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413787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共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徐州市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2016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中国矿业大学二一七年三月目 录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一)工作目的与任务1工作目的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6年(2015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2工作任务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二)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2、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

3、93号)(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11)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478号);(12)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13)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2016年);(14)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6年)。(三)工作组织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是一项日常性工作,继续沿用2015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工作经费落实等,根据工作方案、技术方案的相关要求,在技术协作单位的支持下,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相关处科室与单位,共同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收集

4、和整理等。选定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技术协作单位,负责资料的收集、内业处理、成果编写等技术支撑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工作形成了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组织体系。(四)工作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2016年11月25日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国家、江苏省相关规程和技术方案,制定资料收集清单和调查表格,为全面开展工作奠定基础。2资料收集与调查(2016年12月25日前)根据云龙区实际情况,收集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区划、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等资料如下所示。涉及监测指标参数的资料,从国土、农业、水利、环保、统计等相关部门调查。(

5、1)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1:5000,2014年);(2)2014年度、2015年度二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3)土壤基础参考资料: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化验结果(2012-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市郊土壤志;(4)水利相关参考资料:徐州市水利志;(5)徐州市统计年鉴(2015年度);(6)农业成本调查表、农作物产量调查表;(7)气象数据调查表。3内业分析与处理(2017年2月20日前)(1)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及主导因素确定。根据省级技术组下发的耕地等别渐变类型与主导因素,确定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及主导因素。(2)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确定。在省级技术组初步划分的县级耕地等别

6、渐变类型分布情况基础上,结合云龙区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和云龙区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影响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及耕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征,确定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和主导因素。(3)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选取。为了监测各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主导因素的变化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分等单元做为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别(国家利用等)上设置1个固定监测单元和多个随机监测单元。(4)调查与评价监测单元质量变化信息。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别渐变做出定量评价。整理区(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和监测单元数据,按照渐变

7、类型分布范围和监测单元图层属性格式要求,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图层和监测单元图层。(5)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提取耕地等别渐变区的分等单元,完善其属性信息,形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4成果编制与初审(2017年3月10日前)(1)编制徐州市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数据表册、图件、数据库和影像成果,形成初步成果;(2)申请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对成果进行初步审核,根据市局意见对初步成果进行核实与确认。5成果核查上报(2017年3月30日前)(1)申请省国土资源厅对县(区)级成果预验收,进一步修改完善成果;(2)按要求提交上报本辖区内的县(区)级成果。(五)工作经费安排根据耕

8、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项目性质及工作量,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所需经费进行了初步预算,向徐州市人民政府进行相关经费申请落实,确保了项目经费。项目经费实行专门账户专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手续和采购流程使用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使经费支出不超出预算。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1技术路线根据渐变耕地等别年度监测的目标和任务、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在整理分析2014年度、2015年度两年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调查云龙区耕地数量、质量、环境以及利用效益等方面资料,评定耕地等别渐变区域内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

9、况,进而分析耕地的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工作流程见图2-1。图2-1 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路线图2评价方法(1)文献综述法 通过网络、期刊等途径搜集耕地质量相关文献和资料,通过文献综述法对耕地质量的内涵、监测等做出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年度监测体系和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描述方法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进行抽象的、概括的、宏观的描述,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若要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准确、深入的研究,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耕地等别渐变年度监测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如采用定性方法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并

10、利用定量方法对各主导因素指标值进行量化,进而对耕地等别渐变区域内耕地质量变化进行监测。 (3)GIS 空间分析 以ARCGIS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借助ARC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研究相关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等图形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同时通过数据库功能,将社会经济数据与图形数据相连接,构建耕地等别渐变年度监测信息系统。另外,通过 GIS 制图功能,直观反应耕地质量监测成果。(二)工作程序与步骤1资料调查收集表2-1 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项目资料内容部门资料内容国土部门信息中心:1.云龙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2015年度)。利用科:1.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

11、更新评价成果(2014年度、2015年度)。规划科:1.徐州市区最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部门1.徐州市土壤志;2.江苏省徐州市土壤志;3.云龙区数字化土壤图(1:5万);4.云龙区地力监测数据(监测点位置、测试数据);5.云龙区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及图件;6.测土配方化验结果(2012-2015年);7.农业成本调查表、农作物产量调查表。水利部门徐州市水利志。统计部门徐州市(云龙区)统计年鉴(2015年度)。2评价基础准备年度监测评价工作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等别变化,评价区域内渐变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等,服务于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是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补充,其

12、评价指标、参数体系均与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保持一致。(1)分等指标区查询江苏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实施方案,云龙区对应分等因素指标区为徐淮平原区。(2)评价参数体系为保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结果与补充完善成果、年度更新成果的可比性与一致性,依据继承性原则,本次工作所有参数体系与补充完善工作体系保持一致。 标准耕作制度及基准作物、指定作物表2-2 云龙区标准耕作制度及指定作物分 区标准耕作制度基准作物指定作物复种类型作物组成徐淮平原区一年两熟小麦-水稻、小麦-玉米水稻小麦、水稻、玉米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表2-3 云龙区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表县 区水稻小麦夏玉米云龙区20711172

13、2253表2-4 江苏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水稻小麦玉米1.001.300.80 分等因素及权重本次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采用徐淮平原区的参评因素指标及权重如下表。表2-5 耕地自然质量分等因素及权重指标区徐淮平原区指定作物名称水稻小麦玉米表层土壤质地权重10.910.610.6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17.817.417.4土壤PH值权重5.55.65.6耕作层厚度权重10.310.410.4障碍层距地表深度权重54.84.8土壤侵蚀程度权重5.46.16.1土壤盐渍化程度权重11.812.712.7灌溉保证率权重22.919.819.8排水条件权重10.412.612.6 分等因素指标

14、值质量分值转换采用分段函数来表征参评因素属性指标数据土地等别间的关系,针对因素性质采取不同的标准来实现参评因素属性指标值质量分值的换算,具体换算方法与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工作保持一致。3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及主导因素确定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和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试行稿,V),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省级技术组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其中云龙区初步划分为干旱型、水土流失型、肥力提升型、肥力衰退型一共四个类型。4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确定在省级技术组初步划分

15、的县级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情况基础上,结合上年度监测成果及云龙区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影响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及耕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征,充分征询徐州市国土局及农业等部门意见,确定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为肥力衰退型、干旱型一共二个类型。其中肥力衰退型、干旱型渐变类型分布范围面积分别为1497.84公顷、1360.41公顷和。其中肥力衰退型、干旱型中涉及耕地面积分别为684.02公顷、728.90公顷。表2-6 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主导因素单位:公顷渐变类型编号渐变类型主导因素渐变类型范围渐变耕地面积FB干旱型灌溉保证率1360.41684.02FB肥力衰退型土壤有机质含量1497.

16、48728.90图2-2 云龙区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图5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选取为了监测各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主导因素的变化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分等单元做为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其中,固定监测单元2个,随机监测单元38个。表2-7 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固定监测单元情况表监测单元编号地类名称渐变类型渐变范围编号分等单元编号DY水田肥力衰退型FBDY水田干旱型FB6调查与评价监测单元质量变化信息表2-8 云龙区耕地等别渐变固定监测单元调查与评价情况表监测单元编号主导因素调查方法主导因素分值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别年初年末年初年末年初年末DY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图配方样点化验10.810.5165516

17、557.527.52DY灌溉保证率外业调查及水利资料8786169016907.547.54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别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监测,整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和监测单元数据,按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和监测单元图层属性格式要求,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图层和监测单元图层。7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提取耕地等别渐变区的分等单元,完善其属性信息,形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三)数据库建设1建设目标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方案,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的县级耕地质量等

18、别年度监测数据库,完成成果的汇总、上报、质检等工作,最终形成年度监测评价成果。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成果数据的科学管理、查询、应用分析与更新,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质量管理等工作的要求。2数据建库基础(1)建库依据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方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6-2007);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2)数学基础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地图投影与分带: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3)软件准备操作系统:Windows XP或Windows 7;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2003及以

19、上版本;GIS组件:ArcGIS Engine 9.3 Runtime及SP1补丁包;文字处理和表格组件:Office 2010;数据建库软件系统:江苏省耕地质量年度监测信息系统。3数据建库工作步骤图2-3 云龙区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建库流程图(1)基础数据准备2014年、2015年度两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数据库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2)数据分析处理提取上一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中的分等单元图层(XJFDDY)、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行政区乡镇图层(XZQXZ)、县级指标区图层(XJZBQ)等基础数据。对分等单元所属的二级指标区、耕作制度

20、进行赋值。将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因素提取。对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进行等别评定及分析。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3)成果汇交通过生成的耕地等别渐变图层,形成相关年度更新评价表及图件,并撰写年度更新评价报告,拍摄渐变监测单元的景观照片,按最终成果格式汇交出年度监测评价成果。4数据库内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数据库包括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及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数据库中包含矢量图层和与之相对应的属性数据。数据库主要内容如下:表2-9 云龙区耕地质量年度监测评价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汇总表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及内容目录名内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数据库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图层(shp)包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21、编号、名称、渐变类型、渐变主导因素等属性渐变监测单元图层(shp)包含监测单元编号、单元编号、年初等别、年末等别、渐变类型、代表面积、主导因素、景观照片编号等属性耕地等别渐变图层(shp)包含单元编号、渐变类型分布范围编号、国家利用等指数变化、国家利用等别变化等属性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1渐变耕地基本情况云龙区2015年底耕地面积2820.65公顷。全区初步确定干旱型、肥力衰退型和基本稳定型等一共三个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类型,共布设34个监测单元,其中固定监测点2个,随机监测点32个。全县等别渐变耕地面积共1412.92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的50.92%。其中:肥力衰退型主

22、要分布云龙区东南部,六堡水库周边,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684.02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5.84%,国家利用等均为7等。干旱型主要分布在云龙区南部,监测渐变耕地总面积728.90公顷,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4.25%。国家利用等均为7等。表3-1 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渐变监测基础信息统计表渐变类型基准等别基准等别等指数代表面积主导因素名称主导因素平均分分等单元个数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备注肥力衰退型11662684.02土壤有机质含量5086825.84%干旱型11673728.90灌溉保证率87.5113524.25%2渐变耕地质量变化情况2016年耕地等别渐变耕地中,肥力衰退型、干旱型渐变耕地

23、利用质量平均等指数和质量等别没有变化,主要原因主导因素变化较年初下降不明显,对整体平均等指数和平均等别影响不大。表3-2 云龙区渐变耕地国家利用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对比表(2016年)单位:公顷、%渐变类型基期等别基期面积年初年末变化值平均等指数平均等平均等指数平均等平均等指数平均等7等肥力衰退7692.8616557.7216557.72007等干旱型7739.2916907.5416907.5400四、经验和建议(一)工作经验1领导的高度重视与科学组织是项目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耕地资源质量管理已成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是中央的一贯要求,也事关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长远发

24、展。项目开展时沿用了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统计和物价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耕地年度更新评价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协调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有关工作。工作的实践证明,领导重视与科学组织,是项目目标得以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实现的有力保障。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项目工作高效的重要手段项目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工作的效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准确、快速地取得相关信息,核准相关数据,为项目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保障。项目组充分发挥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信息系统县级年度监测评价子系统的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功能,快速

25、地分析处理分等因素信息,并完成成果图件的编制,不仅加快了工作速度,也提高了工作精度,实现了研究目标,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实现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成果数据的实时上报,确保了数据的统一规范。通过先进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确保了工作质量。3技术培训和交流是项目质量保证的重要支撑为规范云龙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实现评价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项目工作小组组织人员参加2016年11月的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相关培训,学习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方案。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省级技术指导单位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26、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为各技术承担单位提供了研究交流与学习平台,提高了研究工作效率和成果针对性,保证了项目质量。4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工作基础参加项目工作的人员包含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徐州市云龙区农业局和云龙区统计局等单位有关人员。项目研究时间紧、任务重,收集的数据量大,涉及的部门广,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为评价工作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二)相关建议1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动态监测机制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运用土地调查、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等技术方法和成果,科学分层抽样布点

27、,开展等别渐变范围内耕地定位、定量监测。充分利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土壤保护和利用,加强对土壤污染的动态监测。2建立完善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成果应用体系建议运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成果,动态掌握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变化情况,根据各渐变类型耕地主导因素发展趋势,确定土地整治潜力和方向,引导土地整治项目有针对性提升耕地质量;在高标准基本农田日常管护工作中,依据年度监测成果,做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维护、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利用水平,防止过度开发、盲目开发和不当利用;依据年度监测成果,进行表土剥离的耕作层可重点用于劣质耕地改良、被污染耕地等表层土壤发生渐变的耕地;年度监测评价工作成果也可服务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