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4400074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急性支气管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急性支气管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急性支气管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急性支气管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支气管炎(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病因1.感染引起本病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和细菌可以直接感染气管-支气管,也可先侵犯上呼吸道,继而引起本病。近年来由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逐渐增多。2.物理、化学刺激吸入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臭氧等)等可以引起气管

2、-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3.变态反应引起气管和支气管变态反应的常见变应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细菌蛋白质、真菌孢子以及在肺内移行的钩虫、蛔虫的幼虫。表现急性感染性支气管炎往往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塞、不适、寒战、低热、背部和肌肉疼痛以及咽喉痛。剧烈咳嗽的出现通常是支气管炎出现的信号。开始时干咳无痰,但几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少量黏痰,稍后出现较多的黏液或黏液脓性痰。明显的脓痰提示多重细菌感染。有些病人有烧灼样胸骨后痛,咳嗽时加重。在无并发症的严重病例,发热38.338.8可持续35天。随后急性症状消失(尽管咳嗽可继续数周)。持续发热提示合并肺炎。可发生继发于气道阻塞的呼吸困难。无合并症的急性支

3、气管炎几乎无肺部体征。可能闻及散在的高音调或低音调干啰音,偶然在肺底部闻及捻发音或湿啰音。尤其在咳嗽后,常可闻及哮鸣音,持续存在的胸部局部体征提示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严重并发症通常仅见于有基础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这些病人的急性支气管炎可致严重的血气异常(急性呼吸衰竭)。以下是对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介绍:1、晨起、睡觉体位改变,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甚至终日咳嗽。咳剧时可伴恶心呕吐或胸腹肌痛。当伴发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2、起病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咳嗽开始不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后

4、咳嗽加剧,痰由粘液转为粘液脓性。3;主要症状为咳嗽,伴胸骨后疼痛,轻者仅为刺激性咳嗽,初时谈不易咳出,1-2日后,咳液松动,由黏液转成粘液脓性痰,。4严重得病例往往在晨起或晚睡体位改变或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终日咳嗽,甚至引起恶心呕吐以及全胸或腹肌疼痛,。注;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1、咳嗽:初期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晚期夜间亦明显,睡前常有阵咳发作,并伴咳痰。此系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积聚于支气管腔内所致。随着病情发展,咳嗽终年不愈。2、咳痰:以晨间排痰尤多,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此多系夜间睡眠时咳嗽反射迟钝,气道腔内痰液堆积,晨间起床后因体位

5、变动引起刺激排痰之故。当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痰量增多,痰液则变为黏稠或脓性。3、气短与喘息:病程初期多不明显,当病程进展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时则逐渐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气短,以活动后尤甚。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或所谓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特别在急性发作时,常出现喘息的症状,并常伴有哮鸣音。急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较短,发热和全身不适一般在3-5日内消退,咳嗽有时延长数周方愈。医院可确诊。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一;风寒束肺型; 以咳嗽、痰稀薄、色白或呈泡沫状为特点,常伴有畏寒、无汗、头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发热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嗽为主。药方包括:紫苏叶、生姜、前胡、茯

6、苓、杏仁、陈皮、半夏、枳壳、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风寒束肺型;表现为;咳嗽,痰白而稀,或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金沸草10克,前胡9,荆芥9(后),细辛6,半夏9,茯苓12 ,甘草6,生姜3片,大枣5枚,或合用三()汤;麻黄9,杏仁12,甘草6.克,加减。 (1)风寒咳嗽证候: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

7、不布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或止嗽散加减。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方中麻黄散寒平喘;杏仁宣肺止咳;甘草协调诸药。止嗽散止咳化痰兼解表邪。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苑润肺止咳;白前、桔梗、陈皮宣肺、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如恶寒无汗,全身酸痛明显,可加苏叶、防风以解表寒;如纳呆、胸闷、苔白腻,可为加半夏、厚朴以燥湿祛痰。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参苏理肺丸、止嗽青果丸、复方川贝精片、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金沸止咳丸。麻黄止咳丸。半夏片等。偏方验方;1;炒杏仁10,陈皮10,生姜6,煎服,日二剂。 2;

8、麻黄6,桂枝6,白芍9,干姜6,细辛6,五味子6,法半夏9,石膏30(先),大枣4枚,甘草6,水煎分服,日一剂。 3;淫羊藿30克,荆芥10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二; 风热袭肺型以咳嗽频繁、痰粘稠、色黄或咳出不爽为特点,常伴有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口干渴、嗓子痛、鼻流黄涕、气粗、音哑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为主。药方包括: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薄荷、芦根、知母、生石膏、射干、浙贝母、前胡、甘草。风热犯肺型;咳嗽,咳痰黄稠,或见发热,微见恶风寒,口干咽痛,鼻塞流黄浊涕,舌尖

9、红,苔薄白干或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2)风热咳嗽证候: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热,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桑菊饮加减。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中桑叶、菊药、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清热;桔梗、芦根、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肺热盛加黄芩、知母;咳重加百部、紫苑、浙贝;口渴甚者加花粉;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元参。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

10、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复方穿心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止咳枇杷露、急支糖浆等。三;燥邪伤肺型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带血丝、口鼻干燥为特点,多发于秋季,常伴有咽喉干燥、呛咳、胸痛、发热等症状。舌红、苔薄黄或干。治疗以清肺润燥、止咳祛痰为主。药方包括:瓜蒌、贝母、天花粉、桔红、桔梗、桑叶、杏仁、栀子、梨皮、明党参(粉沙参)、青黛、侧柏叶、百合、黄精。3)燥热咳嗽证候: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

11、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豆豉辛凉解表;杏仁、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沙参、梨衣、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若燥热重者加麦冬、石膏、知母;口干重者加芦根、玉竹;痰有血丝加白茅根、白芨。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贝母二冬膏、复方甘草合剂(片)、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膏等。四;痰热壅肺型以起病急、咳嗽气促、粘稠或黄脓痰、量较多为特点,常伴有身热烦渴、咽喉肿痛、喘息或胸闷不舒、咳痰不爽或难咳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药方包括:

12、胆南星、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茯苓、生石膏、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穿心莲、金荞麦、鱼腥草、浙贝母、海浮石。小儿酌情选用天竹黄、金沸草、前胡、百部等品。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穿心莲、鱼腥草片、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二母宁嗽丸、射麻口服液、祛痰灵、鲜竹沥水、竹沥化痰丸、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急支糖浆、枇杷露、清肺化痰口服液等。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不布

13、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或止嗽散加减。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方中麻黄散寒平喘;杏仁宣肺止咳;甘草协调诸药。止嗽散止咳化痰兼解表邪。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苑润肺止咳;白前、桔梗、陈皮宣肺、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如恶寒无汗,全身酸痛明显,可加苏叶、防风以解表寒;如纳呆、胸闷、苔白腻,可为加半夏、厚朴以燥湿祛痰。2、风热咳嗽: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

14、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热,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桑菊饮加减。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中桑叶、菊药、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清热;桔梗、芦根、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肺热盛加黄芩、知母;咳重加百部、紫苑、浙贝;口渴甚者加花粉;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元参。3、燥热咳嗽: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

15、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豆豉辛凉解表;杏仁、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沙参、梨衣、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若燥热重者加麦冬、石膏、知母;口干重者加芦根、玉竹;痰有血丝加白茅根、白芨。4、凉燥咳嗽证: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稍紧。方药:杏苏散(杏仁、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获苓、甘草、大枣)酌加款冬、百部以温润止咳;如恶寒、无汗明显者可加防风、荆芥。偏方验方;(1)百部60g、杏仁120g、冰糖60g,共研细未,每次服3g,每日3次。用于一般咳嗽。(

16、2)枇杷叶10g、杏仁10g、苏叶10g,水煎服。用于风寒咳嗽。(3)黄芩10g、瓜蒌30g、鱼腥草30g,水煎服。用于风热咳嗽。(4)桑叶20g、枇杷叶10g、麦冬10g,水煎服;用于燥热咳嗽。中成药治疗(1)通宣理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寒咳嗽。(2)二母宁嗽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较重者。(3)橘红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痰多者。(4)羚羊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风热咳嗽热重者。(5)养阴清肺丸,2丸,每日2次,用于燥热咳嗽伤阴明显者。说明;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治疗应以清热消炎为本,止咳化痰为标,根据辨病辨证及标本兼治的原则,组成以杏仁、桔梗、款冬、紫菀、百部、白

17、前、黄芩、板蓝根为主方,加减治疗各型急性咳嗽,收到满意的效果,风寒加荆芥、防风;风热加银花、连翘、鱼腥草、瓜篓;燥热加贝母、栀子、沙参等。(2)过敏因素所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其咳嗽为刺激性,常伴有喘息,喉中痰鸣,流涕、打喷嚏。可选用过敏煎(银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加减治疗。本方具有脱敏、解痉、平喘、止咳作用,对过敏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3)有人认为急性气管炎治疗应以宣肺透邪清热,佐以祛痰降气为法,急性期用麻石葶苈泻肺汤(麻黄、杏仁、石膏、葶苈子、知母、鱼腥草、花粉、青礞石、桑皮、苡仁、甘草、冬瓜仁);烧退,残存咳嗽,上方去石膏,加乌梅、栗壳、川贝母、阿胶。共治81例,5天治愈6

18、9例,占85.2;好转10例,占12;无效2例,占2.5。疗效标准体温正常,咳嗽、咯痰及全身症状消失,胸部体征消失,白细胞、胸部X线检查均正常。预后一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后较好,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有少数病人转为慢性气管炎。中医认为外感咳嗽属实证,其病在肺,治疗较易。但若调治不当,亦可由外感转为内伤而累及它脏,治疗较难。病例;1;冬季天气寒冷,常常造成支气管炎发病或加重,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今年11月,患有支气管炎的陶女士因为受凉出现咳嗽,咯白色黏痰,咯痰不利,活动后喘息严重,口服一段时间“青霉素V钾”和“甘草片”后咳嗽依然诶有好转,咯黄色黏痰,痰量中等,喘息胸闷

19、,气促,作胸部X片,为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查看陶女士的舌脉,发现舌红苔黄,脉滑数,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后认为咳嗽为痰热郁肺、肺失宣肃引起,于是制定了一个宣肺清热、祛痰平喘的处方。处方:荆芥,前胡,白前,杏仁,浙贝,化桔红,连翘,桔梗,甘草,苇茎,地龙,侧柏叶。每日1剂,连服3日,症状大有改善后去侧柏叶,加瓜蒌仁,2剂后诸症获愈出院。药物作用:以荆芥疏散积久寒邪,前胡下气排痰,白前祛深部之痰,浙贝、化橘红利咽化痰,杏仁、桔梗利肺排痰,紫菀、百部止咳润肺,甘草、连翘清热解毒,苇茎清热生津保肺。 2;每到冬季,74岁的老黄就经常咳喘不已,这已经是社区老伙计们都知道的事情了,所以只要哪天早上

20、老黄没来锻炼,那一定是他的咳喘病又犯了。其实老黄所患的是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每次受寒之后就容易发作,这不老黄这次已经发作了一个星期了,虽然他一直口服抗炎、止咳类药物,但效果并不明显。老黄被孩子们送到了医院进行诊治,望闻问切之后,老黄的病症一目了然:胸闷气逼,尤其在活动后更严重;咳嗽痰多,色白黄相兼,且白多于黄,易咳出,咽痒,口干不苦,大便正常,舌质红暗、苔黄腻,脉弦滑。医生认为其为寒饮化热所致,以温化寒饮,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为原则开方如下:生麻黄,细辛,干姜,紫菀,款冬花,法夏,五味子,葶苈子,青、陈皮,牡荆子,卫茅,生甘草。共7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时,老黄自述感觉咳喘明显减轻,其他症状

21、也有所控制。医生对老黄进行简单的检查之后,嘱咐他按照上方继续服用7剂。三诊时,老黄的咳嗽症状已消失,气喘明显减轻。如今,医生给他开了温补阳气,益气养阴的药方,正在服药调理当中。 3;63岁的老于反复咳喘已有10余年,主要为咳嗽、咯痰,受寒时易发作,冬季一发作。原本老于认为咳嗽也没有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也就不必治疗了。但近两年来老于的咳嗽明显加重,且伴有气喘,尤其是在一个星期前,在一股冷空气来袭下,老于的咳嗽在夜间加重,且咯痰呈白色黏稠状,同时还出现气喘、气短等症状。经检查老于被诊断为咳喘型慢性支气管炎,在单位的诊所中开了点西药服用,有所好转却没能根治,于是他决定去中医院好好的调治一番。查体:咳

22、喘,背部怯寒,唇暗,口干不苦,两便常,舌红暗、苔黄腻,脉弦滑数。中医认为老于是由阳气虚弱,痰瘀化热所致,治疗应以温补阳气,涤痰祛瘀为主,佐以宣畅肺气。处方:生黄芪,熟附子,葶苈子,小青皮,广陈皮,牡荆子,生麻黄,南杏仁,紫菀,款冬花。共7剂,水煎服,1日1剂。7剂之后,老于的咳嗽、气喘症状减轻,咯痰量明显减少,但仍感背部怯寒,肢冷,舌偏红暗、苔薄黄,脉弦滑。医生加强了上方中的温补阳气功效。处方:生黄芪,熟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炙甘草,紫菀,款冬花,法夏,陈皮,葶苈子,牡荆子。水煎服,1日1剂。继续服用7剂之后,老于的咳喘症状得到控制,背怯寒症减轻,肢末转温。复诊之后,医生嘱咐其按照上方继续服用20余剂,老于多年的咳喘症状消失,且身体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