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4477522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曲县城总体规划简要说明及发展(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阳曲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简要说明第一章 总则一、编制背景及目的阳曲县城(暨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07版总规)2008年由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编制期限为2007-2020年,目前规划实施年限已经过半。07版总规实施近十年来,较好地指导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县城的规划建设。经过多年的认真贯彻实施,城市职能日趋完善,城市布局渐趋合理,城市生态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该版总体规划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的指导下编制的。现今十八大的召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设立等宏观背景发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

2、化;同时太原市实施开发区扩区建设方案,以及杨兴大道、大西客专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得阳曲县自身发展条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此,阳曲县人民政府委托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阳曲县城(暨太原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07-2020实施评估报告,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总结07版总规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客观评估规划实施的效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更好地对全县未来的城乡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土地利用等重新进行空间综合布局和重点控制。目前,该评估报告已经市政府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法律,为适应阳曲县新的发展趋势,合理有序推进阳曲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城乡之间的互动发展,阳曲县人民政府委托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特编制阳曲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切实指导阳曲县城未来的发展。 二、 规划目标 近期到2020年开发区建设形成规模,阳曲县城旧城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基本建立起现代化的经济与社会体系;远期2030年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面实现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三、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4、。四、 规划范围县域范围:阳曲县行政辖区,包括1个中心城区,9个乡镇,总面积为2085平方公里。 阳曲县城规划区范围:西部以大西客专为界,南部以太阳高速为界,东部以规划108国道复线为界,北部至城晋驿北部,总面积116.86平方公里。第二章 县域规划五、 县域发展目标山西省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太原市重要的北部门户、中心城区产业外迁集聚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太原市重要的休闲旅游服务、生态居住基地,国家知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六、县域发展战略 1、区县融合战略,依托“开发区扩区”通过区县融合实现共赢。2、产城融合战略,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重点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3、生

5、态战略,树立生态先导的发展理念,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4、文化战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切实做好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5、基础设施先行战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是城市合理健康发展的保障。七、区域协调(一)区域功能和空间协调(二)区域交通协调 (三)区域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协调 (四)区域生态文明体系协调八、县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一)产业发展总体思路1、转型综改,循环绿色。2、产城一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3、优化布局,园区集聚。(二)产业发展布局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城市农业和现代农村经济新格局。2、第二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所有制

6、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间相互协作,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两个园区及三大产业:民营经济开发区阳曲拓展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阳曲拓展区、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建材工业产业、燃气能源产业 3、第三产业:借力园区,通过产城共建,打造开发区生产服务基地,建成太原市北部地区的物流仓储中心。依托天然林资源和传统风貌村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郊野旅游,着力建设太原市后花园。 (三)综合经济板块1、西凌井经济板块,位于县域西部,包括北小店乡和西凌井乡。本区域为山地,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应深入挖掘西山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自然禀赋,发展以凌井沟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

7、业,以三郎洞文物景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同时加强生态农业发展。2、泥屯经济板块,位于县域中西部,为丘陵沟壑地带,依托现状资源北部发展以三藏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南部发展生态养生、休闲农庄旅游业。3、高村经济板块,位于县域中部北侧,包括高村乡和大盂镇。本区域地貌较平缓,交通条件优越,适宜大力发展以宝迪、稻香村等食品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园区,并依托现状燃气管线发展燃气能源产业。4、县城经济板块,位于县域中部,包括县城(黄寨镇)、侯村乡、东黄水镇。本区域地势平缓,交通便利。县城内整治工业企业,重点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周边区域依托民营、高新区拓展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8、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介以青龙古镇、阪寺山为代表的生态山水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加强生态农业发展。5、凌井店经济板块,位于县域东部,包括杨兴乡和凌井店乡。本区域地处丘陵沟壑地带,应依托现状林业资源重点发展经济林业(苗圃、核桃、野生经济林等),中草药种植业和现代特色农牧业。九、县域人口预测至2020年人口发展规模为34.5万人;至2030年人口发展规模为49.5万人。十、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60,城镇人口约20.7万人;2030年,城镇化水平约75左右,城镇人口约37.2万人。十一、县域空间结构规划阳曲县在空间发展上以强化中心,打造脊梁;轴线拓展,适度均衡;迁村并点,空间集中;

9、板块引导,协调发展为策略,形成 “一城、一轴、一环、三区”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一城”即县城,是县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发展的中心。“一轴”“一轴”指规划依托108国道、大运路及北同蒲铁路形成城镇体系主要发展轴带,向北联系忻州,往南承接太原市。“一环”指依托北外二环高速、108国道复线、太阳高速形成中部综合发展区联结高村乡、大盂镇、泥屯镇、东黄水镇、侯村乡的联动发展环线。“三区”依据乡镇职能结构将县域划分为西部生态保育、生态旅游区,中部综合发展区和东部生态经济林、现代农牧区。十二、县域城镇规模等级规划阳曲县城镇等级规模分为县城所在镇、重点镇、一级乡镇、二级乡镇四级等级结构体系。强化县域

10、中心城市,重点培育泥屯镇、东黄水镇、高村乡、大盂镇四个重点镇,积极发展一批特色乡镇,建立梯次衔接、以大带小、功能配套的城镇体系。阳曲县城所在地:黄寨镇。四个重点镇:泥屯镇、东黄水镇、高村乡、大盂镇。一个一级乡镇:侯村乡。四个二级乡镇:西凌井乡、北小店乡、杨兴乡、凌井店乡。十三、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规划构建特色化、职能明晰的城镇结构,其中中心城区作为县域综合,以民营园区、高新区转型园区、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吸纳县域及周边县区就业为主,高标准配置各类公共设施。各乡镇镇依据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差异,避免功能趋同、盲目竞争,因地制宜地发展,规划形成工业型、旅游服务型、农贸型等具有特色职能的城镇。县城:县

11、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发展的中心,以服务产业为主。高村乡(大盂镇):重点发展以宝迪、稻香村等食品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园区,并依托现状燃气管线发展燃气能源产业。泥屯镇:发展生态养生、休闲农庄产业和三藏寺人文旅游业东黄水镇:依托交通便利条件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休闲农庄业,并发展生态农业。侯村乡:北部依托民营园区以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主体产业,南部依托太原东山生态规划以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西凌井乡、北小店乡:发展以凌井沟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山水文化旅游业、休闲农庄产业。北小店乡:发展以三郎洞文物景点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以六固村农家乐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及生态农业。杨兴乡:重点发

12、展经济林业(苗圃、核桃、野生经济林等),中草药种植业和现代特色农牧业,适度发展新能源产业。凌井店乡: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林业,适度发展新能源产业。十四、县域交通规划 (一)区域客货运交通枢纽规划1、火车站:提升阳曲站、柏井站及高村站等级。2、汽车站:开通东黄水站、泥屯站、高村站、大盂镇等客运站,增强重点镇与周边镇的客运交通联系。3、高速公路出入口:沿北外二环高速公路规划新增泥屯站、大盂站、城贾站、凌井店站。(二)铁路提升同蒲铁路阳曲站、柏井站及高村站站场等级,大西客运专线在阳曲县境内通车。 (三)公路1、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形成“一环三放射”路网结构布局。一环,太原北外环高速。三放射,向北放射

13、的大运高速公路至大同, 向东放射的太阳高速公路至北京,向西放射的太佳高速公路至佳县。2.公路规划布局,国道形成“一环两放射”的公路网结构布局。一环:国道环线。两放射: 108国道复线向北至忻州,从环线向北至忻州。 及县道与旅游公路十五、县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市政设施容量充足,区域统筹,集中设置,城市配套未覆盖区域自行配建。 (一)策略 1、泥屯镇:依托权新线的实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水源、热源均由太原市区引入,规划新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泥屯35KV变电站; 2、大盂镇:保留现状燃气设施及大盂110KV变电站。规划新建LNG应急调峰站(10000m3);规划新建大盂引黄水厂;规划新建燃气热源厂及污

14、水处理厂。 3、东黄水镇:市政配套与阳曲县县城区域统筹,充分利用民营区及高新区拓展区市政配套设施。 4、其余乡镇:区域自行配套 (二)设施规划: 国家级:保留陕京二、三线输气管线;规划新建鄂安沧输气管线及其与太原至长治输气管线联络线。 省级:保留大盂至平遥、大盂至杨盘输气管线。 市级:保留大盂太原输气管线及工业焦炉煤气专线;保留侯村垃圾填埋场,及侯村500KV变电站; 规划新建阳曲电厂及LNG应急调峰站。县级:规划新建引黄水输水线,新建大盂水厂;保留上安220KV变电站,规划新建故县220KV变电站、辉家沟220KV变电站。十六、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根据阳曲县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道路规划、旅游资源分

15、布、客源市场需求导向和旅游开发现状,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想,按照空间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的空间组织原则,将阳曲县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划分为“一带 、两线、 八区、 多点” 的旅游空间骨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规模,通过户外自驾车/自行车游线,有机串联“一带、二线、八区、多点”,形成全县旅游发展空间网络。一带:大运公路沿线旅游带, 以青龙古镇、龙池山庄、不二寺、 阳曲公园、青草坡、北方狩猎场、 开化寺、小五台山等景点为主。 二线:黄土民俗风情旅游线和宗教文化休闲旅游线, 黄土民俗风情旅游线,以三畛村、东黄水村、北留村、青草坡、北方狩猎场、北社郭家堡、安阳山庄等古村落、休闲山庄为主;宗

16、教文化休闲旅游线,以悬泉寺、红 峗山、阪泉山、三藏寺、不二寺、大王庙等景区(点)为主。 八区: 旅游综合服务区、青龙镇仿古休闲区、悬泉寺文物风景旅游区、小五台康体 运动休闲区、凌井沟-北小店生态旅游休闲区、阪泉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休闲区、玉泉山自然风景区。 多点:多个旅游资源观赏点, 以郭氏纪念馆、烈士陵园、狼孟城遗址、龙王塔遗址、汾河二库、圣母庙、定安寺、徘徊寺等景点为主。 十七、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一)适宜建设区阳曲县适宜建设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盆地地区,主要包括城镇建设区、工业区及乡村居民点用地。其中:1、城镇建设区主要包括阳曲县城、以及各乡镇政府驻地。该区域的管制要求为:以第三产

17、业发展为主。县城主要承担居住、商业、金融、信息、交通枢纽等综合服务功能,其余乡镇驻地主要承担居住、交通服务等功能;规划期内要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质量,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集聚能力。2、工业区主要分布在108国道以东地区、阳曲县城南部的民营园区及北部的高新园区。该区域的管制要求为: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严禁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入住;集约利用土地,严格避免土地闲置与浪费;积极引进先进工艺,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3、乡村居民点主要指位于中部地区且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居民点。规划积极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大力推进“四化、四改”工程;大力发展村庄经济,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村庄建设严格执

18、行“一书两证”或“一书一证”制度。(二)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一般农田用地区及规划期内拟进行撤并的乡村居民点。1、一般农田用地区主要指分布于限于四大盆地内的一般农田。该区域的管制要求为:要积极开展土地整理,促进各类中、低产田及其它一般农田向基本农田转化,提高其产出、产量和农业经营水平;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政策,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2、乡村居民点该区域的管制要求为:严格控制居民点的用地

19、规模,不得新批宅基地;积极引导该区域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及城镇驻地迁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三)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内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东西两山生态保护区。1、人文与自然景观保护区主要包括青龙古镇、不二寺、三藏寺、思西遗址、汾河峡谷自然风景区及石岭关自然风景区等区域。严格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自然风景区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景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在风景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2、生态保护区主要指县域东部和西部山区。要严格保护自然山体景观,严格控制可能破坏

20、区内生态环境、山体景观的所有开采及建设活动,鼓励植树造林和山体绿化;结合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将污染排放难以达标的小冶炼、小化工、小水泥等企业关停或迁出;矿产采空区应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回填,并实施封闭绿化。应创造条件逐步搬迁区域内零散居民点,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区内可适当发展经济林生产及畜牧等产业。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进入森林和森林边缘地区的人员,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为林业服务的标志。第三章 中心城区规划十八、 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一)城市性质:阳曲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

21、业为主导的生态宜居的新城。 (二)人口规模 近期(2020年)总人口为:26.4万人;远期(2030年)总人口为:39.9万人; (三) 城市用地规模 建设用地规模近期39.54平方公里,远期57.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近期149.78平方米,远期145.00平方米。十九、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规划形成“南拓、北进、西移、东扩”的用地发展方向。南拓:在杨兴河与中社河汇合处,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核心功能区和文化产业区。北进:沿108国道跨越东西向中社河冲沟,向城晋驿方向发展,拓展工业用地。西移:结合阳曲高铁站建设,发展城镇居住生活用地。东扩:依托开发区发展,拓展工业用地。二十、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22、规划形成了“一心、两轴、双廊、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 阳曲县城,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两轴:沿阳兴大道、108国道形成南北向经济发展轴;沿国道环线形成东西向城乡统筹发展轴。双廊:依托青龙古镇、杨兴河、新阳公园形成生态文化绿廊;依托中社河自然景观打造城市休闲绿廊。多组团:结合阳曲县自然地貌分割出的产业及居住组团。二十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名 称用地代码单位数量比重(%)居住用地R公顷1024.6317.7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公顷218.863.78%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公顷557.919.64%工业用地M公顷1974.6234.13%物流仓储用地W公顷153.822.66%

23、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顷645.9311.17%公用设施用地U公顷72.141.25%绿地和广场用地G公顷1137.0719.66%其中公园绿地G1公顷927.216.03%防护绿地G2公顷209.873.63%城市建设用地H1公顷5784.98100%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公顷312.94建设用地H公顷6097.92二十二、居住用地规划(一)居住用地指标到2030年规划居住总用地1024.6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7.71%。(二)居住用地规划控制规划确定居住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以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为补充。(三)居住用地组织结构与规划布局城区居住用地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元,构成“居住组团

24、居住小区”的两级居住用地组织结构。规划居住用地相对集中布局,整合阳曲县城用地的同时,发展城晋驿居住片区、高铁站片区,同时各工业组团配备适当居住用地。(四)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地规划旧城区要结合现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分布情况,充分挖掘现有基础教育设施的潜力,打破企业办学的限制,实现完全的社会办学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旧区改建是应优先保证教育设施用地。1.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规划建设必须按照规定标准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原则上每千人幼儿数以40名计,每所6-12个班,用地2700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以上。每1-1.5万人规划小学一所,18-24班规模,用地旧城0.8-1.2公顷,新区1

25、.5-1.9公顷,建筑面积3800-5000平方米,服务半径500-1000米。每2-3万人规划中学一所,24-36班规模,用地旧城1.8-2.2公顷,新区2.3-3.2公顷,建筑面积6000-10000平方米。2.严格控制学校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3.严格控制学校用地性质,学校用地不得挪作非教育用途,不得将学校用地建教工宿舍,不得拆除学校围墙,兴建商业用房。4.现有学校,应合理调整内部布局,改善校舍建设,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二十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公共设施规划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自然、技术等多种因素,合理配置、完善公建服务体系。合理组织公共设施布局,使公共设施与城市

26、其他功能有机结合。在城市新区建设中,高标准地建设各级公建中心,并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体系。(二) 公共设施规划目标结合新区开发,建成由行政、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设施组成的新区中心,增加新区的吸引力,带动新区的建设。建成规模不同、分工各异、层次明确的公建体系,满足各个方面的使用要求。(三)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0.0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35%。规划形成三个行政中心,即县城原有行政机构基本不作调整,作为旧区行政办公中心;同时结合工业区建设,在暖泉湾与城晋驿核心区设置相应的行政办公用地,依托园区管委会等场所用地,形成工业区行政中心。(四)商业金融用地规划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56

27、.1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70%。旧城商业金融中心:继续完善现有商业功能,为周围居民提供配套服务。暖泉湾商业金融次中心:规划于暖泉湾东侧,建设研发、商业、金融中心,打造核心区办公金融中心。城晋驿商业金融次中心:结合城晋驿新区集中布置。另外在各组团内部设置区级商业中心,均衡布置于各个居住片区与工业组团,为市民提供方便的服务。(五)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225.1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89%。规划依托青龙古镇,建设市级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在区域文化娱乐设施一处市级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在县城广场中心、城晋驿新城行政广场以及核心区中心布置。此外结合与居住区配套文化娱乐设施,同其它服务设施

28、一起构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六)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规划体育用地24.5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42%。规划县级体育中心3处,分别位于城东新区、铁西组团及城晋驿行政办公中心西侧。居住小区体育用地按照小区配建标准建设。(七)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医疗卫生用地28.8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50%。规划新建综合医院6处,分别位于城东新区、城晋驿组团、板峙山组团及侯村赵庄组团。同时整合完善原有区级医疗设施,提高设施水平,构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八)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41.8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45%。规划保留现状阳曲职业中学的同时,在城晋驿村108国道西侧新增一处文教用

29、地。保留现状中小学,在侯村赵庄组团、暖泉湾组团、板峙山生活配套组团、城晋驿组团按规范配建中小学配套设施。二十四、工业用地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一) 工业用地1、规划原则工业用地按照组群式进行组织,采用分片集中、分类安排、重点发展的模式进行布局。统筹安排区域范围内的各类配套设施。处理好工业区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干扰。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景观要求,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2、工业用地布局规划确定工业用地1974.6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4.13%。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108国道以东区域,以高压走廊、防护林带、生态廊道为分隔,形成四大工业组团,从南向北依次为赵庄工业团、

30、板峙山工业组团、故县工业组团和城晋驿工业组团。(二) 仓储用地1、规划原则适度集中,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原则。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区域性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流配送中心。2、 仓储用地布局规划仓储用地153.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66%。规划在现状新东方铝业东北部结合314省道布置一处仓储物流用地,结合同蒲铁路南塔地站布置一处仓储物流用地,以满足工业生产和流通不断增长的需要。二十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结构充分利用阳兴河、中社河及韩南沟、野莎沟水系,形成分割中心城区的指状绿带,并在暖泉湾、龙王庙水库处形成公园节点。加强行道树和街头绿地的建设,结合道路建设城市绿色通廊。2、公园绿地规划建

31、设三个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暖泉湾公园、龙王庙公园和阳兴河滨河公园。其中,暖泉湾公园位于锦绣大街南侧,108国道以西。龙王庙公园位于黄东线南侧,108国道以西。阳兴河滨河公园位于108国道以西,阳兴河两侧。3、街头绿地街头绿地分布于居住区、商业中心、行政中心等处,服务半径300米左右,以造景为主,结合园林小品,点缀城市景观。4、街道绿化街道绿化主要以乔木为主,与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道路红线宽度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5、生产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包括工业区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以及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其中,108国道两侧规划防护绿地,宽度

32、在30米。锦绣大街两侧规划各10米防护绿地、双阳路两侧规划20米防护绿地。现代大道、企业大道及314省道两侧规划15米防护绿地。北同蒲铁路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规划10200米防护绿带。燃气管线两侧规划30米防护绿地。6、居住区附属绿地新建居住用地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的居住用地绿地率不应低于25%。7、单位附属绿地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金融、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中的附属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性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机关团体、文化设施、部队、科研设计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宾馆、商业、商住、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设施用地,建筑

33、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0%,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位绿地率不低于20%。上述属旧城改造项目的,绿地率可以降低五个百分点。二十六、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规划区内的文物古迹主要包括不二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圣母庙(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严格按照文物法及山西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对上述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其中不二寺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应严格按照省文物局公布的范围进行控制;华严寺及圣母庙的保护范围与控制地带按如下要求划定:现状围墙以外1020米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50200米划定建设控制地带。要严格控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

34、制地带内的任何建设活动,严禁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二十七、“三区 ”、“四线”管制(一)三区1、 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是指严禁进行非农建设活动的控制区域,规划面积1259.3公顷,主要指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包括:杨兴河及中社河生态廊道禁止建设区。交通市政廊道禁止建设区:大运高速、同蒲铁路、108复线以及高压走廊两侧。2、 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是指规划期内原则上不用于非农建设的控制发展区。主要包括现状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域或敏感区,城市建设用地将尽可能避让,在确保自然生态安全的情况下,适当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空间。主要分布于现状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以及各主要交通廊道两侧区域。总面积

35、为3017.80公顷。3、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是指规划区内适宜城市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全部非农建设用地范围,即城市建设优先选择的地区,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活动,但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规划面积3623.12公顷。(二) “四线”控制规划1、 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沿阳兴河,中社河,野莎沟,韩南沟,深沟河,108国道,锦绣大街,规划二十一路,企业大道,现代大道,双阳路以及314省道两则控制绿化控制线。2、 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划定杨兴河、中社河以及较大面积的水域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3、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黄线界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范围的控制线。

36、黄线导控的核心是控制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地面输送管廊的用地范围,以保证各类设施的正常运行。4、 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本规划控制紫线范围内用地面积0.9公顷,主要指界定不二寺等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的控制线。二十八、综合交通规划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策略为协调、衔接区域交通体系,需求导向的交通与用地协调布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发展静态交通设施。(一)对外交通1、108国道改线(108国道复线)规划改造108国道中心城区段为城市主干道,改线向东偏移。2、轻轨规划轨道交通7号线远期与太原市中心城区实现快速交通。预留轻轨线与北同蒲铁路并行

37、,位于其西侧,在阳曲县范围内规划设置三个站点:阳曲站、城晋驿站和大盂站。3、 高速公路规划大运高速在城晋驿增加出入口,太阳高速在双阳路增加出入口,以满足近期交通需要。(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路网密度。道路网基本采用棋盘式格局,规划将形成完整的快速路及城市主、次道路的三级道路系统。1、 快速路规划阳兴大道北延至大盂,增加至锦绣大街、黄东线、现代大道、大盂四个出入口,太阳高速在双阳路南增加出入口,以满足近远期交通需要。2、主干路,规划红线宽30-50米,横断面为三块板形式。3、次干路,规划次干道红线宽20米,横断面多为两块板形式。4、交通设施布局(1)停车场按城市道路交

38、通规划设计规范所定的人均拥有公共停车面积0.81.0平方米计算,阳曲县城及太原工业新区共需要停车场22.0万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停车场面积占80%,如每个停车位按30平方米计,约需机动车停车位约5870个。非机动车的停车宜分散布置(如加宽人行道),方便使用。(2)广场城市广场是市民活动、人流集散和交通组织的重要场所。规划在县城中心、高铁站前以及城晋驿办公中心结合绿地和公共建筑设置了3个城市广场。二十九、中心城区市政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1、原则:优水优用,分质供水 ,地下水用于居民生活,引黄水及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2、水源:地下水、引黄原水及再生水。保留现状阳曲县县城水厂,用于县城居民生活;改扩

39、建赵庄水厂,用于民营区拓展区内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在板峙山组团新建两处供水加压站;规划新建大盂水厂及城晋驿供水加压站用于高新区拓展区内居民生活及工业生产,并于阳曲水厂并网,作为阳曲县城居民生活备用水源;再生水只用于工业生产。3、供水能力: (1)地下水:1.53万m3/d。(2)地表水:13.4万m3/d。(3)再生水:9.4万m3/d 。总供水能力为24.3 m3/d 。 4、用水量: (1)居住商业:5.6万m3/d(2)工业:7.9万m3/d(3)道路绿化:1.8万m3/d(4)考虑管网漏损:1.4万m3/d(5)未预见水量:1.7万m3/d总需求水量为18.4万m3/d 。(二)污水工

40、程1、排水体制现状建成区内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逐步改造为分流制;规划建成区采用雨、污分流制。2、污水量测算污水排放系数取0.85,则规划污水量为15.6万m3/d 。3、污水厂规划规划拆除现状青龙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河底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6万m3/d;规划新建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10万m3/d。 (三)再生水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建立市政再生水回用系统。再生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的要求,部分用户对水质要求高的,可单独深度处理使用。再生水回用率达到60%。再生水主要用于工业回用、农用和市政杂用等,且工业用水主要为低质用水,包括循环冷却、冲

41、洗等。故本次规划再生水仅考虑河底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再生回用,用于民营区、高新区阳曲拓展区内的工业用水。因此,至2030年再生水日供水规模可达到:15.6*60%=9.4万立方米/天。(四)燃气工程1、原则:居民生活、营福等使用天然气;工业使用焦炉煤气。2、气源: 天然气,焦炉煤气。 3、高压输气管线 保留阳曲高压B级输气管线(阳曲华润分输站至青龙高中压调压站)。 4、燃气设施 保留现状省天然气阳曲分输站及华润阳曲分输站,规划改建青龙高中压调压站。 5、高压燃气管道安全防护 高压A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30m(当管壁厚度9.5mm或对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时,不应小

42、于15m);高压B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6m(当管壁厚度9.5mm或对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时,不应小于10m);(五)供电工程1、电源: 保留现状上安220kv变电站,新东方铝厂220kv用户变电站,太铁牵引站,黄寨110kv变电站,赵庄110KV变电站;规划新建故县220kv变电站、辉家沟220kv变电站、东万寿110kv变电站、板峙山110kv变电站,改造升级青龙35kv变电站、东黄水35kv变电站。2、电网规划规划区内电网电压等级序列为220/110/10/0.4千伏。其中220千伏为送电主网架;110千伏为高压配电网;10千伏为中压配电网;0.4千伏

43、为低压配电网。近期保留35千伏电压等级,根据负荷分布情况,逐渐取消。根据城市道路改扩建,在城市道路下预留电缆通道。电缆通道一般采用排管、沟道等形式。近期区域内未入地高压线两侧均预留安全防护距离, 220kV架空线两侧安全防护距离为50米,110kV为32米,远期进入规划区的220千伏高压线路采用电力电缆入地敷设,预留电缆敷设通道。(六)供热工程1、原则:热电厂、大型燃煤热源厂与清洁能源相结合的供热方式。2、热源: 保留现状北塔地热源厂,为现状县城供热;规划新建阳曲燃煤热电厂主供阳曲县县城,余量供太原市东山地区供热。三十、综合防灾规划(一)防洪规划,设防标准均为50年一遇设防,规划整修加固河堤,

44、进行河道清淤疏导。 (二)抗震规划, 规划确定阳曲县新建普通建、构筑物按基本烈度(八度)设防,重要的建、构筑物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设防。 (三)消防规划, 规划期内建成区共设消防站6座,其中一级站一座,与人防指挥中心合建,占地40005000平方米,二级站五座,占地15002000平方米,配有训练场地和充足的技术装备。三十一、环境保护规划(一)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完善污水处理体系,提高污水处理率。通过水体治理,减少地表污染,并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工业污水须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系统。 (二)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通过环境保护规划,控制工业片区的空气排放标准。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

45、系统,加强监控措施。把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放在下风向。通过集中供热来改善空气环境。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将过境交通移出县城城区范围内,减少过境交通的噪音干扰。增加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周边的防护绿地。严格按照环境质量分区控制各个片区的噪声标准。 (四)固体废弃物控制对策,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收集制度,确保城区范围内的生活和生产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积极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三十二、资源保护规划(一)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正确处理旅游与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注意引导,健全法制,加强管理。3、划定保护区。根据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具体情况,划定不同保护级别的保护区,制定相

46、应的保护措施。(二)土地资源保护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严守基本农田土地控制红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保障城市各项职能的充分发挥。(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加强河道治理,做好山区水土保持工作;依据用水类型需求,进行分质供水,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建立水源地保护制度,并划定相应的水源保护区。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资源联合调度的原则,充分利用引黄水源,逐步控制对地下水开采,实现水

47、资源的统筹配置。(四)矿产资源保护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资源,逐步改善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步伐,增加产能,提高效益。通过矿山企业技术改造和机制转换,鼓励在矿产资源开采开发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应用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实行规模开发,提高集约化水平。3、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完善规划体系,严格规划责任、规划审查、规划公告、规划修编、规划监督等制度,加强规划宣传,建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建立促进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五)林业资源保护1、严格控制林地转用,减少离地逆转流失数量,通过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有效提升林地数量,确保全县林地资源动态平衡,确保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2、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规范林地利用秩序,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县林地保护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