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72523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专题总结升华.ppt(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总结升华,【中西对比】 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社会发展对比,【典题例解】 (2013贵州六校联考)近代以来,新旧体制的转型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双元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整理自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

2、: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他们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双元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双元革命”影响下

3、,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 (2)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请以中国为例,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3)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这句话加以说明。,解题突破 第(1)问,第一步,审设问。通过审读设问可知该题有两个设问,即“含义”和“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第二步,提取信息。“含义”与材料一中的“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巨大胜利”有关,综合材料信息,从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两方面思考;“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要抓住材料信息时间“17891848年”分析归纳。第三步,关联

4、知识。本问涉及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含义”从经济、政治革命角度回答;“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从19世纪中后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步,审设问。关键词是“主要表现”,限定语是“19世纪中期”“经济、政治和思想”。第二步,提取信息。“人类文明的交流”等。第三步,关联知识。此问涉及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直接从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角度直接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步,审设问。该问只有一问,即 “近代化遥遥无期”,考查近代化发展缓慢的原因。第二步,提取信息:“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

5、何影响”等。第三步,关联知识,注意关联19世纪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方面回答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答案(1)双元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或:法国大革命)(答出一个即可) 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建立或完善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思想文化上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2)经济: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或逐渐沦为西方经济附庸;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等。),政治:西方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思想: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6、受到冲击,开始萌发向西方学习的一些新思潮。 (3)政治:资产阶级虽然进行了改革和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没有最终确立。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畸形状态,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情没有改变,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和发展。(从思想等方面答也可),【技巧点拨】 评价、评述类设问答题模板 1设问方式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2)“评述”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和评论性叙述。二者区别在于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偏重于结论。 (3)评价、评述类设问含有这样的词语:评价、简介、评论、说明、证明、解释、你认为、如何理解、

7、谈谈你的看法等。,2答题模板 (1)评价类:历史评价史实(即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历史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促进社会或生产力发展)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结论。,(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作答: “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是什么或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即你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怎么样”,即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的根源,一般可以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来思考。,【典型例题】 (2012广东文综,39)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

8、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

9、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

10、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答题实录,批阅点评 1优点 (1)字迹较工整,卷面清晰。 (2)答案要点明晰,布局合理。 (3)提示词明显,语言较精炼。,2缺点 (1)审题不严谨。如第(2)问第一小问,应该是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的变化,但考生只回答了两个层次。 (2)空间定位不准。如第(3)问应注意西方。 (3)答案要点不准确。如第(1)问的第二小问,应该回答“究天理”,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说明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 (4)概念模糊,如对“科学”、“民主”、“中学”混淆不清。,答案要点 (1)科举制度;“究天理”。 (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

11、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 (3)代议制度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 (4)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应试策略】 (1)审题要严谨,一要注意设问的时空定位;二要注意题目设问与题干材料信息、教材相关知识的链接。 (2)答案要点要准确,依据“题眼”确定答案的书写。 (3)题干材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与运用,一般不要照搬材料,要将材料关键信息,迁移教材知识点来准确表述。 (4)应紧扣时代特征;结合非选择题的解答思路与方式确

12、定答案,注意思维的发散、拓展。,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二、全面理解三民主义 1对旧三民主义的评价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及评价 (1)发展:民族主义,一是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 (2)评价: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都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仍具有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