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44400672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在数学课堂中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怎样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浙江平阳昆阳第四中学325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发展,要求“让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 鉴于对这种精神的了解,作为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的课堂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试从课堂这一角度出发,探究怎样创设这个平台.关键词:数学;课堂;发展新课程的一个很主要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加能力的培养. 要表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重视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加数学实践的本事,获取终生受用的数学发明才能.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发展. 下面

2、谈谈笔者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时的部分做法.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思维能力情境在辞海里的解释为:“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大家社会行为产生的详细条件.”详细到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数课时所处的学习环境. 汪秉彝先生、杨孝斌先生全部认为数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孙晓天教授认为数学问题情境应该满足两条,一条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适合做数学课程和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另一条是能成为学生应用数学和作出创新、发觉的载体. 根据这个标准她把问题情境分成现实的、超现实的

3、、学生知识贮备和经验中已经有的三类. 由此可见,问题情境不一定就非得是生活里面有的真情实景,有时候情境也能够是很抽象的. 夏小刚博士指出,伴随学生身心的不停发展及数学内容的抽象性的不停增加,老师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应更多地立足于数学内部本身,重视和其它学科的联络. 可见,数学问题情境并不全部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也能够是虚拟的.当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在头脑中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对应的,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能发生在和学习者的认知背景紧密联络的教学情境中才是有效的. 情境的创设关键是针对教学内容,依据心理学的原理,创设出相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产生掌握知识的理智感,而

4、采取主动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亢奋状态,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充足展示清楚的学习过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有些老师在上课时顺利流畅,讲解定理、概念、例题、习题似乎滴水不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一个单向的活动,同时也掩盖了老师备课中的深入思索,掩盖了老师处理问题时自己经历的曲折或失误. 老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清楚的数学学习过程,当学生问到一些较困难的问题时,愿意和学生共同思索,一起寻求处理措施. 学生不仅有机会学习老师分析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还有机会了解原来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也会碰到挑战,也会经历曲折和失误. 这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十分有益的.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5、,是老师不停引导、解释、归纳、规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揭开事物的真相. 比如,在研究“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这个结论时,老师能够设计以下问题:1. 画AOB并作角平分线OP,OP 在AOB中起什么作用?2. OP上任取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你发觉此垂线段有什么特征?3. 在OP上再取一点有什么结论?4. 你能发觉角平分线上的点特征吗?你能证实吗?5. 你还能发觉什么结论?6. 有关OP的特殊位置和性质,你现在是否有更加好的了解?充足利用数学试验的功效,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首先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不过其次

6、,在发明过程中的数学更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学科.”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实际上,这也要求数学要像物理、化学学科那样进行试验. 试验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和充实,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试验教学有其它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功效.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试验的功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三大特征是智力参加、个人体验和自主活动. 智力只有在个人情感的主动调动下,经过个人体验,才能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也才能达成数学的深度了解和知识的广泛迁移. 详细地说,提倡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经过“做”学习数学.

7、 我们认为,教学并非机械反复,而是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所进行的一项发明性劳动. 而数学试验课的开展,不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全部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变革. 在数学试验课中,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或观看数学试验演示,经过观察、试验、类比、归纳、概括、抽象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化和再发明,发展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明性等优异思维品质,提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给创新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可能.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等比定理的发觉”的教学片段以下.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物理课和化学课上常常做试验,今天我们在数学课上也来做一个试验. 请看,这里摆着一瓶清水、一瓶红

8、糖,还有大大小小的一批玻璃杯,当我将红糖放入水中时,就得到糖水. 糖水有浓度,计算公式为浓度=100%。下面,我们做一个糖水浓度的试验.为正数.老师:我这3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学生:相等.老师:对,应有=. 现在,我把这3小杯糖水全部倒进一个空的大玻璃杯中,那么混合后的糖水浓度和原先3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学生:相等.老师:对,相等. 我们把大杯倒成小杯又合成大杯,仿佛是反复或循环,其实这里有数学道理. 大家能依据这一显而易见的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数学命题吗?学生1:混合后的糖水浓度为100%,它和原先的3小杯糖水浓度相等,故有等式=.这就是等比定理.老师:很好,从“糖水情境”到“等

9、比定理”,这中间有一个从详细事实到形式化抽象的数学过程,前者是“详细的模型”,后者是“抽象的模式”,二者之间有质的区分. 把糖放进水里,把糖水倒来倒去,这是数学吗?不是!但舍去了糖、水、浓度等的详细物质,抽象出本质属性的数量关系等比定理,这就成为数学了. 现在我问,作为“糖水情境”中的ai,bi,和作为“等比定理”的ai,bi,有区分吗?学生2:“糖水情境”中的ai,bi只能为正数,而且biai0,而作为“等比定理”中的ai,bi不需要这么多限制,有bi0而且b1b2b30就够了.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学生3:是的,等比定理中的ai,bi既许可aibi,又

10、许可取负数. 而在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个新的风险就是分母为0.老师:很好. 这是在使用等比定理时要尤其注意的问题.这节以糖水浓度为背景的数学试验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详细到抽象地再现了“等比定理”的发觉进程. 在课堂上,老师由新奇的数学试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试验过程,做出分析和归纳.真知源于实践,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试验的机会,训练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明性.经过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协作能力未来社会,每一个人只能是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教授,每一个人全部只能是整个程序中的一个步骤. 要想充足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只有经过合作才有可能,合作

11、能够产生集团效应,能形成智力互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要的作用. 交流是一个能使学生主体充足表示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的方法,是学生个性化的表现. 在课堂上,学生假如能充足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经过相互交谈、倾听、讲述,使发觉得以分享,零乱的知识得以组织,模糊的认识得以澄清,猜测得以验证,看法得到辨析或认同,就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既是受到充足尊重的独立学习者,又是她人的伙伴和协作者. 所以交流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促进对知识的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动、协作精神和群体意识,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发明有利于合作交流

12、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取得数学知识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主动参加数学实践的本事,取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发明能力.充足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任何教育活动只有学生这个主体的主动参加才能发挥作用,充足相信学生,其实就是对教育主体学生的充足信任和尊重.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而老师的“教”应放在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位置上,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支配和影响下,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总以先知先觉者的身份出现,对学生指手画脚,把学生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全部要求的死死的,这么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爱好,学生像“储存器”,被老师不停地输入“死知识”. 这么的教学何谈尊重和信任. 所以必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激发她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点燃她们的智慧之光.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全部得到应有的发展”为唯一目标,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聚焦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