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49815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12.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推理理论.ppt(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6 推理理论,一、有效论证推理规则 二、基本蕴涵式 三、自然推理系统P 四、推理证明的方法,一、有效论证与推理规则,定义:A1A2AnA,其为永真式,则称由前提A1,A2,An得到有效结论A;从前提公式得到有效结论的过程称为正确推理。 若AB是永真式,则记为AB; 若AB是永真式,则记为AB。 前提一致和不一致: 如果前提A1A2An为可满足式,则称为前提A1,A2,An一致。,实例分析,判断推理是否正确:张红不管有无空闲都不看电影。张红看了电影。所以张红有空闲时间又没有空闲时间。 解:P:张红有空闲时间;Q:张红看电影 。 前提:A1=P P Q A2=Q 结论:A=P P 问题:该结论

2、是否有效结论。(该推理是否正确)。,所以,结论A是有效结论;该推理是正确的。而前提是不一致的。,基本蕴涵式,(AB) B A的证明,法一、真值表法:,(AB) B的证明,?第三种方法?,自然推理系统P,形式系统,自然推理系统,公理系统,特点:只能从几个给定的公理出发,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推演,得到的结论是系统中的定理。,特点:可以从任意给定的前提出发,应用系统中的推理进行推演,得到的结论在系统中被认为是有效的。,自然推理系统P,自然推理系统P定义如下: 1.字母表 (1)命题常元,命题变元:P,Q,R,Pi,Qi,1,0(T,F) (2)命题联结词:、 (3)括号:(,) 2.合式公式:(

3、略) 3.推理规则: (1).前提引入规则(P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都可引入前提; (2).结论引用规则(T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所得的结论都可作为证明得前提; (3).置换规则:在证明的任何步上,命题公式的任何子命题公式都可以用与之等价的命题公式置换。 (4).永真蕴涵规则:使用基本蕴涵式,常常将条件用,分开。,基本蕴涵式证明的另一种方法,(AB) B的证明 证明: (AB) ( AB) A B A B B (简化式),(AB) B的证明,推理过程的证明形式,规范化的形式: 序号 公式 理由 B1 E 或 I 或 P 或 的合取 或 cp B2 . B3 . ,注意:1)并非B1B2

4、B3 2)Bi的获取:前提、中间结论,构造下列的推理的证明: 前提:PQ,P R,SM,SR, M 结论:Q。 证:, M P, SM P, S I拒取式, SR P, R I假言推理, P R P, P I拒取式, PQ P, Q I析取三段式,一公安人员审查一件案件。一致的事实如下: (1).张三或李四盗窃了录像机; (2).如果张三盗窃了录像机,则作案时间不能在午夜前; (3).如果李四证词正确,则午夜时屋内灯光未灭; (4).如果李四证词不正确,则作案时间在午夜前; (5).午夜时屋内灯灭了。, M P, SM P, S I拒取式, SR P, R I假言推理, P R P, P I拒

5、取式, PQ P, Q I析取三段式,解:将已知事实符号化: 设 P:张三盗窃录像机; Q:李四盗窃录像机; R:作案时间发生在午夜前; S:李四证词正确; M:午夜时灯光未灭。,则前提为: (1) PQ, (2)P R, (3)SM, (4)SR, (5) M。 结论未定。,所以,可以得出是李四盗了录像机。,例如,前提:p (rs)q),p,s 结论:q。 证明: p p规则 p (rs)q) p规则 (rs)q I s p规则 s r I (rs) E q I,推理证明的方法,前提的合取结论 是永真式,间接证明法,推理证明,演绎证明,归纳证明,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法 (CP),归谬法(反

6、证法),附加前提证法(CP),针对这种情况: 前提: A1,A2,An 结论: AB,前提: A1,A2,An ,A 结论: B,例: 前提:P,P (Q R S) 结论:Q S,证明: (1) P cp规则 (2) P (Q R S) cp规则 (3) Q R S (1)(2)I (4) Q cp规则 (5) R S (3)(4)I (6) S (5)I,课堂作业: 前提:PQR,S P,Q 结论: SR,归谬法(反证法),针对这种情况: 前提: A1,A2,An 结论: A,前提: A1,A2,An ,A 结论: 0 (F),例: 前提:RQ,RS ,SQ,PQ 结论: P,证明: ( P) 否定结论引入(CP规则) P E PQ P Q I RQ P R I RS P S I SQ P Q I F 的合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