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41908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资源描述:

《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卷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系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ppt.ppt(8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映,摇,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舞,隐,扶,失,小 故 事,析:“扶”字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并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在月光照映下,梅花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

2、“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趣味思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轻 风 扶 细 柳,淡 月 失 梅 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

3、生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推敲”的典故,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一)寻找并鉴赏诗句中精练的词语:,1.鉴赏精练的动词,2.鉴赏精练的形容词,(二)如何进行语言表述(步骤如下),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从整体角度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情)。,一.回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思考步骤:,古代诗歌鉴赏语

4、言部分,6,一.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结合全诗,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方式,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题型示例,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9,例1、过香积寺 王

5、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是“危石”边“泉声咽”,“日色冷青松”是“青松”上“日色冷”,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因危石的阻隔,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青松使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阳余晖微弱。正如孙殿成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王右丞集笺注)此外“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形成完美

6、组合,以泉声之幽咽与日色之凄冷相互衬托,渲染古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0,例2、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7、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1,例3: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江南的初夏,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

8、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2,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3,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

9、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4,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走,邀请君下马喝酒,

10、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5,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6,关键词类答题:,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11、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7,二.看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来就能领悟,叠词之妙就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从感情上,抒情主

12、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1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0,(2)、意象名词罗列,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13、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元曲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感情是愁的,所以诗人目之所及: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的,甚至古道之上,西风之中的那匹马也是瘦的。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景中之人,断肠天涯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所以这首曲词蕴含诗人很复杂的愁绪:既有凄凉无奈的悲哀,亦有是仕宦飘泊的孤苦,更有封建文人怨世哀身的无奈。,这就是意象组合,它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创设了极其丰厚的意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炼性,运用名词组成意象,可谓是一词一景,从画面中我们分明感到这些景是自然之景,但又分明不仅是自然之景,因为包含诗人无限情感,所谓一切景语

14、皆情语,,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1,商 山 早 行 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古时旅人为了安全,总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都是富有早行特征的景物,而且这些名词性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很形象地写出了早行的情景:旅人住在旅店里,听到鸡鸣声就赶紧起来查看天色,见天上有月就马上收拾行装,踏上旅程,诗人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起程,可谓是早行了,没想到铺满寒霜的板桥之上,早已是人迹斑斑,真所谓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呀,所以诗人羁旅之苦、怀乡之情就溢于

15、言表了,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2,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诗人选择了江湖、夜雨、十年灯,做了动人的抒写,江湖让人想起辗转和漂泊,杜甫在梦李白中曾有“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的诗句,夜雨更能引人的思乡之情,李商隐在夜雨寄北曾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人在江湖,又逢夜雨,使人备感萧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诗人接下来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个常用字,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独创,当它与“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时,就能激发人一连

16、串的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久。,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3,关照动词,关照修饰语,关照特殊词,炼字的角度,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裂开,隔开 。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显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动态感极强,在诗人笔下洞庭湖包容了天地万

17、物,并主宰它们的沉浮。明星都随湖水的波动而飘荡。写出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6,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 “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7,例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的准确传神,请分别分

18、析。,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8,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2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

19、别的内心痛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0,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 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1,二要关注修饰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细雨伴随着和风到来。且写出了春

20、雨润物的默默之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忽:不经意,恰巧碰到之意。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的妙处。,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

21、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5,三 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6,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2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三句连用了七个叠词。寻寻词人百无聊赖,若有所失,四处寻找,毫无着落;于是进一步苦苦搜索 觅觅;然而寻觅无果,反倒增添了孤寂清冷的感受清清冷冷;一个闺阁寡妇,在国破家亡之后,又处于“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凉、悲惨、忧伤之情怎能不一齐涌上心头“凄凄惨惨戚戚”,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仅此三句,已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7,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

23、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迭,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叠词运用是本诗歌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的内容,赏析这

24、两句中叠词的艺术效果。,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39,赏析,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0,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

25、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 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1,寒山这首诗使用叠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2,叠词的表达效果: 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6、,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3,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呢喃燕子语梁间 题屏刘季孙 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白居易 读着这些诗句,我们仿佛莅临长江之滨,耳听得落木萧萧之声,眼见那长江汹涌之状;仿佛凭栏远眺,见帘外潺潺春雨,激起不尽的故国之思;仿佛亲耳听到燕语呢喃、莺语间关。拟声词的巧妙运用,使读者可以越过词语的概念意义,仅凭其语音就获得了对诗句全部或局部意

27、蕴的理解。,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4,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

28、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5,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 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末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水鸟的和鸣声。在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洲上,成双成对嬉戏悠游的水鸟发出甜美动听的“关关”欢叫,激起了岸上的小伙子对幸福的婚姻生活的向往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意境!对鸟鸣声生动而形象

29、的模拟,为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意趣。,拟声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7,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8,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颜色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49,红、绿:催红、染绿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0,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

30、作主语或宾语用。 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 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色彩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1,总 结,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 量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2,还原语序,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3,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黄花报霜信” 这种主宾

31、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4,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为“笑我多情”。 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应为“欲目穷千里”。,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5,语序颠倒的原因,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6,语序颠倒

32、的原因,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7,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8,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

33、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59,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

34、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0,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

3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1,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

36、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2,分析下面诗句中的倒置问题。,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

37、是“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 6更为典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该为“欲目穷千里”。,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4,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

38、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5,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

39、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

40、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7,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

41、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8,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

42、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69,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0,关注四类语言,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1,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

43、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 “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2,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

44、快 含蓄 简洁 洗炼,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3,语言的风格特点:,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4,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古代诗歌鉴

45、赏语言部分,75,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6,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 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7,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

46、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78,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古代诗歌鉴赏

47、语言部分,79,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0,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语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

48、“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1,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的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12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2,诗歌语言的个人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

49、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婉约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3,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

50、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4,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此诗语言特点是平实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5,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 (步骤二)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步骤三),古代诗歌鉴赏语言部分,86,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解析 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