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40532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4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3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前任老师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我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差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大有文章可做。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

2、;(7)统计;(8)总复习。总目标一、数与代数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 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 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一)具体目标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

3、数。(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 例2和例3(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 最大

4、公因数。(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

5、见例4 至例6(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参见例7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4正比例、反比例(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 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5探索规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本册教材目标

6、:(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4)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5)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

7、数应用题。(7)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设想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1、如何保证数量? 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 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

8、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 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 2、如何保证质量?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学会“解剖麻雀”。充分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问题的转译,深化对题中某个条件的认识;看看与哪些数学基础知识相联系,有没有出现一些新的功能或用途?再现思维活动经过,分析想法的产生及错因的由来,要求用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做题经过和感想,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便挖掘出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 落实:不仅要落实思维过

9、程,而且要落实解答过程。 复习:“温故而知新”,把一些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

10、,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

11、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法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和要求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

12、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的实际问题。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2、 认识、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13、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5、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运算。2.能结合具体情景,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的应用。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4.结合具体情景,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分数混合运算的

14、应用;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第六单元 百分数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会正确的读、写 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4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第七单元 统计教学目标和要求1.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2. 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

15、、有效地表示数据。3. 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4.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的有用信息。教学重点:了解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五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实际进度13.2-6分数乘法(一)2-6页4分数乘法(一)29-13分数乘法(三)7-12页4分数乘法(三)31620长方体(一)13-19页4长方体(一)42327露在外面的面20-23页4露在外面的面

16、5304.3分数除法24-28页4分数除法6610分数除法(三)29-35页3分数除法71317数学与生活36-42页4数学与生活82024体积单位43-49页4体积单位9275.1体积单位的换算50-5页53体积单位的换算1048分数混合运算56-59页4分数混合运算1111-15分数混合运算(三)60-63页4分数混合运算1218-22百分数的认识64-68页4百分数的认识1325-29蛋白质含量69-72页3蛋白质含量146.1-5练习六73-784练习六158-12数学与购物79-834161519统计84-92页4172226总复习93-96页18297.31920备注 清明节一天

17、五一节一天 端午节一天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课题分数乘法(一)教时 学 习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习重 点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教 师 活 动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1)6+6+6=63二、新授: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形式来解决问题。三、涂一涂,

18、算一算(1)2个3/7的和是多少?(2)3个5/16的和是多少?学 生 活 动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3、全班进行交流。+=3=+=四、练习巩固1、5个3/8是多少?2、4个2/17是多少?3、6个3/25是多少?板书设计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 例题:意义:法则:教学反思在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课题分数乘法(一)教时 (2)学 习目 标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学 习重 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19、。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二、出示例题1 出示3/46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2.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三、综合练习1 练一练第1题2 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学 生 活 动你会填吗?1/6+1/6+1/6+1/6=1/6( )3/4+3/4+3/4+3/4+3/4=3/4( )2/25+2/25+2/25=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学生先

20、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复习题: 出示例题3/46 教学反思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课题分数乘法(二)教时 (3)学 习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习重 点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21、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3。2、提出问题,并解决。淘气有多少个苹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个)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板书:61/3=2(个)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试一试1、创设“今年几岁”的情境。图文结合,仔细观察2、解决问题(1)小兰今年几岁?相当于把36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1份,(2)小强今年几岁了?方法同上学 生 活 动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61/2=3(个)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22、打开教科书P5页列成算式:361/4通过比较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独立解决,然后交流巩固练习1、书上练一练第1题 ,将法则与分数相结合。2、计算3、利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61/2=3(个)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61/3=2(个)教学反思学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课题分数乘法(三)教时 (4)学 习目 标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重 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

23、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2、出示图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1/21/2=1/41/41/2=1/83、折一折引导学生折一折2)反馈3/41/4=3/16(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二、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1/31/5=2/151/42/3 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三、巩固练习1、折一折,涂一涂1/31/4 2/51/32、计算3、解决问题练一练,第3、4题学 生 活 动学生仔细听,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说一说

24、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2、思考:3/41/4=?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学生独立思考2、完成,然后交流结果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3/48/9 1/29/73/86/7 5/246/52/96/7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1/21/2=1/4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3/41/4=3/16教学反思借助图形语言, 动手操作,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课题分类乘法(三)教时 (5)学 习目 标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

25、意义。2 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学 习重 点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分数乘法练习1算一算:4/51/2= 1/35/6=5/82/7= 2/34/7=3/72/3= 4/51/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每小时织布8/9千米,2/3小时织布多少千米?二、课后练习 1练一练第5题完成后,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自己提出分数乘法的问题进行解答。2练一练第6题。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大家一起订正。 3练一练第7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26、,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三、数学故事指导学生看图四、布置作业伴你成长学 生 活 动完成后,说说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指名读题,说说求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8/92/3=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注意应用题的解题格式和要求。看图分析图.学生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能提出有关的问题。再说说为什么?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三)1算一算:4/51/2= 1/35/6= 5/82/7= 2/34/7= 8/92/3= 3/72/3= 4/51/9=教学反思借助图形语言, 动手操作,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课题练习一(1)教时 (6)学 习目 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

27、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 习重 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完成练习1、第一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要分别计算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2、完成练习第二题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对本市空气质量加以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3、完成练习第3题4、完成练习4-7题 在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学 生 活 动1、学生明确题目要求2、分析题意3、列式计算4、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说说这些分数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说说你让

28、计算是怎么做的,根据是什么?1、学生仔细读题 2、分析题目3、先独立列式解决问题4、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练习一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法则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一(2)教时 (7)学 习目 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 习重 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1、完成练习第8题,引导学生说一说“七折”、“八折”的意思,并用分数来表示。如:七折:50元507/10=35元八折20元200.8=16元或208/10=16(元)2、完成练习第10题,注意:“吨”和“千克”的换

29、算。3、完成练习第11题引导学生先算,再验证结果的合理性。学 生 活 动说一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1、学生观察图文2、讨讨“七折”、“八折”的意思3、交流4、再进行计算1、复习单位换算2、读题,理解题意。3、列式计算。4、全班交流。1、 学生先估算2、 进行精确计算3、 比较方法交流反馈板书设计分数乘法七折,八折“吨”和“千克”的换算。教学反思课题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时 (8)学 习目 标1 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学 习重 点了解

30、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 导入新课出示挂图(高楼大厦)二 探索活动,1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以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到交流当中。2 听取学生的反馈1) 从面开始:教师小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6个面,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 鼓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方法,只要理由充分,都给予肯定。3) 正方体面和长方体六个面相同吗?4) 棱有什么特点?5) 顶点有什么特点?3 整理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学 生 活 动1 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31、回答。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1 用比一比、剪一剪等方法来观察棱的特点。2 根据统计图的要求,来测量,找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3 对内容进行整理,概括。集体反馈。1 学生发言。学生发言比较、交流、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长方体 形体 顶点 面 棱个数个数个数长方体正方体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的了解,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我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和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教时 (9)学 习目 标1通过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等特点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地了

32、解。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学 习重 点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师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2提问:棱长分别是它们的什么?(在长方体中:棱长分为三组:长、宽、高)二练习练一练第1题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方体、正方体。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练一练第2题 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学生在订正的同时,教师完成板书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是怎么知道的?练一练第3题1教师知道学生读

33、懂题目要求。2让学生根据长方体3指导学生4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学 生 活 动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2它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1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测量。2进行反馈。主要要测量的是哪里?1学生进行讨论。2集体反馈。1引导学生观察图。2学生尝试计算各面的面积。3独立计算。4集体订正。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长方体六个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2自己尝试在8个图形中去找一找。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面积/厘米教学反思课题展开与折叠教时 (10)学 习目 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体

34、的认识。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习重 点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发展空间观念。 过 程 与 方 法 一复习1说一说: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相 1 六个面同 2 12条棱点 3 8个顶点不同点:六个面的面积。二新授1剪一剪:引导学生通过把1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图。2说一说:正方体展开图是怎样的?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4比一比。相同点:有六个面。不同点:六个面的大小不同。5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正方体? 长方体? 围成正方体所要的条件? 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折叠。 独立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要求。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三练一练。引导学生:看展开图。在

35、操作中进行验证。学 生 活 动学生回顾: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相同点不同点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纸盒。观察,得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展开图。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思考:与1、2、3号面相对的的是几号面?同学间进行交流,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途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折一折,试一试。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实物及其展开或折叠的过程”,初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课题长方体的表面教时 (11)学 习目 标

36、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 习重 点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引出课题:1师:昨天我们用折叠等方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2出示长方体纸盒,将它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3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4引导学生观察。二引入课题:师:做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2议一议;3说一说;4试一试5提问:学生讨论:揭示表面积的概念。6

37、引导学生结合展开图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法,都应给予肯定,关键是让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三试一试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 生 活 动学生进行观察。提问: 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于展开图形中的哪个部分? 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讨论。反馈如何计算能知道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求“要用多少”纸板其实是求什么?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1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积起来。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一

38、组一组地计算。3三种不同的面各先计算出一个面再加起来乘2。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实物操作、头脑想象并建立表象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时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教时 (12)学 习目 标1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 习重 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1出示长方体纸盒,说一说:怎样知道这个盒子

39、的表面积?盒子的表面积,是指盒子哪些部分的面积?二巩固练习1出示长方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说一说,比一比,纠正学生的几种错误算式。比一比哪种方法简单。归纳:(长宽+长高+宽高)22出示正方体,计算表面积归纳:棱长棱长63练一练2 出示饮料盒 让学生理解求商标纸的面积,实际就是四个面的面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多样的。4练一练3 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置要做几个面。5练一练4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求墙壁的面积不用计算,同时还要减去门窗的面积。学 生 活 动1学生独立思考2集体反馈。3学生观察,并找出盒子的表面积。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独立计算长方体的面积集体反馈。说一说长宽是

40、指哪一个面?宽高是指哪一个面?长高是指哪一个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反馈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1独立解决问题。2集体反馈。学生尝试计算。板书设计 长 方 体 的 表 面 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教学反思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与观察、想象与形成表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机会,都是值得教师重视和运用的。课题露在外面的面教时 (13)学 习目 标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学 习重 点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

41、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引出课题师:今天笑笑遇到了一个难题。出示挂图。引导学生提问。出示纸盒:1先摆放一个纸盒。2再摆放四个纸盒。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提问:如何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3你还能怎样观察?4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二试一试1引导学生自己摆放方式2这里答案是多样的,不同的堆放方式,露在外面的面积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3找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每增加1个,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 每增加1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学 生 活 动1笑笑遇到的难题是什么?2学生观察。3集体反馈。1学生独立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2求出它的面积。

42、再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9)看每个露在外面的一个纸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学生进行计算。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再计算一共有几个面在外面。小组合作换一换堆放方式。露在外面的面是否会有变化? 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个 讨论:外面的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推断“6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积统计:露在外面的面有 个每个面的面积 总面积 教学反思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试一试,难度逐渐加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经历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独立解决,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索规律的过程。课题练习二教时 (1

43、4)学 习目 标1、巩固复习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适用知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综合运用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素的欲望。学 习重 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1、找一找2、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12、第2题这是一道求无盖正方体铁皮盒面积的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3、第4题(1)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画面,有7个面露在外面。(2)反馈:露在外面的面数均为7,露在外面的面积没有变化。4、第5题(1)先请学生观察图(2)2个正方体重叠摆放和分

44、开摆放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表面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5、第6题6、第7题这道题需要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第8题本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学 生 活 动1、 取出长方体纸盒,指出面积相等的面和长度相等的棱。学生同桌合作量一量长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计算它的表面积。全班进行交流。只要计算5个面和面积和第3题与第2题相同。学生可独立完成。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堆放,观察3个正方体的堆放方法。计算三个正方体堆放的表面积。学生反馈:分开摆放的比叠合的多2个面。学生分别算一算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反馈。(1)算出捆扎一盒需要厚长的绳子。(2)说一说自己

45、的算法。(3)集体反馈板书设计练习二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三分数除法 倒数教时 (15)学 习目 标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学 习重 点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新课引入1、出示算式:2/33/2 21/28/1111/8 1/10107/99/7 71/72、找一找二、新棱1、师: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比如1/2的倒数是2,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互为倒数。2、提问:“互为是什么意思?”小结

46、:倒数是对两上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3、练习:4、求倒数的方法(1)观察:(2)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指名口答,怎样写出一个数的倒数?(3)想一想:怎样求4/11、 16/9、0.5 0.35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师小结(4)想一想:1的倒数是几?学 生 活 动1、学生算一算2、找一找算式中有什么相同之处。3、反馈学生进行思考,同桌讨论。1、让学生说一说:上面口算题和自己举倒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谁是的倒灵敏,谁和谁互为倒数。这两个算式的两上因数的分子,分母这间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分析: 学生偿试练习: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学生进行

47、讨论集体反馈2/33/2=1 21/2=1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一个真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自然的倒数先把自然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板书设计2/33/2= 21/2= 每一个算式的和都是 8/1111/8= 1/1010= 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7/99/7= 71/7= 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教学反思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本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效果好。课题分数除法(一)教时 (16)学 习目 标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

48、简单的实际问题学 习重 点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涂一涂,算一算1、提问:出示图:把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师技法: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是2/7。用算式表示:4/72=2/72、提问:如果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结:根据图,我们把4/7里的4份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板演:4/73=4/71/3 =4/213、议一议:二、练一练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学 生 活 动1、学生可以用画图、分数的意义

49、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反馈学生涂一涂观察:学生折叠涂一涂找结果1、学生涂一涂,分一分2、说一说3、你认为该怎样算?1、学生独立练习: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2、集体反馈3、说一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1、学生思考2、自己考试填一填3、反馈板书设计分数除法4/7 2 = 4/7 1/2教学反思通过学生折一折、拼一拼,对算理掌握的十分透彻,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掌握的很好。课题分数除法(二)教时 (17)学 习目 标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处理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 习重 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掌

50、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创疫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图片师:有4张同样大的饼,(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3)每1/2张,可分成多少份?提问: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想一想:我们如何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4)如果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二、分一分,画一画1师出示:有1根2米长的绳子(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算式:21/2=( 4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三、小结:1、你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该如何解决这个问

51、题学 生 活 动学生列出算式:42=2学生列出算式:41=4学生列算式:41/2学生进行观察反馈:(1)从图中可以看出:41/2=8(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42=8学生进行回顾,反馈学生列算式:41/3并尝试解决学生列算式:41/4独立解决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1、学生先画一画2、反馈,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1、学生观察图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3、列出算式:21/3=(6)(1)、学生独立列算式(2)集体反馈22/3=(3)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42=2 41=441/2=8 41/3教学反思课题分数除法(二)教时 (18)学 习目 标1、通过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问题中蕴涵的规律。学 习重 点进一步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发现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一、复习1、口算7/155= 65/242/37/8 2/55/75/128 85/122、列式计算把8/1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二、练一戏剧1、填一填,想一想14= 11/4=11/4(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