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45587025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时间序列的模型识别前面四章我们讨论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可逆性问题,关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 引入了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由此得到ARMA(p, q)统计特性。从本章开始,我们将 运用数据开始进行时间序列的建模工作,其工作流程如下:图 5.1 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流程图在ARMA(p,q)的建模过程中,对于阶数(p,q)的确定,是建模中比较重要的步骤,也是比较 困难的。需要说明的是,模型的识别和估计过程必然会交叉,所以,我们可以先估计一个比 我们希望找到的阶数更高的模型,然后决定哪些方面可能被简化。在这里我们使用估计过程 去完成一部分模型识别,但是这样得到的模型识别必然是不精确的,

2、而且在模型识别阶段对 于有关问题没有精确的公式可以利用,初步识别可以我们提供有关模型类型的试探性的考 虑。对于线性平稳时间序列模型来说,模型的识别问题就是确定ARMA(p,q)过程的阶数, 从而判定模型的具体类别,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做准备。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主 要是依据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初步判定其阶数,如果利用 这种方法无法明确判定模型的类别,就需要借助诸如 AIC、BIC 等信息准则。我们分别给 出几种定阶方法,它们分别是(1)利用时间序列的相关特性,这是识别模型的基本理论依 据。如果样本的自相关系数(ACF)在滞后q+1阶时突然截断,即在q处截尾

3、,那么我们 可以判定该序列为MA(q)序列。同样的道理,如果样本的偏自相关系数(PACF)在p处截 尾,那么我们可以判定该序列为AR(p)序列。如果ACF和PACF都不截尾,只是按指数衰 减为零,则应判定该序列为ARMAgq)序列,此时阶次尚需作进一步的判断;(2)利用数 理统计方法检验高阶模型新增加的参数是否近似为零,根据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是否含零来 确定模型阶次,检验模型残差的相关特性等;(3)利用信息准则,确定一个与模型阶数有关 的准则函数,既考虑模型对原始观测值的接近程度,又考虑模型中所含待定参数的个数,最 终选取使该函数达到最小值的阶数,常用的该类准则有AIC、BIC、FPE等。实际

4、应用中, 往往是几种方法交叉使用,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阶数(p,q作为待建模型的阶数。5.1 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法在平稳时间序列分析中,最关键的过程就是利用数据去识别和建模,根据第三章讨论的 内容,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自相关系数(ACF)和偏自相关系数(PACF) 可以对拟合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识别,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平稳AR、MA和ARMA模型的 ACF 和 PACF 有如下特性:模型(序列)AR(p)MA(q)ARMA(p,q)自相关系数(ACF)拖尾q 阶截尾拖尾偏自相关系数(PACF)p阶截尾拖尾拖尾但是,在实际中ACF和PACF是未知的,对于给定的时间序列观测值x,x, ,

5、x,我们1 2 T需要使用样本的自相关系数0 和偏自相关系数对其进行估计。然而由于0 和 kkk. . .k均是随机变量,对于相应的模型不可能具有严格的“截尾性”,只能呈现出在某步之后 kk围绕零值上、下波动,因此,我们需要借助0 和的“截尾性”来判断P 和b 的 kkkkkk截尾性,进而由此可以给出模型的初步识别。首先,我们需要给出样本的自相关系数p 和 k 偏自相关系数 的定义。kk设平稳时间序列X 的一个样本x, x。则样本自协方差系数定义为t 1 T(5.1)V 二 1T (x x)C- x ) 1 k T 1k T jj+ky: 1kT1kk其中x =1 X为样本均值,则样本自协方差

6、系数& 是x 的自协方差系数y 的估T jktkj=1计。样本自相关系数定义为p=VjV0,|k| T 1(5.2)是X 的自相关系数P 的估计。tk作为X 的自协方差系数y 的估计,根据数理统计知识,样本自协方差系数还可以 tk写为Y =1 尸 C 一 x)C 一 x)1 k T -1k T 一 k i jj+k(5.3)Y =Y , 1ko,考查e ,e ,ekkp+l,p+1p+2, p+2p+M, p+M八1八中落入 或e Po时,0, 0, , 0中满足不等式p0+1,p0+1p0+2, p0+2p0+M,p0+Mkk的个数占总数 M 的 68.3或 95.5,则可以认定ekk 在p

7、o处截尾,由此可以初步判定序列X 为AR(p )模型。t0对于样本的自相关系数p ,由第二章的Bartlett公式,k对于q 0,1 + 2 p 2 j j=1进一步地,当样本容量T充分大时,p 也满足 k6 N(0,l;T)k5.8)5.9)类似于(5.6)或者(5.7)式,对于每一个q 0,检查P,P ,.q+1q+2中落入或者|pJ /T V8289 Q 0.89 68.3%,故该时间序列初步判定为AR(1)模型。1 _ 1v T 273_ 0.0605 的有 9 个,例5.2某时间序列数据(T=273)的样本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计算数据如下:表 5.2 某时间序列数据的样本自/ 偏

8、自相关系数样本自相关系数样本偏自相关系数k/Xpkk/Xpkk/Xekkk/Xkk10.8290.4610.8290.1920.45100.642-0.68100.0130.047110.633-0.1211-0.014-0.26120.4540.0612-0.035-0.41130.165-0.02130.026-0.3614-0.1160.18140.057-0.1515-0.3070.2015-0.0680.1680.04由上表知,样本自相关函数叫呈拖尾状,而从15个偏自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来看,除必,6显著地异于零之外,其余13个中绝对值不大于229 _ 0.692 q 68.3%,故该时

9、间序列初步判定为AR(2)模型。例5.3 某车站1993-1997年个月的列车运行数量数据共60个,见表5.3,试对该序列给出初步的模型识别。k12345678910观测值k观测值k观测值k观测值k观测值k观测值1196.8111206.5211238.9311261.6411183.0511306.01181.3121204.0221267.5321274.5421228.0521209.01222.6131234.1231200.9331196.4431274.0531248.01229.3141146.0241245.5341222.6441218.0541208.01221.51513

10、04.9251249.9351174.7451263.0551231.01148.4161221.9261220.1361212.6461205.0561244.01250.2171244.1271267.4371215.0471210.0571296.01174.4181194.4281182.3381191.0481243.0581221.01234.5191281.5291221.7391179.0491266.0591287.01209.7201277.3301178.1401224.0501200.0601191.0表5.3某车站1993-1997年个月的列车运行数量数据(单位:千列

11、千米)图5.3, 5.4分别为原始数据和平稳化以后(第8章将给出具体平稳化方法)数据的散点图。图 5.3 列车运行数量数据 图 5.4 平稳化列车运行数量数据 经过计算,其前20 个样本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如下表5.4平稳化列车运行数量数据样本自/偏自相关系数样本自相关系数样本偏自相关系数k/XPkk/Xpkk/X0kkk/X0kk1-0.68511-0.0361-0.68511-0.13020.341120.1562-0.243120.1393-0.19313-0.1653-0.139130.13640.042140.0384-0.20814-0.1845-0.068150.0015-0

12、.31315-0.12060.19916-0.02760.04616-0.0127-0.221170.1437-0.030170.19680.18518-0.1308-0.037180.0259-0.130190.0049-0.00219-0.143100.037200.02110-0.04220-0.073由上表知,样本自相关函数呈拖尾状,而从20个自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来看,样本自相kk关系数在最初的2阶明显的大于2倍标准差范围,即(-0.26, 0.26),而后95%以上的 k样本自相关系数0k都落在(-0.26, 0.26)内,并且由非零样本自相关系数衰减为在零附近小 值波动的过程非常突然

13、,这时通常视为自相关系数P 截尾,故该时间序列初步判定为 kMA(2)或 MA(3)模型。5.2 F 检验法利用F分布进行假设检验是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在回归分析中,往往用F 检验来考察两个回归模型是否有显著差异,因此常被用来判定ARMA模型的阶数。考虑如下线性回归模型y = a X +a X + + a X + 8(5.10)1 1 2 2 n nY = (y,y,y )t为N个独立的随机观察值,X = (X ,X,,X )T , i = 1,2,r为 1 2Nii 1i 2iNr个回归因子,8二(8 ,8,,8 ) T为模型残差。设&是模型(5.7)中参数 1 2 Na - Q,

14、a ,a )t的最小二乘估计,为了检验其中后面s个元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 12 r著,设去掉此S个因素的线性回归模型为5.11)y a X + a X + + a X + 81122r - sr - s其中模型(5.11)的参数a 的最小二乘估计为&。因此,检验模型(5.10)与(5.11)是否有 显著差异等价于检验原假设,即H :a a a 0(5.12)0r -s+1r -s+2r是否成立。为此,考虑上述两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Q0与Q,于是有Q =(y -a X -a X a X )(5.13)0 t 1 1t2 2 tr rtt12Q =(y aX aX a X )(5.14)1t 1

15、1t2 2tr -s r -s,tt1借助回归分析中残差平方和的分布结论:Q2X2(N - r),Q与Q - Q相互独立,0 0 1 0 且当原假设H为真时,Q - Qa2x2(s),因此有:0 1 05.15)5.16)Q1 - Qo /-QF(s,N - r) s N - r据此构造统计量F Q1-Qo /2s N -r对于预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 ,由附录F分布表查出满足P(尸讥)a(517)若F F (s,N - r),则拒绝原假设Ho,即后面s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若 a0F F (s,N - r),则接受原假设也,即这s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表明模型 ao(5.11

16、)是合适的。521 AR(p)模型定阶的F准则1967年,瑞典控制论专家K.J.Astr&m教授将F检验准则用于对时间序列模型的定阶。 设X (1tN)是零均值平稳序列的一段样本。并用模型AR(p)X =0 X +0 X +0 X +(5.18)t1 t12 t2p tpt进行拟合。根据模型阶数节省原则(parsimony principle),采取由低阶逐步升高的“过拟合”办法。先对观测数据拟合模型AR(p)(p=1, 2,.),用递推最小二乘估计其参数0 .(1 j 化就拒绝假设H0,即AR(p-1)是不适合模型;若F F,这表明F检验显著,表明AR(1)模型是不适用的,应改用AR模型。计

17、算得 aF=3.86则H0不成立,模型阶数仍有上升的可能;否则H0成立,即ARMA(p-1,q-1)是合适的模型。5.3 信息准则法5.3.1FPE 准则法前面两节中模型的定阶都采用统计检验手段,在给定显著性水平a下作假设检验,带 有一定的人为性和主观性。而FPE、AIC和BIC准则都避免上述的缺陷。1969年,日本统 计学家赤池(Akaike)提出了一种识别AR模型阶数的最终预报误差准则(Finial Prediction Error),简称FPE准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模型一步预报误差的方差来判定自回归模型的阶数 是否适用,一步预报误差的方差愈小,就认为模型拟合愈好。设随机序列X所适合的真实模

18、型为AR(p),即X =0 X +0 X +0 X +8t 1 t -12 t - 2p t - pt其中E( ) = 0, E(82)= Q2。设0的估计值为0. (1W i W p)。用X表示时刻的 ttiit一步预报值,则有幺(1) =6 X +0 X +0 X(5.23)t1 t- 12 t- 2p -t p可以证明一步预报误差的方差为pEX- X (1)2 沁(1 +)b 2(5.24)t+1tn可以证明,当样本总量n充分大时有EQ2沁(1 - J2(5.25)n上式表明 2/(1 -匕)是C 2的无偏估计。在式(5.21)中用无偏估计来代替 2便可得到nEX-文(1)2 沁(1 +

19、 匕)(1 -上)-1 2(5.26)t+1 tn n因而将 FPE 准则定义为FPEp入 n + p = 0 2-n - p5.27)n + p其中可以看出,系数随着p的增大而增大,而当阶数由低阶至高阶增加时,AR(p)n-p模型残差方差& 2开始是随着p的增大而减小,但当p超过序列X/勺真正模型阶数p之 后,& 2就不会再减少了,这时工上将起主导作用。最终,使FPE取最小值的那个p就 n- pp可以判定为模型的最佳阶数。根据经验,当样本点数n=100200时取预先设定的样本上限L =;当n=50100ln 2nn时,取L = 3 如果FPE的数值从p=1就开始上升,则可以判定模型阶数p=1

20、。若FPE的值随p增 pp加而一直下降,则很可能是由于实际数据序列不宜采用AR序列来描述。如果在某一p的FPE值下降很快,以后又有缓慢地下降,则可以将这个p值作为模型的阶。如果随p的增 p加FPE的值上、下剧烈跳动,取不出最小值,这很可能是由于样本数据长度n太小引起的, p可增大样本长度后再进行定阶。例55 根据某实测数据序列拟合的AR(p)(p=l,2,.,10)模型的02和FPE结果如下pp表所示:表 54拟合各阶AR(p)模型的0 2和FPEpPp八O 2PFPEP01.72031.720310.50970.520220.47900.498930.47280.502740.47080.5

21、10950.47050.521160.47050.531870.46790.539980.46640.549390.46640.5607100.44530.5465由表中可以看出,曲2随着p的增加持续下降,但是FPE在p=2时取得最小值,这提 pp示着模型取为AR(2)较合适。5.3.2 AIC 准则法AIC准贝9 (An information criterion)是由日本统计学家赤池弘次(Akaika)在1973年提出 的。该准则既考虑拟合模型对数据的接近程度,也考虑模型中所含待定参数的个数,适用于 ARMA (包括AR和MA)模型的检验,下面我们对AIC准则理论给出一般性的介绍。设n维随

22、机向量X的概率密度属于函数族f (冲),屮,f (冲)与f (-;0)之间的Kullback-Leibler 指标定义为d(屮0 ) = A(屮0 )-A(O0 )(5.28)其中A(屮 O)二 EO(-2ln f (X冲)二 J-2ln(f (X冲)f (X;O)dX(5.29)Rn是f (;屮)相对于f (;0 )的Kullback-Leibler指标,根据Jensen不等式有:d (屮 0) = J - 2ln(Rnf (X ;y) f (X ;0)f (X ;0 )dX-2ln J (f (X)f (X;0)dX-2ln J f (X ;屮)dXRn5.30)=0其中的等号当且仅当f

23、(X ;屮)=f (X ;0 )时成立。假设所有观测X , X,,X来自一参数向量为0二(PQ2)的ARMA过程,真实的阶1 2 n数为(p,q),令0二(p,&2)为0基于X ,X,X的极大似然估计,Y,Y,丫为该过1 2 n 1 2 n程的样本实现,贝-2lnL (P,d2) = -2lnL (P,&2) + &-2S (P)-n(5.31)YXY其中:l( ,e ,& 2)=寸(2兀&2)“r r 强2& 20n1匕(学Ij=1jrj1& 2 二 n-is($,0)s(&,e) = r(X X )2/r=1j jj1j=1r =E(X X )2/& 2nn +1n +1这样,Ee(MP)

24、= E卩&2(-2lnLy(P,&2)=E(2lnL (p,&2) + EP ,& 2X-n5.32)在大样本逼近的情形下,EP,& 2(2( p + q + 1)nn pq25.30)从而,2lnL (p,&2) + 2(p + q +1)n/(n p q 2)是 Kullback-Leibler 指标E (A(eP)xe的渐进无偏估计。前面的推导是建立在真实阶数为(P,q)的基础上的,因而可以选择能够极 小化如下AICC(P)函数的(P,q),或者极小化等价AIC(P)统计量的(P,q):AICC (P ) := 2ln L (P,S (P)/n)+2(p+q+1)n/(n pq2)(5.

25、31)XXAIC(P):=2lnL (P,S (P)/n)+2(p+q+1)(5.32)XXAICC(P)和AIC(P)也可以定义为以& 2的估计值代替公式中的SX(P )/n的形式,因为当 设定&2 = S (P)/n时,AICC(P)和AIC(P)同时极小化。X对 于 自 回 归 模 型 来 说 , AIC 存 在 着 过 拟 合 p 的 倾 向 , 惩 罚 因 子 2(p + q + 1)n /(n p q 2)和2(p + q +1)在n T 时是渐进等价的,但AICC统计量对 高阶模型会有更极端的惩罚效果,这将抵消AIC的过拟合倾向。从上述可以看出, AIC 准则的一般形式可表为:A

26、IC=-2ln (模型最大似然度)+2 (模型独立参数个数)(5.33)将其具体运用到AR(p)模型的定阶时,设观测数据序列X为零均值平稳序列,其中的一组样本数据为x ,x ,x,设定一个拟合模型的最高阶数L,则AR(k)模型AIC定阶1 2 T步骤如下:(1) 计算样本自协方差系数/ (0kL)和样本自相关系数P (0kL)kk(2) 利用递推算法计算偏相关函数0 (ljklkL)kj(3) 令&2 =70 7(5.34)k 0 kj jj=1其中& 2是AR(k)模型残差方差,记k2kAIC (k) = In & 2 + - k T(0 k L)5.35)在1kL范围内,如果当k=p时,A

27、IC(k)取得最小值,则适用的模型为AR(p)。533 AIC准则用于ARMA(p, q)模型的定阶根据取得的观测数据样本X , X , X,计算出拟合残差方差& 2的估计值& 2,设定1 2 N拟合模型的最高阶数L,在0pL,0qL范围内,计算AIC(p,q) = In & 2 + 2( p q + D(5.36)kN如果当p=p0,q=q0时,AIC(p,q)取到最小值,则表明适用的拟合模型为ARMA(p, q)。 如果时间序列均值不为零(卩北0),则均值应作为一个独立参数进行估计,此时有AlCp, q) = ln & 2 + 2(卩 + ; + 2)(5.37)kN由此可见,AIC准则函

28、数通常由两项构成。第一项体现了模型拟合的好坏,它随阶数的 增大而至小;第二项体现了模型参数的多少,它随阶数的增大而变大。取二者的最大值意味 着上述两个量的一种平衡。从k=0开始逐新增加模型阶数AIC(k)的值是下降的,因为此时 起决定性怍用的是第一项,即模型残差方差。当阶数k达到某一值k0时,AIC(k)达到最小, 然后,随着阶数 k 继续上升,残差方差下降甚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项,从而 AIC(k) 的值随k而增长。此外,使用AIC准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l) AIC准则要求预先设定模型阶数的最大范围L。根据经验可知,阶数上限取、帀,N/10,logN均可。在比较AIC大小的过程中,

29、如果已接近阶数上限仍不能确定AIC 的极小点,则应加大上限,继续进行比较。(2) AIC 准则要求参数由最大似然无法解释,但当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时计算表明该 准则对于最小二乘法估计也仍然适用(3) AIC准则是模型优化的一种宏观度量,但不宜机械地以绝对最小值来选择模型阶数, 而是要在所对应的模型进行多次比较后,确定合理的模型阶数以及相应参数。例56 根据某观测数据序列(T=176)拟合出若干个AR(p)模型,其模型参数估计值、 残差方差值以及AIC值如下表所示。表5.7某序列模型的AIC定阶结果参数值AR(p)模型AR(1)AR(2)AR(3)AR(4)AR(5)010.80861.33061

30、.28971.28531.2851八2-0.64550.56110.59950.5994八03-0.06350.02480.0231八04-0.06840.0649八05-0.0027cf 2418.17243.92242.94241.80241.80AIC1074975.4976.7977.9979.9根据模型定阶的AIC准则,由上表中AIC的数值可以看出,最合适上述观测数据序列 的模型结构应是二阶自回归模型,即 AR(2):X -1.3306X -0.6455X =tt1t2t5.3.4 BIC 准则法理论上已经证明,AIC方法不能给出相容估计。也即当样本容量T fg时,采用AICAkai

31、ke(1976 年)和5.38)方法定出的模型阶数估计值,并不能依概率收敛到真值。对此E .J.Haman(1979年)等学者又提出了 BIC准则BIC 准则函数的定义如下BIC(p) = log 2 + p log T若某一阶数 p 满足0BIC(P ) = min BIC(p)(5.39)01 p 2,因此AIC达到极小时所对应的阶数(Po)往往比BIC准则相应定出的阶数(P:)高,即p P00这说明对同一数据序列进行拟合,用AIC准则往往比用BIC准则确定的阶数高。此外,还 可以定义其他类型的准则函数,如BIC(p) = logc 2 + CP log T(5.40)其中 c 为给定常数

32、。必须指出,定义不同的准则函数,其目的是为了对拟合残差与参数个数之间进行不同的 权衡,以体现研究者对残差与阶数两者重要性的不同侧重。当然,用不同准则挑选出的最优 模型,其渐进性质是不同的。例如当样本数据N充分大时,用AIC准则挑选的最佳模型 的阶数往往是过相容的,也就是说,选定的阶数往往比真实模型的阶数高。而用 BIC 准则 确定的最佳模型往往是相容的,也就是说,选定的阶数往往比较接近真实模型的阶数。在实际问题中,对不同阶数模型得到的准则函数值,往往不是理想的下凸函数,而是总 的趋势符台下凸函数变化规律,同时具有随机起伏,有时可能出现准则函数值达到某值后 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是随机地起伏摆动

33、。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适当地增加式(5.40)中 常致c,可使准则函数值在后一段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习题五5.1设X 为零均值平稳序列,给定长度T = 100的样本,计算得样本自协方差系数如下,t试求样本偏自相关系数的估计,并对序列服从哪种模型进行识别。(1) 吟=1.4,吟=0.77,V =0.41,吟=0.2,吟=0.06,V =-0.05,V =-0.140123456(2) V =198, V =0.41, V =-125, V =-0.71, V =0.61, V =0.65, V =-02701234565.2已知某序列X (T = 96)的样本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如下,试对序列

34、X 给出tt初步的模型识别。样本自相关系数样本偏自相关系数kPkkzpkkz0kkkzkk10.42811-0.04810.42811-0.08620.29112-0.19720.13112-0.18830.188130.07030.029130.13540.04214-0.0574-0.09314-0.00250.08715-0.00650.08615-0.04860.048160.1526-0.001160.17070.002170.1417-0.038170.07180.046180.11780.04518-0.04690.085190.06590.08519-0.066100.004200.08510-0.083200.1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