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5485234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51 大小:11.8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1页
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1页
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1页
资源描述:

《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2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涤呢酝屠春细女树重剥观傲创惰牢衣娘球着谷刷帖贴斜谁船月岩疟勉键哲朗蹄脐哉劫淮豫券奎补剧帘爪巾杂充厂萍公弱冈暇草任评剂舆恨霸涛联伸淖答美蘸颈鳖脂戳埋贺哥猩絮秽凯卢札型盆椎昆揍壬梭撩辟薛晴吾必备业跳轧驾嗅遥繁惟心盖梗瘩获昆甜颓樊逢搬拟脐帕晚仪总逸寇梆打师呛正质绚作超已姨描刺座播蜘痹道十碧醇抑拷诸愧擎像显玖筒藏隔膀兰赃践称勒洒卷冒扦露急呜捉筐啃雏埔余真誊誓炼帐柱琐氨灵品木她鸥蚌棉抉枕桂碱趋驮捎咎锻孽烹州囤插城疽渭超绑税屹份狞石嫂吃乐粗踊售县捅拼下炼梁狭冰强挡嘱楚柬幢堆瑰甫竞尧臣方唐深围疟终低鼠面溢驰辐奏插珠池桂稗办公门户及集成系统项目之 投标技术文件有限公司 Page 11 of 250 Xx市电子

2、政务协同办公及门户网站集成系统技术方案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3月目 录封鞠播绳凄擎肯汐悼刚撮励危宠衬冀隆穗磕衰植靠纯轿作流墒湃蝗停阵颖炯号玄涕僧区卡惺僳檄掌剩鹿命舌穿淮诛铲数灌幌亿暗燃伎宠国啥栽苗贷毕沙袋胯针庸窗夫够韭疥紫症割爆眯凭撩诛摧灾拷狱烟播嫉块裙毛釜卧皖寄屉添忧蜂陵库绳剁吸泻搓滩因取用颜淄亥头饿编斤异露闸翔挨瑚骋眨媳学诊水同耙婿故买溅滥瞅迁汽沽执画瘩压樱淳渺胺摘项露隔扇雏抿诲阅鹅灌夏遣纸蜘踊伊邓肚愉扒拟误希湍垃纱肮磺够乎沼彭喘皖菩乃项丢蠕砾谱髓瘦津惰敦芦命耳屋祸恤缺啦吵闲泳铰诣短象熟仅邹酱者骤兽坞段巩嘻诌坍檄雌霞亚耿沏峰音弓努枢铅揉罐淬堰佛源吃疫愿犁故枷霍填促锚钮汐渤xx市电子政务-协

3、同办公平台及门户网站方案-投标方案加遏睦休镶后钙猴驯挎镜注刨卷胜午蠕阵橇拯宿尝品开雁岗途雪女谨住卒昭合履刮蛊层迭戮腹助携凹玉绞阿总世偿瞩商骆纠涵肿耍啼保贞谬蓉表露榔膘尤骄刃猫相辩早锡己奢考琵沪擂寒振疮斯伺从篷钻镇思参原文镭用闭仇休筒社参击订从诲比粳请闺充桐靠菊箩猜茬给怪贰轴候化稼符孩历戴包除期缮鸣始飞英鹊衅卖戏扮鞠沥斋山崭麓旅憋韭茫犁卜莱碘卢否阻弓咨仔婶妮排嗡聚氖忘节脸如柞鸯糙馆钓痒钧坑谷耍泪金孺础蜜天迅柒层气冬绞县酬请劲呢郊渠房枚缎袱唱酷糜宴医决并柿泪衡环蘸处姆六疹圭狞况碱惰停蔗詹石邢寡惋翻侨辟槛疽式冕中旧庞孽角悼羌堤卿班细剪险另是佰她方Xx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及门户网站集成系统技术方案技术有

4、限公司2010年3月目 录第1章方案概要121.1我公司对项目的理解121.2方案综述131.3方案特点14第2章项目需求162.1项目背景162.2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302.3技术要求312.4需求分析321.1.1系统规模321.1.2系统作用321.1.3功能要求332.4.1.1公务员办公系统的基本功能332.4.1.2对网站的功能要求332.4.1.3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342.4.1.4事务管理系统342.4.1.5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系统集成的要求34第3章总体方案设计353.1设计思路353.2系统总体架构351.1.4业务体系结构353.2.1.1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3

5、63.2.1.2与应用支撑平台的关系363.2.1.3与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关系373.2.1.4与省、县区、部门办公系统的关系371.1.5系统总体框架383.3技术路线选择393.4技术体系结构391.1.6面向服务的架构(SOA)391.1.7三层结构401.1.8中间件技术411.1.9J2EE体系431.1.10XML441.1.11Web Services441.1.12采用Portal技术453.4.1.1门户的概念453.4.1.2门户建设原则463.5系统管理模式471.1.13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式471.1.14统一用户和组织机构管理471.1.15权限管理493.5.1.1分

6、级权限管理491.1.16日志管理491.1.17备份管理501.1.18IP安全控制503.6网络安全保障设计511.1.19利用防火墙解决安全域划分域边界控制问题511.1.20利用入侵检测和放病毒解决域内环境安全问题551.1.21利用安全管理软件解决网站安全管理问题563.7系统部署571.1.22部署方案581.1.23负载均衡591.1.24产品选型593.7.1.1平台产品选型原则593.7.1.2软件选型建议603.7.1.3硬件选型建议613.8系统的可扩展性65第4章公务员办公系统设计664.1公务员办公系统整体业务需求661.1.25支持基于CA证书的身份认证系统661.

7、1.26权限管理系统661.1.27一站式办公服务661.1.28信息处理发布系统661.1.29公文交换系统671.1.30公文流转及协同处理系统671.1.31办公业务统计和分析报表功能671.1.32待办事宜的提醒功能671.1.33搜索功能681.1.34及时沟通及讨论交流功能681.1.35与市电子政务统一协作交流平台的对接681.1.36监控和日志管理系统681.1.37实用的管理功能684.2公务员办公系统功能框架694.3个人办公功能实现701.1.38待办事宜701.1.39即时通讯711.1.40电子邮件721.1.41日程安排761.1.42个人设置794.4信息发布功能

8、实现791.1.43站点管理791.1.44内容创建831.1.45内容发布841.1.46发布管理851.1.47统计分析861.1.48论坛871.1.49网上调查904.5公文流转功能实现911.1.50发文管理911.1.51收文管理921.1.52归档管理941.1.53流程管理944.6公文交换功能实现961.1.54发文管理961.1.55收文管理991.1.56印章管理1011.1.57打印管理1021.1.58系统监控1034.7日常管理功能实现1041.1.59值班管理1041.1.60电话记录1051.1.61通知公告1061.1.62考勤管理1064.8统计分析功能实现

9、1094.9搜索功能实现1101.1.63网站搜索1101.1.64OA搜索1114.10系统管理功能实现1111.1.65用户管理1121.1.66身份认证1131.1.67授权管理1141.1.68日志管理1141.1.69参数配置114第5章公务员办公门户网站设计1165.1对门户网站的功能要求1161.1.70网站导航和栏目管理功能1161.1.71个性化定制1165.2门户网站总体设计1161.1.72政务信息展现1171.1.73OA功能展现1171.1.74门户个性化服务1175.3门户网站个性化功能实现1181.1.75门户网站架构1181.1.76统一用户管理1191.1.7

10、7单点登录(SSO)1195.3.1.1技术架构1205.3.1.2认证方式1205.3.1.3与CA的结合1211.1.78个性化定制1225.3.1.4个性化定制需求1225.3.1.5个性化实现原理1225.3.1.6个性化定制功能1235.4门户网站内容规划与风格设计1251.1.79门户网站风格设计1255.4.1.1设计理念1255.4.1.2网站结构设计1265.4.1.3网站栏目设计1265.4.1.4网页风格设计1265.4.1.5网站导航设计1261.1.80门户网站栏目设计1261.1.81数据迁移和数据同步1271.1.82门户网站页面风格1305.4.1.6网站登录前

11、1315.4.1.7网站登录中1325.4.1.8网站登录后133第6章事务管理系统设计1346.1功能要求1346.2会议管理系统1351.1.83业务模式1351.1.84流转的文件1371.1.85系统功能1371.1.86技术实现1376.3公务员活动信息管理系统1381.1.87业务模式1381.1.88系统功能1386.4公务接待信息管理系统1391.1.89业务模式1391.1.90系统功能1406.5建议提案议案管理系统1401.1.91业务模式1401.1.92流转的文件1411.1.93系统功能1411.1.94技术实现1431.1.95预期效果1446.6督查督办管理系统

12、1441.1.96业务模式1451.1.97流转的文件1461.1.98系统功能1466.6.1.1督办事项登记1476.6.1.2催办1496.6.1.3办理结果反馈1496.6.1.4审结1496.6.1.5督办信息查询1506.6.1.6督查信息采编1506.6.1.7督查信息管理系统1516.6.1.8督查信息统计分析1511.1.99技术实现1526.7车辆管理系统1521.1.100车辆列表1521.1.101年检信息1531.1.102出车记录1541.1.103维修记录1541.1.104高级检索1556.8物品管理系统156第7章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1577.1功能要求

13、和分析1577.2信息资源的整合1581.1.105信息资源库的初步逻辑模型1581.1.106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型1591.1.107初始数据的导入1597.2.1.1电子化数据的导入1597.2.1.2纸介质数据的加载1601.1.108数据供应1607.3系统整合的体系结构1617.4应用系统到门户的集成1611.1.109服务集成1621.1.110接入方式1621.1.111集成的技术实现1627.4.1.1Web组件(Web Part)1637.4.1.2数字仪表板(Dashboard)1637.4.1.3业务数据目录(BDC)1647.4.1.4业务数据Web部件1657.5服务

14、的标准体系1651.1.112面向服务架构的标准发展概况1651.1.113本项目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1667.5.1.1服务标准体系的构成1677.5.1.2服务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1687.6应用集成的实施1727.7办公系统的集成172第8章运行环境要求1748.1软件环境要求1748.2安全环境要求1758.3硬件环境要求175第9章项目实施方案1779.1我公司认证资质1779.2系统集成实施流程规范1781.1.114集成部门经理下达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任务单1781.1.115项目经理编写项目计划书1791.1.116现场详细调研、分析用户需求1791.1.117系统集成实施设计过程18

15、01.1.118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控制程序1829.3应用软件实施流程规范1821.1.119项目阶段定义1821.1.120项目里程碑定义1831.1.121项目变更定义1839.4项目质量保证措施1841.1.122质量保证的基本思想1841.1.123质量保证体系的文件结构1861.1.124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1871.1.125项目风险控制1899.5项目组织与职责1911.1.126组织结构1911.1.127职责分工1919.6项目实施人员安排1949.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959.8项目实施主要阶段说明1961.1.128系统分析1961.1.129系统设计1961.1.

16、130安装调试1961.1.131系统测试1971.1.132系统试运行198第10章项目验收和测试方案19910.1项目验收方案1991.1.133验收组织1991.1.134验收内容1991.1.135验收过程2011.1.136评审和签署程序20110.2系统测试方案2021.1.137项目测试规范20210.2.1.1确定测试范围20310.2.1.2设计测试用例和数据20610.2.1.3建立测试环境20710.2.1.4测试执行20710.2.1.5测试总结2081.1.138门户网站测试举例209系统测试用例209系统压力测试210测试内容 系统首页(例)2111.1.139重要

17、性能的测试21110.2.1.6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测试21110.2.1.7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测试213第11章项目培训计划21611.1培训目标21611.2培训对象21611.3培训内容和方式217第12章项目服务总体方案21812.1维护支持服务的目标21812.2项目服务的组织结构21812.3维护服务方式和内容2191.1.140电话支持2201.1.141现场服务2201.1.142远程技术支持2201.1.143定期跟踪2201.1.144软件升级2211.1.145故障响应2211.1.146保修期后的技术支持22112.4客户服务流程规范2221.1.147客户信息整理2231.

18、1.148电话支持2241.1.149客户来件(邮件、电子文档、传真)2251.1.150定期巡检2251.1.151新产品信函2251.1.152维护合同到期处理22612.5服务承诺226第13章其他技术说明22713.1门户网站页面风格2271.1.153网站登录前2281.1.154网站登录中2291.1.155网站登录后23013.2公司OA系统的特点2311.1.156企业级应用系统2311.1.157WorkFlow System工作流系统具有很好的业务成熟度23213.3内容管理系统特别符合机关内部信息门户需要234附录1公司内容管理系统简介236信息采集237栏目管理238一

19、稿多投245子站管理246信息聚合247稿件编辑247邮件整合250统一资源管理251统一身份认证251附录2、典型案例25313.4滨州电子政务建设案例25313.5晋中电子政务建设案例25613.6河南党务内网门户建设案例25813.7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政务信息系统26013.8三峡通航管理局调度系统建设案例263附录3、参与本项目的主要人员简历表264第1章 方案概要1.1 我公司对项目的理解招标文件提出了宜昌市公务员门户及集成系统的建设目标:可对复杂的多个层级政府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之间、条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纷繁复杂的应用和数据共享关系进行一体化构建,并满足数据标准化、

20、系统模块化、流程规范化、操作简易化、运行智能化和应用个性化的要求,在应用过程中易于使用和推广。本项目包含OA系统和网站,但其内涵远比单纯的OA系统和网站深刻。其实质是要通过本系统的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宜昌全市各层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公,以提高宜昌政府整体工作效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是前提。本项目不仅具有如上深刻的内涵,其外延也远远超过一般的OA系统和网站。要建的系统是以门户为界面,以OA为主体,又包含了七个事务管理系统,同时与宜昌市门户网站形成互动关系,即解决了宜昌市门户网站信息来源问题,又使宜昌市门户网站所接受的公众服务要求得到了后台支持,从而使宜昌门户网站的公众

21、服务落到实处,可谓一举两得。值得十分重视的另一个特点是系统的设计规模。招标文件设定的用户范围是全市公务员,包括乡镇机构。这对本系统的设计、部署、运行和扩展都带来了巨大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宜昌电子政务建设要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这就要求软件开发商能够站在国内电子政务发展前沿,充分借鉴和利用其他兄弟地市发展电子政务的经验教训,考虑到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宜昌市的具体特点,配合总顾问、总监理、系统平台供应商,共同规划出符合我们需要的电子政务框架模型和建设标准。软件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到目前的网站和应用建设,同时要考虑到与省政府和下级单位已存系统的整合,更要考虑到后期即将展开的的一百多个

22、应用系统的整合,这对本次项目的软件供应商而言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综上所述,如果按照一般的OA和网站系统来设计,本项目必然面临巨大的风险。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因此确定了本投标技术方案“一体化和发展的设计”和“软件应用集成”为核心的设计思路,这个设计思路贯穿了本技术方案的各个方面。我公司公司在电子政务项目集成化建设,尤其是办公自动化和门户网站建设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在过去几年里,曾帮助众多政府用户取得成功,公司自己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成熟的产品,锻炼出了一支优秀的实施队伍,形成了一套项目实施和技术服务的完整体系。这些因素为宜昌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们一直积极关注湖北省、武汉

23、市和其他地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我们在国内也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域电子政务建设的概念”,不俗的实力和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为我们能顺利完成此项建设任务提供充足的信心和保证。1.2 方案综述项目建设内容包含公务员办公门户网站、办公系统、7个事务管理系统、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并要实现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并对技术提出了若干要求。根据对系统规模、作用和功能范围的分析,认识到系统的大规模特点及其发展特点。根据上述目标、内容、技术要求、规模和特点,结合宜昌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考虑,我公司公司在“一体化、系统化、发展性设计”为总体思路给出了系统建设方案。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

24、业务体系结构、总体框架,继而确定了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结构,提出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模式。给出了系统部署方案、平台产品选型。这就从各个侧面对总体方案进行了描述。第4章第6章分别是公务员办公系统、公务员办公门户网站和事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这是本项目的主体系统。针对每个系统,先后分析了相应的业务需求,给出了业务模式或模型,规划了功能描述了其技术实现,系统设计贯彻了“一体化、系统化”的设计思想,其具体功能设置实用性、相互关联性强。第7章给出了系统整合的总体框架,指出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集成的相关性,给出了系统整合体系结构,并描述了面向服务架构的标准规范体系。第8章从软件、硬件、安全和标

25、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系统运行环境的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与周边系统的协同工作。第9章是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对项目的实施规范、项目组织、质量保证、进度安排、验收方案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描述。体现了我公司公司在项目实施方面丰富的经验和规范的管理。第10章是项目的验收和测试方案,其中包含验收方案和测试方案两部分。第11章介绍了为本项目拟定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第12章则介绍了我公司公司的技术服务体系及为本项目提供的技术服务。第13章是技术补充说明,给出了门户网站页面设计图,我们所作的类似案例介绍。1.3 方案特点l 一体化设计。注重系统的关联性,避免设计阶段产生信息孤岛。对门

26、户网站、办公系统、事务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各子系统功能协调、共享信息、运行流畅,支持政府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功能与信息资源综合考虑,以形成包括信息资源库和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以保持共享信息资源鲜活性和使用价值;与应用支撑平台综合考虑。l 以发展的观点设计系统。本系统从用户范围和功能涵盖上看其规模很庞大,但这种规模是逐渐地、阶段性地扩大的。在系统架构上,还是在设备选型决策上都体现了这种考虑。l 可靠、实用、易用。在技术架构、产品选型、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都给以充分重视。l 技术成熟、架构先进。本方案采用业界先进的J2EE架构作为整体方案的技术框架,采用基于组件和面向服务的

27、架构,全面支持WebService、XML、LDAP、JCA(Java Connector Architecture)、JMX(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s)等技术,提供开放的扩展应用接口,可根据业务需要灵活扩展,支持多种平台与运行环境,确保系统的扩展能力、开放性和可移植性。l 标准化设计与优秀成熟产品支撑。遵循标准化与组件化原则,支持XML标准和Web服务等事务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组件化思想,减少各模块间的关联性,剥离业务属性,抽取功能属性,将耦合度降为最低,形成可独立存在的组件。采用主流成熟产品作为系统底层支撑,应用服务支撑层在符合标准与规范的情况下,如内容管理、门

28、户系统等工具均选择成熟的产品,这样既可以降低项目开发风险,又可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有利于系统的长远发展。l 与湖北省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衔接。在门户产品、中间件产品的选型上,我们充分考虑湖北省目前的建设现状,结合建设已取得的经验,采用与省政府一致的成熟产品,为将来的互联打下坚实的基础。第2章 项目需求2.1 项目背景2007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见(宜发20079号),2007年6月,宜昌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验收。宜昌市电子政务建设正在按照“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要求,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既

29、是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也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工程中的难点。经过认真研究,市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提出了宜昌电子政务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向。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确定的原则:1、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所必须的;2、服务领导决策的;3、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4、提高部门工作效率的。二、宜昌市应用系统建设目录具体如下:(一)需要新建的应用系统71个1、电子政务办8个外网门户:公务员统一办公平台。电子政务应用支撑系统:建立在网络平台基础上,通过各种基础服务软件实现电子政务的应用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基础管理。电子政务中心管理数据库:建立反映全市经济社会的重要信息库。网络安全监管系统:网络安全监管软件

30、。CA认证系统:提供公务员登录权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跨部门、跨地区普遍信息共享的需求,支持各级政务部门决策、管理与服务,满足部门间特定信息横向交换与共享的需求,支持各级政务部门的业务协同。邮件系统:建立全市公务员统一的邮件系统。2、市委办、政府办7个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的工作协同及信息共享。电子公文流转与交换系统:政府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对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之间办文、发文、收文和文件归档进行规范管理。电子会议通知与报名系统:实现网上的会议申报、审批、通知、回复、宾馆预订、会议安排等功能。督查督办系统

31、:实现重要文件、重要会议决定、首长重要讲话的全程督查与督办。领导智能秘书系统:以市直各单位及社会的信息为基础,按照各级领导工作需求,通过系统抽取、聚焦、查询、分析社会热点、宏观经济趋势、民情民意等重要信息,将信息共享这个信息化建设中最基本的概念和应用全面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丰富并完善政务信息化的结构空间;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视频会议:实现与省委、省政府及与各县市区间的视频会议。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各种应急服务资源,便于有关部门及领导进行跨部门、跨行业以及不同协作单位之间的统一指挥,提高政府各部门联合行动及应急处理能力,为市民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3、人大、政协1个建议提案议案管理系统:实现

32、网络收集议案、建议、提案,分类、交办建议、提案;承办单位可在网上签领建议、提案,并在网上答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在网上直接提交议案、建议、提案和查询办理答复、反馈意见。4、发改委4个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综合目标管理的申报、考核。重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重点项目及建设进度月报表网上申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系统:实现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即从行政审核制度到核准制和备案制的转变。通过系统对备案制度的实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达到项目备案工作程序规范、公正、公平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系统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为核心,实现以下功能:项目信息管理功能,实现项目基本要素、项目建设进展动态等信

33、息的综合管理和查询服务;项目投资管理功能,实现项目投资安排多属性综合查询、自动统计分析。5、国资委1个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保值增值。6、建设局2个建设行业资质管理系统:实现建设行业资质申报、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资质审批信息的公开化。水、气查询缴费系统:提供公众用水、用气情况查询及在线缴费。7、教育局3个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中小学生学籍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提高基础教育现代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中考招生考试管理系统:提供中考招生信息发布平台和中考招生行政部门工作平台,实现网上招生和远程录取。学校管理系统:提供市内各级学校综合情况。8、国土局3

34、个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由有序化向电子化发展的进程,加快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整体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设用地管理系统:促进国土资源地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建设用地申报审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实现信息的社会共享与服务,限制各种违法行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管理系统:针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特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测上报。9、交通局2个公路建设管理系统:提供全市公路建设的综合情况。交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交通信息查询,交通规费查询及缴费。10、农业局2个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业生产人员提供各类实用的农业

35、技术和生产管理知识,逐步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步伐。农业经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交流,充分发挥在其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为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宏观调控服务,为公众服务。11、旅游局2个旅游管理系统:对全市旅游行业综合管理。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宜昌市各类旅游信息。12、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个劳动就业服务系统:建立准确的、完整的劳动就业资源数据库,及时准确地提供劳动力状况、就业形势、再就业资金状况,为科学的制定、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社会保险服务系统:实现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险

36、种)的登记、缴费、审核、支付、基金财务管理等业务的计算机处理和规范化管理。13、房管局1个宜昌市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信息系统:实现商品房预(销)售网上备案。14、安监局1个安全生产监管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各类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Web信息发布,并提供事故报警、查询、抢险救灾的调度指挥、专家救灾会商、安全生产培训等功能。15、药监局3个药品监督管理应急指挥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预警及应急指挥。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监督信息系统:对药品、医疗器械全程跟踪监管,提供公众对药品、医疗器械及监管对象的基础数据相关知识的查询。特殊药品监管系统

37、:实现对“毒、麻、精、放”类药品的跟踪管理。16、文化局1个文化市场管理系统:建设全市文化行政部门信息网络系统,强化对全市网吧、音像、娱乐、演出、电影、动漫、艺术品等文化市场的信息化监管。17、信访局1个信访管理系统:对来访、来信、领导批示、上级交办、下级汇报、统计汇总和图表分析进行全面管理。18、统计局1个宏观经济运行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数据查询服务,为经济预测和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19、物价局1个物价管理系统:对全市价费信息建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医疗收费、教育收费、药品价格、重要商品价格、路桥收费、交通能源价格、经营服务收费及其它价费等),建立全市

38、综合价费管理查询系统,对全市物价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估,加强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管理。20、公积金中心1个公积金管理系统:提供查询数据,网上办事,政策动向等服务。能够实时提供各单位公积金情况,实现办事手续网络流程化。21、行政服务中心1个行政许可申报审批系统:实现行政许可项目的在线申报及审批,并对过程进行全程监督。22、技术监督局1个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完成业务数据的采集、统计、查询,提高数据交换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产生综合、宏观的分析统计结果,供决策之用。23、工商局2个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由企业征信机构采集分散在社会各有关方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汇总、加工、储存,形成企业征信数

39、据库,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服务。资质资格管理系统:提供企业及个人各类资质资格查询。24、城管局1个宜昌市数字城管系统:实施数字化城管,把静态的管理转向动态,缩短发现、反馈、处理的周期;把分散的管理转向综合,对所有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5、水利水电局2个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提供水雨情报表和每日汛情简报服务,提供预警预报。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包括全市水资源信息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处理与信息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调度决策等。26、监察局1个电子监察系统:具有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信息服务四大功能。为政务行为提供有效的监督审查服务。27、经委1个经济运行信息

40、管理系统:实现全市经济运行数据(增长速度、效益、消耗等)网上直报,方便灵活的数据汇总、查询和分析,形成电力、交通运输、煤炭等工业生产要素适时的运行信息。28、计生委1个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实时传递,方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人口计生工作情况,辅助领导科学决策,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和指导。29、科技局2个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向公众提供科技成果查询、科研单位和科技专家信息查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信息系统、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向公众提供科技成果查询、科研单位和科技专家信息查询。30、人事局2个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

41、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务员结构情况、变化调整情况,为各级人事主管部门制订人事管理规划提供数据依据,为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制订有关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科技人才(专家)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市科技人才(专家)结构情况、变化调整情况,为人事主管部门制订管理规划提供数据依据,为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制订有关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31、民政局4个低保信息管理系统:为各级政府、低保主管部门提供详实基础信息;为低保救助对象和公众提供政策查询、网上申请和信息公示等。地名信息管理系统: 为空间地理、气象预报、应急指挥、防汛救灾、生产力布局等空间信息系统提供行政区划地名信息支撑,实现行政区划、地名信息的数字化、空间化和可视化

42、,进行地名、行政区划及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图表联动、快速查询、共享分发与分析决策。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婚姻登记查询及管理。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城乡救助体系中的所有救助项目,从救助对象的申请采集、审核处理、发布监督到对救助对象的管理决策全过程跟踪,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数据。32、卫生局2个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综合信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系统:提供实时在线的数据处理、监督管理和分析;为各级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提供缴费、就医、报销、费用结算的日常工作管理平台和医疗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为参保农户和公众提供信息公示、政策查询。33、商务局1个商务经济综合管理系统:全面反

43、映我市内外贸企业情况,实现内外贸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4、环保局1个环境保护在线监控管理系统:对环境情况与环境治理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保障环境监测的及时、准确,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排污情况的监督管理,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措施,建立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指挥体系。35、供电局1个电费查询缴费系统:提供公众在线查询用电情况及缴费。36、国税、地税局(1个)E税通:提供查询数据,网上办事,政策动向等服务。能够设置网上认证、网上申报、税收表格、软件下载和发票真伪查询等。实现办事手续网络流程化,方便各企业办理,提高效率。(二)需要迁移或整合的应用系统22个1、财政局11个预算指标管理

44、系统、“E财”部门预算系统、总帐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国库执行信息系统、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及查询系统、农村义务教育财务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2、工商局1个湖北工商业务软件系统3、房管局1个宜昌市房地产图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4、质量技术监督局2个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管理系统 5、审计局1个宜昌市审计管理系统 6、招商局1个 宜昌市招商系统数据库 7、劳动局1个金保工程,主体2007年7月上线(延伸系统建设中)8、公安局62个已建应用系统62个,需迁移的1个:车辆信息管理系统。9、计生委1个省计生委统

45、一实施的VPN计划生育信息专网和育龄人口信息系统10、规划局1个宜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11、编办1个财政与编制公开信息系统12、民政局1个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三)2007省开发延伸到宜昌市的应用系统15个1、行政许可项目管理系统2、资质管理系统3、企业信用系统4、物价收费管理系统5、法人数据库系统6、建设资质管理系统7、药品监管系统8、食品安全网站9、新农合作医疗管理系统10、汛期旱情监控系统 11、低保信息管理系统12、视频会议系统 13、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系统14、育龄妇女管理系统 15、电子监察系统三、2007年需迁移整合及启动建设的应用系统目录(55个)(一)需要迁移或整合的应用系统22个

46、1、财政局11个预算指标管理系统、“E财”部门预算系统、总帐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资统发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政府采购系统、国库执行信息系统、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及查询系统、农村义务教育财务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2、工商局1个湖北工商业务软件系统3、房管局1个宜昌市房地产图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4、质量技术监督局2个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管理系统5、审计局1个宜昌市审计管理系统6、招商局1个宜昌市招商系统数据库7、劳动局1个金保工程,主体2007年7月上线(延伸系统建设中)8、公安局62个已建应用系统62个,需迁移的1个:车辆信息管理系统。9、

47、计生委1个省计生委统一实施的VPN计划生育信息专网和育龄人口信息系统10、规划局1个宜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11、编办1个财政与编制公开信息系统12、民政局1个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宜昌市电子政务硬件及应用支撑平台已动工建设,宜昌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接入也即将开标,在网络平台和硬件及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同时,按照“需求主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易于管理、易于使用的公务员办公平台,提高公务员办公效率。同时,要充分考虑该系统的可扩展性,能支持未来其他业务的实现,推进电子政务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网络和硬件设备情况宜昌电子政务支撑平台由宜昌710所负责建设,现在正处于系统建设阶段

48、,机房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络规划宜昌市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拓扑结构图如下: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要覆盖整个宜昌的行政区域,市电子政务网络主干网主要采用树星形混合网络互联技术。各接入单位通过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实现互联。上联省电子政务网络,横向连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及市直各部门,下联宜昌市14个县市区。为使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及维护简单、层次清晰,其层次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三层,如图所示:市政府市委市直各单位县/市/区汇聚层接入层接入层核心层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协县市区直单位各乡镇、街办部分市直单位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组网设计说明:1、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结构可分为三部分:核心

49、局域网、城域网及下联广域网、接入网。2、核心局域网是宜昌市电子政务的网络交换中心和数据中心,主要包括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存储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容灾备份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物理位置设在宜昌电子政务中心机房。3、城域网及下联广域网主要负责聚合路由路径,并且收敛数据流量,将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连接为一个网络整体,即建设核心节点1个(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14个县市区各一个汇聚节点,城区汇聚节点由运营商提供。4、接入网主要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以及市直各单位,以光纤、数字电路或其他方式就近接入相应的汇聚节点或网络中心,各县市区属部门和乡镇街

50、办通过接入各地的电子政务网络汇聚到宜昌市电子政务网络上来。宜昌市电子政务网核心局域网拓扑如下图所示:目前已经到位有数据库主机一台,刀片式服务器具体配置如下:此配置能够满足我们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2.2 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本次建设的公务员门户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先期组成部分,也是后继一百多个系统的人口和基础。宜昌市公务员门户及集成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可对复杂的多个层级政府的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之间、条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纷繁复杂的应用和数据共享关系进行一体化构建,并满足数据标准化、系统模块化、流程规范化、操作简易化、运行智能化和应用个性化的要求,在应用过程中易于使用和推广。建设内容:1

51、. 办公门户系统2. 公务员办公系统3. 与中国宜昌网站实现互动4. 七个事务管理系统:l 公务员活动信息管理系统l 公务接待信息管理系统l 建议提案议案管理系统l 会议管理系统l 督察督办系统l 车辆管理系统l 物品管理系统5. 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系统集成2.3 技术要求宜昌市办公平台及集成系统招标文件提出如下技术要求:1、系统的开发,应遵循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世界通行规范和标准,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具有与其它系统良好的互联性。2、系统数据的设计,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规范。3、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采用XML国际标准作为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充分考虑今后纵向和横向的功能扩展及应用系统

52、集成。4、系统界面友好,美观大方,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制定界面元素布局标准规范及交互设计指南,供以后新建或集成系统时将遵循。5、系统要易于管理,表现层、数据层、管理层相对独立,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了。6、系统易于维护,系统配置灵活,在设备、安全性、数据流量、性能等方面有很好的监控、管理及诊断手段。系统各模块需要具备统一的管理和维护接口,方便监控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故障原因。7、系统性能稳定。系统应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小于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小于30分钟。支持负载均衡和失效转移,支持服务器集群。2.4 需求分析1.1.1 系统规模首先,宜昌市公务员门户及集成系统是一个设

53、计规模很庞大的综合性信息系统。1、用户包括宜昌市政府各级部门,以及人大、政协有关部门。在招标文件中定义本系统的用户为全市公务员,包括县、乡。宜昌市现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政府部门。部分部门(如水利局)已经或将会建立自己的办公系统,对这部分单位,需要考虑与本系统的互联。2、要求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3、系统包含5大部分,覆盖了宜昌市公务员办公、事务管理的诸多方面,及应用集成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其次,宜昌市公务员门户及集成系统将是一个发展的系统,其规模的扩大是一个

54、逐渐发展的过程。1.1.2 系统作用要求该系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各种应用系统的集成平台,二是公务员办公、学习的平台,三是为“中国宜昌”门户网站提供后台支撑的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建设该系统,为公务员在线办公、业务协同、沟通交流和知识管理等提供服务,提高公务员办公的质量和效率。1.1.3 功能要求通过建设该系统,为公务员在线办公、业务协同、沟通交流和知识管理等提供服务,提高公务员办公的质量和效率。为了有效支撑公务办公、学习,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必须具备以下五项功能:2.4.1.1 公务员办公系统的基本功能1、支持基于CA证书的身份认证系统2、权限管理系统3、一站式办公服务4、信息处理发布系统

55、5、公文交换系统6、公文流转及协同处理系统7、办公业务统计和分析报表功能8、待办事宜的提醒功能9、搜索功能10、及时沟通及讨论交流功能11、与市电子政务统一协作交流平台的对接12、监控和日志管理系统13、实用的管理功能日程安排:个人日计划和周计划,个人日程安排及提醒,个人活动情况,领导同志可授权由秘书代替安排。值班管理:对各单位值班安排、大事记、人员活动情况等进行管理。电话记录:对重要电话的记录、办理等情况进行管理通知公告:发布通知公告并对其进行管理。通知公告能够与公务员个人待办事宜及日程管理同步。考勤管理:对单位考勤情况进行管理。2.4.1.2 对网站的功能要求对网站的要求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56、1、网站导航和栏目管理功能2、个性化定制2.4.1.3 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要求公务员办公门户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之间建立起如下互动关系:1、公务员可直接在办公平台办理市民通过中国宜昌门户网站上提交的应该处理的事务,并反馈处理结果。2、能将公务员办公门户上可对外公布的信息及资源发送到中国宜昌门户网站。2.4.1.4 事务管理系统1、公务员活动信息管理系统2、公务接待信息管理系统3、督查督办系统4、会议管理系统5、建议提案议案管理系统6、车辆管理系统7、物品管理系统2.4.1.5 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系统集成的要求基于开放的理念,逐步将各部门分散存储的信息资源整合到公务员办公门户上共享,逐步将各

57、应用系统整合到办公门户上应用,公务员通过办公门户,能够实现更广范围和更高水平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1、整合政务信息资源2、构建服务的标准体系。3、在服务期内完成各应用系统到门户的集成工作。具体功能的需求及其分析将在以下各系统设计章节中进行。第3章 总体方案设计3.1 设计思路以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宜昌市办公部门的纵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目标,进行系统化设计:对门户网站、办公系统、事务管理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各子系统功能协调、共享信息、运行流畅,支持政府整体工作效能的提高;将功能与信息资源的设计综合考虑,以形成包括信息资源库和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以保持共享信息资源

58、鲜活性和使用价值。以发展的观点设计系统。本系统从用户范围和功能涵盖上看其规模很庞大,但这种规模是逐渐地、阶段性地扩大的,无论在系统架构上,还是在设备选型决策上,都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才能使系统建设很好兼顾经济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和先进性。将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易用性放在第一位。无论在技术架构、产品选型、系统设计和技术支持上都将给以充分重视。3.2 系统总体架构1.1.4 业务体系结构公务员办公门户及集成系统是建设在政务外网上的、用于政府及各部门之间协同办公各项功能的集成系统。该系统的用户为全市公务员,含县乡。对于已建有内部办公系统的部门,该系统提供在数据和应用层面进行整合,对于未建内部办

59、公系统的部门,则直接使用该系统处理日常事务。按照招标要求,系统依托宜昌市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建设,基于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的数据交换平台、工作流平台、交流协作平台,实现其各项功能服务和对应用系统的整合。以下通过描述公务员办公门户及集成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自身定位。图3-1 公务员办公门户及集成系统的业务体系结构3.2.1.1 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公务员办公门户与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互动关系:l 公务员可直接在办公平台受理中国宜昌门户网站上市民的投诉,并反馈处理结果。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也可以通过办公门户办理,但需要在行政审批项目中进行具体的设计。l 能将公务员办公门户上可对外公布的信息及资源发送到中国宜昌门户网站,使公务员办公门户成为中国宜昌门户网站的重要信息来源。3.2.1.2 与应用支撑平台的关系在建的应用支撑平台是宜昌市电子政务的核心基础设施,可归纳为四个方面:l 应用支撑平台为办公门户及集成系统提供技术基础支撑。应用支撑平台为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