证目的:确认生物指示物灭菌过程的适用性验证要求: 1.采购符合法规要求;2.产品符合产品标准要求。验证依据: ISO11138验证(操作)人员姓名:产品名称: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生产企业:1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验证内容:资料(记录)确认1、生产许可证合格不合格2、卫生许可证合格不合格3、产品标准合格不合格4、出厂检验报告合格不合格验证方法:核实相关资料相关文档:生物指示物灭菌适用性验证文件资料明细表序号文件资料名称编(证)号有效期备注1生产许可证2卫生许可证3产品标准4出厂检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