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

上传人:208831****750245 文档编号:14551830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Google工作坊”后对B端产品日常工作的思考 本文是笔者参加了“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之后,对B端产品的日常工作的思考。文章讲述的内容包括:笔者对于B端产品需求搜集、B端产品需求提炼、B端产品工作心态等的思考。作为一个汉子,上上周(4月21日)有幸参与了“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参与活动当然是学习知识啦(那位童鞋憋说话,顺便看看小姐姐不行嘛_)。除了多位女性在台上的分享让我记忆犹新外,在“Designlab”工作坊(Google女性开发者大会分会场,关于B端产品设计的沙盘模拟)的活动也让我收获颇多。沙盘模拟的课题是“审批流程的重新设计”,当Yvonne老师询问是否用过“钉钉”(

2、办公类型的即时通讯APP,支持线上审批的功能)时,大家都齐刷刷的举起了手,并对接下来的课题信誓旦旦起来。这不,作为小组长的我就给起了个错误的头,以至于在工作坊的沙盘模拟中,我所在的小组表现的并不突出。活动结束后,我在地铁的车厢上复盘着活动中我们小组出现问题的同时,也思考起自己日常的工作。好久没有写产品相关的文章了,今天就借此机会写下本文,欢迎各位看客老爷随意拍砖工作坊中,我们小组大部分小伙伴使用过钉钉,日常工作中也有过人事申请的经历(如:请假),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迅速在白板上整理我们的亲和图(以下来自百度百科: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语言资料,按其相互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这些资料,使

3、问题明确起来,求得统一认识和协调工作,以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小组粘贴活动亲和图上的便笺时,大家都发现了写在便笺上的都是员工(申请人)相关的内容,缺少主管(审批人)相关的内容。就当我们欣慰于在时间截止前完成第一阶段任务时,大家从未思考过:审批人为什么这么烦呢?在哪些场景同时并存时会让审批人不开心呢?从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做B端的产品,Yvonne老师总结的好:“C端产品是自驱动,B端产品是商业驱动”,通俗地说B端产品就是能不能为企业高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收益(C端的我还没想好怎么概括)。与企业级、后台业务打交道,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梳理业务流程,以及各个角色的权限与模块功能,对底层逻辑和

4、架构也有一定的涉及。没错,渐渐地我也有了工程师的思维。工程师思维当然有益,让一个人严谨、富有逻辑,追求流程、结果(如果你觉得我对工程师思维理解片面,欢迎在底部给我留言)。但在B端产品工作中,极容易被工程师思维带偏,而忽视了用户思维,所以做出的产品,逻辑上讲得通,但用起来就会有种蹲在豪华厕所里拉不出屎的感觉。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我在做大数据可视化产品中,关于仪表板的存储,在老版本文字描述为“权限归属”,一些新用户初次用的时候会问我这个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就在新版本把文字描述改为“存储”,给很多新用户演示后,他们都一致表明可以理解了。B端产品不像C端产品有很多第三方统计平台,且不少产品都是私有化的,

5、保持用户思维就需要对一手的需求提出方、观察。虽然数据可视化产品的用户是分析师、业务方(其他事业部的产品、运营),但是需求提出方却更多的是分析师。刚开始我还YY着分析师提出需求背后的场景去设计,慢慢的,新功能上线后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接下来要说一下B端产品的另一个特点:想用即来,用完即走。通俗一点说,就是我遇到问题才找你,你把我问题解决了我就和你拜拜了。所以,业务方在使用数据可视化产品时,他们关注的其实是身上背的KPI,更多地会想“只要不影响我看数据,需求给不给你提,要看心情”,这就是业务方不会跟我这个产品经理过多沟通的原因。一方面,业务方的仪表盘需求是分析师去操作完成的;另一方面,仪表盘关系着

6、业务方的KPI(业务方依靠仪表盘观看功能、活动上线后效果,查看用户数据等)。很“功利”地说:在数据可视化产品上,业务方和分析师的亲密关系,远大于业务方和我这个产品经理的。如果没有业务方的需求必须经过产品经理,那只能突破这个困境了。创建用户群、只要有机会接触到业务方就不停追问(比如:申请账号、系统挂了,此时业务方才会和我交流)当然,这些改善还远远不够,就像Grace跟我说的:你需要成为一个分析师!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数据产品经理的招聘JD上会说明“需要掌握SQL查询语句”的原因吧。这条我还在前行中,过程中还得面对重重困难,我相信未来会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失败的经验也未尝不可,哈哈)!最后,再啰嗦一句为

7、什么业务方的需求(含数据需求)对数据可视化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呢?因为数据可视化产品要做到智能化,就需要自动推荐图表样式,Tableau(国际知名数据可视化产品)这点做得就很赞。这个问题出现在本次工作坊另一个小组身上,或许他们对钉钉审批都很了解,就直接把审批流程设计好了:员工端、主管端、人事申请、人事审批接着他们就直接把便笺贴在了对应的区域内,因为先限定了流程、方案,编写的“用户情境”就成了使方案成立的“”。没错,Yvonne老师当场就指出了这个小组的问题:需求、方案是在调研大量数据后逐渐清晰的,预先设定边界会让我们忽略潜在的其他细节。为了让需求搜集建立在充分、客观的基础上,Yvonne老师提到了

8、一个工具:录音笔。在提炼需求时,可以有效地查缺补漏,也可以验证是否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和C端产品要求相同的一点。纵观自己近三年的产品工作,不管是之前做仓储机器人产品,需要到仓库中驻场拣货;还是现在做数据可视化产品,需要成为业务方和分析师(这次工作我有些后知后觉,前期都泡在学习后台逻辑了)。一切都是为了成为用户,让产品真正地解决用户的问题。但是,B端产品面临的问题也发生在这里,B端产品不像C端产品有意思,更多都是结合业务,甚至还会涉及到技术。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hi,这位程序员哥哥你先放下手,知道你要选择打代码,O(_)O)。在最初做数据可视化产品时,我曾想过转岗,甚至离职。因

9、为这不是我擅长的业务(要涉及技术),也不是我做过的产品。面对不可掌控的局面,我开始起来,听起来这像极了“巨婴”(特点之一,全能自恋,一旦掌控不了局面就会崩溃)。属蛇的属相婚配表最后,我用了2个月的时间调整自己心态,最终朝着良性的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段经历,我会在以后分享给大家)。从零慢慢学习,成为用户,现在我依旧在上在工作坊中,我们组在提炼需求时,遇到了另一个问题,甚至出现了分歧。因为大家在展开用户场景的同时,范围也慢慢扩大。有人说“做病假审批,并结合财务计算规则设计”,可是财务计算规则是什么样的,组内的小伙伴又无人知晓了,且“员工-主管-财务”的审批本来也是个复杂的模型。我又想起2016年

10、老高跟我说的“第一范式”,他说做需求和建数据表一样,要拆分到最小的颗粒度。当然工作中的时间还是比活动中的时间要充足的,我并不认为“病假申请”就是人事申请中优先级、ROI最高的需求。所以在真实的产品设计中决定做哪个需求时,就要考虑需求频率、商业价值、开发成本、可拓展性、高层授权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时间,这次工作坊中虽然每个组都有个人专门计时,但有一个环节我们组的这个专人也忘记计时了,这听起来有些糟糕的。在我工作中也遇到过,特别是做一些对内、不打算做商业化的产品时,可能公司项目管理团队也不会关心这个项目了。加上B端产品面向企业级用户,快速迭代式的敏捷开发,在某些B端产品项目中就行不通了。因为一些B端产

11、品每次升级会消耗很大的资源,所以一次版本迭代就会堆上很多功能,项目周期也就拉长了。战线一拉长,人的疲劳值也会升高,各方面就不,开发也会懈怠下来(偷懒),这样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周期长-偷懒-周期长”。这时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要改成“人人都是项目经理”,每个人都对截止时间有的意识,才能够按期交付产品。当然,这毕竟是个理想模型。每周的周会汇报,每天定时催问开发进度这些就必须在B端产品项目中执行起来。所以貌似开发小哥对B端产品的抱怨超过了C端产品,毕竟少了一个项目经理来吐槽_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略有讨论过,特别是一些既有C端业务又有B端业务的公司里,那B端产品产品可能就会脱离产品大部队,

12、孤独地面对各种问题。好在,身边有一群可爱的开发哥哥,共同面对用户的问题,一起讨论需求(好开森)。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这样调侃“C端产品经理和B端产品经理”的区别:做C端产品像演偶像剧,做B端产品像演话剧,话剧的关注人数当然没有偶像剧多,但我们都需要好好演戏,认真对待剧本,认真对待观众这一点也和Yvonne老师在工作坊中说的不谋而合,B端产品和C端产品都需要用户与产品调研、定位核心问题、产品规划和开发、推广上线与运维最后,按照惯例我得发鸡汤了,送给B端、后台业务从业者(包括我自己,嘻嘻)一段陈道明在传承者节目中的讲话:我在天津人艺,我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没有。这一场演匪军,下一场演伪军,再

13、演,再下一场演八。我在想,就是人在各种职业当中,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的准备你们要努力,但是不要着急,凡事都应该有过程PS:关于产品设计的思考在以往以及未来的产品文章中都会有体现,欢迎大家关注我不定期更新的产品相关文章兮兮,微信号: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人工智能、toB产品、大文娱等领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9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2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15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人才招聘H5模板邀请函http:/h5/list/,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