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

上传人:zhu****ng 文档编号:14402037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一、教学类型:练习分析课二、教学目标: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2、有一定的直译或意译浅易文言语句的能力。3、理解浅近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并能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了解不是很多,所以今天老师借文言文阅读分析的机会把文言文的一些常识进行再整理,对大家做课外文言文有所帮助。文言文试题,一般一篇取自课内,一篇取自课外,而课外文言文的大部分习题又都来源于课内。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等。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

2、个方面:1、常见文言虚词、重点实词、通假字、重点语句的理解与翻译。2、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文段中筛选并提取所要回答的内容。3、能分析概括文段的要点或中心。4、能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能对文中人物的品格、思想等进行简单的评价。(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四篇阅读。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长:做首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此题抓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紧扣文段内容、主题,关键词句

3、答题。2、写一个与“狐假虎威”意思相近的成语。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要能正确翻译文言课文的句、段、篇,翻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努力做到“信”(忠于原文)、“达 ”(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3)注意翻译方法,概括起来五个字:“对”、“留”、“补”、“调”、“删”、“替”。“对”,文言文白话文古今对译;“留”,即凡属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和朝代等专用名词,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部分;“调”,即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适当合理调整词序;“删”,有些虚词只起语法作用,并无实义,可删去;“替”,古今意义。文言中单音词

4、较多,翻译时要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词。教师小结:通过第一则文言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文言文的四种方法:整体阅读,粗知大意 课内寻根,精析文意回文审题,仔细解答 纵观全文,检查答案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注释:盎(ng):腹大口小的盆子。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1、恣鼠啮不顾 任凭、放肆 回头看 2、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 吃饱 通“返” (注意:此题要用联想、推断方法)二翻译划线句子: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老鼠放肆地吃着谷子,并且招呼同类们到盛器里来吃。三为什么老鼠“不意咸溺

5、死”?因为老鼠不知道容器里已盛满了水,而水面上漂浮的不是谷子已是糠了四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坏人无论多狡猾,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搔痒人有背痒者,令其子搔之,三搔而弗中。又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亦弗中!其人曰:“妻子乃知我者也,何为而弗中!莫非难我哉?”妻子无以应。其人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此何哉?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焉有不中者乎?1解释加点词语:(1)妻子无以应。 回答 (2)五索而亦弗中。 寻找 2翻译划线句子:其人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 那人就自己伸出手,一挠就不痒 3为什么“背痒者”亲自动手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的儿子、妻

6、子为他挠了几次都没有挠到痒点 4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自己下功夫。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不仅)无益,反害之。1解释加点词语: (1)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具备 (2)愚人食盐不已。 停止 2翻译划线句子:主人既闻,乃益盐。 主人听后,就给他加盐 3这个愚人

7、为何会认为“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因为他在友人家中吃饭时,嫌菜“淡而无味”,主人加盐后他觉得味道很美。所以他“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4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板书:方法:1、通读全文,借助课内,整体感知。2、圈出疑难,结合语境,上下推导。3、看清题目,明确指向,认真思考。应对策略:1、解释课外文言中的加点词,关键要学会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的迁移。如上例一中的“垄”和“旦”,都曾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前者见于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后者出自三峡中的“每至晴初霜旦”。即使是课内没有学过的,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2、要能正确翻译文言

8、课文的句、段、篇,翻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努力做到“信”(忠于原文)、“达 ”(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3)注意翻译方法,概括起来五个字:“对”、“留”、“补”、“调”、“删”、“替”。“对”,文言文白话文古今对译;“留”,即凡属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和朝代等专用名词,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部分;“调”,即根据文言句式的特 点,适当合理调整词序;“删”,有些虚词只起语法作用,并无实义,可删去;“替”,古今意义。文言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词。3、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解释,去读音,

9、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今义去理解和读音。4、古今词义的变化要注意以下规律:(1)词义的扩大。如“扛”、“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泛指较大的河流。现代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更广泛; (2)词义的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代一般仅指金子;(3)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祖用的牲畜,现代指为正义的事业而死;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目光浅短,并非贬义。今义则指品行恶劣,十足的贬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5“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我们在阅读文言课文时,必须从具体的语言

10、环境中去确定词的释义,重点在理解和运用上。6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有利于透彻理解文意。主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等。课外文言文考题,是中考中失分较多的题目,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课内常用实虚词掌握不够熟练,见到课外的加点词解释就束手无策了。如2005年、2006年无锡市中考题中课外文言阅读中实虚词解释的“明年”“作”“旦”“名”“好”“是”“引”“辱”等8个词,其实在课内都学过,这里考的就是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而考生之所以出错,其根源还是课内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第二,不按规范

11、操作,粗枝大叶。这样的失分主要体现在文言句子的翻译中。如2006年无锡卷中的第二个译句,不少考生译作了“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表面上看,这个句子很通顺,但深究一番便能发现“而足”二字未译,不合乎直译的要求,当然要扣分。也有的考生把“于将军”(在将军看来)当作“与将军”(和将军)来译,更是不规范操作的结果。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定要认真分析句子中每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直译。 第三,不注意特殊句式的变化。在文言文中,有不少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子,翻译时要将该补的东西补上,该倒的东西倒过来。如2005年南京市中考题中要求翻译的“何故异昨日之言邪?”一句,照原句的顺序是译成“什么原因不同昨天的话呢?”如果这样译,明显不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必须将状语“昨日之言”回复到谓语“不同”的前面,而且要补上省略的介词“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