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

上传人:siy****11 文档编号:14405601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推进金融体系制度改革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一个评论性总结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主要有三 个、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货币 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适合的, 但需调整与完善、以利率为中介目标、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 策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以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 作为监测目标、以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为中介目标、 同 时采用多个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 性正不断降低、通过调控中介目标来引导货币政策指向它所要达到的 政

2、策目的等,具体请详见。一般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 主要有三个:可计量性、可控性、可预测的对政策目的的影响。从世 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货币供 应量、信贷总量、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究竟选择何者作为中 介目标,除了上述的三个选择标准之外,还要受到某一时期主导性的 货币金融理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因素 的影响。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 从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然而,近年来不少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 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引发了货币 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

3、 本文旨在对这些争鸣 文章进行系统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一、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一)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我国1996年正式将M1的供 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以 M0 M2作为观测目标。目前在 赞成以货币供应量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学者中,主要有两种观 点:1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货币供应量仍可充当中介目标王松 奇(2000)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说,从货币政策到社会总支出的变 动控制,其中可供选择的中间指标只有两个:一是货币供给量;二是 利率。利率是否可以选作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 关键还要看它与社会 总支出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实证数据看,投资的利率弹性过低,而利 率对消费支

4、出也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它与社会总支出 中间关系不够密切,因此,就不能把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指 标。在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货币供给量都是我国货币政策最 合适的中间指标。蒋瑛琨等人(2005)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 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围绕国内外学者争议较多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 道,对中国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轨的 1992年一季度至2004年二 季度期间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90年代以后,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目标的影响显著性来看,贷款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M2 M1的影响最不显著,这表明,90年代以来信贷 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

5、位。从对物价和产出最终 目标的影响稳定性来看,M1比较持久和稳定,其次是 M2最后是贷 款。由于对最终目标影响稳定的中介变量更易于调控,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M1优于M2 M2优于贷款。现阶段以及未来 一定时期内,中国仍应当以M1为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M1 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而取消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 介目标是合理的。2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适合的, 但需调 整与完善范从来(2004)认为,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 目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的克服不应该是简单放弃货币 供应量目标,而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和货币化的程度调整货币供 应量

6、的统计内涵,通过汇率制度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创造一种有利 于货币供应量发挥中间目标功能的货币控制机制,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 的有效性。刘明志(2006)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 中央银行对物价变化所做的政策反应,但尚无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中央 银行利率调整或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动可明显地影响物价变化或经济 景气变化的结论。因此。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彻底完成、利率形成机制 尚不灵活、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直接互动关系尚未建立之 前,不宜遽然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改采用利率作 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考虑到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于市场信号变化的 敏感性以及日常可观测性,利率市场化彻底完

7、成以后,利率形成机制 将进一步完善,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互动增强, 利率在调 节经济景气变化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可以考虑使用银行间利率作 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封思贤(2006)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 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 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 重要原因。在我国现行的经济金融条件下,针对中介目标选择的一个 可行思路是,近

8、期宜在完善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基 础上,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和配套的金融改革,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由货币供 应量转为利率。(二)以利率为中介目标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先后经历过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 适逢凯恩斯主义盛行,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 采用凯恩 斯主义的主张-盯住名义利率。第二个时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 今,在“泰勒规则”的指导下,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如美国。“泰 勒规则”认为,实际联邦基金利率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 期稳定的关系。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下的通货膨胀率和潜

9、在产出增长率 都对应着一个实际均衡的联邦基金利率。 若货币当局以实际均衡联邦 基金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便可以获得通过改变名义均衡联邦基金利率 来稳定或影响产出、价格水平的最优路径。我国学者在对利率中介目 标进行讨论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李燕等 人(2000)认为,由于货币总量控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不能得到满足, 央行对基础货币控制能力有限,货币乘数也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我 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调整:即从货币总量控制向利率调节转变。 周诚君(2002)认为,在内生货币分析框架中,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利率则是外生变量。由此,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是利息率而不是货币

10、供应量。对我国而言,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 而利率则具有几乎完全的外生性。 因此,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应转向利率调控为主的间接型货币调控模式。以正因为此,我国目前利率改革的方向不能是追求单纯的利率市场化,而应是一个多元的 间接利率调控体系。张强等人(2003)通过考察货币运行效果,发现 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有减弱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不力。随着 金融开放度的加深,货币供给越来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利率作为资 金的价格,在反映经济动态的敏感性方面更具有优势,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程度渐进地调整中介目标。 过渡期内中央银行考察货 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时,逐步将中介目标由数量型过渡到以利

11、率为主的 价格型指标,同时将汇率、金融资产价格作为辅助指标纳入中介目标 体系。(三)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规则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新西兰储备银行 率先进行了通货膨胀目标的实践,其后又有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 7国宣布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甚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如波兰、巴 西、泰国、秘鲁、菲律宾等也开始相继采用该货币政策规则。Svensson (1999)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目标规则,以实现损 失函数最小化。目标规则可以被解释为中介目标规则,在操作程序上, 以一定区间的通货膨胀预测作为中介目标变量。从其表述来看,通货膨胀目标制既可以

12、被理解为关注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也可以是中介目标规则。正因如此,国内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1.货币政策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以利率、货币供 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作为监测目标夏斌等人(2001)通过对我国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进行考察,认为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 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就 几乎没有实现过。他们从货币传导机制角度分析了近年来货币供应量 目标无效的深层原因:货币供应量本身不好控制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 可控性差,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目标效果不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客观上已经不合时宜,应尽快废止。

13、尽管我 国的银行拆借利率等短期利率已经基本市场化,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但从短期同业利率到市场利率的生成机制还付诸阙如,利率目前显然不能作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仅如此,以利率、汇率 或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作为中介目标都存在一个共同缺陷,即此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较差。一个可行的选择是放弃采用任何中介目标, 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率,同时将货币供应量、利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 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即采取通货膨胀目标。事实上,这也 正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的共同选择。当前我国比较适宜的措施是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后,暂不宣布新的中介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模拟通货膨胀目标,努力使物价恢

14、复并稳定在一个合理 范围内(按照一般理解,指核心物价指数上涨率在 1-3%内),建立一 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奚君羊等人(2002)认为, 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起, 实际货币供应量与目标值之间始终存在很大的离差。由此可知,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可控性上存在严重缺陷。 从稳定价格并以此 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来看,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能 令人满意。从1998年起,M2与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趋势,价格在 M2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呈现持续性负增长,出现通货膨胀紧缩的 迹象,经济增速也是逐年下降。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的原因主

15、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的计量口径可能失真;二是基础货币 投放常因外汇干预或所谓的“倒逼机制”等原因而难以控制,且货币乘数不稳定;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尤其是 1996年后M1和M2的 流通速度出现了急剧下降的现象(郑超愚、陈景耀,2000);四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 “肠梗阻”。以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 的中介目标已严重干扰了我国的舆论判断和公众预期。因此,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把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钉在通货膨胀率上,同时将利率、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主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 标,这应是一个可行的选择。2.将通货膨胀作为中介目标,以产出和 就业缺口、货币供求、利率和汇率等作为

16、监测指标李扬(2002)认为, 从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三个方面来看,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不太合适,继续按照现有模式使用它们作 中介目标将有损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通过统计回归分析验证了我 国实际存贷款利率对投资和通货膨胀率的作用,这说明,即便在现今我国对名义存贷款利率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的情况下,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对经济仍具有显著的作用。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信用的价格-在经济 中的作用就如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一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理论和各国经验显示,如果采用利率充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还不如索性直

17、接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在这种货币政策框架 中,通货膨胀是中介目标,而被称为“货币状况”的一系列指标,如 产出和就业缺口、货币供求、利率和汇率等将成为中央银行日常监测 的指标。(四)以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为中介目标曹家 和(2004)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出发,认为货币政策的效应存在非 对称性,即货币供给量在通货膨胀时期能够灵敏地反映出社会总需求 的宽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但在紧缩时期则对 社会总需求的宽松度缺乏灵敏性,因而并不适合继续作为货币政策的 中介目标。由于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客观上要求央行在不同时 期选择不同的领先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在对

18、目前国内学者 提出的中介目标的利弊进行分析之后提出, 在紧缩时期,央行可以使 用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作为执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供大于求的经济中,当社会总需求增加时,产成品库存总额呈下降 的趋势,而当社会总需求减少时,产成品库存总额则出现上升的趋势。 既然治理紧缩的关键是增加内需,使社会供求趋于均衡,那么,能够 准确反映内需变动状况的产成品库存总额占消费总额的比率,因其能够灵敏地指示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的实际影响, 因而可以作为央行执 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首选指标。(五)同时采用多个金融变量作为 中介目标张俊伟(2003)认为,货币量指标的有效性下降,“盯住通货膨胀”应当是好的选择。

19、但“盯住通货膨胀”要以央行具有高超的 经济运行预测能力和高度的政策独立性,以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汇率政策乃至产业政策之间密切配合为前提。所以,“盯住通货膨 胀”在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现实性,它只能是远期目标和努力方向。 当前,可行的选择应当是在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强化央行独立性(如自主调节利率等)的同时,淡化对货币量指标的关注,转向 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所提供的信息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而不是 像一些学者所宣称的那样,考虑用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充当我国货币 政策的中介目标。方齐云等人(2002)认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 生性问题,是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在区分货 币供

20、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框架下,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对我国 货币供给的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现阶段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 性特征,为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控制实践所 表现出的无效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并为我国现阶段选择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提供了一种思路:面对我国现阶段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下货币 供应量指标已无法实现中介目标的功能的现状,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应该在逐步弱化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同时 ,积 极引进利率等监测目标,并提高对价格指数(CPI)的关注程度,直至 最终盯住通货膨胀率目标。二、一个评论性总结目前对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的研究远没有形成一致性的意见,今后一段

21、时期内仍将是学界研 究的热点。综观既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一)从理论上说,可计量性、可控性、可预测的对政策目的的影响这三个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十分明确,且易于理解。然而不幸的是, 我们依据这三个标准却很难判断某个金融变量是否比另一变量更适 合充当中介目标。女口 FredericS.Mishki n 曾考察过货币总量与利率, 发现作为中间目标,是利率优于货币总量还是正好相反, 我们在每一 个标准上都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更 多地是受到某一时期主导性的货币金融理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 平、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二)大多数研究均已表明

22、,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要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 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 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以为中介目 标的转变奠定基础。(三)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与其设 定中介目标作为最终目标的名义锚,通过调控中介目标来引导货币政 策指向它所要达到的政策目的,倒不如直接盯住最终目标,这就是通 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逻辑。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种全新的货币政策框 架体系,在这种框架体系中,用于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是一系列信息 变量,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Mishkin,1997 ; Bernanke&Gertler , 1999),因此货币当局能够在政策工具的运 用上保持较大的灵活性。这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启示11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