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42868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目录 结构提纲1 摘 要1 关 键 词 绪 论 1、“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 2、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辟词境 4 3、对传统题材的开辟与创新6 4、参考文献:8 论苏轼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摘要】宋词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奇葩之1,而宋词又有豪放与婉约之分。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全能作家,他在散文、诗、词的创作领域具有出色的成绩,特别是他的词,在我国词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苏轼的词,向来褒贬不1,议论殊异。但苏轼却创建豪放词风, 苏轼作为豪放的掌门人,1代文坛盟主,对词的贡献尤大。他1生在政治上跌宕起伏,充满曲

2、折和悲剧;在文学上却是人们公认的天才、全才。他这1文学大师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与当时社会和个人命运息息相干。 宋初诗文为“淫巧侈丽,浮华纂组”的西昆体所笼罩。作品多作于酒筵歌席遣兴娱宾之际,内容多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君持酒对斜阳,旦向花间留晚照”等留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与“缀风月,弄花草”的西昆体诗文既无甚么差异,亦未逸出花间词的侧艳樊篱。虽然柳永1生专力写词,推动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突破词的传统格局,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条件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

3、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引诗入词,在词的内容、题材、风格、情趣等方面进行了1系列富有首创性的革新。 【关键词】苏轼 豪放 爱国 词体创新 贡献 1、“以诗为词”突破诗尊词卑的词论 苏轼词的突出特点是“以诗为词”,他“以词的躯壳而赋予诗的神气”。“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期的意义。“以诗为词”,简单说来,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纵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历来,人们对诗与词的区分,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换言之,词只是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或充当歌

4、舞宴席上娱宾工具的艺术情势而已,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长此以往,这类观点自晚唐5代的“花间派”词作流行以来,数百年间逐步演变成1种程式化的专写艳情的绮靡陈腐的格套。此即所谓“艳科”词。到了北宋初年,词体便由于题材、内容的雷同和狭窄而走向了衰落。此时,苏轼决然举起了“有为而作”的大旗,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动到词的领域中去,“以诗为词”,从而打开了1个崭新的局面,“指出向上1路,新天下线人”。苏轼对旧词体的改造其实不是为所欲为的,他对诗词的关系有1个10分精辟而符合艺术规律的看法,即认为诗、词原是共源而分派,同工异曲的;词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已。苏轼从理论上提倡词在表现深厚的情感内容,要有高远的立意

5、和阔大的境地。他的词学理想是推赏唐诗的气象和境地。苏轼用唐诗之审美标准以衡词,其意图自然是希望能具有唐诗高华浑厚之美,正是他1贯的“以诗为词”观念的体现。 他还明确指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这就是说,词只是诗的“后裔”,词即是诗。在他看来,词之于诗,既是相对诗的不同文艺文体,又是诗的产物,更是诗人不同创造形态的创造物。即词来源于诗,与诗同质异体。“以诗为词”是苏轼的词学本体论。在苏轼看来,词在本质上可以同诗1样,表现主体的情性襟袍,可以抒写人生之遭受,反应社会的盛衰和历史的浮沉;可以像诗1样有山光水色般的清丽,又可以如唐诗般的高华悲怆,气象恢宏,可以

6、有铁马金戈、鼓角齐鸣的壮观,更可以有天风海涛浩浩荡荡的气势。可见,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旨在呼应自己为词拓境千里的创作实践,为词注入强烈的主体生命意识,突出表现了抒怀主题的个性风采,扩大词的抒怀功能,把小词的艳科小道的品质地位提到诗的地位上来,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成1种独立的抒怀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重视以词陶写情性,是其提倡词的诗化的1个重要内容。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情势结合到1起,注入词中,改变了5代以来词所缘之情多为相思眷恋的狭隘性,开辟了词的抒怀功能,予词以诗的清高,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力。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熔铸了磅礴的诗的

7、意境和诗的气韵,使人线人1新,心胸振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词的上阕写围猎场面,渲染出词人的外在“狂”态,特别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词人与孙权相比,用典自然。这里更涵蓄显现出他勇武豪壮和有所作为的品格,从而使词充满了诗的豪情,诗的韵致。词的下阕则写作者内在“狂”态,结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总而言之,“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

8、把词变成1种独立的抒怀词体。 2、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辟词境 苏轼的1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正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1,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无可避免会遭到他人的排挤。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寻求。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文要“成心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情势主义之风,提倡“成心而言,有为而作”的现实文风。所谓“言必中当世之过”,就是要言之有物,避免“未有甚得于中而张其外”。他还要求文学创作要反应人民疾苦,“伫立望田野,悲歌为黎元”,,这

9、又使他的现实精神具有了强烈的人民性。在他的词中,可以看到他抒写人生之遭受,反应社会的盛衰,历史沉浮,山川之秀美等方面的作品。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辟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大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像诗文1样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可以充分广泛描述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正如元好问所说,东坡词是“性情以外,不知有文字”。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的遭受揉合在1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知识,形象鲜明生动。如江城子(10年生死两茫茫),这是1首悼亡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对去逝10年的

10、亡妻的哀思,并融入自己仕途曲折的身世之感,感情极其深厚。词人在吊唁王弗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10年来艰巨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1番回顾。这首词上阕写作者对王弗的思念,下阕记梦中还乡,深切地表现心中的悲痛。而在另外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作者借习武出猎抒发了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但由于朝庭内部剧烈的明争暗斗,迫使他离京外任,“书剑报国”的壮志难酬,从而在他内心兴起迟暮的苦闷和怨言。在词中作者以魏尚自况,显示自己希望能得到朝庭的信任和重担,以效率疆场,实现抗击侵扰之敌的夙愿。苏轼有这首豪放词,是当时以革新政治为主要特点的时期精神的曲折反应,他以敏锐的时期感和富于开辟的创造精神,使其词在眽眽柔情

11、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越,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从而解放了词体,扩大词中的创作意境,赋予词以鲜活的思想和生命。 元丰5年,苏轼在黄州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3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1时多少豪杰。遐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英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1尊还酹江月。 作者面对长江抒发感慨,喟叹人生的短暂,长江之无穷尽,无数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像被波浪所淘汰1样,已无影无踪了。人物虽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的功业却依然留在人间。作者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想起历史上出现的悲壮

12、场面,古今人事的变化,更感到时不待人,而此时自己不能成绩事业,发出了人生短暂的叹息。不得志的心情,使他极力地歌颂周瑜,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是苏轼内心深处永久不可能磨去的建功立业的大志,哪怕是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那种儒家思想的治国安邦,报效朝廷的思想也没有从诗人的心里灭亡。其中对周瑜形象的刻画,英气勃勃,声界照人,为空前之笔,是苏轼对词坛杰出的贡献,寄托着作者爱国的豪情壮志。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坛枕不乏描述农村生活的作命。但撼于诗词分流的偏见,中唐以来的词坛绝少农村词。偶有渔家烷女、莲娃等形象出现,那也是美化了的,缺少泥土气味,苏词以反应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乡土人情为题材的作品则别有1

13、番风味。如在徐州写的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使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 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此词作于元丰5年(1082)冬。词的上片描述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和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1日酒筵间的情形,抒发了词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入忧思。整首词境地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奇妙地应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入地揭露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人生哲理。如水调歌头,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对现实人生的执著态

14、度和豁达胸怀。上片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空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自我摆脱的感情变化进程。下片写对月怀人,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的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哲理意味的解释。在为月摆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贺:“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地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全词在叙事,抒怀与议论的结合描述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著,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现实的迫害使它产生出世之想,而这类想法是暂时的,1霎时的。他的执著人生,酷爱现实,

15、对现实的热切希望克服1切。同时在这首词中,也流露出1种没法摆脱而又要求摆脱的对全部人生的厌倦和感伤,表现了1种对人生社会的怀疑情绪。 3、对传统题材的开辟与创新首创豪放词风 诗言志,诗言情。言情是词的传统题材。苏词中写男女之情的作品很多。他继承花间遗风的1面,乃至偶涉媒独,但确有某些“自是扮家”有别于传统的情词。苏词的风格刚柔兼具,多姿多彩,横竖烂缦。他的词同他的诗文1样,常常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内容特点,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浑厚。正如陈之说的:“读其词而入其境如见其人,江山气象,人物风流,高情逸怀耿介旷达,而绝异于传统小词的女儿情态;读其词可

16、以感奋激昂以壮击揖中流渡江复国之雄气,也能够宁静澹泊东篱种菊明哲保身。”苏轼革新词风,并不是单纯反对婉约,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主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1元化朝多元化发展,构成婉约,豪放,清丽,韶秀,旷远等风格同秀共荣的局面。他在与鲜于子俊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7郎风味。亦自是1家很是壮观也。”此处的“自是1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提出的,其内涵包括:寻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怀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可以看出,苏轼在婉约正宗以外首创豪放词风,是相当自觉的,也很有自知之明。 在水调歌头中,全词由中秋赏月而引发抒发,引发想象,问天,游仙,想宫阙,写玉宇,直到

17、对月之“阴晴圆缺”的探索。体现出苏轼豪放词的特点,笔势超迈,格调雄键,而别有1种飘逸空灵,富有浪漫主义色采,词上片全为写景,因景抒怀,因月及人。现实的黑暗使作者要离开现实,空想游仙天上,但又不能忘却现实,并用“起舞弄清影”来安慰自己。下片由月及人,由人及情,作者酷爱生活的思想、怀念亲人的深情,又为词带来深入的现实主义精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从自然现象中找到解答,他的沉郁心情因自然现象的启示而得到宽慰。词的结尾“希望人久长,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乐观、豁达的胸怀。另外,语言自然流畅,特别是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赋中的句子,到达了浑然无迹的程度。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起句直

18、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写情,境地阔大,感情深厚,写得概括而有气势。接着写乱石、惊涛,全为古战场设色,气势雄伟,气魄宏大,渲染了古战场的自然风景的雄奇,为古代风流人物的出现构成浓厚的环境气氛。下片以“遐想”由景物转入古代英雄,生动地描绘了赤壁大战的场面,而“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的具体细致描述,10分鲜明而突出地刻画了周郎“英姿英发”的形象。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其风格可用“豪放”和“高旷”来形容,但结束在“人生如梦”低沉音调上,构成豪放而沉郁的风格。这是苏轼在遭受了“乌台诗案”打击以后的抒怀之作,借赤壁的雄奇风景和历史英雄的劳苦功高抒发其功业无

19、成的感慨。 苏轼首创了豪放词风,但不只是以豪放词著称。他写爱情,伤感的词,则委宛而细密,如吊唁之作,这首词的情感内涵要比1般专写男女之情的词来得厚重,而文笔的缭绕回环、细腻绵密又近似之。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孤单沙洲冷。”全词塑造了1只孤独孤单的鸿雁形象,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以后孤独、迷惘的心情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写得幽邃清绝,每一个意象都凸现幽寒的气氛,全词笼罩了1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再如水龙吟,将春日思妇的形象与飘舞的杨花相互映衬,层层渲染1种哀怨的情绪,又写得特别柔柔、细巧。 苏轼改革词体的创新精神,除主要

20、表现在上述3个方面之外,在用题序、用典故和对待音律的态度方面,亦有所体现。 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便可,所以绝大多数词并没有题序。苏轼则把词变成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怀言志之体,所以词作所抒写的是何种情志或因何事而发,必须有所交代和说明。但是词体擅长抒怀,不宜叙事。为解决这1矛盾,苏轼在词中大量采取标题和小序的情势,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有机的统1体。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于词调以外另加标题;水调歌头、定风波等则于词调以后加上小序。苏轼以后,多数词人即把题序作为填词的常规。 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1种替换性、浓缩性的叙事

21、方式,也是1种曲折深婉的抒怀方式。这类方式在诗文中其实不鲜见,而在词中经苏轼开先河,后继者不绝如缕,尤以辛弃疾为突出。如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孙权射虎、冯唐见召典,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典,都属善用典故的范例。 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浏览,而不求人演唱,故重视抒怀言志的自由,虽也遵照词的音律范围却常常不为音律所拘。正由于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便偶尔不协音律也在所不顾。换言之,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1路”。陆游说,苏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明显对苏词的声律特点表示理解。而李清照却很有微词,认为苏词“常常不协音律”

22、。虽然各人所见不同,但都说出了苏词不以音律侵害气韵的特点。这1特点,从诗歌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无疑是进步的,最少是无可厚非的。 综上所述,苏轼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贡献。苏轼以他的创作,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和社会作用,丰富并宏大了词的意境.他以诗为词,兼收并蓄,汪洋恣肆,恢宏豪放。扩大了词境,改变了词风,首创了词作的新阶段,特别是首创了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而自成1家的豪放词,使宋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而影响了以后许多词人的创作。可谓我国文学史上1位天才的文学大师,可谓我国词坛上1颗光照千秋的巨星。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中国文学史纲领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唐宋诗词赏析 宋辽金元文学史 东坡乐府唐宋诗词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