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4557938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一课教学设计为主心得体会*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基于行为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 优点:有利于老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有利于老师教学目的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根底知识的掌握;* 缺点:1、重教轻学,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学对老师、对教材、对权威的迷信;*2、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立。*3、完全由老师主宰课堂,无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 优点:*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

2、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系资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的结果是完成意义建构。* 缺点:*1、无视教学目的2、无视老师指导作用 *3、无视自主学习设计;4、无视教学形式设计*5、无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课例 1 :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抛锚式教学试验班为六年级,有 30 名学生,老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展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假设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与主题亲密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3、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 Inter 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p 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展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 4 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那么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 1904 年、1906 年和 1908 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那么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 1916 年, 1940 年和 1944 年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

4、这时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 有的学生答复,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那么答复发生了战争,有的那么更确切地指出 1916 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40 年和 1944 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 两年一次 奥运会做出特别的解释。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 1940 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老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 沙拉举起手,高声答复说:“我不

5、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宏大灾难 例如大规模轰炸或集体屠杀犹太人 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老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从以上课例可以看到,老师为这个教学单元进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 学习的中心内容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化。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主动考虑、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老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

6、的引导;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表达了老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又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展的 同时用 Inter 实现资料查询 ,所以上述例子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 Inter 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抛锚式教学的很好课例。课例 2 :澳大利亚“伟治柏克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支架式教学试验班由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混合组成,主持试验的老师叫玛莉,要进展的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 玛莉为这一教学单元进展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

7、导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建构“动物”概念框架的情境 如前所述,概念框架是实现支架式教学的根底,它是帮助学生智力向上开展的“脚手架” 。玛莉认为这种情境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因此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她把试验班分成假设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开发动物园中某一个展馆的多媒体演示。玛莉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个展馆和选哪一种动物;是愿意搜集有关的动物图片资料还是愿意为图片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都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然后在此根底上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这样,每个展馆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孩子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集材料。例如,他们到动物园的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

8、动物的习性、生态,到图书馆和 Inter 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 在各小组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玛莉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 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大小的分析p 比拟也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 然后玛莉组织全试验班进展交流和讨论。这种围绕一定情境进展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表达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且在此根底上开展的协作学习,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将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演示到

9、“袋鼠”这一动物时,玛莉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玛莉又问这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并让学生们围绕这些异同点展开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开展了儿童对事物的区分、比照才能。玛莉在这里连续向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可看作是按照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开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程度进步到另一个新程度的典型例证。课例 3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所作的教改试验随机进入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在 R.E.Calza 和 J.T.Meade 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遗传技术” GenTechniqu

10、e 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组,其目的是以建构学习理论为指导,在 Inter 网络环境下开发具有动画和超文本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教学系统,所用教学方法主要是随机进入法。该教学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可用于学习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内容。学习重点侧重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变异过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能实际验证。 该系统的教学过程按以下步骤进展。一确定主题:通过教学目的分析p 确定本课程的假设干主题 即确定与根本概念、根本原理以及遗传变异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例如:细胞构造、染色体的组成、DNA 的化学成分和遗传代码以及 DNA 的复制方式等等 ;二创设情境:创设与

11、分子遗传和生物技术有关的多样化的实际情境 为随机进入教学创造条件 ;三 独立探究:根据学生的意愿可选学以下不同主题,在学习某一主题过程中,学生可随意观看有关这一主题的不同演示,以便从不同侧面加深对该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随机进入学习” ; 1.学习主题 1 :阅读有关细胞知识及构造的课文,观看有关细胞构造的动画 动态演示 ; 2.学习主题 2 :阅读有关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及其互相作用的课文,观看相应的动态演示;3.学习主题 3 :阅读有关 DNA 的化学成分、构造和遗传代码的课文,并观看相应的动态演示 学生可在三维空间中,通过多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多侧面地观察、理解、认识 DNA 的构造成分及遗传特

12、性,即可随机进入学习。 ;4.学习主题 4 :阅读有关 DNA 复制 合成 机制、复制方式的课文,并以病毒、微生物和哺乳动物作为模型观看有关 DNA 复制机制、复制方式的动态演示 可通过随机进入学习,加强对本主题的理解 。四协作学习:在上述独立探究根底上,开展基于 Inter 网络的专题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通过公告板和 E mail 可对学生布置作业、对讨论中的观点加以评判和进展个别辅导;五自我评价:为检验对知识的建构与验证,学生在经过上述学习阶段后应进展自我评价,为此该系统设计了一套自我评价练习:练习内容均经过精心挑选,使之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根本过程的理解;六深化理解:

13、根据自我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环节作补充学习与练习,以深化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验证的才能。课例 4 :荷花教学设计福建霞浦四门桥小学 汤养珍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饱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说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活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

14、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到达“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二、设计思路 以情为轴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

15、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欢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消费生对荷花的急迫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二心有灵犀一点通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

16、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一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翻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假如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翻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翻

17、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考虑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考虑,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交融,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三情之所至醉为荷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化、情感的交融,使学生“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假设就是美假设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

18、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到达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四一言一语总关情。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互相启发,互相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到达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到达了全面开展。三、教学流程一 感受音乐,情

19、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二 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1 荷花“冒”出美。 2 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四 转换角色,个性体悟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五 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慨?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说明,摒弃以往归纳的僵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

20、、童趣溢于言表。“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教学心得体会在我市提出“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后,我们八小的所有任课老师在校领导的带着下积极行动起来,用研究者的心态,以自己的课堂为平台,与学生和同学年的同事为研究伙伴,为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自学才能,努力探究着有助于进步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形式。虽然我们的研究理论还没有形成有指导性意义的成果,但我们每个老师都在学习中进步,在理论中成长,在研究中开展。我们每人个都是在研究中使自己的老师专业素质得到了进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这项课题研究活动中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化的认识,自己的教学观

21、念和教学行为也有了根本的转变。一、对“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教学形式的认识在当今的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不管是专家、名师的示范课,还是全国性、地方性的公开课、竞赛课,都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多,老师过于主动,学生过于被动,课堂成了展示老师个人才能、技艺及效果的舞台。这是不利于落实课标精神的,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开展。而我们这些从教近20年,承受传统教学形式成长起来的70后老师,在课堂上又特别习惯于这种“以教为主”“以导牵为主”“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真正地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推动教学改革,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老师必须参与到“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以

22、学为主、当堂达标” 的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以新理念、新思路改变原有的教学行为,对我们来说更是极大的挑战。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查阅大量的教育教学新观点、新理念的书籍;上网搜集有关杜郎口等改革成功学校的一些实验研究方法;认真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以学为主”,是相对于“以教为主”“以导牵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特征而言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类型。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学”,顺应学生的“学”,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以学为主”的“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学习主体学生,是教学思想上的“目中有人学生”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真正

23、把课堂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虚幻的主体,虚假的主体,有名无实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无效主体。二是指学习方式,要请教学方式顺应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在课堂时空上、措施上、过程上,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着想、顺应“学”的客观心理规律,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建构自主的学习方式方法铺平道路。教学改革理论和研究告诉我们:教学诸要素中,教学理念比教学技艺更重要,教学策略比教学方法更重要。“如何学”比“如何教”更重要,学习的方式比学习的方法更重要,体验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在当堂达标这一教学形式中,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是关键。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学生的学是老师教的

24、根底。老师接下来的讲解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敏进展。这似乎是在不自觉中暗含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学生听讲由以往的“老师要我听”变成“我自己要听”,听讲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听课效果质的飞跃。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进展逐一讲解为只讲学生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指向上,变以往很模糊的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为详细的面向在课堂上自学出现问题的学生。这种教学形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做的优势是:学生不再有老师“周到细致

25、”的“效劳”作依靠,失去了拖着自己走的纤绳,他们只能横下心来依靠自己,在自我尝试、独立探究前进的过程中,作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起来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关键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非常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的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目的是行为的导向。所以,准确和恰当的课堂教学目的是指导教学活动实现目的的航标。课前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对照目的而学,学而有思,思而有辩,学而有疑,疑而有问,减少学习的盲目性,进步效率。在理论中明显地感到学生只有明确了学

26、习目的,学习才有方向,学习才能变得主动而积极。首先,教学目的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在制定教学目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的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的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那么,教学目的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到达的目的也各不一样,要防止一概而论。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打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拟深化的信息反应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的的达成度。二、学生学习方法是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是我们进

27、展课改的终极目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主学习才能很薄弱,甚至几乎为零。而这也就是我们老师最可发挥主导作用和创新才能之处。老师要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自学。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学,是在目的引导下的自学,是学生们在老师有意识、有方案的引导下的学习和探究过程,这也是实现教学目的的 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历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老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理论、去探究、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时机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尤其是稳固提升环节,不但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有时间重点辅导几位有潜力的学生,而且让那些悟性较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有时机提升自己。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了进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中经过自己的不断理论,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进步课堂教学的质量,进步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得体会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7篇以学为主教学形式心得体会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教学心得体会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