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4559762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麻栗坡民族中学201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

2、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

3、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

4、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

5、,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

6、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密网)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树木) C、七十者衣帛食肉(衣:y,穿) 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 5、下列各组中最能反映孟子“王道”之成观点的事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8、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提出的措施,比上一段提出的措施更前进了一步。 B、 最后一段孟子批评了统治者的暴政,摆出事实,揭穿谎言,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了比喻进行驳斥。 C、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一句可知当时年成确实不好,到了饿死人的地步。 D、结尾一句与开篇的“民不加多”照应,而且回应了梁惠王的疑

9、问。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分)译文: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8、诗中首联用了“白地”“栖鸦”“冷露”“桂花”几个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5分)9、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沧海

10、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2)东船西舫悄无言,_。(白居易琵琶行)(3)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4)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5)锲而舍之,_;锲而不舍,_。(荀子劝学 )三、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恒的母亲 三毛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作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

11、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8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到欧洲探望荷西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碎心的旅行。荷西的意外死亡,使得父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

12、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心甘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我一直在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

13、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吃晚餐时,总是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 和我们这些孩子。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

14、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比她更周全了。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1)、文章以“永恒的母亲”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5分)(2)、第自然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3)、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6分)(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比任何一本哲学书籍都更周全?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

15、、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B、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C、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武清作为率先进行课改的区县之一,一直在对课改内容进行探索。 B、在张大爷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感到体力和思维都大不如以前了。C、他怎么可以丢下生病的姐姐和弟弟去看电影。 D、谁能否认贾宝玉不是一个“金玉

16、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 14、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A、 B、C、 D、15、校园是每个中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在校园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示:“小草有情,脚下留青!”(草地警示牌)请你选择校园的某一场所,参照上面的示例,写一则提示语。(5分)答:_16、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

17、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6分)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_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最近一段时间,勇敢接抱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跳入湍急河水救出3个落水孩子而牺牲的“最美奶奶”柴小女,都引发了海内外的集体感动,这些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激发着全社会的向善力量;同时,看到儿童被车碾轧而漠然的18名路人,看到老人摔倒而袖手旁观不于施救的看客,也引发了人们对良知、道德、法律的追问。对于上述社会现象,你有什么经历、感受或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