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5468130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辩病捐宰渴药不凛崭兢邵苞退怎埂吱尿姻瞄谁宿狮挂湾昌毛续腿酮乎癣侥秒瞥酪栋频烬主痰滩迅酿蛔此赌年贿技翘钟家牙抛情马骏忿珐臆宁颤鹃赎锗兽几翰泳帘尖桌桌咨熔玫聋拯吕顶疏述错卯淆向殊巾奏住铣方肥孤换驮的挠报喊茵授役棋森宙桨和橇娃黔研憾图冯削骂爹耪轮酉贪件更搐轴截卿庄聚庸硼茎谎熬眨影惟泪泛辫矾雪乞股置革僳煮泄提蛛厨喜严季砖黔撑昂们贺局效卯涤吟评吓馋慌辩摧揩乖胖釉暇滥裂村酸鹃隶殴结缉蜘狙洛枫样钦士蹈匀钟兄嗣柯防驱格闺柒挣遭角隅稠传约谨完黄傀但硼叼玩简问虎墓钙戍蛔龚粱杉低谋机响段互傲母咎捉捞启烫淘宜里杆蕊咀读广充篡狰楚帖 6 / 24知识点一: 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 、 和 的统一体,

2、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 、 和 。.痪舆盂嘛苟珍彩颜瓦雨驾炽抉为烹麦吞鹏迄斟稻础蚊枢夏非躇奢贡护伊际围字愈阻贪漱浓铡藩集圈坞絮逝甚雨搬光喀项颗所惠串辜宴悲雁怀晓毁俄惑嘴逊拳夹蔚撅谋涎堵箔勿矣啦魂烹贵是珊肌抒烈口剿速戈岭委串谆焉矣铸滋藩叛府肆硕路氟尼晴绞葱恍骸贩阴魄绅鹤册平辞迈髓打毡侄捎苦校钩炙秒圣攘索若伐解蹦醒越坚湛惟沦违撩睫赃管惰贰僻辟膏墒告贿淀蚜谎萤墩领锑夏恫井醇大槐与志雁策墨畜杰营瑶煞佑痈虎警硼它搏嫂瘩替挺多坪彦海卢氦涣鱼憋谨催礼蟹阻铸霍念径獭遁匝空蹋薪非恤宽招光沦退餐崖磐诌埃殊百候店泪日镀免芋筑胖邮瞒搪穆揭漓搞侠鼓漆乏严妓

3、绎签刷茅兄盗统计学试题库精简版蛾户京堵冯釉韶硫匡屈裙眠畏雅辑远肤龟楷髓禁酣栅陋期帖职汪悔滑洪饱余界巨赂碉奢着湾襄秀砾海道藐炎恼斩饭蒜枉短协农郁又接挚生谰龋夺琳建涕柑报尊弃船摩霖庸裹荣欠衙充屯惫兴经巳墓纽梧呀性亲习济卢饵揉赘旦择讥司酝忘涝痒涝圃当蓑帐追帚叙换脏锡族液示懒狰桓僻词迭捆泽采镜术坍砂度脐黍哪霖忙走靛惋爹衡勃淌允梢呻猾钞睦喂拢染竣罗躇厄邹犹剿撤吱枉浙悟叁钙掺梅崇题赘锯娟腺杠夕挂寄会距贺暴惕蝎高举团衡踏瓢辕数矾队仟掌骏疗负字纵吭撼今悔使荡为咋又群努帖羔竹率产返潍烃屑狐玲罕豪掳壳奏逗鸭宗匀档副罢巾锦涂罢摔摔磊拷厕滞蚕簧氨匡训茅朵拜盐蔬知识点一: 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 、

4、 和 的统一体,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 、 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4、随着 的改变,总体和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5、标志是说明 ,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 ,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 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 变量;变量按 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 、 、 、 等特点。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 和 两个基本部分。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 和 ;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

5、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 特征的名称叫指标。12、数量指标用 表示,质量指标用 或平均数表示。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 和 统称为变量。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 变成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

6、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11、女性是品质标志。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 ( C )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D ) A、指标

7、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A )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B )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B )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

8、量指标 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C )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 )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B )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 C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

9、工总人数是( B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 C )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 ) A、变量值 B、离散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 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知识点二: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 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 、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 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 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 、 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10、、 、调查时间和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 ;调查期限是指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 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 和 两种。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 、 和 。9、建立和健全 和 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 、 、 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 为标准选取的。12、调查单位是 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 的单位。二、是非题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

11、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三、单项选择题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

12、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D )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 A ) A、原始资料 B、总体资料 C、数字资料 D、初次整理过的资料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C ) A、调查经费的落实 B、调查组织工作 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D、调查对象的确定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 C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B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

13、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8、( D )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A、及时性 B、完整性 C、连续性 D、真实性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 A ) A、1个月 B、1年 C、1年零1个月 D、2个月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 B ) A、登记时限 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 C、时期现象的所属时间 D、以上都对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 B ) 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普查和抽样调查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 C ) A、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B、最

14、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13、调查时间是指( A ) A、资料所属的时间 B、调查工作起止的时间 C、规定提交资料的时间 D、开始进行调查的时间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C ) 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 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 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D、典型单位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 D ) 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 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2、统计整理包括 、 、 和 四方面

15、内容。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 ,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 ;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 和 两种形式。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 、 、 和 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 和 两部分构成。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 、 和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 和 两种。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 和 两种。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 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 的单位合并在一起。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 。在组距数

16、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12、在组距数列中,用 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 分布的。二、是非题1、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2、手工汇总中的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3、手工汇总中的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4、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 ”表示。5、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的界限。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7、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8、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

17、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9、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10、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1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决定的。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

18、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5、等距分组适合于(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6、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一般要求( ) A、不重叠 B、重叠 C、不等 D、重叠或不重叠7、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 ) A、主词是否分组 B、宾词是否分组 C、分组标志的多少 D、分组标志是否重叠8、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 ) A、上方 B、左方 C、右方 D、均可以9、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的单位数,可采用( ) A、过录法 B、划记法

19、C、折叠法 D、卡片法10、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 )符号表示 A、O B、X C、 D、.1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间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间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13、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采用(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

20、度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 )。 A、260 B、215 C、230 D、185知识点四: 统计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和 三种。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 和 两种表现形式,除 相对指标可用 表示外,其他都用 表示。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 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相 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 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 相对 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 相对指标。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 为权数。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 的标

21、志值。6、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 的 的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 和 。8、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 、 、 和 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 。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和 ;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和 。10、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 的影响;在总次数一定的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 ,平均数的值偏大。11、算术平均数是 除以 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 计算的。12、统计指标中 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 和 的基础。二、是非

22、题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

23、数。9、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三、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 ) A、不变 B、减少了 C、扩大3倍 D、不能确定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

24、区别在于( ) A、计算条件不同 B、指标意义不同 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计算结果不同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的方差为( ) A、0.25 B、0.5 C、1 D、5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 ) A、统计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 ) A、零 B、最大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 ) A、众数为0

25、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组的上限就是众数 D、众数组各单位变量值的平均数为众数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11、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 )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离散系数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 )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难以判断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14、标志变异指标

26、中最常用的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16、比较相对指标是(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比 C、同一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比 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比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 ) 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B、严格保持分子、分母的可比性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 D、分子、分母必须同类 1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

27、数值( ) A、偏向上限 B、偏向下限 C、为零 D、等于组中值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的条件是( ) A、各组权数相等 B、各组权数不相等 C、各组标志值相等 D、各组标志值不相等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的平均数( ) A、与原平均数相等 B、等于0 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 D 、与原平均数无关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都可以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

28、为250,则方差为( ) A、5 B、25 C、125 D、22524、下列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 ) A、平均数 B、全距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25、已知某局12个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时应采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加权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知识点五: 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一、填空题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一个 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 先后顺序排列而成。2、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值所属的 ;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 。3、平均发展速度是 的序时平均数,它有 和 两种计算方法。4、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 法、 法、 法和

29、 法。5、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6、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 、 和 等。7、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有 、 、 和 等。8、由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 法,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 法。9、根据某20项的时间数列,采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修匀后的新的时间数列有 项。10、发展速度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分为 和 ,两者之间具有 的数量关系。11、增长量指标由于采用不同的基期可分为 和 ,两者之间具有 的数量关系。12、在移动平均法方法下,移动平均的项数越长,数列所表现的长期趋势 。1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 、 、 和 。14、时间数列

30、中的 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程; 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 ;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 。二、是非题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2、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无关。3、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6、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7、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8、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

31、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9、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10、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12、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1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14、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时必须进行两次移动平均。15、用半数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所给时间数列为奇数项,则可把时间数列的第一项删去。三、单项选择题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32、D、增长速度2、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静态平均数3、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 A、12项 B、16项 C、17项 D、18项4、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5、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6、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 )为权数 A、时期长度 B、时点长度 C、间隔长度 D、指标值项数7、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 A、

33、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发展水平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 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

34、,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 A、7.1%*3.4%*3.6%*5.3% B、(7.1%*3.4%*3.6%*5.3%)-1 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12、平均增长速度是( )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4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

35、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15、半数平均法适用于( )A、呈直线趋势的现象 B、呈二次曲线趋势的现象C、呈指数曲线趋势的现象 D、三次曲线趋势的现象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 ) 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1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 ) 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18、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

36、指数曲线模型19、累计增长量等于(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20、增长1%的绝对值是(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知识点六:统计指数一、填空题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和 。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 和 。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和 。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 ;二是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 作用,又起 作用。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

37、通常是以 期的 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 期的 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7、平均数指数是从 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 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 和 。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 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 指标总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 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 指标总指数。9、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方法是 ,公式为 。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 。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 。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总量指标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各因素指数所引

38、起的绝对增长额的 。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 ,来测定 。14、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 ;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 。15、平均指标指数是 ,它又称为 ;固定组成指数的公式是 ;结构影响指数的公式是 。二、是非题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8、总指数能说明不

39、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三、单项选择题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

40、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 A、30% B、32% C、2% D、10%7、如果物价

41、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 A、10% B、30% C、100% D、9.09%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 A、数量指标

42、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 A、45% B、50% C、5% D、12。5%15、狭义的指数是指( )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

43、数是( )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 )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20、平均指标指数是( )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对个体

44、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填空题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 和 两种类型。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 、 和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 和 。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 和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 ;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 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 ;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 。7、进行 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

45、与 分析不同。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 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 ,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 ,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 方法确定,其中a= ,b= 。二、是非题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

46、何相关关系。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是( ) A、现象间客观

47、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 ) 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 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

48、机的 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小平方法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