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460800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 题1病毒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重点难点重点: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并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难点: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课前准备师:病毒相关的知识图

2、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生: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导入本课。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及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课前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教师提供充足时间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指导学生整理调查资料,针对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小组交流讨论自己课前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

3、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整理调查资料,不断发现提出相关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努力尝试利用合作学习方式予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学会交流、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和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评议。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活动中的发现,在交流讨论中积极交流、认真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学习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病毒这一类特殊的生物提出问题“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生物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思考教师问题,结

4、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结合学生交流讨论,进一步出示相关图片、资料,下发学习资料卡片,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对病毒的认识如基本形态(杆形、球形、蝌蚪形等)、生活、繁殖方式(着附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整理好相关资料。学生学习教师的相关图片、资料,学习资料卡片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对病毒的认识,整理好相关资料。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关于病毒相关的剪贴报。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资料整理,美化版面,积极进行交流学习中的体会认识和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关于病毒相关的剪贴报。三、拓展活动进一步调查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利用多种方法形式, 向身

5、边的人宣传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方法措施。教后记:课 题2细菌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2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认识细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活动。难点:学生对细菌的学习活动中资料的整理、完善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师: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菌玻片标本、细菌知识

6、的图片文字等。生: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橡皮泥。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课前关于细菌知识资料搜集情况,导入本课。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探究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教师引导小组交流讨论对细菌的认识。教师提供学生充足时间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指导整理调查资料,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予以解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对细菌的认识。整理调查资料,积极思考并善于发现问题,尝试以合作学习方式予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学会交流、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评议,尊重他人意见,对

7、别人提出的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资料。学生交流汇报活动中的发现,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适时出示补充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三种基本形态的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学习教师出示的资料,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拓宽知识面。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制作酸菜、味精、醋、酸奶、胰岛素等还有细菌的生物制药、致病的细菌如肺炎双球菌、务实腐败事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燃料的细菌如甲烷制作的甲烷细菌、大豆、花生、豌豆根部彭大的根瘤菌等。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充分思考,进行交流讨论、探究认识细

8、菌与人类的关系。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关于防止病菌入侵的剪贴报。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资料整理,对防止病菌入侵的方法手段积极进行交流学习中并相互评价。学生制作关于防止病菌入侵的剪贴报。三、拓展活动实践拓展活动:“在一个广口瓶内中放入一些土,将一些鸡和鱼的内脏埋入其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现象,并思考现象说明了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循环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后记:课 题3馒头发霉了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3 学习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详细地记录和分析;愿意合作学习,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

9、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亲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通过学生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发生霉变的条件学习活动。难点:学生对设计实验变量的控制掌握。课前准备师:分组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小刀、滴管、水、胶带、塑料袋;相关霉变、真菌知识图片资料等。生:课前几天将馒头、橘子放入塑料袋之中,封口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面包、馒头、橘

10、子等食物;相关霉变、真菌知识资料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交流课前准备材料活动情况,导入本课学习。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霉现象,整理资料,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猜测发霉的原因。教师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塑料袋里发霉的馒头和橘子,给学生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如先不要打开塑料袋去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发霉的馒头、橘子外部到掰开观察其内部菌丝,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观察时地交流讨论,提醒学生将观察的发现进行记录,注意观察中的卫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利用放大镜观察塑料袋里发霉的馒头和橘子,学生尽可能按顺序、有步

11、骤地观察。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在教师的帮助下知道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到内部进行观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随时做好记录,并注意观察中的卫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大胆猜测产生发霉现象的原因,对学生创新、大胆的想法予以鼓励。学生猜测产生发霉现象的原因,积极交流讨论,大胆猜测。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探究食品发霉的原因。教师下发“发霉实验设计及现象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先动脑思考设计实验,后动手操作。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做好记录,对可控制的变量引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安全卫生。学生先思考设计实验,记录教师下发的“发霉实验设计及现象观察实验记录表”,后动手操作。在

12、设计实验中加强交流讨论,对变量加以控制,并注意实验中的安全卫生。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探究实验设计,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的方案在评价中更加完善、严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学习。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小组的探究实验设计,针对实验方案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使实验方案在评价中更加完善。并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学习活动。教后记:课 题3馒头发霉了 第( 2 )课时总流水号 4 学习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详细地记录和分析;愿意合作学习,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亲

13、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通过学生实验认识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变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发生霉变的条件学习活动。难点:学生对设计实验变量的控制掌握。课前准备师:相关霉变、真菌知识图片资料等。生:发霉的食物及实验记录。相关霉变、真菌知识资料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交流课前准备材料活动情况,导入本课学习。二、探究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14、实验研究成果,认识发生霉变的原因以及对防治物品发霉的方法。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活动,交流讨论实验学习中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的发现成果,对他人的发现积极进行评价,并从他人的发现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完善整理资料。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活动,交流讨论实验学习中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的发现成果,对他人的发现积极进行评价,并从他人的发现中完善自己的观点、整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关于物品发霉的认识,在学生的发现、充分的交流研讨基础上帮助学生简要归纳整理出物品发霉的条件,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认

15、识防治物品发生霉变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关于物品发霉的认识,简要归纳整理出物品发霉的条件,进而思考认识防治物品发生霉变的方法。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出示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图片,如制作酱油、酵母菌蒸馒头、豆腐乳、曲霉菌制造葡萄酒、利用青霉菌制造青霉素、利用白僵菌防治农业害虫等,结合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充分交流,提高学生的对霉菌相关知识的认知。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相关资料图片,进一步全面了解真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提高认知。三、拓展活动调查真菌于人类生活关系,撰写调查报告。设计一份蔬菜或其他食物保鲜方案

16、并进行实验,看谁的蔬菜、食物保鲜时间最长。教后记:课 题4食用菌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5 学习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实物形态特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3.通过学生查阅书刊等信息资源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指导蘑菇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观察认识了解食用菌的学习活动。难点:学生对蘑菇的孢子传播的认知理解。课前准备师:学生分组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小刀、水盆、各种食用菌:如木耳、银耳、各种蘑菇等;相关

17、食用菌知识图片资料等。生:各种蘑菇(注意安全,采集蘑菇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许随便食用,采集完后要洗手)、相关食用菌的知识资料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交流课前准备材料活动情况,导入本课学习活动。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蘑菇生活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蘑菇以及相关资料。参与学生的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学生小组学习活动,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蘑菇以及相关资料。认识蘑菇生活的环境:潮湿、阴暗、有一定温度等。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蘑菇观察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观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对蘑菇进行细致观察。教师适时下发相

18、关资料给学生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按顺序、有步骤、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到内部观察。加强指导学生观察时的交流讨论,提醒学生将观察的发现记录下来,注意观察后一定要洗手,保证自身安全。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小组按照一定的方法利用放大镜对蘑菇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学习教师下发的相关资料卡片。在观察中加强交流讨论,随时记录发现。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对他人的发现积极进行评价,并从他人的发现中完善自己的观点。学生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观察发现,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对他人的发现积极评价,完善整理自己的资料。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各类食用菌。教师出示平菇、双

19、孢蘑菇、环柄香菇、金针菇、猴头菇、木耳等食用菌图片资料,结合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与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相关资料图片,充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食用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4.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发现了解蘑菇中孢子繁殖的作用以及学习识别有毒蘑菇的具体方法,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提醒学生不能随便食用不明情况下的蘑菇或其他食用菌。学生进行自由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帮助下了解蘑菇中孢子繁殖的作用以及学习识别有毒蘑菇的具体方法。三、拓展活动调查蘑菇的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设计一个养蘑菇的方案,并尝试自己养蘑菇。教后记:课 题5蜡烛的变化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20、6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重点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课前准备师生: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提问: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交流。二、 探究活动1观察蜡烛的变化布置探究任务:观察蜡烛的变化谈话:你准

21、备怎样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材料讨论,制订探究方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研究方法。提供实验记录表,简要说明,提示学生可以探究两三种物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适时补充:熔化、切碎只是蜡烛形态的变化,而蜡烛燃烧产生烟则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2生活中更多物质的变化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物质的两种变化: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出示各种物质变化的情景图片,丰富学生认识

22、。三、 自由活动出示面塑、泥塑图片,学生观察讨论,开展制作活动,展示作品。四、 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物质的变化,试着做一做。教后记:课 题6食盐和水泥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7 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课前准备师:

23、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生: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出示食盐和水泥,提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交流。二、探究活动1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教师提供实验记录表,提示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食盐水泥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讨论,师随机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讨论,分析,认识到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

24、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三、自由活动出示胶水,学生试用。学习制作方法,自己制作。四、拓展活动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后记:课 题7铁生锈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8 学习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铁生锈的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的社会问题。3认识铁生锈的条件;认识铁生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引导他们用学到的

25、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课前准备生:瓶子或杯子、油、醋、水、盐水、碱等、铁钉、生锈的铁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出示两个铁钉,一个有光泽,一个已经生锈,提问:这两个铁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认识铁生锈的现象。提问:生活中在哪里看到过铁生锈现象?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交流,生成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二、 探究活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思考: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你们猜想一下。小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汇报。师: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吧。学生讨论,交流设计方案,互相完善补充。提示学生注意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使对比实验的设计更科学。可以采用相同的杯子或瓶子、相同的具有光泽的钉子、不

26、同的是杯子或瓶子里的物质,可以选择空气、水、醋、油、盐水等,把钉子放入其中,观察钉子的生锈情况。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提醒小组注意合作,认真观察,认真记录。三、 拓展活动课后继续实验,作好记录。教后记:课 题7铁生锈 第( 2 )课时总流水号 9 学习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铁生锈的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的社会问题。3认识铁生锈的条件;认识铁生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学生通过对铁生锈条件的

27、探究,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引导他们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课前准备生:瓶子或杯子、油、醋、水、盐水、碱等、铁钉、生锈的铁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课前同学们研究了铁生锈的条件,我们一起来汇报。二、 探究活动1汇报铁生锈实验的结果提问:你通过实验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什么?学生交流现象,阐述探究结论。提示学生把实验现象与实验条件结合起来思考。最终认识到: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水、空气和酸、碱、盐。2 怎样防止铁生锈思考:生锈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学生讨论交流。提问:怎样防止铁生锈呢?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书上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就可以防止铁生锈呢?学生回答。三、 拓展活动查

28、找资料了解金属生锈的利与弊。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后记:课 题8牛奶的变化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0 学习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重点难点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牛奶的变化,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课前准备师:搜集牛奶变化和饮用牛奶注意问题的资料生;查找有关牛奶所含成分、饮用方式、可发生的变化的资料;牛奶、糖、盐、醋、酒、小苏打、饮料、烧杯、筷子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

29、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相信同学们课下已经搜集到相关资料了。学生汇报资料。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探究活动1探究牛奶的变化提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桔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小组制订实验方案。汇报交流。提示:每组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记录好实验现象,混合物体时,要用筷子不停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用课件补充牛奶在生活中的作用。3 用牛奶做胶水出示已经做好的牛奶胶水,学生试用。阅读书上资料,讨

30、论胶水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活动。三、拓展活动课后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做酸奶。教后记:课 题9静止和运动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1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找到一些运动和静止的物体。2通过探究学生能够说出运动的抽象含义。 3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参照物的含义。 4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描述运动和静止。 5通过交流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没有绝对的静止。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含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玩具小汽车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汇报发现。(校园中一些常

31、见的运动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教室中一些相对静止的物体,用一个词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状态。(静止)二、 探究活动你想怎么研究静止与运动?你能不能利用身边的几个物体,让其中一个运动起来?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让身边的物体运动起来,概括运动的抽象含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运动起来了。让学生描述静止的含义。让学生观察在公路边看汽车的运动状态和在汽车内看汽车的运动状态做对比,从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在汽车外看到汽车是运动的,而在汽车内看汽车感觉它是静止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录象中出现的疑问。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师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

32、体做比较,这个物体叫参照物。小结:我们知道了运动的具体含义,也知道了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确定参照物。我们学习了静止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你们认为利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哪一些自然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坐地日行八千里”的原因。教师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静止。(参照物)静止与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位置(距离和方向)发生了变化。让学生了解相对运动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后记:课 题10距离和时间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2 学习目标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

33、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3.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指导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位置、方向和快慢等概念。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模拟实验。难点:学生模拟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认识距离、时间、位置的活动。课前准备师:相关时间、距离方面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火车时刻表。生:相关时间、距离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玩具小车、秒表、钢卷尺。教学过程二次

34、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讨论,由“玩”入手,导入本课学习活动。二、探究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比较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习活动。指导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活动方法并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得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速度慢;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速度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活动方法并积极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提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合作,注意安全,尤其做好记录,教师随机下发空白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现象记录下来,并整理到统计图表中。鼓励表扬学生创新的记录方式。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

35、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安全,做好记录,认真填写教师下发的空白统计图表,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试验结果。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试验活动中的统计表。师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发现,即“描述一下物体运动中的变化”、“物体运动需要什么”等。引导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统计表,启发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从位置、方向和快慢几个方面进行。学会如何描述比较运动快慢的一般方法。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发现,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主动提出问题。交流统计表,了解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从位置、方向和快慢几个方面进行

36、。学会如何描述比较运动快慢的一般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描述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根据自身的记录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然后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学生进一步描述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根据自身的记录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然后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三、拓展活动教师提出拓展延伸活动:“一是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走到学校时间,估计家到学校的距离;二是查阅火车时刻表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能发现什么?”,教后记:课 题13动物的运动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学习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

37、和结果。2、意识到人自然要和谐相处,原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重点难点本课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研究,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能力,同时渗透珍爱生命的教育。课前准备师:搜集动物运动的图片生:课前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搜集动物的图片,带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师:兔子、鸟、乌龟是怎样运动的,谁能模仿一下。动物的运动方式很有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过程1、交流我们搜集的有关动物运动的资料。师:课前大家搜集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现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来汇报。小组整理交流、全班交流。

38、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师:观察小动物的运动情况,或是动物运动的图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成果。提问:为什么小动物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呢?学生思考、回答。阅读资料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三、自由活动开展“动物运动会”比赛。四、拓展活动再想一想,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教后记:课 题14白天与黑夜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2 学习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3知道

39、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传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和哥白尼的贡献。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学会做昼夜成因的探究模拟,认识昼夜交替的原因学习活动。难点: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的科学知识学习活动。课前准备师:手电筒、蜡烛、火柴、小地球仪等(每组一套) 生:搜集各种昼夜变化的资料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提问: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昼夜交替的变化,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学生讨论,交流猜想。教师总结,导入探究活动。二、学习新课1. 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谈话: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和同学们一样的看法,把你们手中资料相互

40、交流一下,看看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总结:昼夜的变化是地球、太阳的位置相互变化的结果,但是,历史上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通过许多天文学家的努力,证实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运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也在运动。2探究昼夜的原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谈话:我们知道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但是,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分析以下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并且间隔的时间不变。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谈话:既然昼夜现象是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伴发生的,而且我们

41、已知道了地球能自转,为了进一步搞清昼夜现象的成因,我们根据这些事实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模拟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交流,总结: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三、自由活动提示:试着在地球上找出当我们处于正午12点时,地球上的哪上地区是黑夜?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找得准。小组交流、讨论。师生交流。四、拓展活动根据日出日落的观察,把表示黑夜的方格涂黑,有何发现。教后记:课 题15昼夜与生物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3 学习目标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

42、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2.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重点难点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学习活动。课前准备师:身体活动情况记录表,有关动物植物的多媒体资料。生:秒表、收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观察记录牵牛花一天的开花情况。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昼夜变化是循环往复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会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呢

43、?这节课就来学习昼夜与生物。二、 探究活动1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谈话:课前我们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看有什么发现和收获。学生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汇报交流发现与收获。小结: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展示出能说明人的生命活动都要受到昼夜变化影响的事实,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用搜集的资料完善解释。2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谈话:(出示牵牛花)你们知道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介绍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课下观察牵牛花的记录。总结观察牵牛花的变化规

44、律。首先,指导学生做实验:将一朵牵牛花浸入碱水中,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呈蓝色),再把花放入酸水中,观察变化(慢慢由蓝色变成红色)。最后讲述: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到中午却成红色,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变红。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糖分增强,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演示多媒体课件,总结介绍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介绍花钟的故事,引导学生总结植物昼夜变化的规律。(2)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出示课件:谈话:仔细观察你周围的动物,哪些是昼行动物,哪些是夜行动物。谈话:你知道昼夜

45、对动物有哪些影响?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三、自由活动整理自己的作息时间记录,分析作息规律,写出分析报告。四、拓展活动分析蜜蜂白天活动对人类和植物的积极意义。教后记:课 题16、四季更替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4 学习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四季更替的形成原因进行猜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经获得的科学资料。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并能对别人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2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新事物、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重点难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认识四季变化与地球

46、的公转。课前准备师:四季变化的资料、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生:课前整理关于四季星空、动植物的一年之际的变化研究发现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准备。二、探究活动1. 四季更替带来了哪些变化谈话:在我们整理的观察记录中,四季的变化引起了哪些变化?根据平时的实际观察,你还知道哪些由四季更替引起的变化呢?学生交流活动。谈话: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问题吗?学生提出疑问。2. 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提问: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教师参与,引导学生对猜想和认识达成共识四季的更替与地球公转有关。阅读资料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猜想利用手电筒、地球仪进行模拟实验验证。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交

47、流表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发现,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和公转的方向,并做好记录。三、拓展延伸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二十四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它是怎样反映农时季节的呢?让我们去研究吧。教后记:课 题17弯弯的月亮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5 学习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结果与以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重点难点重点:学生模拟月相形成原因的实验学习活动,认识月相的变化。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认识月相形成原因,进而

48、养成中长期科学观察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师:圆纸片、皮球,手电筒、三球仪、剪刀、彩笔,关于月相的资料。生:观察记录月亮一个月的变化。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谈话交流关于人类对于月球赞美的诗歌、散文、童话等。提问:昨天晚上(或今天早晨)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是什么样子。月亮是否永远这个样子?使学生认识了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二、探究活动1. 交流我们观察到的月亮的变化情况师:我们来交流一个月以来月相的变化。包括形状和位置的变化。一天内月亮的位置变化。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讨论活动,教师参与。形成共识:在一天内随时间的推移,月亮是沿着弧线自东向西移动(地球自西向东

49、自转造成),从月初到月底,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是沿着弧线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学习认识月相形成的原因。提问: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模拟试验。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动手合作进行模拟实验。随机下发学生学习资料卡,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模拟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分析结果,形成资源共享。小结归纳学生的实验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月相的形成原因: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能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总有一面被照亮,但由于月球不停围绕地球公转,因此在地球上看

50、月亮的明暗部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三、 自由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月相卡片的情景图卡片,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活动:画月相,并将画好的月相按照时间进行排列。四、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关于月相变化与人类影响的资料,提问:为什么会发生潮汐、月球对任何动物的情绪、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影响等。教后记:课 题18日食和月食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6 学习目标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的愉快。3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过程特点及相关知识。重点难点重点:学生了解日食、月食现象的

51、成因模拟实验学习活动。难点:模拟实验中光与影的关系与日食的事实发生过程中地球上影子内所见太阳的对应认识,对建立模型的理解力。课前准备师生搜集日食月食的资料、录像;生:乒乓球、手电筒、玻璃球;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关于日食与月食的神话故事,然后谈话:日食和月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了解不够,产生了这些传说,课下,你们还了解了哪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导入新课。二、探究活动1探究日食的成因观看录像:日食过程。观看时,注意以下问题:日食时,太阳有什么变化?日食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师生研讨日食成因,做出解释。讲述:你们对日食的形成原因作了解释,能不能

52、把你们的解释用图画下来。学生绘制“日食成因”解释图并交流。小结:我们已经清楚发生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运动时是有可能处在一条直线上的。我们可以做一个模拟实验,更清楚地看出三个天体的变化。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观察近期发生的日食和月食现象,搜集日食和月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教后记:课 题19登上月球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7 学习目标1.会查阅书刊、网络及其他信息源,能抓住关键信息,会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会大胆想象;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究月球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2.在搜集资

53、料中学会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3.认识月球的概貌,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从中体会到科学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对宇宙产生交浓厚的兴趣。重点难点学生认识月球概貌的交流讨论学习活动。课前准备师生:月球相关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交流关于月球的故事、童话等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导入课题。二、探究活动1交流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了解月球吗?谈谈你对月球的认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月球的相关资料,重点交流月球的基本概貌,对信息进行整理鉴别。教师参与指导。小

54、组汇报交流,在交流中形成完整地对月球概貌的认识。2认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学习活动。提问:人类是如何一步步认识月球的真实面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汇报时随机出示图文资料,加强学生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性分析,指导学生认识到月球的认识是随着科学历程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3教师以“到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为活动指向,指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创新解决问题,加深对月球的认识。三、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探究拓展延伸问题:“搜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有关资料”、“月球是否合设人类居住”、“嫦娥工程的畅想”等问题,引导学生自由选题,进行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教后记:

55、课 题20蚯蚓找家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8 学习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进行观察认识蚯蚓适应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观察发现分析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课前一起寻找捕捉蚯蚓,纸盒、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干土、湿土、关于动物与环境关系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师生交

56、流课前捕捉蚯蚓活动中的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二、探究活动1.探究蚯蚓和它生活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问题:蚯蚓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呢?,结合你挖蚯蚓的体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师:你们的猜想正确吗,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证明。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示学生实验设计中应尽可能控制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确定一个条件因素进行设计实验。小组实验设计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断完善自己小组实验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教师参与,随机下发实验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提示学生在时间充裕

57、的情况下将同一种实验结果重复多做几次。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汇报时说明自己在实验学习中所控制的条件,如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得出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提问:如果蚯蚓离开阴暗、潮湿的环境,它会怎么样呢?学生思考回答。2.认识其他动物与其所适应环境关系提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教师出示大象、骆驼、鲸鱼、北极熊等动物。师生交流讨论这些动物所生活的环境的特点,了解这些动物与环境适应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惯等。小结: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三、拓展延伸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进行养殖或定期跟踪观

58、察,制定观察记录,观察它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教后记:课 题21变色龙 第( 1 )课时总流水号 19 学习目标1.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2.愿意交流与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能够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是事实,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进行动物适应环境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难点: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习活动。课前准备师生课前搜集有关变色龙及其相关动物与环境的图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