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509156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重难点)2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重点)生 态 系 统 的 功 能 与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1生态系统的功能(1)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因,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2)能量流和物质流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渠道。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源头:太阳能。(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3)途径:以食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依次传递。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 提示:是同化的能量。探讨2:

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探讨3: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试分析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abc。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3)流经生态系

3、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各营养级能量的传递过程(1)来源: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消费者的能量来源于上一个营养级。(2)能量总量:同化(固定)的能量。(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4)能量去路该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中(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以动植物遗体、残枝落叶等形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

4、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答案】D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

5、到狐体内的能量【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有三条去路:一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二是兔自身的生长发育,然后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属于兔的能量,而不是狐的能量;三是未被狐摄入的能量。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的能量。【答案】B3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解析】地球上几乎所有

6、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太阳能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之外,还有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生物,D项错误;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B项错误;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部分能量被固定在植物的有机物中,因此输出量和输入量不相等,C项错误。【答案】A能 量 流 动 的 特 点 与 能 量 金 字 塔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概念:只能由第一营养级依次流向各个营养级,而不能逆向传递。原因: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最终转化成热能、机械能等而散失。(2)逐级递减原因: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表现:各营

7、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20%。2能量金字塔(1)形成: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而成。(2)表明: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探讨1:某同学绘制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据图讨论以下问题:(1)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多少?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多少?(用图示字母表示)提示:D1/W1,D1A2B2C2D2。(2)此图解体现能量流动有何特点?提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探讨2:若把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及生物数量关系用能量金字塔的形式表示出来,是不是也是正金字塔形?有没有例外?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正金

8、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探讨3:人们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粪便进入沼气池,生产燃料。此过程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了吗?提示:没有。以上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即人类充分利用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但没有提高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能量流动的

9、特点分析1单向流动(1)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2逐级递减(1)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2)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3)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3能量传递效率:10%20%,即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计算方法为:能量传递效率100%。【特别提醒】(1)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

10、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如BAC是指流向B、C的总能量占A所同化能量的10%20%。(2)各营养级总生物量、活动取食范围、生物富集也存在相应的递变关系,不过生物富集是逐级递增的。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44】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

11、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2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图甲图乙(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C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

12、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图丙(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丙。其中,甲的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的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kJ(用所给字母表示)。【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

13、量,则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25A/(14X)。【答案】(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2)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14、%(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群落中的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答案】A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b以热能形式散失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20%【解析】若d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答案】D3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

15、系。假定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 kg B22.5 kgC90 kg D20 kg【解析】依题意知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4/5)20%20%(1/5)20%20%20%45 kg。【答案】A4.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该系统中,沼气

16、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答案】C5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值,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 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 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

17、到的能量的百分比是_。(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还有少量能量被_利用。【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流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任何生物利用(如燃烧)的能量;能量转化(利用)率上个营养级流到下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个营养级的总能量100%。另外,还要明白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是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还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并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直接利用。【答案】(1)111生产者A (2)13.520(3

18、)60%(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课堂小结: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4.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10%20%。第2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点)2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点)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生 态 系 统 的 物 质 循 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一次次地被循环利用。2关键环节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特点(1)具有循环性,

19、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4碳循环和氮循环的比较碳循环氮循环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循环形式CO2N2NH3NHNO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生物固氮、工业固氮返回非生物环境的方式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化石燃料燃烧、森林火灾动植物遗体分解、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探讨1:大气中的CO2通过哪些途径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通过哪些途径形成CO2释放到大气中?提示: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探讨2: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

20、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全球性。探讨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过程?提示: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提示:。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因为只有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因此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如图1中的A

21、与B、图2中的A与C、图3中的A与E、图4中的A与B)。(2)在此基础上,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因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可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如图1中的B、图2中的C、图3中的A、图4中A),双向箭头的另一端则为生产者(如图1中的A、图2中的A、图3中的E、图4中的B)。(3)除大气中的CO2外其他生物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分解者,因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都要被分解者分解(如图1中的D、图2中的E、图3中的C、图4中D),剩下的成分为消费者(如图1中的C、图2中的B、D,图3中的B、D、F,图4中的C)。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

22、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解析】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答案】A2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循环的逐级递减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A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指元素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的,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答案】D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B3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C代表光合

23、作用,代表呼吸作用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解析】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或小型的动物(蚯蚓)。代表摄食活动,可以代表呼吸作用。【答案】D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的 关 系1区别(1)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是单方向的。2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探讨1:既然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

24、,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提示: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圈范围内物质是循环的。农田中不断有粮食产出,基本元素不断地被输出,所以要不断地施加氮肥。探讨2: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吗?为什么?在能量上呢?提示:在物质上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可通过物质循环实现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生物圈在能量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能量是不可循环的,必须依赖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探讨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只表示物质流向的箭头是哪些?可表示能量流动的箭头有哪些?(用图中的数字标号表示)提示:和;、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光能

25、化学能热能化学元素(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图示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同时存在,不可分割【解析】物质是能量的

26、载体,能量流动则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又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答案】C2下面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07950047】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A项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碳循环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

27、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而不是在生物群落的内部,C项错误;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还包括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D项错误。【答案】A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D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2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E;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28、的组成;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A为120%20%25(kg)。【答案】D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一般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A各种化合物B各种有机物C各种无机物 D各种化学元素【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是以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形式进行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内的具体存在形式在不断变化,如无机物与有机物的转化、不同有机物间的转化,因此物质循环不是以某种具体化合物的形式进行的,而是以元素的形式进行的。【答案】D2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的生理作用和重要环节分别是()蒸腾作用

29、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A、和、 B、和、C、和、 D、和、【解析】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重要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B3“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C不能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单向传递;过程指的是生物群落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

30、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作用释放CO2;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开发新能源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答案】D4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乙丙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解析】题图中可认为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是流经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该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物质的循环过程,但不能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答案】C5如图为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

31、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字母或标号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或碳循环过程:B_;C_;_;_。(2)碳元素是通过_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而在生物群落中是以_的形式沿_传递的。(3)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主要依靠各类生物的_,而另一部分碳元素则以_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4)从碳循环的过程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和_;与碳元素的循环过程相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和_。(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和石油等,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解析】据图可判断,B

32、代表生产者,C代表消费者,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主要依靠生物的呼吸作用回到无机环境中,另一部分则以化石燃料的形式储藏于地层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往复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碳元素在短期内大量释放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发温室效应。【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2) 光合作用有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3)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 (4)全球性往复循环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5)产生温室效应(或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课堂小结

33、: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重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举例:鸟的鸣叫、萤火虫的闪光和花朵鲜艳的色彩等。来源:生态系统中能为生物所接受并引起行为反应的效应信息。(2)化学信息概念:通过生命

34、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为传递形式的信息。举例:生长素、抗生素、性引诱剂、粪便等。(3)行为信息概念:通过动物的行为传递的信息。举例: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4)营养信息传递途径:食物链、食物网。举例:松鼠数量的消长依从于云杉种子的丰歉。2范围探讨1:结合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概念,将下列信息进行归类。A昆虫的性外激素 B有机酸C孔雀开屏D温度E太阳光F声波G空气的湿度H鲜艳的花朵I淡淡的花香提示:化学信息:A、B、I;物理信息:D、E、F、G、H;行为信息:C。探讨2:请用箭头表示图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提示:1判断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的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如涉及声音

35、、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走出信息传递的三个误区误区1误认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误区2误认为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环境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环境,如光、电、波等;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如花的颜色、鸟的鸣叫。误区3混淆信息传递的作用,误认为草原上,草返青时

36、“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体现的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草发出的颜色信息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涉及两种生物,其关系为捕食关系,此时体现的应该是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解析】许多动物有着高度特

37、化的尿标志的信息,由此传达时间信息,以及用来标记领域等,属于化学信息。前三项皆为行为信息。【答案】D2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如本题看到机油、黄油等会马上想到属于化学物质,误答为化学信息。【答案】B3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种

38、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答案】D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1作用(1)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在一起。(2)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2应用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探讨

39、1:在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有什么作用?提示: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探讨2:在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上常在田间或林间施放一种化学物质,使害虫不能完成生殖,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1)为什么该种化学物质能控制害虫的繁殖?提示:该种化学物质能干扰雌、雄虫在完成生殖活动时的信息联系。(2)这种防治措施与使用杀虫剂相比有什么优点?提示:能防止环境污染。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层次作用举例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植

40、物开花、昆虫交尾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食物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举例:若能利用模拟动物的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举例:利用生物的声音信号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1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解析】当光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说明了生命活动的

41、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故C错误。【答案】C2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解析】A、B、C选项都属于运用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D项的化学信息不是人工施加的,也不能提高产量。【答案】D3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

42、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_。【解析】根据题意得知,(1)甲种蛾幼虫的天敌抑制甲种蛾幼虫,在昆虫纲中常常存在两种方式捕食方式和有些昆虫通过将卵产在另一种昆虫幼虫体内而繁殖后代的寄生方式。(2)甲种蛾幼虫取食烟草的叶片,所以甲种蛾幼虫和烟草间为捕食关系。(3)甲、乙两种蛾幼虫都取食相同的烟草叶片,分析得出:生存环境相同、食性相同的两种不同生物,它们的关系就是竞争。(4)明确各自的食性,食物链即可确定。【答案】(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

43、)竞争 (4)烟草甲种蛾幼虫甲种蛾幼虫的天敌;烟草乙种蛾幼虫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44、,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解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两个:其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其二,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不可能正常生存。【答案】C3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

45、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解析】秋水仙素不是信息素,不能在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即不属于信息传递的种类。【答案】C4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答案】A5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

46、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下图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信息。(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有直接关系。(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解析】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1)行为 (2)性激素 (3)繁衍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稳定课堂小结: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2.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都属于物理信息,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等。3.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