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41740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六组导学案(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课前准备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一、 谈话导入二、 学习“词语盘点”1、 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读读写写: 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扑闪 概念 弧线飞翔 权利 缤纷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沉稳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珍惜

2、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读读记记: 笼罩 呵护 流淌 捐赠 器官 角膜 酷爱拥抱 遵从 失明领悟 乏味泛滥 辽阔 气魄 清晰 孤零零 齐刷刷 清香袅袅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神气十足 怦然一震2、 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注意“悄然 磕磕绊绊 糟蹋 清香袅袅 茁壮”等词的读音。3、 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笼罩 呵护 流淌 捐赠 器官 角膜 酷爱 拥抱 遵从 失明 领悟 乏味 泛滥 辽阔 气魄 清晰 孤零零齐刷刷 清香袅袅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傲然挺立 神气十足怦然一震4、 师

3、念生听写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畅所欲言 1.

4、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

5、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

6、,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7、。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

8、言制成书签。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21、乡下人家课题乡下人家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边读边想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重、难点1、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2、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

9、去发现、品味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定标 :(一读)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二读) 1、认真读课文35遍,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2、我能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结( )瓜 鸡冠( )花 场( )地 几场( )春雨 率( )领 3、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若是:都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4、找找课文哪一句话

10、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哪些生活场景?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三、交流、理解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想想“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这节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发现乡下人家有哪些“独特”、“迷人”的美?把它画下来。并用几个字概括出来。 4、与同学分享你画出来的优美句子和想象出来的画面。 四、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想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课文吧!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你最喜欢哪一处乡村风景,找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语句

11、,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然后说一说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二、品味语言、句子(三读) 1、句子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是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亲切可爱)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生动自然。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好得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

12、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4)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给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2、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体会最深的段落试着有感情朗读。 3、体会课文最后一节,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三、积累语言 1、仔细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背一背。 2、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最后一节,结合生活实际深化主题。 【我来闯关】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ao shi mi t

13、ang 归( ) 装( ) ( )食 ( )若多音字组词 guan ( ) lu ( ) 冠 率 guan ( ) shuai(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乡 下 人 家 院中鸡觅食 ( 独特、迷人 )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e课后反思:22、牧场之国课题牧场之国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文中8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重、难点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知识链接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 “花之国”、“运河之国”,他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兰”是“低”

14、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总面积平方公里,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牛奶牛。学习过程【课前阅读】 邮票之国列支敦士登(欧洲) 无电影院之国沙特阿拉伯 垂钓之国芬兰 无水之国科威特 荷兰四件宝 : 风车、郁金香、奶酪和木屐 ,还有水城和自行车。 一、预习检测 1、我能读准。 专注 丝绒 镶嵌 骏马 遮掩 飞驰 沉默 闪烁 牲畜 公爵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2、我会理解。 仪态端庄:指申请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重。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指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悠然自得:

15、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动非常满足。 吆喝:大喊大叫。 3、你觉得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提示:读课文,感受牧场美景,体验牧场生活;读课文,抓住景物特点,体会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描写牧场的美;读课文,善积累,将好词佳句牢记心中并会运用。) 2、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写点自己的感悟,提出疑问。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句型练习、变换顺序: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名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

16、文,下面就具体的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修辞效果)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括牛群活动的场面,“全是”让人想象到)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17、写作手法) 3、课文先后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找出来画上横线,并读一读。 三、交流、展示 1、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改反问句)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现四次,每一次都有什么作用?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我来闯关】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花牛 ( )的草原 ( )的低地 ( ) 的骏马( )的野草 ( )的绵羊 ( )的猪群 ( ) 的小鸡( )的晚霞 ( )的夜晚 ( )的光芒 ( )的荷兰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然后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作者每次为什么这么说?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荷兰,是水之国,这里一条条( )纵横交

18、错,宛如棋盘。荷兰,是花之国,那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处处是大片大片鲜艳夺目的国花-( )。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里有丝绒般的( )和( )。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改反问句)课后反思:23、古诗词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重、难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知识链接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一、以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2.自由读

19、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3.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4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5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6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7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

20、流,教师指导。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三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课件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四、背诵,积累语言五、作业第二课时一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1.课件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明确节奏。4.自由学习,

21、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画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1)理解字词。(2)理解诗句。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抄写古诗。板书: 昼、夜 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 赞扬 桑阴 学种瓜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一、渲染气氛

22、,理解词义: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7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课后反思:24、麦哨课题麦哨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

23、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重、难点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学习过程课前,我粗略地读了一下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一、课前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2、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别人没提到,或别人提到了,你没提到。4、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4、?(重点的用多媒体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心得,互读课文。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释疑。三、展示提升1、展示一:学生认读字词,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按段朗读课文。 2、展示二:学生交流本文段落大意。 3、展示三:“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4、展示四:小组派代表展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我来闯关】我会看拼音写词语。lng y chng hu x zh zn tn ( ) ( ) ( ) ( ) y gng hu b y s b

25、gu ( ) ( ) ( )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人。( )举止:a、举起又停止 b、迈步 c、举动 d、姿态和风度2、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 )反应a、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b、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 c、化学反应选择下列句子中引号的正确用法。a 、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强调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会叫了起来。( )3、“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 第二课时一、导入我又反复熟读了课文,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27

26、课鱼游到了纸上,谁来说一说“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生答: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谁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青年)同学们想知道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二、自主学习1、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并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三、自读课文,提出问题。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2、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

27、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别人没提到,或别人提到了,你没提到。4、小组讨论: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多媒体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多媒体出示: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三、展示提升1、展示一: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 2、展示二: “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3、展示三: 你觉得聋哑青年是

28、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4、展示四: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聋哑青年的形象如此生动呢? 【我来闯关】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 。2、他在金鱼缸边画画,似乎 。3、他的一对大眼睛就像 。4、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仿佛 。读句子填空。1、他高高的身材,长得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朱的水。这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2、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3、好骄傲的年轻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这句是对人物 的描写。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他老是一个

29、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了他 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出他达到了 的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2、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心里有有什么关系?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 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习了不少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盘点大比拼,比一比,看看谁掌握的生字、新词多。 二、第一关,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读读

30、写写”、“读读记记”的词语。 读读写写: 棚架 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瞧见 率领 觅食 捣衣 向晚 归巢 和谐 辛苦 蚕桑 耘田 白鹭 鸡冠花 大丽菊 催眠曲 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 月明人静 读读记记: 牧场 专注 端庄 丝绒 镶嵌 骏马 遮掩 飞驰 沉默 闪烁微弱 掠过 湖畔 衬衫 晶莹 音符 招呼 清凉 肺腑 麦浪 红扑扑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群结队 默默无言 鹅黄嫩绿 芽苞初放 此起彼落 2、同桌互读,相互检查是否读准字音。3、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火车检测,老师相机正音。4、男女赛读“读读写写”的词语,大组赛读“读读记记”的词语。 三、第二关,我会写。1、学生自由

31、读“读读写写”的词语,边读边在容易错的词语旁边写一个。2、交流容易写错的字词,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3、结合学生指出的词语和一些重要词语,老师对学生进行当堂听写。4、同桌互改,及时订正就错。5、汇报情况。6、分三大组赛读。 四、第三关,我会说。 按课文的次序将词语分类。 五、第四关,我会用。1、以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练习。A、必答题,每组各抽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关于“反义词和近义词”的练习。号题:反义词 辛苦( ) 清凉( ) 和谐 ( )号题:近义词归巢 ( ) 专注( ) 飞驰 ( )B、抢答题。选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 )前( )后 天( )地( ) 月( )人( ) 极目( )

32、( ) 膘肥( )( ) 辽阔无( ) 悠然自( ) 成( )结队 默默无( ) 鹅黄( )绿 芽( )初放 ( )起( )落 C、选做题,学生从“读读写写”或“读读记记”中,选择至少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六、总结1、交流积累词语的方法。2、积累经验,总结方法。第二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

33、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

34、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

35、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第三课时学生修改作文并誊抄作文。第四课时 我来闯关读拼音,写词语。 cu min cn sng zhung sh fng q ( ) ( ) ( ) ( ) Shui lng yn tin h xi ru l ( ) ( ) ( ) ( )对号入座,选字填空。跑 数 翻1、男孩子( )铺满青草的山坡上面,( )跟头,( )蜻蜓,还有摔跤比赛。爬 搭 攀2、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 )一个瓜架,让那些瓜藤( )上棚架,( )上屋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独特的( ) ( )的灯光 迷人的( ) ( )的原野 ( )地欣赏 ( )地抬头 ( )地歌唱 ( )地消失按要求改写

36、句子。难道荷兰不是牧场之国吗?(改为陈述句) 人们进入梦乡。(扩写句子) 草场上有几只数不清的小鸡在悠闲地散步。(修改病句)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1、我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能体会到伽俐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实事求是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2、我能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重、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

37、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自主学习1、我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我会练习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2、我会熟练地读课文。 3、画出自己最受启发的句子,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互读课文。2、课文可以分为哪几段?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组内释疑。四、自主展示1展示一:学生认读

38、字词,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2展示二: 学生交流分段情况,并按段朗读课文。3展示三:小组派代表展示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我来闯关】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g zh xun b xn fng bin ln ( ) ( ) ( ) ( ) Wi bi ji sh dn d wng wi ( ) ( ) ( )辨字组词。 执( ) 奉( ) 腊( ) 辩( ) 势( ) 春( ) 借( ) 辨( )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主学习1、人们为什么称伽俐略为“辩论家”?2、伽俐略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试验?试验的结果怎样?3、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

39、对这话是怎么看的?4、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三、合作探究1、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严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对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2、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这说明什么?3、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四、展示1展示一:伽俐略是怎样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对的? 2展示二:读了课文,伽俐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展示三: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来闯关】认真读句子,联系课

40、文内容回答问题。1、伽俐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伽俐略( )的科学态度。从( )和( )两个词可以看出,伽俐略的怀疑是有根据的,每次实验的结果都与亚里士多德说的不一样。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在要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伽俐略公开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课后反思:26*、全神贯注课题全神贯注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2、理清文章条理。3、学习作者刻画的方法。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重、难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

41、法。学习过程备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谈谈读后的收获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自读提示: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

42、神贯注”?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1)让两

43、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六、总结全文七、布置作业: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我来闯关】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不禁(jn jn) 更(gng gng)加 重(chng zhng)新 因为(wi wi) 应(yng yng)该 皱着(zho zhe)组词。缴( ) 执( ) 仪( ) 咕( ) 知( ) 唢( )邀( ) 挚( ) 义( ) 古( ) 痴

44、( ) 锁( )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叽里咕噜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罗丹 踩 (动作)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世界消失(神态)课后反思:27、鱼游到纸上课题鱼游到纸上课型新授课时2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我能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自学质疑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认读下面词语:花港

45、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泉白如玉: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速写:二、交流解惑1、细读课文,思考: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在文中找到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2、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理解“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划出文中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呢?三、展示点拨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读出文中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人呢? 3、这篇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我来闯关】比一比,再组词。港( ) 澈( ) 壶( ) 缸( )巷( ) 撤( ) 壳( ) 缺( )罢( ) 绣( ) 徽( ) 聋( )摆( ) 诱( ) 微( ) 笼( ) 我会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他笑了。 他笑得那么甜。1、他画金鱼很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