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540619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绩效评价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陈光银1,2, 张孝成1,2, 王 锐1,2, 陈凌静1,2, 陈 令1,2(1.重庆市 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重庆 400020;2.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 400020)摘要: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为例,通过对该工程特点的分析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绩效指标体系和成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8751,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

2、.6170。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工程无论是成效评价还是绩效评价均属于优质工程。关键词:三峡库区; 移土培肥; 绩效评价Topsoil Stripping and Reuse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Take Shifting Soil and Fertility Betterment of Three Reservoir Area as ExampleChen Guangyin Zhang Xiaocheng Wang Rui Chen Lingjing Chen Ling (1.Chongq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Pl

3、anning for Land Resources and Housing,Chongqing 400020;2. Ministry of Land and land use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Chongqing Research Center,Chongqing 400020)Abstract: Take Shifting Soil and Fertility Betterment of Three Reservoir Area as Exampl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ch

4、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oper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ivided into,On this basis,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

5、eight,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vector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hifting soil fertility projec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0.8751, co

6、mprehensive evaluation vector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0.6170. Maximum membership degree principle, the project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quality project.Keywords: Three Reservoir Area;Shifting Soil and Fertility Betterment;Project;Performance eva

7、luation中图分类号:P963表土剥离再利用在国内外均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制度,但对相关工程的绩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1-3。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作为表土剥离再利用的典型示范工程,它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产品和服务不但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工程技术特点,还在其提供生产、使用或消费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属性。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移土培肥理论体系的形成,而且对规范与指导移土培肥的实践活动、提高专项资金效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概况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是将三峡水库即将被淹没的优质耕(园)地

8、耕作层土壤剥离转移到交通方便、海拔在182 m以上、平均距库岸6 km左右的瘠薄耕(园)地上,同时配套土地整理及相关工程项目,以增加和提高现有耕(园)地面积,提高现有耕(园)地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自2006年起,在重庆市12个区县实施,项目总投资10.75亿元。1.1.工程项目区自然概况重庆市三峡库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北靠大巴山,南依云贵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东缘。库区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和台地。区内江河密布,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穿全境,全长669 km,有嘉陵江、乌江、大宁河、小江等主要支流。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719 ,年

9、降水量1 0001 250 mm,无霜期300340 d。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土、潮土和水稻土。库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和温带针叶林,其中仅维管束植物就有6 000余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20%。1.2.工程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2011年,重庆市三峡库区总人口1 264.18万,其中农业人口962.64万人,占76.1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489.26亿元,人均7 286元,其中农民人均收入1.88万元,地区财政收入177.5亿元。工程项目区农村居民人多地少,加之三峡工程建设淹没

10、大量耕(园)地,农村劳动力富余现象较为突出。2 移土培肥绩效评价含义及评价指标的构建2.1 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概念绩效在经济学领域就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总称,包括行为过程、行为结果两方面。行为过程是指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是否符合规定;而行为结果则是指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有效性,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4。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采用特定指标体系,依据统一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业绩和效益做出客观、标准的综合判断,真实反映现时状况,预测未来发展的现代管理控制系统5。移土培肥工程绩效是产出结果与过程效率的综合反映和体现,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移土培

11、肥工程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通过构建特定的指标体系,依据一定的评价和方法标准,对移土培肥项目和移土培肥工作作出的公正、客观的综合判断,以真实反映移土培肥项目建设或移土培肥工作现状,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今后的移土培肥工作。2.2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涉及到指标体系设计、指标的评分方法、指标间权重的分配方法、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等各个方面。确定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取得成功的保证,也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评价活动的取向、评价的有效性和价值度。2.2.1 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12、原则合理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移土培肥绩效评价工作的根本原则,移土培肥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构建移土培肥绩效评价体系时,要把整个工程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与其周围环境体系紧密联系的系统,在保证系统性地原则下,充分考虑全部的因素,选取能反映移土培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绩效所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子;二是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地反映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及绩效,避免因价值观的取向不同而导致的指标取向片面性;三是可比性原则,它是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有相互独立性,同一层次上的指标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并且含义明确,不能交叉重迭。选取指标时,需注意

13、各个指标在总体范围上的一致性,即指标必须反映移土培肥工程绩效的共同属性,只有在质相一致的条件下,才能比较两个具体评价对象在这一方面量的差异。同时,也要强调指标计算口径上的可比性和统一性,以保证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四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理论上的探索,最终将用于移土培肥工程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这就要求指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选取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数据及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各评价指标应该概念明确,含义清晰,数据资料容易获得,计算范围准确,计算方法简明,尽量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2.2.2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指标设计原则,通过对绩效评价指标体

14、系现状、影响因素及设计原则的分析,结合移土培肥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在对移土培肥工程理念及其目标要求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移土培肥工程成效分析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2)。表1 移土培肥项目成效分析指标体系及成效评价指标权重表目标层A一级指标层B相对权重1二级指标层C相对权重2三级指标层D相对权重3组合权重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级A增强资源保障B10.4548规模和增加耕地数量C10.5390覆土面积C110.50000.1226投资额C120.50000.1226提高耕地质量C20.2972覆土增加土壤厚度C210.47150.0637土壤有机质含量C22

15、0.10850.0147土壤全氮C230.05510.0074土壤全磷C240.05510.0074土壤全钾C250.05510.0074土壤碱解氮C260.08490.0115土壤有效磷C270.08490.0115土壤速效钾C280.08490.0115土地利用效率C30.1638复种指数C310.33340.0248田坎系数降低度C320.33330.0248户均田块数量变化C330.33330.0248促进粮食安全B20.2630改善农业生产条件C40.6667土方工程量C410.50000.0877配套坡改梯面积C420.50000.0877提高粮食生产能力C50.3333新增粮食产

16、能C511.00000.0877推进社会和谐B30.1411区域协调发展C60.5000贫困地区移土培肥工程面积占总面积比例C610.50000.0353贫困地区移土培肥投资额占总投资比例C620.50000.0353惠及移民群众C70.5000移土培肥受益人数C710.53900.0380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C720.29720.0210公顷均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程度C730.16380.0116实现环境友好B40.1411节约利用土地资源C80.5374坡耕地治理面积C810.50000.0379中低产田治理面积C820.50000.0379水土流失治理C90.2680土壤可蚀性指标C910.5

17、2530.0199土壤黏粒含量C920.23980.0091土壤粉粒含量C930.06770.0026土壤砂粒含量C940.16720.0063扩大库容C100.1946库容扩大量C1011.00000.0275表2 移土培肥项目绩效分析指标体系及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表目标层A一级指标B赋值二级指标层C分值组合权重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项目绩效评价A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B10.277 1主要工量完成情况C10.500 00.138 6预算执行情况C20.500 00.138 6质量达标情况B20.0960工程建设质量情况C31.000 00.096 0项目时效情况B30.161 1资金拨付及时情况C

18、40.500 00.080 5按期完工情况C50.500 00.080 5管理规范情况B40.465 8资金使用规范情况C60.113 60.028 6规划设计方案情况C70.113 60.028 6权属调整工作情况C80.113 60.052 9后期管护制度情况C90.113 60.052 9五项制度执行情况C100.061 30.052 9档案资料管理情况C110.061 30.052 9公众满意情况C120.211 50.098 5公众参与情况C130.211 50.098 53 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它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众多定

19、性、定量指标组成。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进行项目绩效的评价,如图2所示。将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进行有效地结合,将人为的主观性判断降到最低,将绩效考核做到有理有据,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由19比例标度确定判断矩阵解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定性描述定量处理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等级评语集由隶属度得单因素判断矩阵模糊综合评判由最大隶属度确定判断矩阵定性描述定量处理评价结果图2 层次分析法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3.1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AHP)融合了有关专家的经验,是能将评价者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

20、方法,是解决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这类多目标、多准则综合评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6。在建立项目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填写调查问卷,根据1-9的标度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两两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和积法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7-10。其中项目成效以增强资源保障成效B1、促进粮食安全成效B2、推进社会和谐成效B3和实现环境友好成效B4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计算过程为例说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过程:1.增强资源保障成效B1、促进粮食安全成效B2、推进社会和谐成效B3和实现环境友好成效B4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计算。(1)构建B

21、1,B2,B3,B4相对于总目标A的相对重要程判断矩阵(表3)。表3 A-B判断矩阵AB1B2B3B4B11233B21/2122B31/31/211B41/31/211(2)将矩阵列规范化。将矩阵中每一个元素除以它所在列的和(表4):表4 A-B判断矩阵规范化AB1B2B3B4B10.480.500.430.38B20.240.240.290.38B30.140.130.140.12B40.140.130.140.12(3)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向量。对经过列规范化后的矩阵求每一行的算术平均值,就可得到A-B矩阵的特征向量:A=(B1,B2,B3,B4)=(0.4548,0.2630,0.141

22、1,0.1411)(4)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将判断矩阵A-B(表5-4)中的每一行与特征向量A中的相应数相乘,然后将得数相加: 将所得结果与特征向量中相应数相除,然后计算其平均数: 经计算得:max=3.97(5)一致性检验因为CR=0.010.1,A的一致性可接受,则增强资源保障成效B1、促进粮食安全成效B2、推进社会和谐成效B3和实现环境友好成效B4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为:A=(B1,B2,B3,B4)= 4548,0.2630,0.1411,0.1411同理,可构建评价指标准则层C相对于准则层B的判断矩阵,则培肥规模和增加耕地数量C1,提高耕地质量C2和土地利用效率C3相对于增强

23、资源保障B1的权重为:B1=(C1,C2,C3)=0.5389,0.2973,0.1638,覆土面积C11 和投资额C12相对于增强资源保障C1的权重为:C1=(C11,C12,C12)= 0.5000,0.5000。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覆土面积C11和移土培肥新增耕地面积C12相对于总目标A的组合权重的计算。由组合权重计算方法可知(文中C1l相对于Cl的权重表示为C1(C11)C1l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为:A=C1(C11)*B1(C1)*A(B1)=0.5000*0.5389*0.4548=0.1226C12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为:A=C1(C12)*B1(C1)*A(B1)=0.5000

24、*0.5389*0.4548=0.1226则C11和C12,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为:A=C11,C12=0.1226,0.1226。3.由于评价体系分层较多,计算比较繁琐,此处不一一列举。将专家对绩效指标比较后的比例标度输入己经链接好的表格中,自动计算结果,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如见表12。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项目绩效评价分析对移土培肥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的模糊分析方法,总的评价思想是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评价过程是对层析分析法确定的权重指标取值无量纲化,再对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采用模糊统计法。最后综合评判的结果由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总得分计算10-1

25、1,并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标准。构建各指标的隶属矩阵,进而求出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成效隶属度为:同理可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绩效隶属度为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取最大的评判指标bj,则与其相对应的评价集元素uj,即为对该评价项目的评判结果。成效和绩效评价结果均为“优”,其中:成效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8751,绩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向量为0.6170。4结论与讨论(1) 构建了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还没有一个成熟的体系,因此本文在全面分析

26、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粮食安全、推进社会和谐和实现环境友好为主要内容的移土培肥工程成效评价体系和以计划与预算完成情况、质量达标情况、项目时效情况和管理规范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体系。(2 )建立了移土培肥工程绩效评价的AHP-FCE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移土培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分配,确保了权重赋值的科学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公正与不准确,可以对移土培肥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价。(3) 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项目为例,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的指标数据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得到评价结果为“优”。移土培肥是一

27、个复杂的系统,其绩效评价不但涉及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等过程,还涉及政府、市场和当地居民(使用者)等不同的主体。本文虽然就其绩效评价进行了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分析移土培肥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时还停留在初级分析阶段,尚需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和研究。绩效评价在移土培肥项目中的发展仍属于起步阶段。针对移土培肥的特殊性,没有形成较成熟的评价管理模式。因此,对于移土培肥项目管理的深化改革需要继续进行与完善,而且指导改革的理论研究尚需做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参 考 文 献1 朱先云.国外表土剥离实践及其特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0(9):2426. 2 徐艳,张凤

28、荣,赵华莆,等.关于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壤培肥的必要条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1,(11):9397. 3 秦明周.耕地保护制度、绩效与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6)92-143.4 李永友.解析与构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当代财经,2005,9(1):2529. 5 傅大友,袁勇志,芮国强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改革的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57-596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92.7 展炜,何立恒,金晓斌,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2): 145-148.8 任冬,刘新平,于礼.基于AHP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旺苍县木门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农村经济,2009,9(12):58-60.9 汪培庄.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2:20-50.10王炜,杨晓东,曾辉,等.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70-73.11 吴莹,金晓斌,周寅康.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95-3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