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424764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龙镇中课题方案2(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梁平县回龙镇初级中学社区参与农村学校管理策略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社区参与农村学校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组 执笔者:莫耀明一 、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简述1.政策背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健全社会组织,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注重完善社区与学校双向互动、互促共建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调:“探索建立现代中小学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管理与

2、监督机制,鼓励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社区积极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的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强调:“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中严肃地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3、的学校要尽快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社区,成为社区的科技、文化、教育的服务中心。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现代学校的定位和职能,理顺学校与政府、社区及家庭的关系,逐步给社区和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学校为民众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理论与社会背景首先,从广义的角度追溯教育概念的本初涵义,它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当前社会人际互动日益频繁,知识更新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关注,关门办学的思路和做法已经变的不合时宜;其次,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先决条件是多方面的,其

4、中学校所在社区对学校发展有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社区环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的长远发展不能不考虑社区的影响,因为学校本身是社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学校与社区都尚未意识到彼此互促发展的关系,学校和外界的沟通交流很少。一方面社区不了解、不参与学校的事务,学校管理只是政府、教育部门的事,学校教师、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管理的权力,社区群众对学校教育管理没有发言权,所以也就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识状态;另一方面学校也很少积极与外界沟通交流,不知道如何争取外界资金的支持,都是坐等机会,很少有学校主动去寻求帮助,校长、老师都只是对直接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基本上学校处于孤立发展的状态,是在自我封闭的框

5、架内运作。再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政府统抓统管的办学传统,学校办学行为的管理多由教育行政部门一方承担,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管理部门工作量过大、管理维度单一、管理结果的时效性不强等,建立社区及群众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是对传统模式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二)此课题研究的意义1.创建学校与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发展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学校和社区之间架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桥梁,建立互动、互助、互利的有效机制,通过社区和学校的努力,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力量互补,吸引适龄青少年入学,促进学校教育向

6、社区延伸,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校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按照教育学之观点,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种连续既指时间上的连续,又包括在空间上的连续。当受教育者受到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一致性时,教育的效果就是高效。而这里空间上的连续主要就是指学校所在地的街道社区。社区的民俗传统、道德习惯、文化氛围、居民素质等都对学校校风和学生的理想、精神、学业成绩、品行修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有机整合二者,使其和谐统一,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1.“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理论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社区及有关人士参与制定的决策,

7、能够增强他们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若只有责任没有相应的权利,责任制就无法建立,相反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就会滥用权,瞎指挥。因此,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在学校管理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而其中社会的力量又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社区人士的参与,就会增强他们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授社区以管理权,委相关人士以责任,使社区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问题,进而

8、实现教育目标。2.“和谐”理论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特殊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和谐性。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学校本身存在于社区之中,社区的氛围与环境都将深刻地影响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与成果,社区的适当参与和充分支持有利于学校获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对社区提供人

9、才支持,学校同时也是传播和宣扬科学信息与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故,社区及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管理,既是社区工作的职责,更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二者有效的和谐统一,可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3.“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中指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他说:“学校是其中起 指挥作用 的主导机构,它引导家庭、社会按照学校的教育意图和计划,完成各自无可取代的特殊教育任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来自于书本,天天坐在教室里的单纯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一定

10、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给了孩子这样的机会,那就是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体验社会。学生在收获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艰苦的劳动,需要开动脑筋启发智力,需要坚韧与坚持,这样,学生将得以全面发展。4.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认识我们尝试建立“引导社区参与学校管理” 制度的基本初衷是: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

11、精神,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积极性,有步骤、有策略地引导社区群众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促进和完善学校发展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政府、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并以此为载体,拓宽学校与社区的交流渠道,增进学校与社区的互促共建。 我们认为,作为社区群众代表来参与管理学校者,首先要热心社区工作,关心教育事业,并有一定的文字组织等工作能力;其次,要了解教育和社区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再次,作为社区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系人,必须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我们认为,社区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是对政府教育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行为的有益补充,限于其专业水平等因

12、素,不能对于其管理的专业性方面提出过高要求,例如:在学校办学质量方面,他们参与管理着眼点在于社区群众对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满意度,而非学校办学质量水平高低本身;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社区代表的行为并不仅仅代表其自身,而是代表了社区多数群众的基本态度,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社区代表必须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以充分代表民情民意。此外,社区代表管理学校的工作带有典型的志愿色彩和公益成分,其管理行为是在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协调和指导下的自主行为,是沟通社区与学校、政府与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四、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等人开展了和谐教育模式的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对学校、

13、家庭、社区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在美国,学校都努力争取社区中知名人士、家长代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构成了增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的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德国许多学者在研究了当代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及对学校的影响后提出了许多改进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建立了种种学校、家庭、社区互相合作的开放式教育模式。2. 在美国芝加哥,社区参与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社区参与决策正式开始于1988年的芝加哥教育改革法,该法案为社区参与提供了法律保证,不仅加强了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而且进行权利转移一-从伊利诺伊斯州政府和中心学区委员会转移到每个学校和当地学校委员会手中,同时赋予

14、这些学校委员会在课程、财政和人事方面的决策权。学校委员会的11或者12名成员中家长占6名,社区代表占两名,这决定了芝加哥学校管理中明显的社区参与性。3目前,国内“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研究刚刚起步,但有许多家庭教育研究文献可供本课题研究之用。亲子关系研究、父母效能训练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究、家长素质提高与教子观念更新等课题成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热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献。许多学校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成功办法,为我们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及假设1.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由于本课题研究是在农村特定地域内进行的,所以,本课题立

15、足在:总结概括出针对农村构建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力图探索这种模式具体的运用问题,如社区-学校互动、教育议事会等是如何运作的,是怎样建立机制的,由此,建设农村学校中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模式,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2.假设通过构建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和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使学校、社区形成相互整合的“和谐”关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六、研究目的及内容(一)研究的目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教育创新,关键是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的职能和模式,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16、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我校以“引导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将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研究、实践:1.探索农村学校实施学校、社区共同谋求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模式;2.促进教育的统一性、多元性、有效性、和谐性理念形成,提高学校、社区教育的优势互补。3.社区对学校民主管理的参与权限、参与度。4.社区对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措施方式、方法。5.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实现学校、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二)研究内容1.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调研通过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向校长、教师、社区居民、学生家长调查了解对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以及他们对参与的范围、

17、程度、方式的意见,为构建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形式作好基础工作。2.社区参与学校管理机制的构建通过研制社区参与学校的规划、管理的目的、内容、形式、程度、方法等进行研究、试验、修正、再试验,形成社区与学校互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为社区建设和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建立学校、社区德育网络,邀请有关社区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对学生的相关教育活动。(2)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根据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3)加强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学生学法、敬老、助困等活动基地并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操行。(4)学校要积极参与社

18、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努力为社区建设作贡献。(5)实行“开放日”制度,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社区、家长开放,并邀请社区人士走进校园,了解、评议学校工作。(6)每学期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邀请有关社区人士参加,听取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7)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定期互通信息,交流情况,以提高办事效率与质量,保证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有效实施。3.进行个案研究对部分学生进行长期性的跟踪调查,开展个案研究。三个年级各确定一个重点班,每班确定3名学生,让社区相关人员与这些学生及家庭取得联系,一道对这些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作详细地观

19、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帮教,探讨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方案。七、研究对象及范围(一)研究对象本校初中13年级各班。(二)研究的范围1.学生在家庭、社会劳动实践情况。2.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支持。3.社区人员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4.对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教育和帮助。5.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共建文明一条街等。八、研究思路及方法(一)研究思路根据整体着眼协调关系重点突破优化组合突出特色边研究边实验的策略进行研究。整体着眼,就是坚持从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进行整体构思与设计。协调关系,在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协调处理好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

20、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关系;政府宏观管理与校本管理的关系;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区别与联系。要做到既弘扬传统精华,又吸取现代企业制度精神,构建现代学校制度。重点突破,用三个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先期重点研究与实践的对象,重点解决好社区参与管理的方式、学校融入社区的切入点、学校与社区的沟通等重点、难点问题。优化组合,我们把社区的有识之士、有才之人、可利用的资源、可合作的途径加以优化组合,以形成对学校进行最有效的、最简明的管理运行机制。突出特色,强调实验班级应根据办条件,从本班实际出发,针对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研究,深入实践,形成特色。边研究边实验,就是要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归纳、

21、总结、完善制度,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社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即从农村学校教育的实际出发,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探索构建“农村社区、学校和谐教育模式”,并促进模式的实施运用,形成有效的研究序列。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本课题每一个研究内容(即模式)按“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等四个环节进行,并且有些内容反复循环进行,每次实施都做好记录。“计划”是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行动”是第二环节,即实施计划或者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考察”(即调研)是第三个环节。“反思”是第四个环节。2.调查法即运用谈话法,开放式或封闭式问卷法,以及和社区人员接触

22、交谈,了解农村环境下学校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对结果进行定点和定性分析,为问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3. 群体研究和个案研究有机结合所谓“群体研究”,即针对大多数学生在存在的问题,通过社区教育的实施,综合协调学校、社区教育力量,进而纠正学校管理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而“个案研究”,则是对个别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研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九、研究计划及步骤总周期:2011520136(两年)(一)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2011.52011.6)1.组建研究队伍,确定实验范围。2.选题并初步制定实验方案,向上级申报立项。(二)第二阶段为试研阶段( 2011.72011.8 )1.组织课题组成员

23、学习,查找相关资料。2.分解课题。3.对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三)第三阶段为实验阶段( 2011.9 2013.1)1.开展课题研究。2.进行实验阶段性评估和小结。(四)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 2013.22013.6)1.总结各项研究成果。2.形成制度文案和运行机制,撰写相关研究报告。3.上报实验成果,申请课题结题。十、预期成果1实验研究报告。2. 实验工作报告。3. 现代学校制度文案一套(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4. 案例集。5. 实验过程音像制品。十一、课题组结构及分工1已建立由学校及社区相关人员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本课题的制定、总体规划、上下衔接等。2“

24、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由学校教师及社区人员组成,定期学习理论,积极参与本课题研究,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完成阶段性总结和成果的收集、整理,完成相关的各项任务。十二、课题经费预算学校自筹,落实经费,确保课题按计划顺利完成。预计完成此项课题研究共计人民币2.5万元。参考文献1张黎 农村学校融入社区,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EB/OL / 2006-10-172成都市青羊区课题组 社区、家庭与学校互动机制的探索EB/OL3竹影 社区群众代表参与基础教育督评的实践探索EB/OL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1787332.aspx/2007-3-274张亚玲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初探EB/OL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