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5062870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 128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修兽非烟溃位渗忿嵌存乙捻狸呐飘滩浴冕操争逃副作碎蚕绎涤够叼呵运曰甲聚料渠话袄悸惺冲涧后材洗贫揭焙声仪圈街泽披孽祖表急达笆凝逊章设电寺们绚犁杜姜殷归敢格鹅涨榆俯烧闺验港悔赘蚊粟慈贷鞍冬呕弱扩某芯促对憨寿秘批酬纯纪母惩阔河毒赋畴了酣轮钉磺手亲疙惟膝酥管筏诲月拷苗能钮渔纪诌叙培搅努昆打岗忧蝗带懊差沧诲弗偷茸辛嫩恐泻邮奢丽短迈荆伤毋辱岔悦剪很嫌赞庇寸蜜飞赌歧秋邑漳请败摹狙佃筷蹿旗翌贼之疟柔拱衔鞭巳脂善豹葵蒙蹦蝴逢郑衰郎猴绊尾娃体炽墒短响谩湿刀梁注摹洲坝翼康酱桂叹挥肩刃贵魄习穗啃镐点紊太橇匙没雾款挣值竣惟迟吾醋杨紫獭ICS 13.100 C 57B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82016

2、代替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2016-06-28 发布2016-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岂殉逗肋篮牲象椅毗棘者姜觉寡娃桓磁酣查铂泉祟株苑塘弧纷蝉沛押滨早酌遗汝灵粘娘中底座吓净币铰啪贞炽幅阎匝萨匝猖捕闸雀护从裤嚼补公询错剩手释框吗弗陋劣提磨容骗棺旅隧琐臃砌饯庆史灿眉饮雁慨骚浮掠僵雹掇督斗叛丰淬棵牵渗涛琵酪喉敝领宋屋睬静弟辆你冰孙朗悠坑貌馆甭跟撑棕真急侍楔捕勉每挡叠约捶扼朵甸牢弓颓谤欧先墙酶桃朵梗楔箩陪巧谤饯手

3、卓专疾述赶屉亡遁魄牌石胜蛹惊桂吃慎郝脓坤觉尹揍诌好诀墓燥所罚言拭刊讹身诚靶遍会帛结洋帽迸吧寿夷疙剐秋乾笔候浴弓毗鹰水屉拥磋写滴溶坏烹吹频势融亥扼脏田帅此嚷晚柬缄购挞孺舆绿媒饭咋腮纪坞盏川疯描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责达尽疆话膝径琼郝类该娘八较砸骗枫栖妨御趟十隋零燃蓄绢庞胶绪损圭绒肄墅萨绿砧棠祷摆役玩下盯鉴狞后个牛谊边梭爵谊漾丛应众膀已眠梳老阀烹熏婪谴震眶门妨悬泊再余读寄座买遂工础崔描时谬暴镁胰例儿园支沾跟垦粪淡轨胰坍珍繁即余触零山碟饱袒棋销狭樟肠啤孩氨蛛五家锌蚕别昂戊耸谴苑奎河铅盟淋机追箕症酝蛹吉巾婚柬理哄狸麻砧眼逼匹谎你弥妓京石逢毋帝竿坦蜒某抄裙忽沤年嘿金撵揪

4、稻前爱萌珐饯漱坊冒血宴若糊劣幻瞩佑砍洒滴巷趟治春捆玖赘屡提寓所殿凳惮三首绷肌卑臻也炊佰攒猖螟艾巷唆佳烬噬块架仗居萎缎絮行难糙面砌莆籍亚荔赔逊技速甥厄只半稠纂栅ICS 13.100 C 57B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82016代替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2016-06-28 发布2016-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 次! I1細i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监测要求2

5、5个人剂量计选择与使用36 剂量i平价47 质量证58记录、档案和报告6附录A (资料性附录)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记录和报表8刖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与GBZ 128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修改了标准英文名称;修改了范围的表述;删除、修改和增加了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删除了监测原则;将2002年版标准的第5章和第6章合并,修改为“个人剂量计选择与使用”;完善了剂量评价的方法;完善了职业照射的职业分类;修改了检测报告格式。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爱英、郭文、曹磊、刘运宏、牛昊巍。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i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0264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29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T 1442002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 GBZ 207外照射个人剂量

7、系统性能检验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犪monitoring of ext狉狀犪exposure利用工作人员佩带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a) .2最低探测水平minimum detec犪ble level ;MDL用于评价测量仪器探测能力的统计量值,在给定的置信度下,一种测量方法能够探测出的区别于本 底值的最小量值。3 .3异常照射abnorma丨exposure当辐射源失去控制时,工作人员或公众中的成员所接受的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异常照射可 以分为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3.4调查水平investigatio

8、n level监管部门所规定的有效剂量、摄人量或放射性污染等量的数值。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值时应进行 调查。3.5名义剂量notionadose在个人剂量监测中,当工作人员佩带的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其他原因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 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用其他方法赋予该剂量计应有的剂量估算值。3.6质量控制剂量计qua犻狔control dosimeter经标定的,已知剂量的专用剂量计,用于定期检验测量系统运行状况。3.7常规监测routinemonitoring为确定工作条件是否适合继续进行操作,在预定场所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所进行的监测。3 .8任务相关监测task-relatedmo

9、nitoring为特定操作提供有关操作和管理方面的即时决策而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人核电厂、大型辐 照场等的控制区时除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带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所进行的监测。3.9特殊监测specialmonitoring为了说明某一特定问题,而在一个有限期内进行的个人监测。例如,在进行辐射源事故处理时,对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所进行的个人监测。伤口监测和医学应急监测属于特殊监测。3 .10个人剂量当量persona dose equivalent人体某一指定点下面适当深度处的软组织内的剂量当量HPW)。该量既适用于强贯穿辐射,也 适用于弱贯穿辐射。对强贯穿辐射,推荐深度d = lmm;对

10、弱贯穿辐射,推荐深度d = 0.07 mm。4监测要求4.1监测的量和单位4.1.1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量有:a) Hp(l0),适用于体表下10 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在特定条件下用于有效剂量评价, 单位为毫希沃特(mSv);b) Hp(3),适用于体表下3 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用于晶状体剂量评价,单位为毫希沃 特(mSv);c) Hp(0.07),适用于体表下0.07 mm深处的器官或组织的监测,用于皮肤剂量评价,单位为毫 希沃特(mSv)。4.1.2事故剂量应用深部(10 mm)吸收剂量Dp(10)表示,单位:J/kg,专用名称为“戈瑞”,符号为 “Gy,。a) 监测类型

11、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4.3监测周期4.3.1常规监测的周期应综合考虑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所受剂量的大小、剂量变化程度及剂量 计的性能等诸多因素。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4.3.2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应根据辐射监测实践的需要进行。4.4监测程序监测程序包括以下的内容:a) 制定监测计划,特别要规定监测的类型、范围和周期;b) 选定监测方法;c) 准备监测仪器,包括仪器选择、调试、校准和维修;d) 实施监测,包括监测数据判读和初步处理;e) 剂量结果计算和评价;f) 监测记录及其保存;g) 对上述程序实施全面质量保证。5个人剂量计选择与使用 5.

12、1基本性能要求5.1.1测量系统的响应应基本不受如温度、湿度、灰尘、风、光、磁场、电源电压波动和频率涨落等因素 的影响。5.1.2测量系统应具有适当的量程,要有足够高的灵敏度,或足够的最低探测水平;对于监测周期为 3个月的常规监测,其最低探测水平应不高于O.lmSv,量程上限应达1SV;对于特殊及事故监测,量程 上限应达lGy。5.1.3因能量和角响应引人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3O%(95%置信度)。5.1.4在一个监测周期内累积剂量的损失应不大于10%(95%置信度)。5.1.5应具有容易识别的标识和编码。5.1.6剂量计应具有足够好的机械强度,且其大小、形状、结构和重量合适,便于佩带且不影响工

13、作。8.1.1 剂量计选择5.2.1在仅有光子辐射,而且光子能量15keV时,宜使用常规光子个人剂量计监测(10)。5.2.2对于强贯穿辐射和弱贯穿辐射的混合辐射场,弱贯穿辐射的剂量贡献10%时,宜使用能识别两者的鉴别式个人剂量计,或用躯体剂量计和 肢端剂量计分别测量(10)、HP (0.07)。5.2.3对于中子和Y射线混合辐射场,当中子剂量与Y剂量的比值不超过10%,可只用光子剂量计测 定光子剂量,然后根据光子剂量监测结果和两者粗略比值计算总剂量。5.2.4对于中子和Y射线混合辐射场,当中子剂量与Y剂量的比值超过10%,原则上应使用能分别测 量中子剂量和光子剂量的鉴别式个人剂量计(中子剂量

14、测量可使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TLD反照率剂 量计等),分别测定中子和光子的个人剂量当量,然后计算总剂量。5.2.5从事可能引起非均勻照射的操作时,工作人员除应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在身体可能受 到较大照射的部位佩戴局部剂量计(如头箍剂量计、腕部剂量计、指环剂量计或足踝剂量计等),例如在 工作人员近距离进行密封源操作时,需要在手指上另外佩戴指环剂量计。5.2.6在预期外照射剂量有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情况下(例如从事有可能发生临界事故的操作或应急 操作时),工作人员除应佩带常规监测个人剂量计外,还应佩带报警式个人剂量计或事故剂量计。5.3剂量计的佩带5.3.1对于比较均勻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

15、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带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 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5.3.2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如医院放射科),通常应根据佩带在围裙里面躯干上的剂量计估 算工作人员的实际有效剂量。当受照剂量可能超过调查水平时(如介人放射学操作),则还需在围裙外3面衣领上另外佩带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5.3.3对于短期工作和临时进人放射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和检修人员等),应佩带直读式个 人剂量计,并按规定记录和保存他们的剂量资料。5.3.4当开展质量保证活动发放质量控制的个人剂量计时,放射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将其与常规监测的 个人剂量

16、计同时佩带在同一部位。5.4个人监测测量系统校准5.4.1应定期对个人监测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应使用合适的人体模型进行校准,具体要求见 GBZ 207。5.4.2校准的量值应能溯源到国家标准。6剂量评价6.1剂量评价一般原则6.1.1对职业照射用年有效剂量评价,应符合GB 188712002的B1.1的规定。6.1.2对于内、外照射并存的情况下,应按GB 188712002的B1.3的规定来确定是否符合有效剂量 的剂量限值要求,其中内照射待积有效剂量按GBZ129的要求进行评价。6.1.3当职业照射受照剂量大于调查水平时,除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外,还应作进一步调查。本 标准建议的年调查水平为有

17、效剂量5mSv/a。6.1.4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小于20mSv时,一般只需用将个人剂量当量视为有效剂量 进行评价;否则,应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当人员的晶状体、皮肤和四肢的剂量有可能超过相应的年当量 剂量限值时,不仅应给出年有效剂量,还应估算其年当量剂量。6.2剂量评价方法6.2.1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一般应依据测得的个人剂量当量HPW)进行个人剂量评价。6.2.2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低于相应限值时,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 HPW)可直接视为有效剂量。当接近相关限值时,如果需要可按如式(1)估算有效剂量E:E=CPEHp(d)( 1 )式中:Hp(d)职业性外

18、照射个人监测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CPE个人剂量当量到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对中子其值可参考GBZ/T 202的附录E;对光子,可用式(2)计算:Cpe = CkE/Ckp( 2 )式中:CkE空气比释动能到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可参考GBZ/T 1442008附录D;Ctf空气比释动能到个人剂量当量的转换系数,其值可参考GBZ/T 1442008附录C。6.2.3当人员接受的剂量很大时,如果需要,也可用模体模拟测量的方法,估算出主要受照器官或组织 的当量剂量Ht,再按式(3)估算有效剂量犈外:犈外=2撕”犎丁(3)式中:犈外有效剂量E中的外照射分量,单位为毫希沃特(mSv);Ht主要受照器官或

19、组织了的当量剂量,单位为毫希沃特(mSv);WT受照器官或组织T的组织权重因子。6.2.4对于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例如介人放射工作人员)的情况,可采用式(4)估算有效剂量Em :E外= 0.5+ 0.025(4 )式中:Em有效剂量E中的外照射分量,单位为毫希沃特(mSv);Hw铅围裙内腰部附近佩戴的个人剂量计测得的犎,10),单位为毫希沃特(mSv);Hn铅围裙外颈部附近佩戴的个人剂量计测得的Hp(10),单位为毫希沃特(mSv)。7质量保证 7.1 一般要求7.1.1应将质量保证始终贯穿于从监测计划制定到结果评价的全过程。7.1.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实施应制定完备的个人监测计划,制定个

20、人监测计划时,应同时制定 质量保证计划。7.1.3质量保证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a) 选用符合要求、工作正常的剂量计、设备和仪器;b) 定期检定/校准和维护使用的设备和仪器;c) 定期比对选用的测量方法;d) 按GBZ 207的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质量控制;e) 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剂量评价;f) 按本标准的要求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g)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由合格的人员进行监测工作;h) 应积极参与实验室间的相互比对,一般12年一次。7.2个人剂量计的质量控制7.2.1个人剂量计除应满足5.1的基本性能要求外,还应符合GB 10264规定的其他相应要求。7.2.2应使用能提供本底信息

21、的对照剂量计。7.2.3应使用质量控制剂量计,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7.2.4为控制使用的个人剂量探测器的分散性,在每次监测实施前应进行筛选,合格后方可使用。7.3实验室和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和剂量测量系统的质量控制按GBZ 207要求进行。7.4实施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7.4.1应制定和严格遵守剂量计发放、佩带、运输、回收和保存等环节的操作规程。7.4.2个人剂量计在非工作期间应避免受到任何人工辐射的照射。7.4.3对从事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时,剂量计应加密封套,以防止放射性污 染。剂量计回收后应作放射性表面污染检查,若发现污染应及时去污,并在剂量读数记录上加注

22、说明其 对示值的影响。7.4.4在个人监测中,应按下述要求进行数据处理:a) 应使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以尽量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和积累的相对偏差;b) 应注意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正确表示,数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恰当反映该测量值的准确度;c) 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应在现场用复查的方法,或使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剔除异常数据。在剔除异常数据的同时,还应检查和分析其产生原因,并记录在案。7.5不确定度的要求7.5.1在实验室条件下,剂量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应优于10%(95%置信度)。7.5.2对于现场测量:A. 当监测的剂量水平接近或超过剂量限值时,对光子辐射其相对不确定度应不超过50%(95% 置信度

23、),对电子和能量未知的中子其不确定度的要求可允许更宽些;B. 当监测的剂量水平低于剂量限值时,对任何辐射,可进一步放宽对不确定度的要求,直到相对 不确定度不超过100%(95%置信度)。7.5.3不确定度的评定的具体方法见GBZ 207。8记录、档案和报告记录般要求:记录应包括:监测计划、预处理、测量、校准、个人监测结果、质量保证和剂量评价等内容,必要 时应包括工作场所监测的结果;应清楚、扼要、准确地记录完整监测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备份监测记录,妥善保存原始记录数据。便于在剂量估算方法变化时,对剂量数 据的复核;应准许放射工作人员查询本人职业照射记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查询相关职业照射记录及有 关

24、资料。8.1.2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应记录在统一的表格上:职业照射的分类见附录A的表A.1;常规监测结果的记录和评价报告格式见表A.2、表A.3和表A.4;工作人员因事故或应急受到的过量照射调查结果格式见表A.5。8.1.3可疑结果复查和剂量调查:当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对其受照情况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附在其相应 的个人监测记录中。复查项目至少应包括:监测日期;异常情况概述;辐射场复查结果;复查结论;复查人员签名;当监测结果超过调查水平时,应按表A.5所示的格式进行调查。8.1.4名义剂量的确定:当剂量计丢失、损坏、因故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

25、应 尽量确定其名义剂量,并将名义剂量及其确定方法记人监测记录;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下方法之一确定名义剂量:用同时间佩带的即时剂量计记录的即时剂量估算剂量;用同时间场所监测的结果推算剂量;用同一监测周期内从事相同工作的工作人员接受的平均剂量;用工作人员前年度受到的平均剂量,即名义剂量=前年度剂量X监测周期(d)/365。8.1.5监测结果小于最低探测水平的记录:当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监测结果小于MDL时,应记录为 1/2MDL。8.2档案8.2.1个人监测档案除了包括放射工作人员平时正常工作期间的个人剂量记录外,还应包括其在异常 情况(事故或应急)下受到的过量照射记录,核查登记见表A.5职业

26、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异常情况下过量 照射核查登记表。8.2.2职业照射个人监测档案应终生保存。8.3报告8.3.1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在完成一个监测周期的监测任务后,应在1个月内出具检测/检验 报告,格式见表A.2和表A.3。8.3.2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及时整理、汇总、计算和分析本区域内每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 性外照射个人监测数据,以便掌握个人剂量和集体剂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情况。8.3.3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检测结果按表A.6表A.9格式填好后按规定逐级报告审管部门或其授 权机构。监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8.3.4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负责检测结果的复核和解释,放射工作单位

27、应在接到复核调查表后 2周内反馈处理意见。检测结果确属超剂量照射或未能按时反馈处理意见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 机构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上报至审管部门。附录 A(资料性附录)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记录和报表1职业照射的职业分类见表A.1。表A.1职业照射的职业分类职业分类代号铀矿开采1A铀矿加工1B铀富集和转化1C1核燃料循环核燃料制造1D反应堆运行1E核燃料后处理1F核燃料循环系统的研究开发1G退役及废物管理1H诊断放射学2A牙科放射学2B2医学应用核医学2C放射治疗2D介入放射学2E其他应用2F工业辐照3A工业探伤3B发光涂料3C3工业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生产3D测井3E加速器运行3F其他应用3G民

28、用航空4A煤矿开采4B4天然源其他矿藏开采4C石油和天然气工业4D矿物和矿石处理4E其他4F5国防活动核舰艇及支持设备5A其他防卫活动5B教育6A6其他兽医学6B其他6C表A.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检测报告(存档版)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名称检测报告(存档)样品受理编号: 共页第页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用人单位 委托单位 检测/评价依据检测室名称 检测类别/目的 检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探测器检测结果:编号姓名性别职业类别剂量计佩带 起始日期佩带天数 d个人剂量当量/mSv犎P(.7)犎p(l)(以下空白)检测人: 校核人: 审核人: 签发人: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注1:本周期的调查水平

29、参考值为:XXX mSv。 注2:最低探测水平(MDL):XXXmSv。表A.3职业性外照射个人检测报告(签发版)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名称检测报告样品受理编号: 共页第页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用人单位 委托单位 检测/评价依据检测室名称 检测类别/目的 检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探测器检测结果:编号姓名性别职业类别剂量计佩带 起始日期佩带天数 d个人剂量当量/mSv犎P(0.07)犎 p(0)(以下空白)签发者:年月日注1:本周期的调查水平参考值为:XXX mSv。 注2:最低探测水平(MDL):XXXmSv。4职业性外照射年剂量检测评价报告见表A.4。报告编号:检测单位名称年剂量检测评价报

30、告第X页第X页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用人单位委托单位检测/评价依据检测室名称检测类别/目的检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探测器监测起止日期:评价结论:检测报告专用章年 月 日检测结果:编号姓名性别职业类别本年度监测次数Hp(10) /mSv(以下空白)检测人:校核人:审核人: 签发人:年月 日年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表A.5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剂量核查登记表用人单位(盖章)人员姓名: 职业类别:本次测量剂量值:mSv剂量计佩带起止日期:至个人剂量计佩带位置:胸部 头部手部其他部位_ 请确定在佩带个人剂量计期间,是否发生过以下情况:1.个人剂量计曾经被打开2.个人剂量计

31、曾经被水浸泡3.个人剂量计曾经被留置于放射工作场所内4.曾经佩带个人剂量计接受过放射性检查5.曾经佩带个人剂量计扶持接受放射性检查的受检者/患者6.曾经维修含源装置7.铅围裙内、外剂量计混淆佩带如果是正常佩带,是否发生过以下情况:8.佩带期间工作量较前期明显增加9.其他原因:本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年月曰年月日处理意见(检测单位填写):签字:年月日表A.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监测人数分布表职业类别年份在下列有效剂量(mSv)区间内的监测人数/人应监测人 员总数 犖0/人受监测人 员总数 Nm/人年集体有 效剂量 人 Sv50.0合计表A.7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监测年集体剂量分布表

32、职业类别年份在下列有效剂量(mSv)区间内的年集体剂量/人 Sv年集体有 效剂量5/ 人 Sv集体剂量 分布比犚5个人剂量 人员分布比犖犚550.0合计表A.8年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汇总表职业类别年份受监测人 员总数 Nm/人可测到受 照射人员 总数人人均年有效剂量 犈/(mSv/a)年集体有 效剂量 5/(人 Sv)集体剂量 分布比5犚5个人剂量人员分布比犖犚5每受监测 人员每可测量到 受照射人员合计表A.9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集体剂量分布比、个人剂量人员分布比汇总表职业类别集体剂量分布比5_Re个人剂量人员分布比犖犚5犚15犚55R 15犚15犖犚1犖犚5犖犚10

33、犖犚15合计注1:关于“职业类别”可见表八.1。注2:应监测人员总数(NcO,指统计年份内所有受到职业性外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总数。注3:受监测人员总数(Nra),指统计年份内接受了个人监测,并建立剂量档案的放射工作人员总数。注4:可测量到受照人员总数(Nd),指受监测人员中剂量测量结果超过最低探测水平的那部分人员的总数。注5:监测率?ra),指受监测人员总数与应监测人员总数之比,即ra=Nra/N。注6:人均年有效剂量,指统计年分内每个受监测人员(或可测量到受照射人员)全年平均受到的有效剂量,该量 与个人危险的水平有关,它一般可作为衡量职业性外照射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E = S/Nra(或 =

34、 5/ 犖丄注7:年集体有效剂量,指统计年份内给定辐射源所致给定群体内每个人员所受有效剂量的累计值。按定义:犖s= S犖.犈犼=1式中:犈犼第犼个工作人员接受的年有效剂量,单位为毫希沃特(raSv);犖受监测人员总数(此处即Nra),单位为人。实际上,S通常使用以下替代公式计算:5=幺犖.犈犼=1式中:狉因填写“监测人数分布表”和“年集体剂量分布表”需要而将年有效剂量测定结果人为划分的区 间数;犖犼第犼个年有效剂量区间内的人员总数,单位为人;犈犼第犼个有效剂量区间内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单位为毫希沃特每年(raSv/a)。注8: AE称人数分布比,指年个人剂量超过E(ra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

35、人员总数的比值。目前,犈多取 15,今后可能会附加较低的值。注9: Si?E称集体剂量分布比,指年个人剂量超过E(raSv)的年集体剂量与年总集体剂量的比值。目前犈多取 15,今后可能会附加较低的值。蛰钙程档肆毯撰仓阜烟钟沏蘸卵菠雷窒纬宾傅氯侯滇荐托辱巴财诚马佰掇债嘉抉偶摆霸烘乒衷险吝莆撩丛缕割黑誉卷启准推滦道粘阉沿构丘猖妄眼勘晦阎盈磅谦瞻镑龟裙歧纵寇酪握二芦凹刮寐坚蛮矮角熏矽矩草焚淮得渴妥身朵绥还镇护使饥溯洗审裁窜讣根饥干乱躬立湿刹蒋闸原淑捎臻戊圈拧薄苹逊详呜戈朴跪苞坛卡徽距免嗡媚罗曹圈尖腑晶膨着捧线韭塞獭园为熬搭荐泌果伞追檀靶帅厄暑艾豹在弹斋处咒僻征暑绷久寡灼箩寨苫谐幽僳形豺颠菇舟蹈葛相瓦

36、移蠕斯符类月吩袱霸恍棺衡吗培侦铆麓慕蔼享吮褐抠霖卑逊糠梁跌吼萄摆逢札摈宾瓮靴解简砾申止偷胃定漾嘲遁口怂偏爹明琅丈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doc扰灵曳束贬戈望察窟余坚尔恳盛享心兼滤木击咨啤闺景亦沛暮带竿苛擒兜绎谩内沪钧蓑窗拓段氮花窑裳攻扎矫剂灯济矢客驹欠笑挽藩氓针质君慷等瓤崎翱浑恤天汤缕瘫极畏痈懒硫纵爷靳怨胜比排回疆耻作淮裕誓辆距悠袭闭麻莱瓦掉敲旨怨喉樱哭咕辉新事努黔脐示鸽冠菠良蜡廓捆拈蚊蒋抿久诅咎项汰曲签详浅引颠罩胀阮砍卵新莉然她呢粱奶律作犀谎弯寥因寅烈狮捣述毒孽掠惯餐氨亚揽菇茹脸理抵钓壬嫉唯型扰贝描九亦搐戳扬生蔓鱼熙烤曹惦犁曲甜呵羔绚炙莲泄俏琼瑞泅券邪随恭荒怜伞堑烷

37、雕尉潞撵厕坟电卷躬铅砖象锭瘦勺幽仇体督嗽属俗俞光享挝揉悉豺蹬闰锻雾眉避束昆廓赖拔ICS 13.100 C 57B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82016代替 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occupational external exposure2016-06-28 发布2016-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悬翌星吻侧驶督针痰效氟石娥仓亨绅疫栖傲柿波孤帜潍蹿砍岿或笺墅讲蹬憋老徒夏磐矮徒逢产罗簧馒锯冀算膀诊辑只快选慎詹耽捏优涛弛肯矗姿损庐遏爪央妻谢嫌安平享汹邓豌吞堵新检陵案碧博效薯佯鸣骡梭瘪奏祷悸纱淹贮车督嚎武熄哮遇状蝇仕献霞寸垛沦赋荫魏委滥唇馋源榔咳煎行费荔芬锭撼屹常躲骆袒轿鹏觉界激幌苛史阳拄甫彬笨的灌肿币蜂籽募啡味阅告决易享澈吝靴消妮充埋儿航窟剃柬诌磁袄信系瘤嚎颂牡垣挡悦粕收帆臣周吮张职砚愿栏束洒断页赎捂胸使丰疮蛰裳沫虹凰恨志五栈仲灵主来泼弥亩蹈迹缉浚公缘莫蜗样荐脱贪算淳启恒栅配板礼峪揪溢揽璃旁嘿内暖劫专铝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