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42188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4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描述: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和技巧的创新.ppt(6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韩愈诗歌的怪奇之美,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生平,韩愈三岁而孤,由嫂郑氏抚育成人。贞元八年()登进士第,先后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贞元十九年()因上书言关中旱饥,触怒权要,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十四年()又因反对宪宗拜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他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又转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

2、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

3、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石鼓歌等。 第四阶段,50至57岁病故。先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任行军司马,贯彻了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奋不顾身,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州

4、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显职。为兵部侍郎时,镇州王庭凑叛乱,他前往宣抚,成功而还。最后这一阶段,政治上较有作为。重要诗文有平淮西碑、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泷吏等。,忧愤之作,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戮的情况。归彭城写政治的腐败,和自己伤时忧国的心情。把政事的腐败与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有些诗则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自己伤时忧国之情,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5、、右迁兰关示侄孙湘等。韩愈也有少数近似白氏讽谕诗的作品,如华山女、射训狐、泷吏、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这些诗对社会习俗和政治时事都有所讽刺。华山女选取典型的事件,运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嘻笑怒骂地讽刺了上上下下整个统治阶级的昏庸。不过总的看来,他的诗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清新小品,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一、形成及地位 二、韩愈生平对其险怪诗创作的影响 三、艺

6、术特色 四、诗歌表现手法创新,韩愈的险怪诗,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韩愈“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

7、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形成及地位,在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 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

8、入我肠。”,形成及地位,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在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旋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也导致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诗风向怪奇一路发展,大致始于贞元中后期,至元和中期已经定型。贞元、元和之际的阳山之贬,一方面是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加剧了韩愈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将荒僻险怪的南国景观推到诗人面前,二者交相作用,乃是造成韩愈诗风大变的重要条件。他在这一时期写的宿龙宫滩、郴口又赠二首、龙移、岳阳楼别窦司直、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等诗中,使用最多的是那些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

9、词语,诸如“激电”、“惊雷”、“怒涛”、“大波”、出没的“蛟龙”、悲号的“猩鼯”、森然可怖的“妖怪”、“鬼物”,都辐凑笔端,构成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意象。并由此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搜罗奇语,雕镂词句,创造前人未曾使用过的险怪意象。元和元年,已经离开贬所回到京城的韩愈更倾心于怪奇诗境的构造,而相对了对内心世界和自我的表现。在此后的几年中,韩愈基本上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诗,写落齿,写鼾睡,写恐怖,写血腥,形成了以俗为美、以丑为美的特点。,生平对其创作的影响,艺术特色,一、构思奇特、想象怪异在诗歌的创作和实践中,韩愈在构思上体现险怪腾跃的特色:“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又云羲

10、和操火鞭,瞑到西极睡所遗。”(赤藤杖歌)。一根红藤杖,被描写为从龙王下巴拔出的血淋淋的胡须,又是羲和手中挥舞的烈焰灼灼的火鞭,这种构思和想象,也只有“百怪入我肠”的韩愈所独有。在咏雪赠张籍诗中,诗人以大雪为题材,立意奇特。先以雪起兴,写雪景以喻天寒,如同一篇美文,不仅写景惟妙惟肖,还刻画出了雪的性格;在这之上比附时事,寓讥刺于思考当中,最后是抒发感慨,与“赠友”的题目浑然相合,既新鲜有趣又含意深远,构思极为巧妙。,艺术特色,其典型作品是孟东野失子。孟郊是韩愈的好友,两人意气相投,诗歌往来唱和,情谊至深。孟郊连失三子,作为朋友的韩愈写首吊慰诗,这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奇崛险怪的题材可以发挥;但到了韩愈

11、那里,反常的思维和怪异的想象使这首诗不同凡响:“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祉为之悲,瑟缩久不安。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诗人借上天入地、寻龟问灵的怪诞场面,喻福祸有常皆在天的想象。从“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又举鱼、蛇等生子有苦或子不报恩的事例,说明有子也不一定是喜、无子也不一定是忧的道理,用以劝慰朋友。“地祉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最后化平淡为奇崛,由悲转喜,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这种构思造成了震颤人心的艺术效果,绝不同于一般的劝慰诗。,艺术特色,二、

12、气势飞腾激荡,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说:“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韩愈诗歌气势奇肆,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县斋有怀写:“波涛翻日车,岭石圻天罅。毒雾恒薰昼,炎风每烧夏。”贞女峡写:“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千里翻云涛。”一股磅礴之气在岭南的险山恶水中跳跃激荡,这是自然环境的气势,也是诗人胸中跳荡的激情。韩愈写诗追求的不是隽永深远的韵味,他笔下的春雪(辛卯年雪)没有优扬飞舞的雅致,洞庭湖(岳阳楼别窦司直)也不仅是烟波浩淼的气象,而是充满着激昂动荡。尤其是岳阳楼别窦司直:“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

13、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葛车万辆。”大波轩然,铺张扬厉,气势宏阔。正如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入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艺术特色,三、出语新奇,用韵奇险 韩愈的诗是以文为诗。如南山诗用散文章法,层层写来,错落有致。有时在五七言中插入三、四言的短句或十字的长句,如“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醉留东野)“决云中断开青天,噫!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利剑)等等;而且诗中虚字的使用尤其频繁:“岂如”、“呜呼”、“耶”、“哉”等,这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节奏,

14、制造一种不受拘束而类似散文的拗句,达到参差错落、散中见整的美感。 韩诗中奇字僻词也层出不穷,如陆浑山火、征蜀联句等诗,简直是奇字丛生。有人批评韩愈一味搜奇,但韩愈有深厚的文字功力,亦长于精雕细刻。在汴泗交流赠张仆射中形容马镫藏身击球的特技:“侧身转臂着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在拗口眩目的诗句中显出精炼锻造之功力。一些有动感、有力度的词语如“山狂谷狠”、“仰见突兀撑青空”、“洪涛舂天禹穴幽”等,大大增加了诗歌紧张急迫的气势。 在用韵方面,诗人常常打破和谐圆润的音律,追求不均衡不对称的“另类”美。如病中赠张十八、赠崔立之评事这样的长篇古体,通篇一韵到底,越压越险;此日足可惜、三星行等诗则纵横驰骋,

15、韵律变化莫测。总之,是“困难见巧,愈难愈奇”(欧阳修六一诗话)。,艺术特色,四、艺术手法奇特丰富 为了创造奇美的艺术境界,韩愈常以俗为雅,平中见奇,注重用字的“狠”和“险”。感春诗中:“艳姬踏筵舞,清眸刺剑戟”,用“刺剑戟”形容“艳姬”炯炯的眼眸,新奇的对比使人过目难忘。落齿中写掉牙,竟用“意与崩山比”,这种手法一般诗人是不敢轻易用的,而韩愈在诗中不但大量运用,还运用得恰当、新鲜,富有浓郁的瑰丽奇特之美。 中唐诗坛上韩孟一派好以色彩入诗,孟郊多用青苍之色,李贺喜用“冷红”、“寒绿”、“黑云”等幽暗色调;而韩愈诗中,则突出热烈的红色:“怪气或紫赤”(送惠师)、“闪红惊蚴虬,凝赤耸山岳”(纳凉联句

16、)、“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芍药)这些诗里红色是主调,在虚幻荒诞的意象之中,给人一种彩焰腾跃、光怪陆离的感觉。在陆浑山火和赤藤杖歌这两首诗中,山火焚荒的烈焰逼人耳目心魄,充满想象的赤藤杖红光流荡,色彩瑰丽。韩诗的色彩不仅附丽着奇险的意象、幻诞的夸张,还蕴含着一股勃勃生气,这气势使诗中的色彩闪烁跳跃,给人以更加强烈的刺激和震荡。,表现手法的创新,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

17、详尽,却又颇为烦琐。,关于南山诗历来褒贬不一,关于南山诗历来褒贬不一,关于南山诗历来褒贬不一,韩孟诗派代表之 孟郊,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性格狷介孤傲,不谙世俗。先世居洛阳。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称“郊寒岛瘦”。,生平经历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隐居河南嵩山,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后两试不第。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进士选相遇韩愈,二人始有交往。 孟郊虽有很强的功名心,确因刚正耿直不因善变而少所欲和,直到46岁

18、一举进士及第,自认可风云际会、云腾虎跃般有所作为,故欣喜而作登科后。 贞元十七年任江南溧阳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常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时又因诗不成不出门,而得有“诗囚”之称,因不事曹务,被罚半奉。名作游子吟成于此时。 元和 ( 806-820年,为唐宪宗年号,曾出现短暂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 初,孟郊被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登 科 后

19、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一开头即直泄心中狂喜,谓过去生活已不值一提。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被他一日看尽。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为后人所传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春风得意” 和“走马观花”。但也使其脱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惯例。,。,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

20、读孟郊诗)。该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诗歌风格清奇僻苦 作为韩孟诗派的主要奠基人,孟郊虽不乏如游子吟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孟郊诗风带有明显的尚古好奇倾向,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沦落的生活经历在以帝国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视野,使其怪奇诗风愈加幽僻冷涩。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 其诗歌风格 主要体现为清奇僻苦,“清”可以视为对大历

21、诗趣味的沿袭,主要表现于风景诗中。如游终南山中的“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又如送殷秀才南游中的“风叶乱辞木,雪猿清叫山”语言尽去枝叶,清新朴素。 “奇”乃是受皎然诗学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大历浙西诗会及顾况诗风的发挥,主要表现于乐府诗中。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 (烈女操) “僻”和“苦”则属于孟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的表达,集中于五言抒情诗中 ,如杏殇、游子吟等。,诗歌题材,孟郊在题材的选取和提炼上表现出较强取舍意识。有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 有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22、 有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 有刻画山水风景,如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峡哀、游终南山等; 有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历经磨难的一生以及后期受韩愈诗风的影响,使其诗歌多以“怨、苦、愁、贫、忧、病、恼、吟”为主题 。主要表现为:“以丑为美 ” 和 “不平则鸣”。,以丑为美,中唐时社会是非混乱,理想颠覆,正直神反欺,用礼如用刀,孟郊以丑为美,把现实的黑暗、生活的贫苦、精神的孤苦凝聚为形象精炼的语言,昭示其内心世界。 孟郊诗中之言丑多体现为自我的丑其生活中的贫穷、饥寒与病态。 写贫穷“借车载家具,

23、家具少于车。” “饮食秘境粗,衣裳失宽窄” “回风卷闲簞,新月升空壁” ;写饥寒“腹饥心将崩,冷魂坐自凝” ;写病态路病、卧病、病客吟、秋怀(十五首) 。诗人心灵上的战栗、苦楚、创痛在“丑”中得到发泄。 同时,孟郊也创造了一些意象险怪的诗作,如“饿犬齰枯骨,自吃馋饥涎 ” (偷师) 、“怪光闪众异,饿剑唯待人” (峡哀十首其四)等。,不平则鸣,“不平”是孟郊生活时代最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生活在李唐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几代帝王的统治,目睹了中唐社会各种疮痍的产生和溃败,感受到国家和民众深受的灾难。诗人在诗歌中较为深刻的反映出来。 对社会状况的深刻认识如“何言

24、天道正,独使地形斜”(招文士饮 ) ;揭露战争的罪恶如伤春;表现征妇怨情的“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花惊燕地云,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折杨柳)、征妇怨;对残酷社会的憎恶与畏惧如黄雀吟中的由被害的鸟雀因物及人,对被害者予以同情。,创作手法练字修辞,孟郊诗歌个性鲜明,注重造语炼字,追求超长构思,以苦吟而著称。采用统分结合,意象裂变的表现方式,以充满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来抒发心中情怀。 孟诗中经常使用排比、复沓、重叠、连绵、顶针、辘轳等修辞格式,词句精心锻造,在人意中而又出人意表。如“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25、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10句重复8次“结”字,其中4句以“结”字开头,1句以“结”字结尾,重叠、排比、复沓、顶针、辘轳等修辞格同时具备。再如求友,多次重复“求友”这一意象,从而形成了辘轳体:“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而这种表述方式使其诗歌表述紧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唐诗的苦吟传统,唐代有诗人数千、诗作数万。其题材之丰富、内容之广博、风格之多样蔚为大观,有影响力的诗人灿若群星,名篇佳作层出不穷、脍炙人口。其得益于唐朝时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大等诸多因素,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诗人们对于诗歌艺

26、术的刻苦追求。 李白的诗素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誉,却“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悉焚之”, (段成式酉阳杂俎) ;而杜甫则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达到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白居易也曾以“吟得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自况 。,苦吟诗人孟郊,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起点上,在国势日渐衰微、盛极难继的局面在这种外忧内患,民不聊生的大背景下,中唐寒士孟郊才情并不是十分出众、现实生活百般不如意、视野和经历有限,想要有所作为,最终只能以苦吟的姿态出现在诗坛。 送淡公十二首中,孟郊坦诚自己“倚诗为活计,诗饥老不怨”。在吊卢殷十首中,他更以“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自况 。 老恨

27、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作诗的情景:“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可见其诗中那些入木三分的诗句,都经过了苦思锤炼。他的苦吟,在追求奇险中透露其深刻。可以说,正是清贫的身世经历和刻苦的为文习性成就了孟郊的苦吟诗风。,孟郊诗的诗歌史意义,一、中唐诗坛的复古先锋 “ 清奇僻苦”既概括了孟郊诗歌的风格, 又能纵向考察其结构。“清”可以视为对大历诗趣味的沿袭; “奇”乃是受皎然诗学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大历浙西诗会及顾况诗风的发挥;“僻”和“苦”则属于孟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生活体验的表达。四者构成孟郊诗继承、发展、创新的不同组成部分,从而确立其承前启后的诗史地位。 二、自我意识的深化与强

28、化 寓言写道:“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在这对自我与世俗之尖锐对立的反复体认中,诗人作为普通人以及诗人学者的自我意识愈益清楚地确立起来。 三、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孟诗抒情的主观化一反大历诗的意象化倾向,遣词造句方面也显示出由平易而趋于奇峭的艺术追求,显出鲜明的个人化色彩。,孟诗的不足,沦落不堪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孟郊的视野,使其怪奇诗风愈向幽僻冷涩发展。孟诗力求造句遣词险怪,诗境仄狭,缺少如韩愈的豪放与贾岛的清越。 郁郁寡欢的一生,接踵而来的穷蹙、羁旅、丧子、衰老使他受尽磨难,以及过重的得失心使其诗思想过于“小气”,寒酸尽显。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9、,欢乐尽致而失其敦厚,使该诗陷于浮浅。有语曰“寒酸孟夫子”,后人评价,苏轼诗读孟郊诗二首中: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越,竟日持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 韩愈送孟东野序以及 答孟郊中赞曰“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醉赠张秘书 “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 今人有诗惜孟郊 : 千古铭心游子吟,唐诗数万独为尊。惜乎一首登科后,得志张扬似小人!,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

30、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郊寒岛瘦”。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出自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但贾岛对后来的影响大于孟郊,卢仝简介,卢仝,唐代诗人,汉族,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经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类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

31、一。,卢仝诗中的编年作品,(一)写于隐居嵩山时期的有:哭玉碑子、喜逢郑三游山、出山作、树醉等。 (二)写于寓居扬州时期的有:扬子津、扬州送伯龄过江、直钩吟等。 (三)与马异结交诗写于元和四、五年。 (四)元和四、五年写于去扬州卖宅院期间的有:冬行三首、寄男抱孙、客淮南病等。 (五)元和五、六年写于洛阳的有:月蚀诗、感古四首、示添丁等。 (六)元和七、八年写于常州的有:观放鱼歌等。 (七)晚年之作有:守岁二首自咏三首等。,诗歌的“发散型”思维模式,卢仝诗歌常呈现一种天马行空的狂放不拘之气,这和他惯用的”发射型“思维模式密切相关。他不像韩愈等韩孟诗派诸人,往往从眼前的客观景物生发众多彼此相似却并无

32、必然联系的想象,而是起落无端,正如他在寄赠含曦上人中所说的”劈破天地来”想象的幽灵神游于天地无际涯之境诗思运行的轨迹便自然成文。故其想象在奇异怪诞之中,比韩愈等少了种挫折的厚重却多了种一以贯之的流动浑成之美。,与“发射型”思维模式相伴随,他的诗歌往往以诗人自我主观的话语型为主结构全篇,这种结构方式使作为话语者的主体一直凸显在诗中,从而使诗歌的客观性消隐、主观性极大地增强。因此我们读卢仝的诗歌,会发现几乎没有以旁观者的身份和视角进行客观冷静地描述的,而大都充溢着强烈鲜明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诗歌带上了非常明显的狂放不拘之气。卢仝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可分为“倾诉式”、”对话式”和”反问式”三类。,诗的题

33、材取向与艺术风格,作为中唐韩愈诗派中的人物,卢仝的诗和韩愈等人有着共同的求奇倾向,但与韩派其他诗人相比,他的“奇”还有着自己的特色。即从内容看,题材范围较狭窄,最多的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其次是与友人的往还赠答诗亦有若干首自咏自叹或感时遇兴之作,再就是几首艳情诗;从艺术上看,其诗的艺术风格并不一致,但在作诗求奇上,与韩愈派诗人是相通的。卢仝求奇有四端:一曰怪,二曰散,三曰拙,四曰俚。,卢仝诗歌的险怪之风,一、题材怪异。传统诗歌在题材的选择上以雅为尚,较少描写浅俗丑陋的事物,而卢仝专以浅俗丑陋的事物如诗。 二、以文为诗。以文为诗是有意打破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界限,把散文的一些特点运用到诗

34、歌创作中来,如多用杂言句式,不注重营造意境而多叙事写实口吻。卢仝在诗歌中有意避免整齐的形式,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如诗,不拘一格。 三、抒情直露。卢仝虽以隐士自居,但对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却充满愤懑不平之情。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卢仝是这种理论的积极实践者。 四、调笑浅俗。调笑浅俗也是求怪的一种途径。卢仝诗歌中多用诙谐口吻。故意追求一种不同寻常的怪异效果。,刘叉简介,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事,他闻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之上。后因不满意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踪。,

35、个人风格,李商隐有齐鲁二生刘叉纪其事。刘叉的诗中有一些讽刺现实的内容,艺术风格上自认“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答孟东野)。胡应麟诗薮论七言歌行时称之为“狂谲”,而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则说“李长吉诗有奇句吗,卢仝诗有怪句,好处自别。若刘叉冰柱、雪车诗,殆不成语,不足言其怪也”。,刘叉的创作风格与卢仝、马异非常的相近。比较起来,刘叉的是粗犷豪放之气更为强烈,这可能与他的”少任侠“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其诗深受孟郊赏识:酸寒孟夫子,酷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却是琼瑶词。(答孟东野),游侠诗人,诗胆大于天,刘叉可以说是以为游侠诗人,他自称“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自问),敢于突破传统格式,风格粗犷豪放,但

36、但也有险怪晦涩之病。其诗诗风峻怪,才气纵横,辞多悲慨不平之声,如刀剑相击,铿锵作响。主要作品有偶书、代代牛言、冰柱、雪车等。其中以冰柱、雪车、偶书三首最为人称道。,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 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 磨损胸中万古刀。,偶书是一首诗风粗犷,立意奇警的抒怀诗。奇就奇在最后一句“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诗人用这一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比喻胸中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把自己心中的复杂情绪和狭义、刚烈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艺术手法可谓高妙。在唐代诗人的作品当中,好没有看到用“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的。这种新奇的构思和警僻的比喻,显示了刘叉诗的独特风格。,塞上逢卢仝,韩孟诗派的

37、散文化倾向,“以文为诗”是中唐以来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文学理论家针对韩愈的诗歌创作而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以文为诗”是诗歌变革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就是把散文的诸多因素纳入诗歌中,由此形成了既具诗之美、又具散文流畅之美的审美规范。,韩诗散文化形成的原因,一、诗文同源的文学传统 在中国文学史的初期,诗和散文并无严格的区别。老子、庄子等散文作品都具有诗的节奏和韵律;而诗经、楚辞等也都具有散文的因素。 刘熙载艺概诗概:“诗文一源。” 王力:汉语诗律学:古诗的语法,本来和散文的语法大致相同;直至近体诗,才渐渐和散文岐异。 杜甫在他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诗中感慨时事、穿插议论,从而形成了纵横驰骋

38、、波澜壮阔的开放性结构体制。这点对韩愈影响甚大。 郭绍虞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诗文分途了,于是诗论和文论也就分了家,而分家的结果,就使得一般人的视野局限在文体方面,不容易看到文学的整体,再从文学整体上理解文学的本质。这就是诗文之分的不良影响。,二、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 唐代后期,面对声律风骨气韵兼备的盛唐诗歌,许多人都在试图探索诗坛的新出路。“大历十才子”对国家中兴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也感到空虚渺茫很多诗歌反映出消沉、伤感、低迷的人生情调。实践证明不但没有走通,反而束缚了诗笔,使得当时文坛被“气骨顿衰”的大历诗风所笼罩。 固守传统是没有出路的,诗歌创作到了“处穷而必变”的境地了,只

39、有不沿袭,才有继续前进的可能。 韩愈感到了“天明独去无道路”(山石)的危机,打破了现有的古典主义艺术典范,打破了讲究自然天成、注重意境神韵、以优美为基本范畴的古典诗歌艺术,开始了诗歌散文化的新探索。,三、韩愈自身的散文修养 韩愈是散文大家,散文之杰出精妙,古今一致推崇。 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陈衍陈石遗先生谈艺录:世尊韩文为文章泰斗 作为古文大家,韩愈对古文章法的灵活贯通,为其诗歌散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韩诗散文化的表现,一、多赋体,诗“多赋体”的一个意义,指兴起于西汉、辅陈终始、工于状物的“赋”。这种赋,介于诗、文之间,基本倾向属文,其写作特点是铺张扬厉,颇能渲染

40、一种壮阔的气势。但铺张宏丽而转成累赘,规模庞大而板滞少变,奇词僻字,横为堆砌,读之令人生厌。韩愈有一些诗,极类似这种赋。 赵翼欧北诗话卷三: 自沈、宋创为律诗后,诗格已无不备,至昌黎又斩新开辟,务为前人所未有。如南山诗铺陈春夏秋冬四时之景,月蚀诗 内铺列东西南韭四方之神,谴疟鬼诗内历数医师、灸师、祖师、咒师是也。 所说的韩愈几首诗的“铺陈”、“铺列”、“历数”的写作手法,就是指汉赋那种铺张扬厉的作风。,二、以古文章法为诗,以古文章法为诗,就是以古文谋篇、布局、结构之法来经营诗歌。这主要表现在韩愈的五、七言长古里。 方东树 昭味詹言 卷十二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篇古文章法。前叙,中间以正意、

41、苦语、重语作宾,避实法也。,以古文句法为诗突出的表现是屏除对句、律句,打乱诗句的一般句式。 (1)韩诗现存近七十首七古中,只有三首偶有对偶句。执意地避律句对句,使他的古诗显得单、散、瘦、劲,古拙雄赘,是个人的独特奇崛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2)五言诗习惯的音节应是上二下三句式,七言诗应是上四下三句式。韩诗常违犯这个定式。 他的五言诗,有上一下四句式的,如“时天晦大雪”(南山诗), 也有上三下二句式的,如“官随名俱美,花与诗俱新”(和席八十二韵) 七言诗有上三下四句式的,如“虽欲悔舌不可有”(陆浑山火)甚至有一三三句式的,如“或采于薄渔于矶”(送区弘),三、以古文句法为诗,积极影响,一、丰富了诗歌的创作方法 二、扩大了诗歌的题材 三、促进了诗歌体裁和语言的解放,小结,韩孟诗派的意象类型:苦涩怪奇 延伸:白战体 韩孟诗派的技巧创新:以文为诗,白战体,白战体是命题写格律诗,在描写某一物体时预定禁止使用通常被用来描写其外形的字词。如欧阳修在颍州做太守时,与客会饮赋雪诗,禁用梨、梅、鹅、鹤、练、絮等字。 它虽然是北宋的欧阳修、苏轼等人创造的,但是韩愈等人的诗实为其滥觞。如韩愈咏雪赠张籍,全诗400字,一个雪字也未见,但人们却不难看出诗句里写的都是雪。,谢谢观赏,小组:陈佩、邵诗娟、王欣怡、王璟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