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活动后的思考

上传人:xx****x 文档编号:14546869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来自活动后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自活动后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自活动后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来自活动后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自活动后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对活动松江的古建筑提问的设计及教师回应的思考背景:1、提问回应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但对于我们5年内新师来说却是最为困惑的,因此我们雏燕一组在唐老师的带领下,以提问与回应作为我们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并于1月24日在荣乐幼儿园由我进行了第一次的实践活动,并以微格教研的方式围绕提问与组织回应对我进行剖析。 2、我本次活动的名称是松江的古建筑,是我爱松江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一次正规性活动,设计次活动的依据有四点考虑:一、依据前期的经验。通过家园配合:请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去参观松江,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低结构活动让孩子将找到的资料进行观察、讨论.二、关注经验的提升

2、和情感的激发。发现孩子对松江的古建筑物产生兴趣,于是以孩子们最为熟悉的方塔作为活动的切入口,但在活动中发现大多说孩子对这些古建筑的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经验只是建立对这些古建筑外表、传说的了解上.对于这些古代建筑是谁造的,为什么是松江的文物保护单位,对我们松江有些什么意义等?他们并不了解,也感受不到。因此设计了该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本次高结构活动提升孩子对松江古代建筑的进一步了解,感受到松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而激发孩子热爱松江、热爱松江人民的情感,为自己长大建设新松江而努力的愿望。、关注语言的发展。其意图是想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孩子们将自

3、己对松江古建筑的了解用语言清楚、大胆、连贯地表达. 、后续活动的思考。通过本次高结构活动为下次低结构活动学做小导游作为铺垫.活动实录:镜头一:教师提问:前阶段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了松江的古代建筑,今天我想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我松江有哪些古建筑? 师说:钱一凡,你来告诉我.(师走到幼儿面前,眼睛关注该幼儿)幼儿回答:“松江的古建筑有云间第一桥还有大仓桥。教师回应:噢,又云间第一桥和大仓桥.师接着又请了一位幼儿,闵露瑶你说,幼儿回答说:有照壁和方塔。(师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回应:此次让全体幼儿一起来重复说一遍。师又请了一位幼儿回答,但她的语言回答不是很规范,师蹲在该幼儿的身边纠正了她的回答

4、,松江的古建筑有西林塔、斜塔.个别孩子:又叫圆应塔。师追问西林塔又叫什么塔?斜塔又叫什么塔? 分析: 1、从提问的设计来分析:我的第一问题“松江有哪些古建筑”这个问题是开放的,可以让幼儿说说它们所了解到的松江古建筑,没有局限性。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我本次活动的中心问题,在后几个环节都出现了这个问题,贯穿于整个活动。这类问题是属于知识水平层次,相对于其它层次水平类的提问层次要低,但在提问中又非常重要。主要让幼儿回忆和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个问题在这里出现比较合适,原因有2点。1、可以为后面的活动作为铺垫。、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前段时间他们了解到的松江古建筑及与它相关的一些事. 2、从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回应

5、来分析:教师与孩子之间有互动,和孩子的距离比较近,师在提问时有所选择,心中有目标,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从关注一个关注集体。回应:从自己重复孩子的话让集体幼儿一起说。如:我首先请的是一位比较胆小的幼儿,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我觉得像这类知识水平类的提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用一开始就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所以我选择了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但由于该幼儿比较胆小,我怕她怯场,因此走进关注她,希望给她点信心.在回应孩子的回答时,我选择了自己重复幼儿的语言.在请第二位幼儿时我选择了能力强的幼儿,同时改变了我的教育行为,关注的是全体的幼儿,采用的回应是请全体幼儿重复。第三次当我发现幼儿语言不规范时,我选择蹲下

6、来,纠正孩子的语言。此时有个别的孩子出现了说出西林塔的另一个名字,于是我进行追问.欠缺的是:孩子一上来把话就说的很完整,教师这时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镜头二:师提问:照壁在哪里? 幼儿说:照壁在方塔公园? 师回应:照壁在方塔公园.里。提问:你们知道照壁的秘密吗? 幼儿说:照壁上有个怪兽“贪” 师回应:张智尚说,他发现了照壁上有个怪兽“贪”你们有没有发现“ 所有孩子都说发现了,师便让一位幼儿把它指出来。提问:为什么要叫它“贪”,幼儿说:因为它很贪心追问:贪心是什么意思?幼儿:贪心是想所有的东西都得到。师回应:对,贪心是要了还想要,全世界所有的东西它都想得到.提问:那它贪心在哪里?幼儿说:贪心在心里.

7、师再次提问,你们看看照壁上这个怪兽到底贪心在哪里?幼儿回答:一个幼儿说到:它身体上有很多动物身上的部位.分析:1、从提问的设计来分析:问题1、照壁在哪里?属于知识水平类的,比较简单.这是为了让幼儿回忆自己的经验说出它的所在地。问题2:你们知道照壁的秘密吗?属于运用水平类提问,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显到潜、由兴趣到能力的发展规律,目的是想帮助鼓励幼儿将自己已经学过的 知识对照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说出正确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在设计时预想到活动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孩子能理解问题,回答与教师的预设答案相符。就像张智尚说:“照壁上面有个怪兽贪” 2、孩子不直接说到“贪”而是说到太阳、花瓶或其它3

8、、孩子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述不完整。针对情况1,我将启发引导孩子进一步,比如问:为什么叫它贪,你从哪里看出它很贪心?针对情况2,可以进一步引导,你们看看照壁上还有什么?针对情况,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孩子模仿,或表扬个别孩子“你说的这句话真好,谁能向他一样把话说完整”引导孩子们相互模仿,逐步养成完整表述的习惯.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建议教师能在设计提问时多猜想孩子可能回答的内容,据此设计回应的方案,以便活动中及时调控。问题3和问题4:“为什么叫它贪“贪心是什么意思?”都属于理解水平了提问,目的是想让幼儿组织他所

9、学过的知识,弄清知识中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已经理解的事物.问题:那它贪心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提出的不是非常恰当,因此孩子不能理解教师提问的意思,因此孩子回答说:“贪心在心里”。对于这个提问其实是属于分析水平类提问,是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分析来弄清贪为什叫它贪。因此这个提问在这个时候提出还是有必要的,但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可以改成,“你从哪里看出它很贪心.上述的提问都是我预设的问题,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设计这些问题,帮助幼儿从中获得完整的经验.2、从教育行为和回应来分析:教师在活动中还是比较靠前,没有给孩子更多交流的机会。在回应上,重复孩子语言太多.我觉得

10、教师应该当发现孩子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就应采取支持、鼓励的策略,灵活调整原有计划,实施相应的新的教育行动,追随孩子思维,引导孩子发散思维,推动生成活动的深入开展。镜头三:师提问:除了古塔、照壁以外还有什么古建筑?幼儿:云间第一楼。师提问:云间第一楼在哪里?幼儿:中山西路。幼儿:方塔公园旁边。师: 在一个什么学校?师:我来告诉你们云间第一楼在松江二中.分析:、从教师的提问分析:问题层次比较低,属于知识水平层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幼儿来说没有难度,答案可以有很多,如“云间第一楼”、“大仓桥”等,这种填空式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幼儿回忆前期经验。问题、我进一步的考问了幼儿对这个建筑的了解,比较有针对

11、性、层次性。今天的幼儿没有说到正确的方位,但已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问题3教师有追问了一个问题:在一个什么学校?但幼儿都没有说出,这是教师只好告知。这里显出我比较心急,考虑到自己预设的问题与幼儿的答案不相符。从这些提问可以问题三在这时提出是不确切的,提出的问题也经有点高于孩子了解的范围,幼儿不能理解。在设计时教师预先没有考虑到会出现此类情况,活动中也没有再次进行引导。2、从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回应来分析:从上述镜头可以分析出教室的回应没有捕捉到幼儿有价值的问题,其实当孩子已经说出中三西路、方塔公园旁时,教师完全可以回应说:你们说的已经很接近了,再想想在一个什么学校?活动后的思考:今天微格教研活动,使

12、我再次认识到提问与回应的重要性,活动后我再次观看了自己上课的录像,认真进行反思总结,发现自己不管在设计提问或在组织教学回应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灵活运用回应策略;注重实践,加强反思,提高有效回应能力。回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注重每一次活动,平时,注重自己经验的积累和在每次活动后进行反思,需要自己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注意倾听,留意自己地应答。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对提问和回应又有了几点思考:1、一个问题的提出后,当有幼儿答对时,教师不应立刻予以肯定性的表态,这样回影响其他孩子的思考,其他

13、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努力.当有幼儿答错时,如果教师立刻予以否定性的表态,那么不仅令当事者扫兴,而且这条思路也会立即被堵截。过早的肯定与否定都不利于孩子们充分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在幼儿答问的初期不作判断,只是热情地给以回应,如:“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听听别人是怎样说的。从而引导幼儿各抒己见,甚至引起辩论。这种做法能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更加清晰、确切的答案,那种急于追求正确答案,一味堵截不正确答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忽视孩子的提问固然不好,然而,“有问就答”也未必是上策.教师的高明之处应在于:启发幼儿提出连老师也解答不了的问题,或是引导幼儿自己解答问题,使他们获得比答案本身更为宝贵的东西。因此建议教师在回答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直接将答案灌输给孩子。 引导孩子为解答问题作出努力,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答案。应充分展开答问的过程,让孩子积极思考.动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讨论寻找答案。 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动手、动脑,探索答案。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5 / 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