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96010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7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联读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联读设计教学目标:1.比读诗歌,初感诗歌内容2.情读诗歌,感悟诗人情感;3.理读诗歌,理解家国大爱。教学方法:比读、情读、矛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七下第20课,这篇课文共五首古诗。这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出示两首诗题),猜猜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学习?(诗题中都有“登”字,都是登临高处的楼台山峰)登高抒怀是自古以来人们共有的情愫,那么这两位诗人登临高处后会有怎样独特的表达呢?我们一起通过朗读走进这两首诗。二、比读诗歌,感异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比读诗歌,有何不异同呢?在题材、内容、句式、节奏

2、上。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同:题材都是登高抒怀登临诗,但抒的“怀”是不同的。(无)古人、来者 天地 吾空旷寂寥异:飞来峰 千寻塔 鸡鸣 日升 朝气蓬勃内容长短句古体诗句式整齐七言律诗句式停顿:登幽州台歌五字三停、六字四停;登飞来峰二二三节拍从节拍上你感悟登临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首孤独落寞,很悲伤,第二首活泼欢快,有自信。二、情诵诗歌,妙配乐老师想要在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这两首诗歌,你们能帮老师选配恰当的曲目吗?并说说你的理由。链接音乐:阳春白雪 汉宫秋月(一)登幽州台歌配乐明确:登幽州台歌配乐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曲调缓慢,旋律

3、时断时续,情感孤独悲伤登幽州台歌五字三停、六字四停,情感孤独而悲伤2.哪些词汇看到到陈子昂很孤独,他又为何悲伤呢?明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的长河绵延不尽,谁都看不见“念天地之悠悠”天地莽莽阔大,却只有自己,多孤独啊。3.结合注释,大胆猜测这里的“古人”“来者”指的是什么人?明确:“古人”指古代能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后世重视人才的君主。4.“古人”“来者”是没有还是不见?为何不见?链接材料: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改革先驱,政治上也颇有远见。他 24 岁就中了进士,才华受武则天赏识,可是命运却屡屡捉弄他,因为直言敢谏而在政治上屡遭排挤打压。35岁那年(69

4、6 年),一心渴望为国效力的他主动出征,随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征讨北方契丹,任军中参谋。面对屡屡兵败的局面,陈子昂屡现奇计却不被理睬,反被贬为军曹。郁愤满怀的他登上幽州台,吟唱出这首登幽州台歌。先后两次从军、两次遭贬、两次下狱,终年仅41岁被陷害冤死狱中。明确:陈子昂想要挽救边疆战役兵败,却无明君赏识重用,生不逢时的怀才不遇啊。5.历史上仅仅只有一个怀才不遇的陈子昂吗?明确:屈原、贾谊、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等一系列惨遭贬谪的文人才子,发出历史被贬文人的共同心声。感悟到此,你一定对陈子昂登临的情感有了深深的理解,生配乐朗诵登幽州台歌(二)登飞来峰配乐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有人落寞,有人欣喜;有人

5、贬谪,有人高升。1.登飞来峰为什么要配乐阳春白雪呢?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欢快,初春的生机勃勃明确:二二三节拍很欢快,与节奏相适应;飞来峰、千寻塔、鸡鸣、日升给人的感觉朝气蓬勃,与阳春白雪的生机勃勃恰配。2.你觉得朗读这首诗歌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呢?为什么呢?明确:欢快、欣喜,昂扬自信!。“飞来山上千寻塔”哇,塔好高(夸张手法)!只有塔高吗?山也高耸入云!“闻说鸡鸣见日升”那我真要见见如此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一点都不怕有浮云遮住我望远的视线,因为我在最高层!3.漂浮的云雾,它的出现往往能遮天蔽日,让世间变得晦暗,那么你猜猜“浮云”会有什么深意?链接:西汉陆贾新

6、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以浮云遮日比喻奸臣蒙蔽皇帝、陷害贤良。明确:“浮云”也常暗喻奸邪小人。4.想想作者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害怕身边的“浮云”呢?写作背景: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yn)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创作登飞来峰。明确:王安石之所以“不畏浮云”,是因为他初涉宦海,年少气盛,自信无畏,踌躇满志,自己能为国为民干一番大事业。王安石的志存高远,英勇无畏的雄心壮志你一定理解到了,生配乐朗诵登飞来峰。三、理读

7、诗歌,大爱情感1.学生再次配乐朗诵,思考补充下面空格处的内容,为这两首诗做小结: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叹_,壮志难酬;王安石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提示 :每空四个字,可以使用诗中的原词原句,还可参考之前解读诗意时所使用的词语。示例:天地悠悠,怀才不遇。年轻气盛,英勇无畏。(无标准答案,合理即可。)2.同样是登临诗歌,为何二人情感却迥然不同呢?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明确:主要源自个人的遭际不同,作诗的背景相异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行为和思想。2.联系背景,二人抒发情感的起因都是为了自己吗?为了什么呢?明确:王安石为官

8、为民,造福一方;陈子昂怀抱利器,安定边患。3.阅读下面史书中对这二人的评价,思考你对二人的“抒怀”有没有新的认识。(PPT)“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宋史王安石传“常欲奋身以答国士”,“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陈氏别传(唐卢藏用)(学生畅谈对史书中记载的理解,对王、陈二人的新认识。)明确 :史书的记载与评价告诉我们,王安石一生致力变革政法,为国为民 ;陈子昂始终奋身不顾,忧国忧民。这二人都有经世济民之心,定国安邦之志。3.根据所发现的共同动因,完善之前的“小结”。(PPT)王安石_,藐浮云滚滚,感前景可期,_;陈子昂上幽州台,念_,叹_,壮志难酬。虽遭际各异,慨叹有别,然 _同也。明确 :无固定答案,只要围绕“报国之志”填写即可。作业:听歌:龙文和精忠报国观影:纪录片王安石读诗: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