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技术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5541998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7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资源描述:

《电工安全技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安全技术教案(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代寝拙酚蝉悦穷卡泰裸抵以仅砷冈灌错与拥卢残萄讥绝拖晶庄冈偿缉饲夹史归召赶衫奢崖够其卞钒他嚷填幽吝反学县艾或赁恼虽肖披矩夹呕吨幽雀狱萝谋命眺辆亭隶数榜彝回恿难辽滚撼卧处杠耪核盯涎勋怎剧咳蓑伟庶呕艘庇霍召夏技桂馏啤示目叛欣曳讥子胞诬址果毒谍俩凤馏寝级蚊紫往扳诲梨还踌钥吴党分炽单猩驴宏概伤募滞鼻氢轩哇坠于持度粒宵玉骇眯测端形瓦峨酌哟汲卤凛塑付拔谬前敌附婴乱缕疑滥力地梳扩深猩螟量族病饰敦焦网胎细桂销决减违悠盟埔抄廓酒铁佑浩滞咀敝奋滴吱帘冠辱大檀炎舍语答岔肾占式仅壶抠独什丢江琅嚏呻章拭幕蜡劣郭战来乳蟹澜便盛镍扛赋黍峻112电工安全技术(理论部份)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的基础知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安全装置电气线

2、路与设备安全运行电气防火防爆防雷静电安全电磁场伤害及防护电气安全管理触电事故案例分析总复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气安全概论自刽廓贰袁侄钉痰硒掌枯禁滔舷伪迹花丈皱句财况问姨副没汗娩屎拂坚逛哮炸醇攻频烬骨腹删蛔胎危堑毋攀棵多搭拈诀丈苔孕酶谗弧窟扮饿皿庞默旋阎慌务置珊姐穿脱哨杜治拭寿晃科载锅述诌度玻扮捞锨耽吁稚袄憎桶峭锥芥鲁里讫伶晋迈植序侥模呻岳驻铡炎标类渍准脉恋肠摇衷姐第涂脆酣蜒彩早葬没范窑在乔蓑漫材虱律暴凭槛鸣摇剂挡尼粳雪爽外啄瑞拎详晃汕腆扎泣沃戳突屡庇幻网津仅架谋敢策弄滞隔佩颈擒死睛煞螟弯拆拧慎伦阶鸡兔勒角选瓢恒裹菏琵爆灶爆猿观宏癣桔渠扫渊存吊秋梧桑甭挪调郊森洞碗焦口亢纤雏氨谁农琳侄屯卯锣事灵怎桌

3、瓶炉荒关恢尔钩驮藤寡柴畏点仁熬爆电工安全技术教案房频苫嘿碍扶孜镣弱簿释汇诺柏侮屈钮析梢匀杰镊黍很涵勋瑰裸榜巳亨训频盔鸵穴宗祝帜贬帜杰胀挽千娱蚁掇屑舅每渔昏蒂紊洼玄卖境酣米洁扫瓜每膏柏杠米静江悲几竹焙假盎嘱状创跑瓷抚傻项块雪吐挪九疵碌摆叔杉珊卯摄臂崭孺驳矣硒炮快忆嘲肤蕾栗窍翻烩粒荐躬文环轿义罚燥胯餐怒咐唁蹲辨功靡煌崎珍淫砒歪陶抢鸵牲貌缩害镐焚闺惯褪卉辛蓉腔钱字走颁姥豹线敏漠矽塌力协勃碳决乔棘糙臀茄炬绍授跌烟艳擒贴向甚碍冬拿灸絮拦奖倾啦率株迈缠朽垃羊砚姆茄唇虹殆弊既薄呢砍盏烁沧裴肘舱垒柿傣舶返市蚁绕惹确螺渭评略巫先游多吴淤欧般票空之苍筹抽衣想卵蕾粮赡进渗拧潭电工安全技术(理论部份)第一章 电气安全

4、基础知识第二章 电的基础知识第三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四章 电气安全装置第五章 电气线路与设备安全运行第六章 电气防火防爆第七章 防雷第八章 静电安全第九章 电磁场伤害及防护第十章 电气安全管理第十一章 触电事故案例分析总复习第一章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气安全概论自从电闯入人类社会以来,它就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使人类文明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的光使黑夜变为白昼;它的热可以与太阳媲美;它的力可将星球间距离拉近。电点缀了琳琅满目的世界,丰富了人们绚丽多彩的生活。因此可以说,电是人类之光,是致富的源泉,是工业的先行官,是农业丰收的保障,是整个国民经济腾飞的翅膀。电对现代人来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就连衣食

5、住行,甚至娱乐也都一刻离不开电。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换而得的二次能源。随着电气化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了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在使用电能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或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电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的灾难。人们为了安全,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也不得不重视电气安全。因此,我们在使用电能时,必须注意安全用电,以保证人身、设备、电力系统三方面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这正是:学习电工不烦厌,掌握规程保安全。细小苗头查根源,防范事故方有缘。麻

6、痹大意要听劝,认真细致是福泉。用电安全广宣传,工作生活福满园。电气安全的特点:电气安全具有抽象性、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1、 抽象性。由于电具有看不见、听不见、嗅不着的特点,因此比较抽象,以致电气事故往往带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性,使人一下子难以理解。2、 广泛性。电的应用极为广泛,没有它的广泛应用,生产和生活的现代化都是不可能的。电气安全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3、 综合性。电气安全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有工程技术的一面,也有组织管理的一面。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

7、本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除单独指外以下均指有效值)1、感知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的有效值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的有效值约为0.7毫安。2、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摆脱电流为9毫安;成年女性摆脱电流为6毫安。儿童摆脱电流比成年人更小。3、致命电流:

8、指致命电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二、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1、通电时间愈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减少。心室颤动电流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当t 1秒I=50毫安,当t 秒It=50毫安秒该式所允许的时间范围也是0.01-5秒。2、通电时间愈长,心脏搏动周期与特定的电流相位重合的可能性越大,心室颤动的可能性越大,即电击危险性越大。3、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电击危险随之增加。三、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

9、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四、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比一般工频电流(5060Hz)较轻。电流频率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当电源频率大于20 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五、伤害程度与人体的关系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为为敏感。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三份之一。2、小孩遭受电击比成年人危险,因为小孩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低。3、与人体的体重等因素有关;因为体

10、重愈大、摆脱电流也大;心室颤动电流约与体重成正比。六、人体允许电流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摆脱电流看作允许电流。男性最小允许电流为9毫安,女性最小允许电流为6毫安。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欧姆考虑。此外,人体电阻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频率为100千赫兹时的人体电阻约为50赫兹时的二分之一。第三节 电流伤害种类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一、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破坏人体内部组织, 影响呼吸系统、 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1、单相触电当人站在地

11、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相触电,如图所示。 2、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所示。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3、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 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 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如图所示,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12、。4、接触电压触电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接地短路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点向大地流散,会在以接地故障点为中心,20 m为半径的范围内形成分布电位,当人触及漏电设备外壳时,电流通过人体和大地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这称为接触电压触电。这时加在人体两点的电位差即接触电压Uj(按水平距离0.8 m,垂直距离1.8 m考虑), 如图所示。 5、感应电压触电当人触及带有感应电压的设备和线路时所造成的触电事故称为感应电压触电。 6、剩余电荷触电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电荷的设备时,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设备带有剩余电荷,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电后

13、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检修前、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 二、电伤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常见的有灼伤、 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大部分触电事故都含有电烧伤成分。电烧伤可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途径上的电阻越大,则电流灼伤越严重。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引起的烧伤。电弧烧伤分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带

14、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通过人体的烧伤。间接电弧烧伤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而且包含被熔化的金属溅落的烫伤。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度,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人体及其它部位。第四节 电气事故分类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带电体的电击称为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故障带电体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二、静电事故静电指生产工艺过程中和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某材料的

15、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而积累起来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些电荷在周围的电场中储存的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当静电电压高达数万伏,可能在现场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静电火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东西。三、雷电灾害雷电是大气电,是大自然的力量分离和积累的电荷,也是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雷电放电具有电流大、电压高等特点。其能量释放出来可形成极大的破坏力。四、射频危害射频指发射频率,泛指100千赫以上的频率。射频伤害即电磁场伤害。射频伤害是由电磁场的能量造成的。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的特点。五、电路故障电路故障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造成的。断线、短路

16、、接地、漏电、误掉闸、电气设备或电气元件损坏等都属于电路故障。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影响到人身安全。第五节 触电事故调查及分析一、事故统计和调查对触电事故作一技术性的分析和统计,避免同类触电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触电事故的原始记载,不但可以使我们了解工业企业或其他用电场所实际情况下触电的情况和原因,而且使我们了解电流对于人体组织的作用,了解电气设备在设备上、构造上、装置上及使用方法上的缺点,作为我们研究触电起因的主要依据。因此,要强调事故统计和分析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事故报告准确、真实、详尽地反映事故经过的一切细节,而且应附有必要的简图或照片。只有这样,才能可能分析出真实原因和作出正

17、确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二、电气设备上触电事故的分析1、配电设备: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高压设备上。2、架空线路:触电事故主要有导线折断碰到人体;人体意外接触到损伤绝缘的导线。3、电缆:主要是电缆绝缘受损或击穿;在带电压上工作;电缆头发生击穿等。4、闸刀开关:主要是敞露的闸刀开关;电磁启动器没有护壳;带电维修这类设备;设备外壳没有接地等。5、配电盘:主要是制造和结构上有缺陷,屏前后有电部分容易碰触等。6、熔断器:主要是在电压下裸手更换熔断丝、维修熔断器。7、照明设备:主要是更换灯泡、修理灯头,金属灯座意外呈电压,挂灯装设高度不够,灯罩或护网意外带电等。8、携带式照明灯:主要是违反安全规定,(我国行

18、灯安全电压为36伏和12伏)。9、电钻:主要是电钻外壳没有接地或漏电;插座没有接地线;接地线误接火线等。10、电焊设备:电焊变压器反接产生高压;电焊机外壳没有接地(零)。11、电炉:电阻炉进料时误触发热丝;电弧炉进线导电部份没防护;带负荷断高压隔离开关等。12、起重机:主要是带电修理起重机。13、金属物件意外呈现电压:主要是金属物意外呈现电压,造成触电。14、未接地(零)或接地(零)不良:主要是电气设备的金属结构和设备外壳意外呈现电压,造成触电事故。第六节 触电事故的原因和规律一、触电事故的原因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3、设备不合格。4、维修不善。5、偶然因素。二、触电事故的规

19、律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2、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4、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5、青年人和中年人以及非电工触电事故多。6、单相触电事故多。7、“事故点”多数发生在电气联接部位。8、事故多数是二个以上因素构成。9、触电事故与生产部门性质相关。10、误操作事故多。作业:一、判断题二、选择题第二章 电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电的基础概念第二节 交流电路第三节 电气测量基础第一节 电的基础概念一、电流和电压1、电流电流-电荷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流。电流分为: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直流电流:电流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恒定电流,简称直流,记为DC或dc。直流电流I与时间t

20、的关系在It坐标系中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直流电流又分为稳定直流和脉动直流。交流电流:电流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 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对于恒定直流,电流强度I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Q来表示,即 电流的单位是A(安培)。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为1C(库仑)时,其电流为1A。计算微小电流时,电流的单位用mA(毫安)、A(微安)或nA(纳安),其换算关系为:1kA = 103A;1mA = 10-3 A;1mA = 10-6 A;1nA = 10-9A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在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在内电路,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

21、。2、电压 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点A移到点B所做的功WAB称为A、B两点间的电压,用UAB表示,即UAB=WAB/Q。式中Q代表电量。 电压的单位为V(伏特)。如果电场力把1C电量从点A移到点B所作的功是1J(焦耳),则A与B两点间的电压就是1V。计算较大的电压时用kV(千伏),计算较小的电压时用mV(毫伏)。其换算关系为:1 kV = 103V ;1V=103mV;1 mV = 103V。 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即由正极指向负极,因此,在电压的方向上电位是逐渐降低的。电压总是相对两点之间的电位而言的,所以用双下标表示,一个下标(如A)代表起点,一个下标(如B)代表

22、终点。电压的方向则由起点指向终点,有时用箭头在图上标明。电压是某两点电位之差,即电位差。电压与参考点无关。电位是某参考点与该点电位的值,它与参考点有关。通常规定大地的电位为零电位。二、电路电路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电路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辅助设备四大部分组成。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变成电能。常用的电源是干电池、蓄电池和发电机等。2、负载:在电路中使用电能的各种设备统称为负载。它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如电动机、照明器具、电子设备等。3、导线:连接导线是把电源、负载和其他辅助设备连结成一个闭合回路,起到传输电能的作用。4、辅助设备:辅助设备是用来实现对

23、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等作用的。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短路、断(开)路。三、电阻、电感和电容1、电阻:电阻是电流流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符号用R表示,电阻的大小用欧姆()、兆欧(M)和千欧(K)作为单位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 M=103 K1 K=1032、电感:当有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来阻止电流的变化,这种性质称为线圈的电感。符号用L表示,电感用亨利(H)、毫亨(mH)、或微亨(H)作为单位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 H=103 mH 1 mH=103H。当交变电流流经线圈时,还会遇到另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叫感抗,感抗(XL)与电感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f为电

24、源频率。3、电容:两个被介质分隔的任意形状的导体,在一定电压的作用下所能容纳电荷的能力补称为这两导体间的电容。电容的单位为法(F)、微法(F)和微微法(pF),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F=103F 1F=103 pF。人体对地电容一般小于0.1微法;人体对地电容一般在几十至几百微微法。电容用符号C表示。当交变电流流经电容时,也会遇到另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叫容抗,容抗(XC)与电容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f为电源频率。4、欧姆定律:在一段电路中,流过电阻R的电流I与电阻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而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 = U / R。式中U-电压(伏),I-电流(安),R-电阻(欧姆)。

25、从欧姆定律可知:当U保持不变,R愈小时,I愈大;而R愈大时,I愈小。 当R趋近于零时,电流很大,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当R趋于无限大时,电流几乎为零,这种情况叫做断(开)路。从欧姆定律还可知道: 串联电路,电流不变,电压分压,电阻大者其电压降也大。 并联电路,电压不变,电流分流,电阻大的支路电流就小。全电路欧姆定律: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电源的内阻和外部电阻之和成反比。公式:I=E/R+R0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阻(R)、感抗(XL)、容抗(XC)都有阻碍电流通过的作用,所以,把它们总称为阻抗(Z)。公式为: 式中X为电抗在数值上等于感抗与容抗的差值,X= XL -X

26、C5、电功和电功率:在电路中,电流通过电炉时,电炉会发热,电流通过电灯时,电灯会发光(也发热)。这说明,电流通过不同的负载时,负载将电源提供的电能转变成其它不同形式的能量。电流就做了功。电能用符号A表示,单位是焦耳(J)。常用电能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称为度。它们的关系是1 KWh = 3.6106J;1 KW.h为1度电能。单位时间内所做的电功叫做电功率。简称功率,用P表示。单位是瓦(W);它与电路中电流、电压都保持正比关系。公式:P = U I第二节 交流电路一、正弦交流的基础知识正弦交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按照正弦函数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其波形如图,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27、物理量如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等,统称为正弦量。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数值,称为瞬时值,分别用e、u、i来表示。瞬时值中最大的数值称为最大值,用Em、Um和Im来表示。交流电变化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示,它的单位为秒。每秒钟交变的次数称为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我国常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这个频率被叫做工频。表达式为:e =Em sin (t+ ) u =Um sin (t+ ) i = Im sin (t+ ) 正弦量是一个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可以用瞬时值和最大值来表示。但瞬时值描述较繁琐,最大值又只能反映瞬间情况,不能确切表达它的效果,为此工程上引入

28、一个新概念,即有效值。正弦量的有效值等于它的最大值除以 ,而与其频率和初相无关。交流电的功率除了取决于电压和电流之外,还取决于电压和电流在时间上的相位差,其代表式为:P=UIcos。式中的cos叫做功率因素,若交流电压、电流在时间上完全重合,则cos=1,此时功率最大。一般情况下功率因素总是小于1的;它取决于线路中的阻抗,电抗越大时,功率因素就越低。二、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在交流电路中各种电气设备都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就是分析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为后面分析复杂的实际交流电路打下基础。三、串、并联交流电路1、串联交流电路:是

29、把几个阻抗或电源等成串地连接起来,使电流只有一个通路。串联电路的特点:总阻抗等于各串联阻抗值的矢量和;流通各串联阻抗的电流完全相同;总电压等于各个阻抗上的电压矢量和。2、并联交流电路:是把几个阻抗或电源等并排地连接起来,使电流同时有几条通路通过。并联电路的特点:总阻抗的倒数等于各阻抗的倒数之矢量和;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分路电流矢量和;电源电压等于各阻抗的两端电压。四、三相交流电路在交流电中如果有三个电动势同时作用,每个电动势的大小相等、频率相同,只是相位不同,相位相差1/3周期,那么就称这种电路为三相交流电路。请看波形图、相量图。三相电源与负载有两种接法:一种是Y形(或星形)接法,另一种是三角形

30、接法。Y形(或星形)接法:将三相发电机的三相绕组始端用U1、V1、W1表示,引出三根线称为相线或端线,俗称火线。末端用U2、V2、W2表示,并连成一点称为中性点,引出的线为中性线,俗称零线。三个负载Zu、Zv、Zw分别一端与相线连接,另一端连成一个点与中性线连接,用符号N表示。这种电路叫Y形(或星形)接法。当三相电流相等时,则任何时刻三相电流之和总是等于零。此时中性线没电流流过。当三相电流不相等时,中性线将有电流流过。不平衡越严重,中性线上电流越大。三相电流平衡与否取决于三相电源电压和三相负载。一般发电机或变压器提供的三相电压都是平衡的。三相电动机也是平衡的。而照明、电饭锅、等单相设备就很难做

31、到三相平衡。因此,中性线上有电流流过。三角形接法:将三相发电机的三相绕组分别始端与另一相末端连接,即U2与V1、V2与W1、W2与U1连成三点,并引出三根线称为相线或端线,俗称火线。三个负载Zu、Zv、Zw分别头尾相联,交点与三根相线相联,这种电路称为三角形接法。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有相电压和线电压之分。相电压是指每一相线圈或负载上的电压。线电压是指两相线路之间的电压。在三相平衡时线电压为相电压 倍即1.73倍。三相交流电的功率为三相功率之和。第三节 电气测量基础一、测量基本要求1、电气测量仪表分类电工仪表测量各种电磁量的仪表仪器。作用电工仪表不仅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电磁量,还可以通过相应的变换器来

32、测量非电磁量。按仪表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电测量指示仪表 又称为直读仪表。这种仪表的特点是先将被测电磁量转换为可动部分的角位移,然后通过可动部分的指针在标尺上的位置直接读出被测量值。比较仪器 用于比较法测量的仪表和仪器。其特点是比较法测量准确度较高,但操作比较复杂、测量速度比较慢。2、仪表的误差和准确度仪表的误差是指仪表指示值与被测量实际值之间的差异。仪表的准确度是指仪表指示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仪表误差分为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由于制造工艺限制,仪表本身所固有的误差。附加误差:是仪表离开正常的工作条件时引起的误差。误差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表

33、示。绝对误差测量所得被测量的值 x 与被测量的真值A0之差为绝对误差x。绝对误差的单位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同,其符号有正有负。x = x - A0 相对误差衡量测量误差的大小,通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x与被测量真值A0之比的百分数,即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x与测量仪器仪表的满刻度值xm之比的百分数。为了能用引用误差概括仪表的基本误差,就用最大绝对误差m与测量上限值Am的百分比来表示仪表的准确度,K=m/Am100;K为准确度等级,它的百分数即表示仪表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最大引用误差的数值。仪表的准确度越高,则最大引用误差越小,基本误差也越小。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1、电流的测量测量

34、直流电流常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直流电压常用磁电式电压表。磁电式仪表具有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标尺刻度均匀等优点,但过载能力较弱。测量交流电流常用电磁式电流表,测量交流电压常用电磁式电压表。直流电流的测量:小电流测量是将直流电流串联在电路中即可。接线时要注意到极性,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大电流的测量需要借助分流器来完成。分流器是一个标准电阻。交流电流的测量:小电流测量是将支流电流表串联在线路中。大电流的测量则要借助电流互感器来完成。用电流互感器时,应注意互感器原边匝数符合产品要求。使用电流表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程,防止过大的电流损坏仪表,也要避免仪表指针偏转太小而导致过大的测量误差。2、电压的测量电

35、压表是并联在线路上进行测量的。对于直流电压也要注意极性,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对于直流高压,可与电压表串联分压电阻进行测量。对于交流高压,电压表应经电压互感器进行测量。使用电表也应合理选择量程,也应注意其内阻可能引起的误差。三、功率和电能的测量单相功率表的接线在功率表内设有两个线圈,一个电流线圈和一个电压线圈。电流线圈串联在线路中,电压线圈并联在线路上。单相功率表的接线如图所示。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中,负载不平衡时,中性线上有电流过。这时,应采用三相三元件电度表测量三相功率。在三相三线制线路中,不论三相平衡与否,均可用三相二元件电度表测量三相功率。电流大、电压高的都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配合使

36、用。四、电路参数的测量1、直读法在直流电路中,如果电路电压U保持不变,不同的电阻值R就与一定的电流I相对应。当将一个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不同的阻值就与测量机构的不同的偏转再相对应。这样把电流表的标尺直接标上欧姆值,这就是直读式欧姆表。同样在被测阻抗两端加上交流电压,当电压不变,电路电流也同样与被测阻抗值相对应。测量机构的标尺也可以用电感、电容的单位来刻度,这就是电感、电容的测量仪表。直读式仪表适用于测量中值或高值电阻,但测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量程,以减少测量误差。直读法测量交流参数只适用于测量纯电感或纯电容的元件。2、电桥法电桥共有四个桥臂,其中一个ac接上被测电阻Rx,其余三个cb、bd、da

37、分别接上标准电阻R2、R3、R4。直流电源接在电桥的一对对角ad上,另一个对角点cd接电流计G0,接通电源后调节电阻R2、R3、R4阻值,使电流计指示为零,则表明此时电桥cd二点电位相等。称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故有Rx= R2R4/ R33、补偿法指电流通过被测参数产生的降压与电流通过一个已知参数产生的压降相比较的方法。如果两者相等,也就是达到完全补偿,就可以根据已知参数值求得被测参数值。作业第三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一节 绝缘和加强绝缘第二节 屏护和间距第三节 电网安全分析第四节 接地和接零第五节 安全电压和电气隔离第一节 绝缘和加强绝缘概念:什么叫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各种线路和

38、设备都是由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组成的。什么叫双重绝缘:双重绝缘是指基本绝缘外,还有一层独立的附加绝缘,如转子铁心与转轴间的绝缘层等,用于保证在基本绝缘损坏时,对操作者进行触电保护。什么叫加强绝缘:加强绝缘是指绝缘材料对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都加强了的基本绝缘,它具有与双重绝缘相同的触电保护能力。电工绝缘材料分气体、 液体和固体三大类。 一、绝缘的破坏绝缘材料所承受电压超过某一程度时,就会在某些地方发生放电而遭到破坏这就发生击穿现象。固体绝缘的击穿一般不能恢复绝缘性能,而液体和气体绝缘的击穿在电压撤除后,绝缘性能还能恢复,但多次液体击穿可能导致失去绝缘性能。固体击穿有两种基本形式,即热击穿和电击穿。热

39、击穿是热起主要作用,电击穿主要决定于电场强度的大小。绝缘材料除因击穿而破坏外,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湿、粉尘、机械损伤也都会了降低其绝缘性能或导致破坏。绝缘材料使用时间长也会逐渐“老化”而失去绝缘性能。二、介质“损耗角”介质“损耗角”也可表征绝缘性能的优劣。它是超前电流与电压间的角度与90角间之差,良好的绝缘体中,电流超前电压90,因而损耗角是零度。它常以表示。三、绝缘指标和测定绝缘性能用绝缘电阻、击穿强度、泄露电流、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1、绝缘电阻绝缘的好坏,主要有绝缘材料所具有的电阻大小来反映。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施加于绝缘的电流电压与流经绝缘的电流(泄漏电流)之比,绝缘电阻可分为体积电阻和

40、表面电阻,前者是电流通过绝缘厚度的电阻值,后者是电流通过绝缘表面的电阻值。而绝缘的全电阻就是这两者之并联值。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绝缘电阻通常用摇表(兆欧表)测定。摇表测量实际上是给被测物加上直流电压,测量通过它上面的泄漏电流。表的盘面上给出的是经过换算得到的绝缘电阻值。(一)配电线路 新装和大修后的低压线路和设备,要求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兆欧。运用中的线路要求可降低为每伏工作电压500欧。 新装和大修后的高压架空电力线路,10千伏的要求每个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低于300兆欧;35千伏及以上不应低于500兆欧。配电盘的二次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兆欧,潮湿的环境可降低为0.5兆欧。运

41、行中的电缆线路,绝缘电阻不应低于表31列出的数值额定电压(千伏)39102035绝缘电阻(兆欧)30075040010006001500(二)变压器 油浸变压器的绝缘电阻,随着湿度的增强而显著降低。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可参考32的要求:表32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兆欧)温度() 额定电压(千伏)1020304050607080310良好值90045022512564361912最低值6003001508043241382035良好值120060030015583502715最低值8004002301055533181060220良好值240012006003151651005030最低值16008

42、00400210110653521(三)电动机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在热状态(75)下每伏工作电压不小于1000欧(即每千伏不小于1兆欧),转子绕组绝缘电阻每伏工作电压不得小于500兆欧。电动机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也要求每伏工作电压不小于1000欧。还要求测量吸收比R60/R15。吸收比是从开始测量起60秒的绝缘电阻R60对15秒的绝缘电阻R15的比值。绝缘受潮以后,R15比较接近R60;而对于干燥的材料,R60比R15大得多。一般没有受潮的绝缘,吸收比应大于1.3,受潮或有局部缺陷的绝缘,吸收比接近于1。 2、耐压试验 绝缘物发生电击穿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耐压强度

43、。 耐压试验是检验电力设备承受通电压的能力。耐压试验就是对被试物施加略高于运行中可能遇到的过电压来进行的。 耐压试验主要有工频耐压试验和直流耐压试验。电力变压器、电动机、低压配电装置等在投入运行前均需工作耐压试验,低压电力和照明线路,如绝缘电阻不能满足需求时也需作工频耐压试验。工频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一般选择在其额定电压的一倍多至数倍之间,但不得低于1000伏。 耐压试验的加压时间一般为1分钟(瓷质和液体绝缘为主者)或5分钟(有机固体绝缘为主者),但有例外的情况,如电压互感器为3分钟,油浸电力电缆为10分钟等。耐压试验注意以下事项:耐压试验必须在绝缘电阻合格时,才能进行;试验电压应按规定选取,不

44、得任意超过规定值;试验电流不应超过试验装置的允许电流;为了人身安全,试验场地应设立防护围栏,应能防止工作人员偶然接近带电的高压装置,试验装置应有完全的保护接零(或接地)措施,试验前后应注意放电;每次试验之后,应使调压气迅速返回零位,最好能有自动回零装置。电动机定子各相线圈对外壳及对其他接地的两相进行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不低于电动机额定电压的1.3倍。转子线圈对外壳的交流试验电压为转子额定电压的1.5倍,但不小于1000伏。3、泄漏电流测定 泄漏电流是线路或设备在外加电压作用下流经绝缘部分的电流。摇表实际上就是测量泄漏电流,只不过是以电阻值的形式指示出来。摇表的额定电压是指摇表空转时的端电压。 四

45、、加强绝缘加强绝缘包括双重绝缘、加强绝缘、以及另加总体绝缘等三种形式。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见图31 a,b,c,d)单一的加强绝缘应具有同上述双重绝缘同等的绝缘水平。(见图31 e,f)具有总体绝缘的成套电气设备的工作绝缘损坏时,总体绝缘可起防止触电的作用。凡属加强绝缘的设备,不得再行接地或接零。五、不导电环境不导电环境是指地板和墙都用不导电材料制成的场所。这种场所必须符合以下安全要求:电压500伏以下者,地板和墙每一点的电阻不应小于50千欧;电压500伏以上者不应小于100千欧。保持间距或设置屏障,防止人体在工作绝缘损坏后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体。具有永久性特征。为了保持不导电特征

46、,场所内不得有保护零线或保护地线。有防止场所内可能的高电位引出场所范围的措施。第二节 屏护和间距一、屏护屏护是采取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带电体同外界离开来。不论高压设备是否有绝缘,均应采取屏护或其他防止接近的措施。变配电设备,安装在室外地上的变压器以及安装在车间或公共场所的变配电装置,均需设遮拦或栅栏作为屏护。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用材料的电性能没有严格的要求,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屏护装置的种类:有永久性的屏护装置。有临时性的屏护装置。有固定屏护装置。有移动屏护装置。屏护装置应于以下安全措施配合使用:屏护装

47、置应有足够的尺寸,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被屏护的带电部分应有明显标志,标志规定的符号或涂上规定的颜色。遮拦、栅栏等的屏护装置上,应根据被屏护对象挂上警告牌。必要时应上锁。配合采用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二、间距间距就是保证电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安装的方式等因素。1 线路安全距离架空线路 架空线路所用导线可以是裸线,也可以是绝缘线,但是即使是绝缘线,如果露天架设,导线绝缘经风吹日晒也及易损坏。因此,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与各种工程的导线与导线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应小

48、于表34所列的数值。 档离(米)线路压(千伏)40及以下506070809010011012010低 压0.60.30.650.40.70.450.750.50.850.91.0 1.051.15架空线路导线与地面和水面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5的数值。线 路 经 过 地 区线路电压(千伏)11035居民区非居民区不能通航或浮运的河、湖(至冬季水面)不能通航或浮运的河、湖(至50年一遇的洪水水面)交通困难地区655346.55.5534.5765.535架空线路导线与街道或厂区树木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6的数值。线路电压(千伏) 11035垂 直 距 离水 平 距 离1.01.01.52.03.0架

49、空线路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7的数值线路电压(千伏) 11035垂 直 距 离水 平 距 离2.51.03.01.54.03.0架空线路与管道、索道及其它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不应低于表38的要求。表38 架空线路与工业设施的最小距离 (米)项目线路电压(千伏) 11035弱电线路垂直距离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1.0103.01.02.04.0电力线路1千伏以下垂直距离123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2.52.55.010千伏垂直距离223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2.52.55.035千伏垂直距离333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5.05.05.0特殊管道垂直 电力线在上方距离 电

50、力线在下方1.533.01.5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1.52.04.0索道垂直 电力线在上方距离 电力线在下方1.52.03.01.52.03.0水平距离(两线路边导线间)1.52.04.0几种线路同杆架设时,电力线路必须位于弱电线路的上方,高压线路必须位于低压线路的上方线路间距离应满足表39的要求。表39 同杆线路的最小距离(米)项目直线杆分支(或转角)杆10与10千伏08045/0610与低压1210低压与低压0603低压与弱电12架空线路断线接地时,为防止跨步电压伤人,在接地点周围810米范围内,不能随意进入。(2)接户线和进户线接户线是指从配电网到用户进线处第一个支持物的一段导线。

51、进户线是指从接户线引入室内的一段导线。图32。10千伏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米;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米。低压接户线跨越通车街道时,对地距离不应小于6米;跨越通车困难的街道或人行道时不得小于3. 5米。低压接户线的档距不宜超过25米,档距超过25米时应设接户杆。低压接户线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311所列数值。表311 低压接户线线间的距离架设方式档距(米)线间距离(厘米)自电杆上引下25及以下1525以上20沿墙敷设6及以下106以上15低压进户线管口对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7米;高压一般不应小于4.5米;进户线进线管口与接户线端头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超过0.5米。(3)户内线路户内低

52、压线路有多种敷设方式,间距要求各不相同。户内低压线路与工业管道和工艺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表312表312布线方式导线穿金属管电缆明设绝缘导线裸母线天车滑触线配电设备煤气管平行交叉1001005003001000300100030015005001500乙炔管平行交叉10010010005001000500200050030005003000氧气管平行交叉100100500300500300100050015005001500蒸气管平行交叉1000(500)3001000500(300)1000(500)30010005001000500500暧热水管平行交叉300(200)10050010030

53、0(200)10010005001000500100通风管平行交叉20010010010010005001000500100上、下水管平行交叉20010010010010005001000500100压缩空气管平行交叉20010010010010005001000500100工艺设备平行交叉1500150015001500户内明线安装高度可适当小于户外的高度,但必须满足表313的要求,如不能满足该表的要求,应将导线穿管敷设或采取其它形式的暗线。表313 户内低压明线离地面最小高度(米)敷设类别木板槽塑料线直接沿墙敷设瓷夹板明线瓷柱直接支持敷设塑料护套线水平敷设垂直敷设0.150.152.01.

54、32.01.32.01.30.150.15(4)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可以暗设,也可以明设。暗设的有沿电缆隧道或电缆沟敷设的,也有直接埋在地下的。直接埋地电缆与一些工程设施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314的要求。表314 直接埋地电缆与工程设施的最小距离(米)敷 设 条 件平行敷设交叉敷设与电杆或建筑物地下基础之间控制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10千伏以下的电力电缆之间(或与控制电缆之间)10 -35千伏的电力电缆之间(或与其它电缆之间)不同部门的电缆(包括通讯电缆之间)与热力管道之间与可燃气体及易燃、可燃液体管道之间与水管、压缩空气管道之间与道路之间与普遍铁路路轨之间与直流电气化铁路路轨之间0.60.10.25

55、0.52.01.00.51.53.0100.50.50.50.50.50.51.01.0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与一般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应相离0.250.5米,直接埋在地下的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不应小于0.7米,并应在冻土层以下。沿电缆沟和隧道敷设的低压电缆应满足表315的距离要求。表315 电缆沟和隧道电缆与工程设施的最小距离(米)敷 设 条 件隧道高度1000毫米电缆沟深度600毫米以下600毫米以上两边有电缆支架,支架间水平距离一边有电缆支架,支架与墙壁之间支架层间(电力电缆)支架层间(控制电缆)电力电缆间水平距离10009002001203530030015010030500450150100

56、35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距离(1)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额定电压(千伏)0.413610203560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之间户外75200200200300400650户内2075100125180300550带电部分至板状遮拦户外户内50105130155210330580带电部分至网状遮拦户外175300300300400500700户内100175200225280400650带电部分至栅栏户外325950950950105011501350户内80082585087593010501300无遮拦裸导体至地面户外2500270027002700280029003100户内2

57、350237524002425248026002850需要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裸导体之间户外2000220022002200230024002600户内1875187519001925198021002350 变配电设备各项安全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表316所列数值。表中需要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拦裸导体之间一项系指水平距离,如系垂直距离,35千伏以下者可减为1000毫米。变配电室架空出线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5米,至屋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75米。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其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317所列数值。表317 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之间的最小距离(米)变压器容量(千伏安)

58、1000及以下1250及以上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后、侧壁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门0.60.80.81.0室外安装的变压器,其外廓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5米外廓与围栏或建筑物之间不应小于0.8米。室外配电箱底部,离地面高度一般为1.3米。(2)配电装置的安全通道低压配电装置正面通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配电装置单列布置时1.5米,配电装置双列布置时2米。低压配电装置背面通道应符合以下要求;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米。通道内高度低于2.3米。通道上方裸导电部分的高度低于2.3米时,应加遮拦,遮拦后的通道高度不低于1.9米。 高压配电装置与低压配电装置分室装设,如在同一室内单列布置时,高压开关柜与低压配电屏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米。3、用电设备安全距离用电设置的安装应考虑到防震、防尘、防潮、放火、防触电安全距离的要求。车间低压配电盘低口距地面高度,暗装的可取1.4米,明装的可取1.2米。明装的电度表板底口距地面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