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4170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9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1-4单元数学教案(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左 右教案类型教学内容左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身边的事物,经历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在生活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 学重难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体验左右关系的相对性。教 具准 备在教室中、讲桌上有意识摆放一些便于用左右描述的物品;镜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上

2、课,感觉怎么样?谁能说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些什么啊?学生说出例如:黑板,投影,桌椅,钟表,窗户等物品。师生谈话。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物品。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教 学 过 程附 记二、认识左右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出了教室中这么多物品。现在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谁能用左和右来说说这些物品的位置呢?教师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思考时间,如果学生说得不具体,教师可作为一名合作者,站在和学生一致的方向进行示范。师:我先说一句,大家看老师说得对不对。教室的右边有值日表,对吗?学生判断后,教师提问。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生:值日表在黑板的右边。师:说得好,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其他物品的位置?生

3、:在左边有钟表。师:什么的左边有钟表?生:黑板的左边有一个钟表。师:同学们看看,黑板的左边有一个钟表,对吗?用手指一指。生:教师讲台的右边有粉笔盒。师:说得好极了,还有谁想说说?2. 师:同学们已经能用左和右描述教室中物品的位置了,那么你能按位置要求摆放物品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拜访学习用品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练习本和铅笔盒。我来说你们来摆,我们看谁摆得又快又准确。先把书摆在中间都摆好了吗?把练习本摆在书的右边。同桌两个互相检查一下。教师边说边巡视,检查学生摆的情况,并指导同桌互相帮助。师:好,下面我们接着来摆。现在把铅笔盒摆在书的左边。同桌互相看看,摆对了没有?教师接着巡视学生摆的

4、情况。3.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生:老师说把书放在中间,我就放在了我的正前面;老师说把练习本摆在书的右边,我写字的手是右手,右手这边就是我的右边,所以我把练习本放在了这边。师:谁能说一说你怎样放铅笔盒的?为什么这样放?生:老师说把铅笔盒放在左边,我就把铅笔盒放在了我左手这边。4.师:刚才同学们摆得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个同学提要求,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来摆一摆,然后共同检查摆得对不对。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三、个体的左右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左手能正确摆放物品。那么,你们还能从身上找出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左和右吗?边说边指一指,说一说是

5、怎样判断的。学生可能会说:这是我的右耳,因为在右手这边。我左手这边的眼睛是我的左眼。这是我的右脚四、课堂练习1.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上的左和右,还知道了个人的左手和右手是确定的。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用左手或右手拿东西的活动。请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一下。请你用两只手任意拿一件学习用品。学生拿好后,教师指出他拿的物品。师:你的左手拿着,你的右手拿着。你能像老师一样说出我手中拿的物品吗?学生说,教师指导。师:好,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2. 师:请同学们观察“练一练”第2题中的一排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有你认识的小朋友吗?生:一共有

6、8个小朋友。有亮亮、丫丫、红红和聪聪。师:你们看聪聪说什么呢?判断一下他说得对吗?生:聪聪说“我右边有5个人”。我数了数,他右手这边确实有5个人。他说得对。师:那聪聪的左边有几个人呢?生:聪聪的左边有2个人。师:刚才同学们说到途中有丫丫、红红、亮亮,那么谁能说说从左数第几位是丫丫?从右数第几位是红红?生:从左数第三位是丫丫。从右数第四位是红红。师:看着这一排小朋友,你还能说出哪些?学生说出很多,只要学生说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如:生:从左往右数。亮亮排第一,从右往左数,亮亮排第八。生:戴眼镜的小朋友的右边有3个小朋友,左边有4个小朋友。3.师:同学们,你们看蓝灵鼠在干什么呢,根据自己平时照镜子

7、的经验,判断一下,下面哪幅图是蓝灵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五、身边的数学师:这就是一个城市中马路上行走的情景。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生:走路的人,公共汽车,小汽车,骑自行车的人师:那你们来看看,不管是行驶的汽车,骑自行车的人,还是行人,你看他们的行使方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都是靠右侧。师:对了,都是靠右行。这样才会有秩序,才能保证交通的安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规定:行人机动车要靠右行驶。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维护秩序的好孩子。提出用左和右描述教室中物品位置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果学生开始描述有困难,教师要进行示范指导。师生共同完成做一做的活动。利

8、用书、本、铅笔盒这三种每个学生都有的物品,教师提摆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提出同桌互相检查摆的结果。交流学生摆的过程。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提出同桌合作摆学具的要求,给学生充分合作活动时间。让学生找出自己身体上的左右。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练一练”第1题,照样子说一说。教师请一名学生作为合作者,说出他手中拿出的物品,然后自由结组,任意拿物品进行观察、交流。 “练一练”第2题。(1)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判断一下亮亮说得对不对。(2)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练一练”第3题。出示教材上的交通情景图,先让学生观察说说涂上都有什么现象。再观察、交

9、流的活动中了解交通规则,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作业内容板书设计认识左右文具盒 数学书 数学作业本(左边) (中间) (右边)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前 后教案类型教学内容前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说话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3在数学活动中,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辨认和描述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

10、,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 学重难点认识前后位置;体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教 具准 备“龟兔赛跑”教学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问题情景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赢了?生:听过,乌龟赢了。师:有的同学没听过,没有关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两幅情景图。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两幅图,都看到些什么?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师生谈话,引出“龟兔赛跑”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教 学 过 程附 记二、认识前、后师:同学们观察得

11、都很仔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小兔子和小乌龟的前、后位置有什么变化?生:第一幅图小兔子跑在前边,小乌龟在后边;第二幅图小乌龟超过了小兔子,小乌龟在前面,小兔子在后面。生:第一幅图小兔子在前面,小乌龟在后面,第二幅图小乌龟在前面,小兔子在后面。三、看图讲故事师:同学们通过龟兔赛跑中的两幅图,使我们认识了前、后。下面我们看一看“龟兔赛跑”的动画片。师:看了动画片,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看谁最勇敢,第一个讲?多请几名学生讲故事。在他们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对话,使他们能够描述出,一开始小兔子在前面,小乌龟在后面;后来小兔子骄傲了,在路旁睡着了,可是小乌龟不灰心,一直坚持就跑在了前面,把小兔

12、子落在了后面。师: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比小乌龟跑得快多了,为什么小乌龟却赢了呢?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四、看图说话师:对,我们不能学小兔子那样骄傲,而要像小乌龟学习,做事只要有毅力、有耐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的。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前、后表达一些事物或现象。老师这里有一个有关乘坐公交车的课件,大家一起看一看。播放课件。定格在教材上的情境图画面。交流从课件和图中了解到的事物和有关前后位置的数学信息。如,车上乘客的位置、上下车乘客的位置以及汽车运行的站点位置等。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师:从动画课件和情境 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师: 根据动画课件和情境图,你能用“前”

13、或“后”说一句话吗?五、实践活动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排一下队。学生到前面任意排队,都面对着同学。师:同学们,你们能够用“前”或“后”来描述一下这些同学的位置吗? 生:不行!他们的头要向同一个方向。学生说出后,调整学生的排队方向,让学生任意选择对象描述。六、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再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再鼓励学生描述各组运动员的位置。指导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队员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名运动员的位置。七、综合运用1让学生观察本班教室中

14、同学的座位情况,鼓励学生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的位置。2提出描述某个同学位置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的空间。在前面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观察、讨论两幅图中,乌龟和小兔子的位置变化,认识前、后。提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讲。要关注学生对故事中两个小动物位置变化情节的描述是否准确。问题(3)如果学生说不到,教室可启发:谁能说一说两个队的位置?作业内容板书设计认识前后起点 白兔 乌龟 终点(后) (前)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上 下教案类型教学内容上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说话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2

15、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生活空间中某个物体的位置。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 学重难点认识上下的位置。教 具准 备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放课件,学生闭着眼边听歌曲边想象。师:听了歌曲,说一说歌中你印象最深的景

16、色?二、看图讲故事播放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教 学 过 程附 记1放“夜景”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景物。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找出图中所有的景物。2提出看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丽乡村夜景的图。多请几个学生讲故事。3提出用上、下描述景物位置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上、下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通过月亮、小桥和小河的位置,使学生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三、拓展练习提出观察情境图,用前、后、左、右描述图中事物位置的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四、看图说话1教师谈话并出示物品柜的图,让学生说一说柜中有哪些物品。2提出“说一说柜中物品摆放位置”的要求

17、,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用上下或左右描述柜中物品的位置。五、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卧室图,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从自己观察的角度出发,先说出地球仪的位置。再鼓励学生说出卧室中其它物品的位置。2.“练一练”第2题,先观察水果架图,说一说有什么水果,再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说出各种水果的位置。3.“练一练”第3题。(1)课件演示,让学生弄清图意,再鼓励学生考虑小动物们的需要和特点,自主设计分配方案。(2)交流学生设计的分配方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方案的机会,重点说一说自己分配房子的想法。六、拓展学习进行启发谈话,要求回家后写一篇数学日记,用学过的位置词语描述

18、自己家或自己卧室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在描述具体的情景中,将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自然地综合起来,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橱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让学生充分发现信息,体会多层物体之间上下位置的相对性,从而丰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练习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上下关系相对性的理解。作业内容板书设计认识上下月亮 上面小河 下面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十几减几(不退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2会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

19、己的算法讲给同学听。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十几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够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 学重难点学会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教 具准 备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师生进行听口令做动作的活动,复习位置的有关知识。二、自主学习1教师提出请同学们检查教师操作对不对的问题,然后说明先摆一摞10块积木,再摆3块,完成操作。在学生对老师的操作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自己写出算式计算,最后交流。2继续操作。在13块积木的基础上再放2块。让学生写算式并计算一共有多少块。交流时,关注学生计算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

20、的。从直观到抽象渗透加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教 学 过 程附 记3计算153。(1)教师提出:如果从15块中去掉3块,还剩多少块呢?边说边完成操作。然后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试着计算。(2)交流各自的算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4计算122。(1)教师提出“从剩下的12块积木中再去掉2块,还剩多少块?”的问题,让学生列式并计算。(2)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尝试计算1小黑板出示算一算的四道题,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允许学生自己计算。允许学生用小棒操作帮助计算。2交流学生尝试计算的结果。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四、课堂练习1

2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2练一练第2题,看图列式计算。由于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不同,写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只要能讲出道理,计算正确就给予肯定。每个图都可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学生说的图意与算式一致,教师就给予肯定。如:左图:10616。一个盒中有10个球,另一个盒中有6个球,一共有16个球。16106,一共有16个球,减去左边盒中的10个球,还剩6个球。20416。每盒有10个球,两盒有20个球,拿走了4个,还剩16个球.右图:1258,一盒有12支彩笔,用了一些还剩5支,用了8支。1285,一盒有12支彩笔,用了8支,还剩5支。3练一练第3题,先师生共同完成两个算式

22、,再请同桌合作完成其他算式。最后全班比赛。4练一练第4题,进行2分钟计时比赛练习。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来体会计算的一般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作业内容板书设计十几减几(不退位)10+3=13 13+2=1515-3=12方法一:5-3=2 10+2=12方法二:10-3=7 5+7=12方法三:3-3=0 12+0=12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11减几(退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动手操作、交流的活动中,经历学习11减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会

23、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1减几的减法。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11减几的减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讲个大家听。教 学重难点学会11减几的计算方法。教 具准 备每个同学准备20根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引出玩具店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要使学生了解皮球的个数和聪聪和售货员对话的内容。二自主学习1提出“还剩几个皮球?”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并计算。2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做法的机会。设计一个学生喜爱的玩具商

24、店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喜欢数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拿的方法。教 学 过 程附 记三、尝试应用1教师提出11-5=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小棒,帮助阿姨解决了113等于多少的问题。看老师再写一个算式:11-5=请同学们还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摆小棒,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和计算结果。2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计算结果。师:谁来说一说你自己是怎样摆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只要学生的方法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3写出11-6、11-7、11-8几个算式,鼓励学生直接计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师: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计算1

25、1-5。现在老师再写几道题。板书:11-6、11-7、11-8分别等于几。师:不用摆小棒,你能计算吗?试一试。如果直接计算有困难,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算出的结果?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练一练第2题,观察情境图,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完成。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生:有许多小朋友在登游艇。师:通过看图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登上游艇吗?生:用11减去小朋友身上的数,如果算对了,他就可以登上游艇。师:现在,我们来帮助小朋友登游艇。你可以任意选择要帮助的小朋

26、友。现在开始。指名学生回答。3练一练第3题,进行计时比赛,了解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让学生充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操作和计算,体验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作业内容板书设计11减几(退位)方法一:10-3=7 1+7=8 方法二:11-1=10 10-2=8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11减几(想加算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想加算减”

27、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计算11减几的减法,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3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初步感知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初步感知加减法中各数之间的联系。教 学重难点学会“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教 具准 备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进行关于汽车的谈话,引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汽车,各有几辆。2提出“一共有多少辆汽车”的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二、自主学习1提出“怎样计算有几辆小客车

28、”的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教 学 过 程附 记2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哪种算法更好。最后,让学生直接口算1174。教师不要急于评价算法的优劣,首先鼓励学生说出各种算法。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算法(3),教师可在算法(2)的基础上启发:师:同学的想法很好,由两种汽车加起来等于11,直接想到减去一种汽车的数量,就等于另一种汽车的数量。如果不考虑汽车,只根据4711,你能想到怎样计算114吗?如果算法(2)、算法(3)都没有,教师介绍算法(2),启发学生想到算法(3)。师:上面几种算法中,你们认为哪种算法好?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根据4+7=11算出11

29、-4=7的算法好。因为这样计算比较快。师:你们能用这种算法很快算出11减7等于多少吗?板书:117生:因为4711,所以1174。三、尝试应用1让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中的两幅图,然后让学生看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2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和想法。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2自主小天地。学生编题,然后计算并与同学交流。3练一练第3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看没有加法算式,学生能不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4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把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都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或班级里充分的交流,

30、自己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作业内容板书设计11减几(想加算减)4+7=11 7+4=1111-4=? 11-7=?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12减几(破十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动手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计算12减几的减法。3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试算、交流的过程中,学会12减几的减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不同的算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

31、学重难点学会12减几的减法。教 具准 备教师准备12块积木,学生准备20根小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把12块积木乱放一起,让学生猜一猜有几块积木。2师生共同数出是12块,然后说:“这样放太乱,不容易看出是多少块,怎样摆放就能一下就看出是12块呢?”指名学生说出办法并摆好。一摞10块,另一摞2块。二、自主学习1教师提出:“去掉5块,还剩几块”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赋予数学知识以生活内涵,注重引导学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教 学 过 程附 记师:摆得很好!一共是12块。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去掉5块,还剩几块?应该怎样列式呢?学生说

32、,教师板书:125。师:12减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摆法、算法的机会。使学生了解“破十减”的计算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会说到:(1)因为5+7=12,所以12-5=7。(2)从10根中去掉5根还剩5根,5根加2根是7根。所以12-5=7。只要学生的算法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如果算法(2)学生没有说到,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交流。3提出“摆一摆”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最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师:如果去掉6块怎样列式计算?不摆小棒你能计算出126等于多少

33、吗?试一试。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6+6=12,所以12-6=6。10-6=4,4+2=6。三、尝试应用1出示教材14页算一算的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师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试着计算。2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在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算法的同时,形成“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怎样算的。2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列式计算,然后交流算式和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3练一练第3题,先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再计算。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减数和结果的规律。4练一练第4题,进行2分钟

34、计算比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去自己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业内容板书设计12减几(破十减)12-5=?想:先从10中减5剩下5,再用剩下的5加上原来的2等于7。10-5=5 2+5=7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13减几、14减几(破十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问题情境,学习13减几、14减几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地

35、计算13、14减几的减法。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参加数学活动,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教 学重难点学会13减几、14减几的计算方法教 具准 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问题情境1猜谜激趣,教师说出谜面,学生猜中后,教师说明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出一个小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先猜到。谜面是: 有人说我像老鹰,我说我像大蜻蜓, 请你到我肚里坐,立刻带你到北京。(谜底:飞机)学生猜出谜底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到是飞机。2师生共同看课件,让学生说一说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创设一个动

36、态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加理解减法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教 学 过 程附 记二、自主学习1教师提出“机场上停着几架飞机”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试算。师:飞机场原来停着13架飞机,飞走了5架,要求机场上还停着几架飞机,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5师:13-5这道减法题你会计算吗?请你自己试试。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计算方法。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因为5+813,所以13-58(2)10-55 5+38(3)13-310,10-

37、28教师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特别是第方法(1)。若方法(2)学生没有想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并特别说明,当十几的数减去5的时候这样算也很简便。3提出“13-8等于多少”的问题,让学生直接口算。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师: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了13-58,你能直接口算出13-8等于多少吗?把你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生1:138等于5。因为8+513, 所以13-85。生2:因为1358,所以13-85。如果学生有别的方法,教师一方面给予肯定。三、尝试应用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题,鼓励学生自己计算。关注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

38、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了解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并交流。2练一练第2题。(1)观察情境图,先理解图意,让学生说一说“从小到大排队”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计算,给小动物排队。让学生在原有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己经历探索13、14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计算水平和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作业内容板书设计13减几、14减几13-5=?方法一:10-5=5 5+3=8方法二:因为8+5=13,所以13-5=8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

39、案类型教学内容15、16、17、18减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边摆边算的过程中,学习15、16、17、18减几的计算。2会计算15、16、17、18减几的减法。过程与方法在边摆放边计算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与全班交流算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教 学重难点会计算15、16、17、18减几的减法教 具准 备每人准备20根小棒,小黑板写上四道计算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自主学习1教师进行激励性谈话,并用小黑板出示 “15-8,15-7、17-8、17-9”,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允许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算。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给学

40、生充分交流自己不同想法的机会。师:刚才大家计算得很认真,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以直接说,也可以边摆边说。以15-8为例,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因为7+815,所以15-8710-82,5+2715510,10-37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正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提问题列算式,在思路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和孕伏。加强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 学 过 程附 记3在充分交流各种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发现每组中两个算式间的联系。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了这几道题,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15-87,15-78这组算式,你们

41、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了吗?学生回答时,使学生了解:两个减数8加7等于15,所以157等于8, 158等于7。如果学生前面就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教师可利用这个现实素材,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让学生直接口算15-6和15-9。师:我们再看看17-89,17-98这组算式有没有这样的联系?怎样算更快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师:现在你能很快的算出15-6和15-9的结果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生:因为69等于15,所以1569,1596。二、尝试应用出示教材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做法。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观察图,让学生先弄懂图意,然后独立计算。2练一练第2题,观察图,让

42、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在书上写数,最后全班交流。3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试做,然后交流是怎样比较的。4练一练第4题,采取同桌比赛的形式进行(比速度、比正确率)。同桌自己确定开始时间,有一人做完后就停止,然后互相检查计算的正确率。四、数学游戏教师说明算式接龙的规则,先请几个人进行示范表演,然后再分成小组,进行游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研讨交流汇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业内容板书设计15、16、17、18减几15-8=?方法一:10-8=2 2+5=7方法二:因为7+8=

43、15,所以15-8=7方法三:5-5=0 10-3=7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连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连减算式,会进行有关连减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在看图讲故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连减的意义,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 学重难点会进行有关连减的计算教 具准 备小熊送信动画课件、一封信,介绍“”、“”的来历的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 创设情境教师手拿一封信,师生进行关于邮寄信的谈话。在学生交流邮寄信件常识的基础上,引出小熊送信的故事。二、解决问

44、题1动画演示教材第1、2、3幅图的内容。请学生帮助小熊算一算:还要送几封信?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课件。课件播放第1、2、3幅图的内容。师:从课件中,你了解到哪些事情?学生可能会说:小熊是一个送信的邮递员。小熊一共要送14封信,已经送到动物学校6封信。师:你能帮小熊算一算,还要送几封信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4-68。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教 学 过 程附 记2接着放第4、5两幅图的内容,请学生接着计算。三、自主探究1课件完整演示第1、2、4、5幅情境图,请学生看图讲故事。2提出根据讲的故事帮小熊算一算“还有几封信没送”的问题,

45、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3交流学生各自的算法。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连减知识、连减算式的读法,初步了解连减的意义。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计算方法:14-68,8-3514-6-356+39,14-95如果学生的算法之中出现连减算式,教师就直接介绍连减的算式的读法。如果没有连减算式,教师要作为参与者给出。教师可以这样做:师:我也有一种算法,同学们想知道吗?我这样想:小熊一共要送14封信,先写出14;给动物学校送了6封信,就减去6(同时板书出14-6);又给动物医院送了3封信,再减去3(完成板书14-6-3)。也就是把两个减

46、法算式写成一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读作:14减6,再减4。 请同学读一读。师:读得很好,你们知道怎样计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146。师:对!146等于几?生:等于8。教师板书: 师:再算什么?生:再算8减4。 如果学生出现了 “6+39,14-95”这种算法,教师要给予鼓励,要让学生讲一讲这样列式的道理。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不予介绍。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观察图和下面要填的算式,让学生先弄懂图意,再让学生列式计算。2练一练第2题,可以计时练习。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

47、参与兴趣,巩固连减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业内容板书设计连减14-6=8 14-6-4=4 6+3=98-3=5 14-9=5 8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20以内的减法教案类型教学内容加减混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2认识加减混合算式,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在看图讲故事、自己试算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发现熟悉的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教 学重难点学会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教 具准 备咪咪面包店动画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进行喜欢吃什么

48、面包的谈话,并要求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描述面包的形状。2放咪咪面包店的动画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讲故事,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3交流从故事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师:故事讲的可真生动。谁能说一说从故事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内容呢?学生可能会说出:面包店原来有5个面包。又来了6个面包。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把学习数学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益,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 学 过 程附 记二、解决问题1提出教材中:“小熊买了几个面包”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师:面包店原有5个面包,猫妈妈又拿来6个,小猪买走了8个,剩下的小熊要买走。根据这些情况你能算出小熊买了几个面包吗?请同学们

49、自己试一试!学生自己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同的算法,为下面的交流做好准备。2交流学生各自的算法。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加减混合算式,知道加、减混合算式的读法。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定义。3师生完成加减混合运算。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计算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三、扩展应用让学生继续观察情境图,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师边肯定边完成板书:568师:接着算什么?师:请大家继续观察情景图,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面包房一共有多少个面包?小猪买了面包后还剩下几个?最后面包房还剩几个面包?猫师傅端来面

50、包时是几点?小猪来买面包时是几点?小猪比小熊多买几个面包?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解答。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并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图意。然后,自己列式计算,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观察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记录在自主小天地中,最后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只要学生掌握一种方法即可,没有必要让学生把几种方法都会。通过不同形式的

51、练习,激发参与兴趣,巩固连减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作业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观察物体教案类型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2初步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在对物体形状观察和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 学重难点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 具准 备盲人摸象课件;四个同学一组,每组准备一个带把的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故事

52、引入1.师生谈话,引出盲人摸象的故事,通过讨论“4个人摸的同一头大象,为什么说的不一样?”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摸”的地方不一样,说的就不一样。2出示练一练第1题。(1)学生仔细观察,想象小猴、蜻蜓、蚂蚁会看到大象的哪个部位。(2)让学生判断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 学 过 程附 记二、观察杯子1分组观察。四个同学一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让学生从自己的位置观察,并交流自己看到的杯子的形状。师: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观察桌子上的杯子。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杯子的把在左边。我看不到杯子的把。2让学生换位子再次观察杯子,并说出这次看到的杯子的形状和自己的发现。师:现

53、在请同学们交换位子,再观察杯子,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看到的杯子把的方向不同。刚才看不到杯子的把,这次能看到。3让学生看书,观察情景图,并辨认4幅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鼓励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想法。师:同学们,我们书中的4个同伴也在观察杯子,打开课本78页,看看。(学生看书)请同学们辨认一下,下面的4个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可能会说:第1个杯子是亮亮看到的。因为杯子把就在他的左边。第2个杯子是聪聪看到的。因为他正对着杯子把。4全班讨论:大家观察的同一个杯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形成共识后,再讨论:什么样的杯子从四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形

54、状都一样?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判断的也对。那,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观察的同一个杯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学生可能会说:观察的方向不一样,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在一个位置观察只能看到一部分,而杯子有把,所以看到的就不一样。三、尝试应用1出示情境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猴、小兔给小房子照相的情景图,并说一说图意。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小猴、小兔所拍的照片的样子。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3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说一说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然后播放动画课件。四、课堂练习练一练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看图,然后讨论: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通过观

55、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及想象和交流的过程。作业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官 寨 小 学 教 案 纸学 科数学班 级教 者日期课 题认识图形教案类型教学内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描,分类的活动中,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体验长方形、正方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教 学重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教 具准 备教师准备一个大一点的长方体和一个描下来的图形。每个组一盒积木,一张大一点的白纸,一瓶胶水,学生自备蜡笔、剪刀或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积木,说出自己认识的积木的名称。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个积木的名子,指给大家看一看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这样的叫正方体。2教师一手拿长方体积木(大一点,长、宽、高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