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14535056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唐诗五首(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唐诗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3明确写景手法,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

2、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

3、孤独、落寞的情怀。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黄鹤楼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了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生2:我也喜欢这两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4、。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2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4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三、

5、板书设计鹤去楼空晴川草树黄鹤楼愁白云悠悠日暮乡关使至塞上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2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并感知诗歌内容。目标导学二:梳理诗义,概括内容1展开联想和想

6、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烽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2这是一首律诗,你能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明确:首联叙事,颔联写景且蕴含感情,颈联描绘出一幅经典的画面,尾联叙事。目标导学三:赏析诗句,把握情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

7、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三、板书设计首联叙事使至塞上颔联景中含情颈联诗中有画尾联叙事渡荆门送别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8、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目标导学二:评说,深入赏析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2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3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4赏析尾联,并思考: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

9、清代诗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有什么看法?明确: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渡荆门颔联颈联写景激动开朗潜认为“送别”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三、板书设计首联叙事渡荆门送别送别尾联思乡、惜别积极乐观豪迈向上所行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所见莺歌燕舞钱塘湖春行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10、学生听读,正音正字。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目标导学二:感悟全诗,质疑释难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可以看出?明确:骑马。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做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4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三、板书设计水涨云舒钱塘湖春行花乱草绿所感喜爱、赞美(最爱行不足)可取之处不足之处紧扣文本特点,对五首诗的教学都紧扣住朗读这一环节,以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学生由于缺乏对诗歌艺术的领悟,很难提起一定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合适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引导,是一大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