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4282877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1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数控调频发射台的设计 摘要:数控调频发射台的核心是采用按键控制单片机的四个引脚来发送触发脉冲去控制BH1417F,从而来选择发射频率,同时加装了1602液晶实时显示发射的频率。并且独立设计该产品的显示部分和发射部分,有效的实现了调频发射台的功能。该设计能将音频信号通过麦克风输入,并由单片机控制输出频率使得输入的音频信号经过预加重部分、限幅部分、低通滤波等部分电路,转换成高保真的FM调频信号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让所有在有效距离内的FM接收设备能够在指定频段内接收到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同时该发射台输出信号的频率通过单片机来调节,可以发射7个调频波段。该设计具备小型化、抗干扰能

2、力强、调试方便与低功耗等特点。关键词:STC89C51;BH1417F芯片; LCD1602;变容二极管;高频功率放大器The design of digital control frequency modulation the launch padAbstract: The digital control frequency modulation launcher controls the four pins of the microcontroller by buttons,and controls BH1417F by send pulse triggering through micr

3、ocontroller to choose the transmitting frequency.It also add the 1602 LCD to display the emit frequencies at the real time,in addition,it designs the display portion and the emit portion independently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the frequency modulation launcher.The design can input the sound signal

4、by microphone,and control output frequency through microcontroller to change the sound signal into highfidelity frequency modulation signal by pre-emphasis part、limiting part、low-pass filter part and so on to send frequency modulation radio signals,in order to make all the frequency modulation recei

5、ving equipment in the effective distance can receive the sign sended by emitter in the designated frequ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output signal frequency of the launcher can be adjusted by the microcontroller,it can send 7 frequency modulation band.This design has these advantages,such as miniaturi

6、zation、strong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convenient debug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Keywords: STC89C51; BH1417F chip; LCD1602;Varactor; High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目录第1章 绪论11.1调频广播发射技术现状11.2调频发射技术的发展11.3课题研究的意义2第2章 硬件设计32.1硬件电路设计32.2设计要求32.3系统基本方案32.4控制电路选择和设计42.4.1控制器的选择42.4.2控制器的设

7、计52.5 键盘设计62.6显示部分选择和设计62.6.1 显示方案的选择62.6.2 液晶LCD1602与单片机连接的设计72.7 电源模块设计92.8调频发射模块选择和外围电路设计102.8.1调频发射模块的选择102.8.2调频发射模块外围的设计11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223.1软件主程序部分223.2软件子程序部分233.2.1 10ms延时子程序243.2.2键盘扫描子程序简易流程图253.2.3单片机对BH1417F模块控制软件26第4章 系统调试284.1键盘的调试284.2 电源部分调试284.3液晶显示模块的调试284.4 BH1417F调频板焊接与调试294.4.1调频部分

8、调试334.5软件调试334.6系统整体性能评估34第5章 总结与展望36参考文献38致谢39附录1系统电路图40附录2元器件明细表41附录3 系统软件程序42附录4 设计实物图49第1章 绪论1.1调频广播发射技术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电子产业已在生活和生产中占据着了主导地位。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航天技术中的高科技类都是电子科技发展的结晶,可以说现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是离不开电子产品了。电子科学的发展也带动着通信的发展,现在的通信可以说在生活和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机、无线电视、卫星通讯都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主导。而发射接收机则是通信行业的基本装置,所以接收发射机的发展和进步直接关系到通

9、讯的发展,想要发展通讯行业,就得发展发射和接收机。调频发射:首先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激励、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然后发送出去的装置.高频信号的产生现在有频率合成,PLL等方式.现在我国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z,校园为7687MHz,西方国家为7090MHz 1。1.2调频发射技术的发展 调频发射技术发展经过:1调频广播发射机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的广播机构具有节约频谱、节约功率的优势。由于数字压缩技术持续革新,促使人们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数字化技术是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对于替代模拟广播,这还

10、要很长的时间。在欧洲,即将用DAB/DMB完全取代模拟调频广播。在我国广电主管部门的倡导下:各地区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媒体的改造,加快新兴媒体的发展。我国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多样的广播影视数字化新体系。2多媒体单纯的声音广播被市场所淘汰,如果把DAB变成数字多媒体广播(DMB),就能够满足社会中不同消费人群的差异化需要。生产厂家研发的产品所使用的技术不会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消费者对广播内容更为感兴趣。3广播形式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发展方向,听众可以通过各种的途径收听广播获取数据服务,广播形式包括了卫星广播、互联网广播、各种形式数字电视广播中的声

11、音广播和数据广播。4接收设备趋向小型化,可以移动性,并且采用多制式数字化,促使接收设备实现了小型化。生产厂家开发出只有MP3体积的卫星广播随身听,这样就增加了MP3的功能,可使听众随时随地接收卫星广播。随着听众收听广播服务的变化,相关部门就需要研发技术,满足听众移动接收的质量,并且丰富广播的节目内容。现阶段数字广播形式发展更为多样化,与之同时运行的模拟广播共同存在于市场中,于是厂商研发的新数字接收设备最好能够是多制式,这样就方便听众接收不同系统的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同时,广播服务由单向式转向交互式,在广播网络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条件下,促进了这个趋势的实现,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听众的个性化需求。1.

12、3课题研究的意义无线电发射设备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与电视系统、雷达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 2。在校园里,它还可以作为大学老师在教室授课的辅助设备,学生可以利用调频耳机来更清晰地收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或者如果当你想练习英语听力,也能通过调频收音机或者其他接收设备来收听由校园内的调频发射台所发出的广播信号。设计该调频发射台涉及到很多高频和模电的知识。高频电子线路本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电路,其中更有精髓的知识值的我们去学习。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高频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模拟电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电子电器必不可少的电子技术。能广泛地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小功

13、率调频发射机中,将会使得发射机控制方法更加科学、简单、明了,控制电路及连线更简单、易行,工作稳定性更好3。以调频发射机为代表的无线发射设备是人们平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它具备小型化、抗干扰能力强、调试方便与低功耗等特点。在此,我们就调频发射机的应用作较完整和系统的研究,促进调频发射机的正确使用。第2章 硬件设计2.1硬件电路设计由于该设计大体属于硬件内容,所以能否设计好合适的硬件部分,在整个设计中将会起到一个决定性作用。系统硬件整体分为控制部分、键盘部分、显示部分、电源部分及调频发射模块部分,通过单片机实现频率的输入及输出控制。将这五部分的有机结合,将单调的调频发射变得更加自动化、合理化、人性

14、化。2.2设计要求1. 设计好的数控调频发射台可在88.0107.9MHz范围内。2. 能够发送7个高频的信号点,并能正确显示发射的频率。3. 发射距离预期在10米至500米范围内;4. 设计电路美观,控制可靠。2.3系统基本方案根据题目要求,如图2-1为数控调频发射台的总体框图。可将其系统分为单片机控制模块,矩阵键盘模块、调频发射板、显示模块、射频输出模块等。图2-1 数控调频发射台框图语音信号通过MIC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送入一个共射级放大器来对该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送至一个滑动变阻器用来调节音量,最后送入BH1417F的左声道输入口。另一个MIC采集右声道信号与左声道信号做同样处

15、理送入BH1417F的右声道输入端。音频信号进入BH1417F后,左右声道信号都进行预加重和限幅处理。然后通过合成器将左右声道信号作合成处理,同时进行合成的还有晶振经分频传来的信号。信号进入高频放大回路处理,接下来通过晶体振荡器提供的本地振荡器进行混频产生一个新的频率的信号,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电路并滤除高频信号,再经高频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后通过一个滤波电容信号至发射天线,就可以将信号发送出去了。2.4控制电路选择和设计2.4.1控制器的选择由于该部分采用单片机来控制,首先我考虑到了对单片机的选用问题方

16、案一:采用AT89C51作为控制器采用AT89C51单片机进行控制。AT89C51结构简单,且资料丰富。但是51单片机系统编程需要价格昂贵的编程器及仿真器,在线仿真和程序下载较为繁琐,不便于系统开发而且相对价格来说高些。方案二:采用STC89C51系列单片机控制图2-2 STC89C51RC / RD+单片机引脚图如图2-2所示。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出厂时一般都固化有ISP引导码程序,如只烧录普通的用户程序,则只需将P3.0/P3.1经过RS-232转换器连到电脑的RS-232串口,通过STC-ISP下载软件打开用户程序下载就可以了。STC89C51单片机,其性能跟AT89C

17、51来说,毫不逊色。它基本概括了AT8951的所有功能,而且写入与擦除的速度非常快。在编程烧写上STC89C51使用232接口芯片便可以直接烧写而不是用紫外线擦除,不需要特殊的擦除设备使用串口对单片机进行烧写的,用户可自己写入,并根据需要灵活修改程序,较为方便。又因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为国产(台湾宏晶),相对来说价格便宜,性价比更高。故本设计选用方案二的PDIP封装STC89C51作为控制器。2.4.2控制器的设计单片机的复位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手动复位和上电复位4。在此设计中我采用的是上电复位。上电复位是在单片机接通电源时,通过对电容充电来实现的,上电瞬间RST引脚的电位与V

18、CC相同,随着充电电流的减小,RST引脚的电位逐渐下降,只要在RST引脚上能足够长时间(一般为10ms以上)地保持阈值电压,单片机就可以自动复位。系统的时钟电路设计是采用的内部方式,即利用芯片内部的振荡电路。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l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晶体谐振器一起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外接晶体谐振器以及电容Cl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对外接电容的值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影响震荡器频率的高低、震荡器的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的稳定性。因此,此系统电路的晶体振荡器

19、的值为12MHz,电容应尽可能的选择陶瓷电容,故选择约为22pF的电容。在焊接电路板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得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地保证震荡器稳定和可靠地工作。在该设计中利用单片机的P0口通过10K的上拉电阻来对液晶1602进行数据的传输;P1端口是用来控制矩阵键盘的行扫描和场扫描;P3口用来对调频板进行一个选择频率控制的;P2口是用来对显示程序的一个控制端口。单片机设计电路如图2-3所示。图2-3单片机设计电路2.5 键盘设计矩阵式键盘采用行列式结构,按键设置在行列式的交点上。当口线数量为8时,可以将4根口线定义为行线,另4根口线定义为列线,形成4X4键盘,可以配置

20、16个按键如下图2-4所示。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行扫描法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 将全部行线Y0-Y3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根行线相交叉的4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图2-4 4X4矩阵键盘2.6显示部分选择

21、和设计2.6.1 显示方案的选择方案一:传统的7段LED数码管使用传统的7段LED数码管,虽然有亮度、刷新率、可视角度高等优点,但实际上本设计对此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且数码管显示数据单一,只能显示阿拉伯数字及部分英文字母,显示数据位数越多,数码管数量越多,即越占用单片机IO口资源。加上其功耗较大,故不采用7段LED数码管。数码管如图2-5所示.图2-6 LCD液晶显示图2-5 数码管方案二:LCD1602液晶显示器LCD1602液晶显示器,显示功能丰富,能够同时显示16x02即32个字符,内部芯片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

22、等。显示质量高: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小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且不会闪烁。数字式接口: 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功耗低:相对而言,液晶显小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LCD液晶如2-6图所示。基于以上优点,本设计采用方案二。2.6.2 液晶LCD1602与单片机连接的设计采用蓝屏L

23、CD1602液晶显示器,由于单片机的P0口内部无上拉电阻,所以将LCD数据端7-14脚得通过一个10K排阻连单片机的P0口;液晶的3引脚连10K可调电阻接地,用来调节显示字符的对比度;RS是数据/命令选择端;RW是读/写选择端;E 是使能信号。具体电路如图2-7所示。图2-7 LCD1602电路表2-1 1602引脚定义其中LCD1602 的引脚定义如表2-1所示5引脚号引脚名电平输入/输出作用1Vss电源地2Vcc电源(+5V)3Vee输入对比调整电压4RS0/1输入0=输入指令1=输入数据5R/W0/1输入0=向LCD写入指令或数据1=从LCD读取信息6E1,10输入/输出使能信号,1时读

24、取信息,10(下降沿)执行指令7DB0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0(最低位)8DB1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19DB2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210DB3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311DB4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412DB5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513DB6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614DB70/1输入/输出数据总线line(最高位)15A+VccLCD背光电源正级16K接地LCD背光电源负极2.7 电源模块设计使用单片机控制的数字调频台功率很小,其中调频发射部分采用9V供电,单片机和BH1417F芯片都是采用5V供电。所以可以采用78

25、L05设计一个整流滤波电路,作为该设计的电源部分,并且利用发光二极管来确认整流电源部分是否在工作。78L05是常用的三端稳压器件,顾名思义05就是输出电压为5V,还可以微调,78L05输出波纹很小。78L05外形图如2-8所示图2-8 78L05外形由于高频功率放大部分需要12V供电,故采用一个电源适配器直接接入,保证了电源电压的稳定性。12V输入后经过78L05整流电路后送入单片机和芯片使其整个电路正常供电。电源整体框图如图2-9所示。图2-9 电源整体框图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并联上不同容值的电容,可以滤除不同频率谐波分量,大大减少了杂波。为了减少高频噪声,设计中在12V正极串联一大小为10u

26、H电感,可以优化电源质量,效果十分明显。并且在78L05输出端并上一个发光二极管,可以用来观察电源部分是否正常工作。如下图2-10所示图2-10 电源电路大模块设计图78L05系列为3端正稳压电路,TO-92 封装,能提供多种固定的输出电压,应用范围广。内含过流、过热和过载保护电路,输出电流最大可达70mA。 虽然是固定稳压电路,但使用外接元件,可获得不同的电压和电流。2.8调频发射模块选择和外围电路设计2.8.1调频发射模块的选择方案一:三极管实现调频发射发射机采用专用发射三极管9018来实现,见图2-11所示图2-11 三极管发射图大模块设计图表2-1 1602引脚定义该电路采用专用发射芯

27、片C9018完成了一个调频发射机,它的频率覆盖范围在88MHz108MHz之间,可以用收音机接收。这种发射机设计电路比较简单,只须用少量的元器件就可以制作。元器件的选用:图中的电阻电容按数值领取,电感用0.4mm的漆包线在4mm的圆棒上绕制,管脚不宜过长6。调试过程:整体电路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三个三极管。先对每部分进行测试,确认输出的频率和波形无误后,再做整体调试。加入音频信号后,用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频率和波形,如果无误,可以通过改L1、L2、L3、L4电感的匝数和匝数间距使其正确。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输出波形和频率正确后,就可以用收音机接收了,接收时可以通过移动收音机,测量发射机的发射距离,发

28、射距离比较近,只有100米左右。结果:当加入音频信号后,输出端的频率和波形(频率为89.039MHz)7。虽然此方案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它自身的缺点:一、 输出频率稳定性不高。二、 频率调节不方便。三、 发射距离近,只有100米左右7。方案二:用BH1417F集成调频发射本方案的核心采用的是BH1417F锁相环调频立体声发射专用集成电路。BH1417F的频率特性非常出色,它能达到40dB的分离度,传送的音质可与本地调频电台媲美。由于高频振荡部分采用了频率合成电路,因此振荡频率十分稳定,并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而且它设置了预加重电路、限幅电路及低通滤波器,可明显地改善音质,其总谐波失真可达到0

29、.3%,RF输出电平为100dB。是高性价比解决无线连接的首选芯片。完全消除了交流声,解决了这一其它相关无线产品一直都无法克服的难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电脑电源。特点:BH1417F典型射频输出电压为5V左右。1)将预加重电路、限幅电路、低通滤波电路(LPF)一体化,使音频信号的质量比分立元件的电路(如:BA1404、NJM2035等)有很大改进。 2)导频方式的立体声调制电路。 3)采用了锁相环锁频并与调频发射电路一体化,使发射的频率非常稳定。 4)采用了单片机数字直接频率设定,可设定 87.7107.9MHz频率, 使用上非常方便。5)发射距离远,可达方圆500米左右8。基于以上诸多优点,本

30、设计采用方案二。2.8.2调频发射模块外围的设计FM发射电路采用稳定频率的锁相环系统。这一部分由高频振荡器、高频放大器及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组成。调频由变容二极管组成的高频振荡器实现,高频振荡器是锁相环的VCO,立体声复合信号通过它直接进行调频8。 图2-12 BH1417F内部结构及引脚图BH1417F的内部结构如图2-12所示。BHl417F由5部分组成:音频预处理电路(加重、限幅和低通滤波);基频产生电路(晶振、分频);锁相环电路(相位检测、锁频);频率设定电路(高低电平转换);调频发射电路。外围电路主要有频率控制电路、压控振荡器组成的载波产生电路,定时器以及一些耦合电容。适合87108MH

31、z调频广播频段,可由并行数据设置端改变发射频率,频点分为低段和高段两部分,每部分均可设置7个频点, 一共14个频点。本设计频点属于高段部分,分别是106.7 MHz、106.9 MHz、107.1 MHz、107.3 MHz、107.5 MHz、107.7 MHz、107.9MHz9。BH1417F引脚功能说明见表2-2所示:表2-2 BH1417F各引脚功能表脚脚描述直流(V)1右声道输入端:通过电容器与右声道音频信号相连1/2VCC2左音源输入端:通过电容器与左声道音频信号相连2,21时间常数端:它连接一个电容为时间常数=22.7kF3,20LPF 时间常数端:这是15KHz LPF.它连

32、接150P 电容1/2VCC4滤波器端:它是声频部份滤波器叁考电压1/2VCC5立体声复合信号输出端:它连接到调频调制器1/2VCC6接地端GND7PLL相位检波器输出端:它连接到PLL 、LPF电路8电源供给端Vcc9射频振荡器端:这是振荡器基端,它连接振荡时间常数4/7Vcc10射频地端GND11射频发送输出端Vcc-1.912PLL电源供给端Vcc13,14Xtal 振荡器端:它连接一个7.6MHz 晶振15芯片授权端:连续输入高电平数据16时钟输入端:带数据和同步的时钟在序列数据输入。17数据输入端18静音端:0.8Vcc Pin18 : Mute ON 0.2VCC Pin18 :

33、Mute OFF19控制信号调节端1/2Vcc本设计中使立体声信号通过1、22引脚输入,配合2、3、20、21这几个引脚外部的阻容组合,完成立体声信号的低通滤波、预加重和调制,调制后的复合信号通过5脚输出。15、16、17、18引脚输入的频率代码经过解码和鉴相后,由7脚输出PLL振荡器的控制信号VCO。此VCO控制外部由分立元件组成的高频振荡电路,产生FM调制的载波信号,并通过一个达林三极管2SD2142对5脚输出的复合立体声信号进行FM频率调制。调制后的信号通过9脚输入到BH1417F,经过内部的射频放大器放大后发射,以扩大发射距离。13、14脚需要外接7.6MHz的晶振,提供给BH1417

34、F内部的鉴相、立体声信号调制等部分所需要的稳定时钟。硬件电路原理图如图2-13所示图2-13 硬件电路原理图首先对于音频输入:话筒MIC可以采集外界的声音信号,这里我们选用驻极体小话筒,灵敏度较高,可以采集声音信号。驻极体麦克风通过标准3.5mm立体声插座,将声电转换的音频输入调频发射模块。外接音频Line-in接线将电视机耳机插座或者随身听耳机插座等外部声音信号音源输入标准3.5mm立体声插座。立体声插座,可以将音源通过专用的连接线引入调频发射机。针对外接麦克风输入信号微弱的情况,加入了音频放大器,设计中参照资料 10 ,选择该设计电路。使用放大倍数约80的9014三极管放大,并且加入了电位

35、器对声音大小进行控制,虽然9014放大器的音质一般,但是对于人声而言已经足够了。R5、R12分别通过电源提供工作电压,这里选择4.7K;R7、R14选择2K大小电阻作为放大电路的限流电阻;R6、R13为放大管提供偏置电压,选择200K电阻;C3、C21对输入电信号加以耦合, C5、C22对放大管信号输出进行耦合,这里都选择0.1uf电容。最后由于过大输入电平可能会损坏芯片,所以要经过可调电阻RP1、RP2来控制调节输入的电平信号大小,对输入信号进行限幅并且通过电容C6、C24耦合,最终将其送入芯片1脚和22脚。麦克风电路设计如图2-14所示图2-14麦克风输入放大模块设计在语言和音乐这类声频中

36、,频率高的一端的频谱分量的振幅很小。越到声频的高频端,输出噪声越大,调频信噪比改善系数越小。这样,接收机输出端所得到的信噪比,在高频端很小。若在接收机输出端接上衰减高频成分的滤波器,则可以减少噪声,改善信噪比,但这将是调制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同时被衰减,以致不能得到调制信号的保真复原。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改芯片内部采用了预加重的方法,其中心思想是利用信号特性和噪声特性的差别来有效地对信号进行处理。即在噪声引入之前采用适当的网络(预加重网络),人为地加重(提升)发射机输入调制信号的高频分量。预加重特性公式:预加重电平(db)=,F是音频频率,是预加重时间常数,一般选50us。预加重滤波幅频特性如图2-

37、15所示。图2-15 50us预加重滤波器的幅频特性信号进入芯片的1脚和22脚后就送入BH1417F中的预加重电路进行预加重。这个电路是一个非线性音频放大器,它的内部工作点为1/2Vcc。因为它是非线性放大器,预加重时间取决于内部电阻和外部电容。由芯片资料11得知其内部电阻R=22.7K,其时间系数为50s。所以根据公式时间常数=C1R2 ,可以算出C1=2200pF ,故BH1417F第2、21管脚还需要接2200pF电容来构成这个预加重电路。预加重外围电路如图2-16所示 图2-16 预加重外围电路低通滤波是一种过滤方式,规则为低频信号能正常通过,而超过设定临界值的高频信号则被阻隔、减弱。

38、但是阻隔、减弱的幅度则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以及不同的滤波程序(目的)而改变。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在本设计中芯片的3脚和20脚内部采用的是有源低通滤波器,该低通滤波器由RC网络和集成运放组成,在外围电路上接上一个适合大小的电容,来完善低通滤波电路。信号经过预加重电路后就送至低通滤波电路,芯片中低通滤波电路设定一个分频点为15KHz11,一般将低通滤波器上增益为3dB处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RC电路的频率-增益特性曲线如图2-17所示。图2-17 频率-增益特性曲线当信号频率高于这个15KHz时,则全部赋值为0,即无法通过。经查阅芯片资料可知Q=0.577、o=1.274 、fc=

39、15KHz R1=R2=R3=Rf=100K;即可通过Cf=1/(ocRf)得Cf为83.28pF,再通过C1=3QCf即可算出外部所需C1电容约为150pF,所以在芯片的3脚和20脚得再接上150pf的电容来完善电路。低通滤波外围电路见图2-18所示。图2-18低通滤波外围电路音频信号从第 1 脚和第 22 脚输入后通过限幅电路、预加重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后送到混合器(MPX)中,另外由第 13、14 脚接入 7.6MHz 晶体的振荡电路通过200分频后产生的 38KHz副载波信号,同时 38KHz副载波通 2分频产生的19KHz导频信号。音频信号和 38KHz的副载波信号被多路复合器进行了平

40、衡调制,产生了一个主信号(L+R)和一个通过 DSB 调制的 38KHz 副载波信号(L-R),并与19KHz导频信号组成复合信号从第5脚输出。立体声调制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19所示,主载频调制信号的频谱图12如图2-20所示。图2-19立体声调制电路原理框图图2-20 主载频调制信号的频谱图FM发射电路采用稳定频率的锁相环系统。这一部分由高频振荡器、高频放大器及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组成。调频调制由变容二极管组成的高频振荡器实现,高频振荡器是一个锁相环的VCO,立体声复合信号通过它直接进行调频调制。高频振荡器是由第9脚外部的LC回路与内部电路组成,压控振荡器就是在振荡电路中采用压控元件作为频率控制

41、器件。压控元件一般都是用变容二极管,它的电容量受到输入电压vc(t)的控制。在本设计中采用的变容二极管为KV1417,根据该变容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它的典型特性曲线如图2-21所示。图2-21 KV1417特性曲线图图2-22压控振荡特性曲线vc变化时,即引起振荡频率v的变化。因此,压控振荡器事实上就是一种电压频率变换器,它的特性可用瞬时振荡频率v,与控制电压vc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表示,如图2-22所示。图上的中心点频率0是在没有外加控制电压时的固有振荡频率。在一定范围内,v与vc之间是线性关系。在线性范围内,这一线性曲线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式中,Kv是特性曲线的斜率,称为VCO的增益或灵敏度,单位

42、为rad/(s.v),它表示单位控制电压所引起的振荡角频率变化的大小。压控振荡器参数设计结合BH1417F频点可知,压控振荡器产生的载频信号频率变化范围必须覆盖芯片的所有频点,,频点落在80120MHz内11,并完成频率感量即可改变发射频率。考虑到通用元器件的精度和加工工艺水平,这里适当放宽频段,以保证芯片能正常地锁住频点。设计电路如图 2-23所示。变容二极管采用变容值较高KV1471,其电容随偏置电压的变化而改变,其极限范围为(5p F50pF)。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C1与C2值不能相差太大,这里C1取82p F,C2范围取为5pF50pF。下面确定L值。由式(2-1)、式(2-2)可知

43、电感L、电容C2均取最小值时,压控振荡器取得最大振荡频率,反之取得最小频率。合并式(2-1)、(2-2) ,得(2-3) :(2-2)(2-1) (2-3)其中,C1,C2串接后总电容C范围为:4.71pF31.06pF,将C的极限值带入式(2-3),整理后有:(2-4)上式中C的单位是pf。计算得:127.43nHL0;i-) for(j=100;j0;j-); 由于单片机晶振采用12MHz,所以一个机器周期需要1us时间。该程序时间约100*100*1us=10ms。同时也可以在keil软件上面取断点运行观察其运行时间。3.2.2键盘扫描子程序简易流程图系统采用44行列式键盘。查键方法是将

44、键盘口的低四位置0,读入键盘口高四位,看是否为全1,若全为1,说明无按键按下,否则说明有键按下,应进行键码的查询。查询方法是依次对键盘口的低四位和高四位置0,再将二次读入的高四位和低四位合成一个字节,这个字节与每个按键有着唯一的对应关系,通过查对进行每一个按键的功能执行。查键子函数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3所示。图3-3 4X4矩阵键盘扫描子程序简易流程图3.2.3单片机对BH1417F模块控制软件当扫描到有键按下后,它将会通过swich判断Z的值所对应的语句,来对BH1417F的15-18四个端口发出对应的控制字。单片机控制模块流程图如图3-4所示。图3-4 单片机控制流程图矩阵键盘上的16个按

45、键对应不同频率和功能。各个键对应的功能如表3-1所示:表3-1按键功能表按键号Z对应的取值数按键对应的频率(功能)按键号Z对应的取值数按键对应的频率(功能)K10xF087.7MHzK90x F1106.7 MHzK20x F887.9 MHzK100x F9106.9 MHzK30x F488.1 MHzK110x F5107.1 MHzK40x FC88.3 MHzK120x FD107.3 MHzK50x F288.5 MHzK130x F3107.5 MHzK60x FA88.7 MHzK140x FB107.7 MHzK70x F688.9 MHzK150x F7107.9 MHzK

46、80x FE停振K160x FF停振第4章 系统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可大体分为六个部分:键盘调试、电源部分调试、液晶显示模块调试、调频发射板、软件调试和整体调试。4.1键盘的调试首先检查P1口的前四位和后四位是否分别为低电平和高电平。无误后,再检查测试键盘是否都为正常的时候,首先编写了键盘程序,但是在按键过程中,第4个键位始终不能控制,而其他键均正常,通过对硬件检查,发现它的2,3脚和1,4脚为通,正常;1,2脚为开路,也属于正常;但按键按下发现1,2脚仍然为开路,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接通。应次判断是硬件中的第4个按键问题。开始想在它的1,2脚上直接接上了一个导线,应该可以显示,事实上确实,但是由于

47、它一直导通,导致其他按键失效。解决方法只有撤换按键。4.2 电源部分调试电源输入部分采用78L05稳压管,12V输入采用电源适配器。在接入电源适配器后发现LED灯未亮,说明可能电源未正常接入,便用万用表检查78L05输入端,发现输入端电压为12V正常,然后检查稳压管输出端,输出端电压正常转变为5V。就基本确定LED灯出现问题。在测试LED灯两端,发现LED下的限流1K电阻开路存在虚焊未正常接地。焊接完成后,LED正常发光。4.3液晶显示模块的调试在测试液晶1602显示模块是否正常工作时,首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固定显示程序,但是在显示工程中发现液晶的并没有显示,经过重复检查了程序,然后查询了资料,

48、发现在液晶的第3管脚上的10K电位器应该进行调节,这样才能显示,当用螺丝刀进行调节后,液晶点阵显示出来。但是点阵式全部显示了,并没有显示我需要的字,于是重新检查了程序和电路,发现RS和RW本来应该分别接P2_7和P2_6,这两个管脚在电路图上标号写反了,程序也跟着写反了,在程序里改过后,发现它可以正常的显示我需要的了。其后,液晶背光灯不能正常显示,在检查了电路,发现液晶显示的15脚接电源同时要接10K欧姆电阻,电路中电阻过大会导致背光灯无法正常工作,判断液晶是否正常工作的程序如下:首先定义需要在液晶上显示的字符#define LCM_RS P2_7 /寄存器 定义LCD引脚#define LC

49、M_RW P2_6 /读写信号#definr LCM_E P2_5 /使能端void Delay5Ms(void);void Delay400Ms(void);void LCMlnit(void);/LCD初始化void DisolayListChar(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code*DData);/显示/字符串unsigned char code name = “wireless contro”;unsigned char code name1 = “ller.of.frequen”;void main(void) Del

50、ay400M();/启动等待没、,等LCM进入工作状态LCM Init();/LCM初始化DisplayListChar(0,0,name );/显示DisplayListChar(0,1,name1 ); 4.4 BH1417F调频板焊接与调试整个硬件电路板电源由XS2插座输入,经C16、C17、C18和C14、C15滤波后送入IC2(78L05),其输出的+5V稳压电源供给ICI(BH1417F)使用。音频信号送为话筒放大电路,BMI将语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C3送入由VT1、R6、R7等组成的音频放大器,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C5至RP1调节音量,最后经过C6送入ICI的左声道信号输入端。B

51、M2、VT2、RP2、C24等组成右声道音频放大电路。ICI外围元件基本上采用的是标准接法。D0、D1、D2、D3(即ICI的1518端口)分别接单片机的P3.0P3.2口,用于设置发射频点。复合后的调频立体声载波信号由IC1的11脚输出,经C36耦合,送入由VT3、R21、L3、C37等组成的高频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C38送入无线W发射出去。外接音频信号从XS1输入。VD2是电源指示。电路中使用了C11C18,C31、C32、C39、C40等多只电容并联,在电路的不同位置,作为电源多级滤波,以此消除可能存在的干扰。XS2是外接电源输入插座,应配合空芯插头使用,插头中心是正极,外围为负极

52、。焊装元件时可依次将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先焊电阻。再焊瓷片 电容、电解电容和其他元件。IC1、VD1、VT4是贴片元件,体积较小,尤其是VD1(V1471)和VT4(2SD2142),焊接时应格外小心,应放置最后焊接。其中 KV1471管身上标有竖线的一端是负极,该端应与C33、R20相接;另一端是正极,应与“地”相接。天线w可用lm左右的电线代替,亦可用效果更好的拉杆天线。调试这部分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因为它属于高频部分,有很多可能产生干扰。首先检查芯片是否工作正常。在芯片的13、14脚接上7.6MHz晶振,将芯片的8脚通上5V电源,在晶振两端通上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是否为7.6MHz。在

53、确认正常后,接上部分电路,对芯片的12、16、17、18脚通上5V电源。电路接法如图4-1所示15,测量对芯片部分脚位上电后,测试其电流正常范围应该在1428mA。图4-1静态电流测试电路在对12脚通上5V电时,还可以通过对控制端口1518脚位通上高低电位来进行测试其工作状态。其中高低电位的定义是高电平5V,低电平-5V。电路图如4-2所示,当通上5V电流值,它的测试电流应该为1uA左右,当控制脚位未通电时,测试电流正常为-1uA左右。图4-2 高低电平输入的测试电路在对电路输入高低电平时还可以测它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即在7,8脚和D3D1端接上5V电源,其中对7脚分别输入1mA和-1mA的

54、电流,分别能测出7脚输出的电压值。正常7脚输出高电压44.85V左右,输入-1mA是低电压为0.151V左右。高低电平输出的测试电路如图4-3所示图4-3高低电平输出测试电路当锁相环停止工作时,电路处在一个高阻态的输出状态,调节7脚的输出电压,分别使得输出电压在5V到0V间。当输出电压为5V时,7脚的输入电流最大在100nA内;当7脚输入电压为0V时,输入电流至少在-100nA大小。测试电路如4-4图所示图4-4锁相环停止是的测试电路经以上测试,测试数据基本属于正常范围,证明电路属于正常工作状态。将频率设定开关设定在107.5MHz上,在示波器检查BH1417F的11脚发射的频率是否是能够接受的频率波形图。如果是一个疏密变化的频率图那就是也许是我们需要的。然后将接收机接收频率设定在107.5MHz,确定频率点是否正确和接收信号又没有杂音。如频率不对时,调整旋转电感L,直到频率正确为止。调试时,电源需使用8-12V的优质直流稳压电源,最好使用电池作为电源,以消除由电源带来的交流背景噪音,可以获得更好的音质。在调试频率时可以先不接入单片机,将对应的15、16、17、18脚分别接上5V电源和地。对应的频率如表4-1所示,表中高电平为H,低电平为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